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2970发布日期:2019-06-18 23:1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推广与运用,半灌浆套筒被广泛的运用在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上。而半灌浆套筒的灌浆饱满程度直接决定了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由于半灌浆套筒的特殊性,其在灌浆完毕后,灌浆饱满程度难以检查。同时,即使发现了半灌浆套筒存在不饱满的情况,也难以针对其进行补浆。因此,半灌浆套筒的不饱满,会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并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在不改变现有装配式结构各预制配件的前提下,可进行快速可靠,且价格低廉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可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可靠,且廉价的半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包括出浆口堵头、排气孔封堵物、检测管和工业内窥镜;所述出浆口堵头为圆台形且靠上侧有一个水平通孔,靠下侧有一个圆台形通孔,该圆台形通孔的较小一端,被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直径较大一侧;所述排气孔封堵物被嵌在所述出浆口堵头靠下的圆台形通孔中;所述检测管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靠上水平通孔中,检测管在出浆口堵头外侧的一端有可拆卸的气密性封堵,检测管的另一端有开孔;打开检测管在出浆口堵头外侧的可拆卸气密性封堵后,工业内窥镜通过检测管伸入到半灌浆套筒的内部进行探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的另一端伸入灌浆套筒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封堵物为多孔透气材料或纤维团。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末端设置有向上拐角。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的开口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长度l与出浆口至半灌浆套筒内壁距离的相对关系为l1>l>(l2+d),其中,l1为出浆口至灌浆套筒纵向内壁的最大垂直距离,l2为出浆口至灌浆套筒纵向内壁的最小垂直距离,d为所述工业内窥镜可通过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的末端向上拐角的长度h与半灌浆套筒内部顶端的相对关系为0<h<(h-d),其中,h为所述检测管水平末端上沿的外壁与半灌浆套筒内壁顶端的垂直距离,d为所述工业内窥镜可通过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工业内窥镜前端可按照需求实时改变朝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的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安装至待灌浆的半灌浆套筒出浆口,使检测管安装位置高于圆台形通孔;

2)关闭出浆口堵头外侧的可拆卸气密性封堵并确认其气密性;

3)进行灌浆,当灌浆液达到圆台形通孔高度时,圆台形通孔被排气孔封堵物封堵;

4)待灌浆料凝固后,打开检测管在出浆口堵头外侧的可拆卸气密性封堵,工业内窥镜通过检测管伸入到半灌浆套筒的内部进行探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灌浆完成后,能够快速、直观且可靠的监测灌浆套筒内部的饱满程度,同时,在发现灌浆不饱满的情况下,可对半灌浆套筒进行现场补灌浆,并再次进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在使用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中:排气孔封堵物1、检测管2、出浆口堵头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包括排气孔封堵物1、检测管2、出浆口堵头3和工业内窥镜,所述出浆口堵头3为圆台形且靠上侧有一个水平通孔,靠下侧有一个圆台形通孔,该圆台形通孔的较小一端,被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直径较大一侧;所述排气孔封堵物1被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3靠下圆台形通孔中;所述检测管2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3靠上水平通孔中,且拐角处的末端水平向上设置,检测管2在出浆口堵头外侧的一端有可拆卸的气密性封堵,在灌浆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灌浆料进入检测管2,从而导致后续检测无法进行。所述排气管1的外端设有堵头。检测管2的另一端有开孔,并伸入灌浆套筒中;工业内窥镜可通过检测管伸入到半灌浆套筒的内部进行探测。

所述排气口封堵物1为多孔透气材料或纤维团,多孔透气材料例如海绵;纤维团包括有植物纤维、或无机纤维或化学纤维,例如棉絮、麻、岩棉、海绵、涤纶、锦纶、腈纶、胶粘纤维等。

所述检测管2的外径与两个水平通孔中靠上的水平通孔紧密贴合,所述排气管1的外径与两个水平通孔中靠下的紧密贴合,从而防止灌浆漏出。

所述检测管长度l与出浆口至半灌浆套筒内壁距离的相对关系为l1>l>(l2+d),其中,l1为出浆口至灌浆套筒纵向内壁的最大垂直距离,l2为出浆口至灌浆套筒纵向内壁的最小垂直距离,d为所述工业内窥镜可通过的最小距离。使得所属带拐角的检测管末端可被伸入灌浆套筒内。

所述检测管2的拐角处被垂直向上设置,所述检测管的末端向上拐角的长度h与半灌浆套筒内部顶端的相对关系为0≤h≤(h-d),其中,h为所述检测管水平末端上沿的外壁与半灌浆套筒内壁顶端的垂直距离,d为所述工业内窥镜可通过的最小距离。

所述工业内窥镜前端可按照需求实时改变朝向,在检测时,由于检测管2末端被向上设置,而灌浆料在其下方,工业内窥镜被塞入检测管2中后,可调整其朝向,再进行监测,可将在灌浆套管内部拍摄的照片保存输出。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半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装置安装至出浆口处,使检测管安装位置高于圆台形通孔;所述出浆口堵头3与半灌浆套筒出浆口紧密贴合,并确保检测管2末端拐角向上设置;关闭出浆口堵头外侧的可拆卸气密性封堵并确认其气密性;将灌浆机塞入半灌浆套筒入浆口中,并开始灌浆,当灌浆液达到圆台形通孔高度时,圆台形通孔被排气口封堵物1封堵;待浆料凝固后,打开检测管2外端的可拆卸气密性封堵,工业内窥镜通过检测管伸入到半灌浆套筒的内部进行探查,通过调整工业内窥镜摄像头方向,并对灌浆套筒内部进行监测。

本装置可在半灌浆套筒的钢筋对位并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安装,从而避免了半灌浆套筒在钢筋对位和安装的过程中,导致的损坏。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别在于检测管2,本实施例的检测管2的另一端与出浆口堵头内侧齐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灌浆套筒饱满程度检查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出浆口堵头、排气孔封堵物、检测管和工业内窥镜;所述出浆口堵头为圆台形且靠上侧有一个水平通孔,靠下侧有一个圆台形通孔,该圆台形通孔的较小一端,被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直径较大一侧;所述排气孔封堵物被嵌在所述出浆口堵头靠下的圆台形通孔中;所述检测管设置在所述出浆口堵头靠上水平通孔中,检测管在出浆口堵头外侧的一端有可拆卸的气密性封堵,检测管的另一端有开孔;工业内窥镜可通过检测管伸入到半灌浆套筒的内部进行探测。在灌浆完成后,能够快速、直观且可靠的检测灌浆套筒内部的饱满程度,同时,在发现灌浆不饱满的情况下,可对半灌浆套筒进行现场补灌浆,并再次进行检查。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宇;张志;陈振海;许园林;郝志强;王建;白永亮;崔晓铁;蒋建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25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