冲压发动机用流量校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108发布日期:2019-07-24 08:3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冲压发动机用流量校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音速流量校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发动机用流量校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流量校测装置是超音速导弹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流量校核试验中的核心测量部件之一,测量结果可用于修正发动机推力模型,以确保试验数据的精确性。其主要功能是,当进气道流量校核试验时,试验台起动瞬间,密闭试验舱内产生超音速来流,流量校测装置的静态压力测点及动态压力测点能够实时采集来流压力数据。受限于气源压力与气源容量,最大模拟高度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降低。为避免发动机出口处背压过高影响到发动机(含流量测量耙)里面,流量测量装置需带一拉法尔喷管或收缩喷管。

目前,常规流量校测装置多采用单层均布式排布。虽然在进气道风洞试验、进气道流量校核等试验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测试效果,但依据实际情况,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限制:一是流量测量耙安装截面,要求安装后流道内堵塞比小于5%条件受限;二是为确保压力测点分布的合理性,测量数据的实用性,压力测点布置形式受限。

针对上述因素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周向空间内,采用校测耙交错均布方式,确保压力测点分布的合理性,测量数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解决有限的周向空间内,流量测量耙安装后流道内堵塞比满足要求且测量数据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发动机用流量校测装置。该方法包括:

该装置包括:流量校测安装壳体、静压支座、校测耙、收缩喷管、整流蒙皮、静压测管和总压测管。其中:流量校测安装壳体被设置为内套接于外围的发动机尾段后端位置处;收缩喷管外圆安装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后端位置处;整流蒙皮套接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中间位置处;静压支座安装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指定位置处;校测耙周向交错均布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的指定位置处;静压支座上固连静压测管;校测耙上固连总压测管。

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周向空间内,可以采用校测耙交错均布方式,确保压力测点分布的合理性,测量数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量校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量校测装置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校测耙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校测耙结构的剖切侧视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静压支座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静压支座结构的剖切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收缩喷管剖切侧视图。

其中,1-发动机尾段,2-流量校测安装壳体,3-静压支座,4-校测耙, 5-收缩喷管,6-整流蒙皮,7-静压测管,8-总压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量校测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为满足安装流量校测耙4后,流道内堵塞比小于5%,交错均布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流道内堵塞比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该装置包括: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静压支座3、校测耙4、收缩喷管5、整流蒙皮6、静压测管7和总压测管8。其中: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被设置为内套接于外围的发动机尾段1后端位置处;收缩喷管5外圆安装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后端位置处;整流蒙皮6套接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中间位置处;静压支座3安装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指定位置处;校测耙4周向交错均布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的指定位置处;静压支座3上固连静压测管7;校测耙4上固连总压测管8。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错均布校测耙安装形式,可确保压力测点分布的合理性,测量数据的实用性。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校测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静压支座3、校测耙4、收缩喷管5、整流蒙皮6、静压测管7和总压测管8。安装方式同图1介绍一致。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校测耙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校测耙结构的剖切侧视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 所示,校测耙4上固连总压测管8。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静压支座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b)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静压支座结构的剖切侧视示意图。如图4(a)和图4 (b)所示,静压支座3上固连静压测管7。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缩喷管剖切侧视结构示意图。

参考上述各图,因流量校准试验时,进气道处于超临界状态,故取合适的反压比时的总压恢复系数进行流量测量耙喉道尺寸计算,气流在进入补燃室后还有突扩及摩擦损失,暂取10%的总压损失。通过进气道捕获面积、流量测量耙尾部喷管喉部处截面积及进气道空气流量等数据,可计算得出流量测量耙尾部喷管喉部直径。从而设计出收缩喷管5型面。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尾段1与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 与收缩喷管5,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与整流蒙皮6均采用螺钉连接,为保证流量测量装置的气密性,在流量校测安装壳体2上开有密封槽,选用O型硅橡胶进行密封。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