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590发布日期:2019-11-08 23:2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测试系统,具体为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滤波、逆变、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工作人员不了解变频器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变频器的使用寿命和老化情况,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对变频器使用效果的判断。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气压控制机构,所述气压控制机构包括活动套、固定套、伺服电机、风扇、隔板、通孔和单向阀,所述固定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顶端的表面,所述活动套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所述风扇和所述隔板均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活动套的内部;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中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限位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表面还设置有一个加湿口和两个传导管,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制冷机,其中一个所述传导管与所述制冷机相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中设置有液泵、水箱和电加热片,另一个所述传导管与所述液泵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与所述活动盘正对设置,所述活动盘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导管分别位于所述滑轨两侧的第一壳体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套与所述固定套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与所述风扇旋转中心传动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固定套的口径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阀为两个,两个所述单向阀的朝向相反,所述通孔为一个,所述通孔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单向阀均相对应设置,所述活动套的顶部设置有挡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其中一个所述传导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通,另一个所述传导管的两端均伸入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水箱的内部填充有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驱动器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制冷机、所述液泵和所述电加热片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通过两个传导管可以分别将制冷机中的冷空气和水箱中的热水导入其中,分别实现降温和加热的目的,通过加湿口可以将水雾导入其中,实现控制第一壳体内部湿度的目的,通过模拟温度、湿度和气压,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对变频器了解的更加深入,进而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后的老化程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气压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传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气压控制机构;401、活动套;402、固定套;403、伺服电机;404、风扇;405、隔板;406、通孔;407、单向阀;5、滑轨;6、活动盘;7、限位夹;8、加湿口;9、传导管;10、制冷机;11、液泵;12、水箱;13、电加热片;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老化测试系统,包括:

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气压控制机构4,气压控制机构4包括活动套401、固定套402、伺服电机403、风扇404、隔板405、通孔406和单向阀407,固定套402设置在第一壳体1顶端的表面,活动套401设置在固定套402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403、风扇404和隔板405均设置在固定套402的内部,通孔406设置在隔板405上,单向阀407设置在活动套401的内部,通过气压控制机构4中的伺服电机403可以带动风扇404转动,风扇404转动时会将外接空气导入第一壳体1中,或者将第一壳体1中的空气排出,实现改变第一壳体1中的气压的目的,通过通孔406与单向阀407,转动活动套401时,其中一个单向阀407会与通孔406正对,此时,可以使得外界空气和第一壳体1内部的空气单向流动,提高了风扇404控制第一壳体1内部气压的效果,节省了电能,提高了实验效果,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第一壳体1内部的气压,通过模拟气压环境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测试的变压器在不同气压环境下的使用效果和老化程度;

滑轨5,滑轨5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中部,滑轨5上设置有活动盘6,活动盘6上设置有限位架7,第一壳体1的内壁表面还设置有一个加湿口8和两个传导管9,第二壳体2中设置有制冷机10,其中一个传导管9与制冷机10相连接,第三壳体3中设置有液泵11、水箱12和电加热片13,另一个传导管9与液泵11相连接,通过两个传导管9可以分别将制冷机10中的冷空气和水箱12中的热水导入其中,当制冷机10产生的冷空气在其中一个传导管9中流动时,该传导管9会吸收第一壳体1内部的热量,实现降温的目的,当电加热片13对水箱12中的水加热,热水在液泵11的作用下流经另一个传导管9时,该传导管9会将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的内部,实现加热的目的,通过加湿口8可以将水雾导入其中,实现控制第一壳体1内部湿度的目的,通过模拟温度和湿度,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对变频器了解的更加深入,进而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后的老化程度,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安全。

其中,第一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箱门,箱门上设置有视窗,视窗与活动盘6正对设置,活动盘6与滑轨5滑动连接,两个传导管9分别位于滑轨5两侧的第一壳体1内壁上,通过箱门可以打开第一壳体1,并将待检测的变频器放入活动盘6中进而检测,通过视窗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第一壳体1内部的检测情况。

其中,活动套401与固定套402转动连接,伺服电机403输出轴的端部与风扇404旋转中心传动连接,隔板405位于伺服电机403的顶部,伺服电机403的截面面积小于固定套402的口径面积,通过伺服电机403可以带动风扇404转动。

其中,单向阀407为两个,两个单向阀407的朝向相反,通孔406为一个,通孔406的位置与两个单向阀407均相对应设置,活动套401的顶部设置有挡网,通过两个单向阀407可以分别在对第一壳体1中加压或者降压时使用,使得加压或者降压之后,第一壳体1内部空气的压力能够保持一段时间。

其中,其中一个传导管9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10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通,另一个传导管9的两端均伸入水箱12的内部,水箱12的内部填充有水,通过制冷机10可以将产生的冷空气导入其中一个传导管9中,通过水箱12可以将水导入另一个传导管9中。

其中,第二壳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4,伺服电机403通过驱动器与控制面板14电性连接,制冷机10、液泵11和电加热片13均与控制面板14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4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4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伺服电机403、制冷机10、液泵11和电加热片13,伺服电机403的型号为HBS57,制冷机10的型号为PLLS-18。

工作时,通过气压控制机构4中的伺服电机403可以带动风扇404转动,风扇404转动时会将外接空气导入第一壳体1中,或者将第一壳体1中的空气排出,实现改变第一壳体1中的气压的目的,通过通孔406与单向阀407,转动活动套401时,其中一个单向阀407会与通孔406正对,此时,可以使得外界空气和第一壳体1内部的空气单向流动,提高了风扇404控制第一壳体1内部气压的效果,节省了电能,提高了实验效果,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第一壳体1内部的气压,通过模拟气压环境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测试的变压器在不同气压环境下的使用效果和老化程度,通过两个传导管9可以分别将制冷机10中的冷空气和水箱12中的热水导入其中,当制冷机10产生的冷空气在其中一个传导管9中流动时,该传导管9会吸收第一壳体1内部的热量,实现降温的目的,当电加热片13对水箱12中的水加热,热水在液泵11的作用下流经另一个传导管9时,该传导管9会将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的内部,实现加热的目的,通过加湿口8可以将水雾导入其中,实现控制第一壳体1内部湿度的目的,通过模拟温度和湿度,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对变频器了解的更加深入,进而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后的老化程度,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