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4117发布日期:2019-05-24 21:1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测量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电路。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中,涉及医疗器械、智能穿戴、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压力传感器通过敏感区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阵列式传感技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测试方法灵活、易于实现仪器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分析技术,具有对大尺寸物体表面特性进行识别和检测的优点。

阵列式传感技术一般通过分步扫描(先横向扫描,再列向扫描)的方法,对阵列中的传感元件进行逐个扫描。仅对阵列传感器单点施加压力,阵列传感器也要进行逐个扫描,向应速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仅对阵列传感器单点施加压力,阵列传感器也要进行逐个扫描,向应速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测量电路。

一种测量电路包括传感模块矩阵。所述传感模块矩阵包括第一输入点、第二输入点、第一输出点、第二输出点、多个阻抗行和多个阻抗列。

所述多个阻抗行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点和所述第二输入点之间,所述阻抗行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阻抗单元。所述多个阻抗列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出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点之间。所述阻抗列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阻抗单元。所述多个阻抗行和所述多个阻抗列通过传感单元形成多个传感模块,每个所述传感模块包括一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一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和一个所述传感单元。

在每个所述传感模块内,所述传感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阻抗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在所述阻抗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点和所述第二输入点的电压相同。所述第一输出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点的电压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小于所述传感单元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当所述述传感单元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处于同一个数量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行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同一个所述阻抗列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阻抗行包含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阻抗列包含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电路还包含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入点、所述第二输入点、所述第一输出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点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传感模块矩阵供电,并采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的电压和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输入点和所述第二输入点电连接于所述正极,所述第一输出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点电连接于所述负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第一分压阻抗单元、第二分压阻抗单元、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第四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点之间。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点之间。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出点之间。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出点之间。

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均小于所述传感单元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与所述传感单元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电连接于所述传感模块矩阵与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之间,用于采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的电压和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阻抗单元与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所述第二阻抗单元、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为压敏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测量电路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附图标号:

测量电路10

第一连接点101

第二连接点102

第一电路103

第二电路104

第三电路105

第四电路106

传感模块矩阵20

第一输入点201

第二输入点202

第一输出点203

第二输出点204

阻抗行210

阻抗列220

传感模块230

传感单元231

第一阻抗单元211

第二阻抗单元221

数据采集模块40

供电单元410

正极411

负极412

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

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

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

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

数据采集单元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电路10包括传感模块矩阵20。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包括第一输入点201、第二输入点202、第一输出点203、第二输出点204、多个阻抗行210和多个阻抗列220。

所述多个阻抗行210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点201和所述第二输入点202之间。所述阻抗行210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阻抗单元211。所述多个阻抗列220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之间。所述阻抗列220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阻抗单元221。所述多个阻抗行210和所述多个阻抗列220通过传感单元231形成多个传感模块230。每个所述传感模块230包括一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一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和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

在每个所述传感模块230内,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阻抗行21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所述传感单元2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阻抗列22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

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小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处于同一个数量级。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测量电路10,所述传感单元231为高阻态,多个所述阻抗行210与多个所述阻抗列220之间不导通。当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减小。所述传感单元231电连接的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导通。所述测量电路10仅有一个所述阻抗行210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导通,其他多个所述阻抗行210和其他多个所述阻抗列220都不导通。进而,所述测量电路10避免了逐行逐列扫描,提高了响应速度。无外界刺激时,多个所述阻抗行210与多个所述阻抗列220之间处于不导通状态,耗电量减少,所述测量电路10更节约能源。

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包括多个所述传感单元231,所述传感单元231能够接受外界刺激,阻抗值变小。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相连接的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相互导通。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与测量电路配合,可测量受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位置。

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通过第一输入点201和第二输入点202输入电压。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输出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点201和所述第二输入点202的电压相同。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的电压相同,以保证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不相互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均小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处于同一个数量级。

所述传感单元231可以是电路,也可以是元件。所述传感单元231接收刺激的形式可以为压力、光照或声音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为压敏元件,当接收外界刺激时,阻抗值急剧下降。所述传感单元231可以为压敏电阻,也可以是压敏电容。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为光敏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为压敏电阻,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也为压敏电阻或压敏电阻电路。当所述传感单元231为压敏电容时,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也为压敏电容或压敏电容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呈阵列布设于形成传感模块矩阵20的基底材料上,所述传感单元231之间的距离为某一预设距离。优选的,所述传感单元231之间等间隔设置。当外界刺激发生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变化使所述测量电路的输出值发生变化,由于传感单元231之间的距离已知,根据所述输出值可以确定阻抗发生变化的传感单元231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之间的间距成正比关系,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之间的间距成正比关系,简化计算,增加相应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上,由于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等间隔设置,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个数与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横跨总距离成正比。又由于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相同,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个数与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进而,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上,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横跨总距离与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上,由于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等间隔设置,故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个数与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纵跨总距离成正比。又由于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个数与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进而,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上,串连的第二阻抗单元221个数与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传感模块230内,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阻抗行21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所述传感单元2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阻抗列22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之间仅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在未接受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远大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所述传感单元231电连接的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不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迅速减小,且减小到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此时,所述传感单元231电连接的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导通。

请一并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与所述阻抗行210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101。所述传感单元231与所述阻抗列220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102。所述第一输入点201与所述第一连接点101之间形成第一电路103。所述第二输入点202与所述第二连接点102之间形成第二电路104。所述第一电路103和第二电路104并联。

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103包含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所述第二电路104包含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包含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个数之和即为所述阻抗行210包含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个数。

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点203与所述第二连接点102之间形成第三电路105。所述第二输入出点202与所述第二连接点102之间形成第四电路106。所述第三电路105和第四电路106并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路105包含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所述第四电路106包含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包含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个数即为所述阻抗列220包含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由于,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横跨总距离与串连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即为阻抗比,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阻抗比即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因此,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由于,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纵跨总距离与串连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总阻抗值成正比。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即为阻抗比,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比即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因此,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设置于坐标网中,所述第一电路103、所述第二电路104、所述第三电路105和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长度可以以坐标的方式表示。通过计算阻抗单元的个数,可以判断受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位置。

由上可知,在单一刺激状态下,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仅有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被触发。与所述传感单元231连接的所述阻抗行210和所述阻抗列220导通。此时电路结构变为:被触发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与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路103和所述第二电路104连接;被触发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另一端与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三电路105和所述第四电路106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阻抗比为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到所述第一输入点301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到所述第二输入点302的长度的比值。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比为所述传感单元231的另一端到所述第一输出点303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一端到所述第二输出点304的长度的比值。通过所述测量电路10准确定位被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未接受外界刺激时,所述传感单元231为高阻态,多个所述阻抗行210与多个所述阻抗列220之间不导通。当一个所述传感单元231受到外界刺激时,仅一个所述阻抗行210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导通。所述测量电路10无需逐行逐列扫描,准确定位,提高了响应速度。同时,所述测量电路10节约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阻抗行210包含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相同。不同的所述阻抗行210的阻抗比值精度相同,所述测量电路10在横向上的测量精度相同,进而,提高了所述测量电路10的测量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阻抗列220包含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不同的所述阻抗列220的阻抗比值精度相同,所述测量电路10在纵向上的测量精度相同,进而,提高了所述测量电路10的测量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不同的所述阻抗行210和不同的所述阻抗列220的阻抗比值相同,进而,提高了所述测量电路10的测量精度。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电路10,还包含:

数据采集模块40,与所述第一输入点201、所述第二输入点202、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传感单元阵列20供电,并采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的电压和电流。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0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点201、所述第二输入点202、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为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提供电能,并采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的电压和电流。通过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得到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的阻抗值,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受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位置,操作简单,提高响应速度,节约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0包括:

供电单元410,所述供电单元410包括正极411和负极412,所述第一输入点201和所述第二输入点202电连接于所述正极411,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电连接于所述负极412。

所述供电单元410用于为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提供电能,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0还包括:

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410与所述第一输入点201之间。

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410与所述第二输入点202之间。

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410与所述第一输出点203之间。

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串连于所述供电单元410与所述第二输出点204之间。

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均小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

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保护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避免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导通的瞬间,电流太大,被击穿。

当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接近时,所述多个阻抗行210和所述多个阻抗列220分别相连,阻抗值较小。各个分压阻抗单元与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的分压相比较大,即电流很小。即使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中的个别阻抗值发生变化,电流波动较小,所述测量电路10的测量敏感度不高。

因此,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均小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提高了所述测量电路10的敏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0还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430,电连接于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与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之间,用于采集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的电压和电流。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30可以采集所述第一输入点201、所述第二输入点202、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的电压。同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30可以所述第一电路103、所述第二电路104、所述第三电路105和所述第四电路106的电流。

由于所述第一输入点201与所述第二输入点202的电压相同。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阻抗比即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电流的反比。又因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阻抗比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因此,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电流的反比,计算简单,节约资源。

由于所述第一输出点203和所述第二输出点204的电压相同。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比即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电流的反比。又因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比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因此,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电流的反比,计算简单,节约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相同,简化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阻抗计算。

当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不相同时,需将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值,并在所述第一电路103的总阻抗中扣除。同时,将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值,并在所述第二电路104的总阻抗中扣除。因此,当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相同,无需将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值,简化计算步骤,节约能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相同,简化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计算。

当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不相同时,需将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值,并在所述第三电路105的总阻抗中扣除。同时,将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值,并在所述第四电路106的总阻抗中扣除。因此,当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相同,无需将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折合成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值,简化计算步骤,节约能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相同,仅需折合任意一个分压阻抗单元的阻值,减少计算步骤,加快响应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阻抗单元211与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和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阻抗单元221与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阻抗单元211、所述多个第二阻抗单元221、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表示为rp。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表示为r。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表示为k。i表示所述阻抗行210。j表示为所述阻抗列220。rpij表示第i所述阻抗行。第j所述阻抗列220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rij表示第i所述阻抗行,第j所述阻抗列220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kij表示第i所述阻抗行。第j所述阻抗列220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所述阻抗行210共m行。所述阻抗列220共n列。

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的阻抗值表示为k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的阻抗值表示为k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的阻抗值表示为k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表示为k4。

所述第一电路103的电流值表示为i-x1,所述第二电路104的电流值表示为i-x2,所述第三电路105的电流值表示为i-y1,所述第二电路104的电流值表示为i-y2。所述第一电路103的总阻值为rx1,所述第二电路104的总阻值为rx2,所述第三电路105的总阻值为ry1,所述第四电路106的总阻值为ry2。rx1/rx2等于i-x2/i-x1,ry1/ry2等于i-y2/i-y1。

当所述传感单元231rp22收到外界刺激时,所述第一电路103包括串联的r21和k1。所述第二电路104包括串联的r23至r2(n+1)和k2。所述第三电路105包括串联的k12和k3。所述第四电路106包括串联的k23至k(m+1)3和k4。

所述多个第一阻抗单元211、所述多个第二阻抗单元221、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所述第三分压阻抗单元423和所述第四分压阻抗单元424的阻抗值相同。同一个所述阻抗行21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同一个所述阻抗列220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相同,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即为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的串联阻抗单元的个数比。

由上可知,所述第一电路103与所述第二电路104长度比即为(r21+k1)/[r23+……+r2(n+1)+k2]。所述第三电路105与所述第四电路106长度比即为(k12+k3)/[k23+……+k(m+1)3+k4]。即可得到所述传感单元231rp22的位置。

测量所述第一分压阻抗单元421或所述第二分压阻抗单元422与所述传感模块矩阵20之间的电压u1。因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小于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所述第一阻抗单元211的阻抗值和所述第二阻抗单元221的阻抗值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故所述第一电路103和所述第二电路104并联的阻抗值小于受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且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故所述第一电路103、所述第二电路104、所述第三电路105和所述第四电路106的阻抗值可以忽略不计。受刺激的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即为u1/[(i-x1)+(i-x2)]。又因所述传感单元231的阻抗值与所受刺激信号的大小相关,故可判断所述传感单元231接收刺激信号的大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