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猝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098发布日期:2019-03-22 20:54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基于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猝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体是采用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作为发光材料,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作为猝灭剂,制备一种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猝灭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因此,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淀粉样β蛋白的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具有一定的关系。淀粉样β蛋白42和淀粉样β蛋白40是淀粉样β蛋白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淀粉样β蛋白42阿尔茨海默病病人斑块中的主要成分,比淀粉样β蛋白40更容易聚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会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本发明中,以淀粉样β蛋白42为检测对象,开发一种新颖的、灵敏的免疫测定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化学发光(ecl)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反应可控性、时空可控性好;仪器简单,分析速度快;节约试剂;分析的应用范围广;可以同时获得多种信息,有利于研究快速发光反应和发光反应机理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分析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鲁米诺作为传统的电化学发光试剂,具有高效的发光效率,然而,如何将鲁米诺稳定地固载在电极表面构建固态ecl传感器,对于解决ecl传感器的稳定性及灵敏度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无标记型传感器依据生物分子对修饰电极的阻抗作用引起ecl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物的检测。因此,发现新型的猝灭剂通过能量转移引起发光材料ecl信号的变化,对于实现目标物的痕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猝灭型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淀粉样β蛋白。

在本发明中,采用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发光材料鲁米诺,极大地增强了鲁米诺的ecl强度。mos2/bi2s3纳米棒不仅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而且可以通过au-s键结合更多的金纳米粒子,从而通过金-nh2键固载更多的鲁米诺和淀粉样β蛋白42抗体。本发明使用mos2/bi2s3纳米棒作为基底材料,利用mos2和bi2s3之间形成的异质结改善了其电化学特性,与单纯的mos2和bi2s3纳米材料相比,复合纳米材料固载鲁米诺具有稳定且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改善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为了灵敏地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作为猝灭剂,降低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抗氧化剂姜黄素可以与超氧根自由基(o2•−)反应,而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与o2•−的含量成正比,因为o2•−是生成鲁米诺自由基和激发态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并且,姜黄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峰与鲁米诺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一定的波谱重叠,即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能量转移,进一步猝灭了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姜黄素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将姜黄素固定在纳米材料上改善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性,拓宽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在本发明中,将姜黄素与zno纳米粒子复合,为了稳定简单地结合二抗,聚多巴胺自聚合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michael反应聚多巴胺上的苯醌官能团可以和生物分子上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聚多巴胺@姜黄素-zno,从而引起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发光强度的变化,实现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步骤如下:

(1)使用抛光粉预处理直径4mm的玻碳电极,超纯水冲洗干净;

(2)将7µl10mg/ml鲁米诺-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溶液滴涂到电极表面,室温保存至干燥;

(3)滴涂6μl500μg/ml一抗ab1溶液于玻碳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4)滴涂3μl质量分数为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5)将6μl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6)将6µl1~7mg/ml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溶液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即制得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所述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溶液,制备步骤如下:

(1)mos2/bi2s3纳米棒的制备

将0.242gna2moo4·2h2o和0.765gbi(no3)3·5h2o分散在60ml超纯水中,加入0.76g硫脲,磁力搅拌1h。将上述溶液转移至100ml反应釜中,220℃反应24h,离心、洗涤、干燥得到mos2/bi2s3纳米棒;

(2)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的制备

将制备的mos2/bi2s3纳米棒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超声1h。然后,将2ml1%haucl4和5mgpvp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6h之后,逐滴加入2ml50mmol/l柠檬酸钠溶液和少量的nabh4溶液还原haucl4。搅拌6h之后,离心去除未结合的金纳米粒子,得到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然后将纳米棒分散在5ml超纯水中,加入1~5ml5mmol/l鲁米诺过夜搅拌,通过金-nh2键将鲁米诺结合在纳米棒材料表面,离心分离去除未结合的鲁米诺,得到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所述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制备步骤如下:

(1)姜黄素-zno的制备

将5mg姜黄素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90℃回流至姜黄素完全溶解。加入50ml0.1mol/l硝酸锌溶液,90℃回流1h。当上述溶液冷却至室温,冰水浴中加入5ml0.2mol/lkoh,搅拌1h,形成橙黄色的胶状悬浮液,用超纯水和丙酮洗涤去除未结合的姜黄素,真空干燥得到姜黄素-zno;

(2)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将20mg制备的姜黄素-zno和1~5mg多巴胺分散在30ml超纯水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多巴胺。将上述混合物分散在10ml10mmol/ltris-hcl(ph=8.5)溶液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聚多巴胺。然后,将1~10mg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分散在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500μl500μg/ml二抗ab2,4˚c下搅拌6h。之后,加入100μl1%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位点,离心得到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将其分散1ml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保存在4℃冰箱中待用。

4.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构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步骤如下:

(1)将参比电极-ag/agcl电极、对电极-铂丝电极、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暗盒中,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化学发光检测仪连接在一起,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置为600v,扫描电压设置为-0.2~0.6v;

(2)使用含1mmol/l~8mmol/l过氧化氢的pbs缓冲溶液,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

所述pbs缓冲溶液,其ph=6.5~8.5,是用1/15mol/lna2hpo4和1/15mol/lkh2po4配制;

(3)根据所得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值与淀粉样β蛋白42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计的传感器的流程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制备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溶液

(1)mos2/bi2s3纳米棒的制备

将0.242gna2moo4·2h2o和0.765gbi(no3)3·5h2o分散在60ml超纯水中,加入0.76g硫脲,磁力搅拌1h。将上述溶液转移至100ml反应釜中,220℃反应24h,离心、洗涤、干燥得到mos2/bi2s3纳米棒;

(2)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的制备

将制备的mos2/bi2s3纳米棒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超声1h。将2ml1%haucl4和5mgpvp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6h之后,逐滴加入2ml50mmol/l柠檬酸钠溶液和少量的nabh4溶液还原haucl4。搅拌6h之后,离心去除未结合的金纳米粒子,得到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然后将纳米棒分散在5ml超纯水中,加入5ml5mmol/l鲁米诺过夜搅拌,通过金-nh2键将鲁米诺结合在纳米棒材料表面,离心分离去除未结合的鲁米诺,得到鲁米诺-金杂化的mos2/bi2s3纳米棒。

实施例2制备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1)姜黄素-zno的制备

将5mg姜黄素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90℃回流至姜黄素完全溶解。加入50ml0.1mol/l硝酸锌溶液,90℃回流1h。当上述溶液冷却至室温,冰水浴中加入5ml0.2mol/lkoh,搅拌1h,形成橙黄色的胶状悬浮液,用超纯水和丙酮洗涤去除未结合的姜黄素,真空干燥得到姜黄素-zno;

(2)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将20mg制备的姜黄素-zno和1mg多巴胺分散在30ml超纯水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多巴胺。将上述混合物分散在10ml10mmol/ltris-hcl(ph=8.5)溶液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聚多巴胺。然后,将1mg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分散在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500μl500μg/ml二抗ab2,4˚c下搅拌6h。之后,加入100μl1%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位点,离心得到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将其分散在1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保存在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3制备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1)姜黄素-zno的制备

将5mg姜黄素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90℃回流至姜黄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0.1mol/l硝酸锌溶液,90℃回流1h。当上述溶液冷却至室温,冰水浴中加入5ml0.2mol/lkoh,搅拌1h,形成橙黄色的胶状悬浮液,用超纯水和丙酮洗涤去除未结合的姜黄素,真空干燥得到姜黄素-zno;

(2)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将20mg制备的姜黄素-zno和5mg多巴胺分散在30ml超纯水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多巴胺。将上述混合物分散在10ml10mmol/ltris-hcl(ph=8.5)溶液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聚多巴胺。然后,将5mg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分散在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500μl500μg/ml二抗ab2,4˚c下搅拌6h。之后,加入100μl1%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位点,离心得到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将其分散在1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保存在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4制备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1)姜黄素-zno的制备

将5mg姜黄素分散在50ml超纯水中,90℃回流至姜黄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0.1mol/l硝酸锌溶液,90℃回流1h。当上述溶液冷却至室温,冰水浴中加入5ml0.2mol/lkoh,搅拌1h,形成橙黄色的胶状悬浮液,用超纯水和丙酮洗涤去除未结合的姜黄素,真空干燥得到姜黄素-zno;

(2)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

将20mg制备的姜黄素-zno和10mg多巴胺分散在30ml超纯水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多巴胺。将上述混合物分散在10ml10mmol/ltris-hcl(ph=8.5)溶液中,搅拌6h,离心去除未结合的聚多巴胺。然后,将10mg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分散在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500μl500μg/ml二抗ab2,4˚c下搅拌6h。之后,加入100μl1%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位点,离心得到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将其分散在1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保存在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5制备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1)使用抛光粉预处理直径4mm的玻碳电极,超纯水冲洗干净;

(2)将7µl10mg/ml鲁米诺-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溶液滴涂到电极表面,室温保存至干燥;

(3)滴涂6μl500μg/ml一抗ab1溶液于玻碳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4)滴涂3μl质量分数为1%的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5)将6μl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6)将6µl3mg/ml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溶液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即制得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实施例6制备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1)使用抛光粉预处理直径4mm的玻碳电极,超纯水冲洗干净;

(2)将7µl10mg/ml鲁米诺-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溶液滴涂到电极表面,室温保存至干燥;

(3)滴涂6μl500μg/ml一抗ab1溶液于玻碳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4)滴涂3μl质量分数为1%的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5)将6μl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6)将6µl7mg/mlab2-聚多巴胺@姜黄素-zno溶液滴涂在电极表面,4℃冰箱中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即制得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实施例7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方法

(1)将参比电极-ag/agcl电极、对电极-铂丝电极、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暗盒中,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化学发光检测仪连接在一起,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置为600v,扫描电压设置为-0.2~0.6v;

(2)使用含3mmol/l过氧化氢的pbs缓冲溶液,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

所述pbs缓冲溶液,其ph=6.5,是用1/15mol/lna2hpo4和1/15mol/lkh2po4配制;

(3)根据所得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值与淀粉样β蛋白42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实施例8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方法

(1)将参比电极-ag/agcl电极、对电极-铂丝电极、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暗盒中,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化学发光检测仪连接在一起,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置为600v,扫描电压设置为-0.2~0.6v;

(2)使用含5mmol/l过氧化氢的pbs缓冲溶液,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

所述pbs缓冲溶液,其ph=8.0,是用1/15mol/lna2hpo4和1/15mol/lkh2po4配制;

(3)根据所得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值与淀粉样β蛋白42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实施例9人造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

(1)向稀释的人造脑脊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淀粉样β蛋白42的平均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样品中淀粉样β蛋白42的检测结果

表1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样品中淀粉样β蛋白42检测结果的回收率为94~112%,表明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