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197发布日期:2019-11-08 23:2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背景技术:

气体检测报警仪是煤矿、冶金和环保等工作现场经常使用的气体监测装置,其对工作现场的待测气体进行检测,并进行超限报警。现有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存在设计简单、报警方式单一等缺点,同时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和操作维护不方便。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气体传感器需在各种恶劣环境和气氛下工作,目前报警仪中使用的传感器,其工作的温度范围大多是在-30℃~50℃,在温度过低的地区,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检测精度误差较大,导致气体检测报警仪无法准确报警,因而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伤害。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连续检测气体浓度,使用简便,便于携带,能够适应较低温度,可同时显示出气体检测浓度、温度、一级声、二级声、光、振动报警和摔倒报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线路板和与所述线路板连接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下侧,所述传感器的上部设置有标气罩;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充电接口,且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设置为分体式结构;

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和蜂鸣器口,所述蜂鸣器口设置在所述标气罩的一侧,所述标气罩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正上方,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标气罩之间设置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和所述第一按钮并列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

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角部处设置有报警灯窗口。

优选的,所述报警灯窗口设置为两个,且所述报警灯窗口设置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衣夹,所述衣夹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下半部分处。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两侧边中心处均设置有波浪式凸起。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连续检测气体浓度,使用简便,便于携带,能够适应较低温度,可同时显示出气体检测浓度、温度、一级声、二级声、光、振动报警和摔倒报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施例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传感器1、与传感器1连接的线路板2和与线路板2连接的电池3,电池3设置在线路板2的下侧,传感器1的上部设置有标气罩4;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充电接口5,且所述壳体由上壳体6和下壳体7组成,下壳体7和上壳体6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上壳体6上设置有显示屏8和蜂鸣器口9,蜂鸣器口9设置在标气罩4的一侧,标气罩4设置在显示屏8的正上方,显示屏8和标气罩4之间设置有第一按钮10和第二按钮11,第二按钮11和第一按钮10并列设置在上壳体6上;上壳体6的底端角部处设置有报警灯窗口12,报警灯窗口12设置为两个,且报警灯窗口12设置为半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较简单,且便于携带,上壳体和下壳体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检修,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材质为含有金属的塑料,可以防滑防摔且防电磁干扰,还可以适应较低温度环境,本结构采用扩散方式对待测的多种气体进行采样,传感器将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该信号再经过放大,由单片机经过采样、智能计算后,对测量浓度值进行显示,如果测量浓度值超过报警浓度设置值,则发出声、光、振动等报警信号,显示屏采用OLED显示屏,可连续实时地显示气体浓度,显示屏在强光下也能清楚可见。

下壳体7的表面上设置有衣夹13,衣夹13固定在下壳体7的下半部分处,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两侧边中心处均设置有波浪式凸起14,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15。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连续检测气体浓度,使用简便,便于携带,能够适应较低温度,可同时显示出气体检测浓度、温度、一级声、二级声、光、振动报警和摔倒报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