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5422发布日期:2020-02-22 03:3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器的安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处的乘客探测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的城市当中,地面车多拥堵的情况日益严重,地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但乘客安全乘车,列车安全运营是地铁系统的重中之重。列车与站台门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可以容得下体型瘦弱的人或小孩子,如果列车在开动之前这个空隙还有人存在,那将非常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乘客生命危险,已有此种事故的先例。

要保证列车在开动之前此空隙中没有人存在,就需要有一套检测装置,保证列车开动之前此间隙中没有人的存在。乘客上车一般是在站台上通过设置在站台边缘上的站台门滑动门进入列车,站台乘客探测器一般是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滑动门左右两边,如果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有人遮挡,乘客探测器就会探测到,并把信息发送到信号系统,从而阻止列车启动。

但现有的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其螺栓等连接件和电缆电线等暴露在外,尤其是从门槛以下穿过站台板的位置的电缆电线,容易被老鼠咬坏,而且也不美观,此外,因为存在安装误差,现有的探测器安装装置无法调节,探测器有可能侵入限界。还有就是站台板浇筑一般都有较大的偏差,安装探测器时存在高低误差,容易影响站台门的等电位。如何能将乘客探测器安装得牢固、美观、具有调节功能、不破坏站台门的绝缘功能,是摆在探测器安装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电缆等部件包覆在内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探测器位置可前后、上下调节以克服安装误差和站台板高低误差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包括:探测器的安装架组件、支撑该安装架组件的立柱;所述立柱为轴向中空的结构,其底部固定于站台门槛上;

站台门槛下方的站台板上固定有轴向中空的下部支座,所述立柱底部固定有向下延伸的下延管,该下延管插入所述下部支座的上部内腔中,且该下延管可相对于下部支座上下滑移;

所述探测器的电缆依次穿过立柱、下延管和下部支座的内腔后进入站台板的通孔中。

所述下部支座的顶部安装有环形的绝缘套,所述下延管穿过该绝缘套的中心孔后进入下部支座内腔使得该下延管与下部支座之间绝缘分隔,且该下延管与绝缘套内壁之间有空隙使得两者之间可相对上下滑移。

所述安装架组件包括:与所述探测器固定连接的上部和下部固定支架、支架固定板;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支架固定板后侧,所述立柱顶部固定有水平的立柱顶板,所述支架固定板安装在该立柱顶板上,该立柱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立柱内腔相通的顶板通孔。

所述支架固定板由金属板弯折成具有一竖向板和沿该竖向板底部向前延伸的水平板的l形结构,该l形结构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块侧板,该侧板与所述竖向板和水平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和下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竖向板上,所述水平板固定在所述立柱顶板上。

所述支架固定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有前罩壳和后罩壳,所述前罩壳罩在所述竖向板、水平板、左右两侧板以及所述立柱顶板的顶板通孔外;所述后罩壳罩在所述探测器底部下方以及下部固定支架外,该探测器的电缆从其底部引出来后直接进入该后罩壳内;所述支架固定板的竖向板底部开设有可供电缆通过的过线孔。

所述支架固定板的水平板上开设有垂直轨道方向的长圆孔,该水平板通过穿过该长圆孔的螺栓与所述立柱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立柱底部固定有水平的立柱底板,该立柱底板通过螺栓固定于站台门槛上,立柱底板与该立柱的内腔对应处开设有底板通孔,所述下延管的顶部外壁焊接固定于该底板通孔的内壁上。

所述上部和下部固定支架采用l形角件,该l形角件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架固定板上。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将电缆通过立柱、下延管和下部支座的内腔引入站台板的通孔中,可防止立柱顶部以下的电缆暴露在外而被老鼠啃咬进而影响探测器工作。此外,安装架组件的前后都设有罩壳将电缆和螺钉等包覆起来,不仅外型更加美观,而且可防止立柱以上的电缆暴露在外。下延管与下部支座之间套设有绝缘套且可相对滑动,立柱可上下调节以消除站台板的高低误差但又不会影响站台门的等电位功能。而且安装架组件可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前后调节,能防止因安装误差而使探测器侵入限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后部的立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侧部的立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的侧向垂直剖面图;

图7为所述支架固定板22的前部立面图;

图8为所述支架固定板22的侧视图;

图9为所述支架固定板22的俯视图;

图10为所述立柱3的俯视图;

图11为所述立柱3的仰视图;

图12为所述前罩壳23的侧视图;

图13为所述前罩壳23的后部的立面图;

图14为所述后罩壳24的前部的立面图;

图15为所述后罩壳24的侧向剖面图;

图16为所述后罩壳24的俯视图;

图17为所述绝缘套6的竖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的地铁站台门包括:滑动门81、相邻设置在该滑动门81左右两侧的应急门82、以及设置在该左右两侧应急门82外侧的固定门83,站台乘客探测器成对设置在固定门83位置处的站台边缘,每对探测器1包括一个探测器发射端11和一个探测器接收端12。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用于将探测器1固定安装在站台上。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站台乘客探测器安装装置主要包括:探测器1的安装架组件2、支撑该安装架组件2的立柱3、沿该立柱3底部向下延伸的下延管5、下部支座4和绝缘套6。其中,所述立柱3、下延管5和绝缘套6均为轴向中空结构,立柱3底部固定于站台门槛71上,下部支座4固定在站台门槛71下方的站台板72上,所述下延管5插入所述下部支座4的上部内腔中。如图17所示,所述绝缘套6为环形结构并安装在下部支座4的顶部,其包括竖向侧壁61以及沿该竖向侧壁61顶部向外延伸的水平凸沿62。如图6,该水平凸沿62盖在下部支座4的顶部端面上,其竖向侧壁61则位于下部支座4的内腔中,所述下延管5穿过该绝缘套6的中心孔后进入下部支座4内腔使得该下延管5与下部支座4之间绝缘分隔,可防止与站台板72连接部分影响站台门的等电位功能,且该下延管5与绝缘套6内壁之间有空隙使得两者之间可相对上下滑移,当然空隙很小不能让老鼠、蟑螂从中穿过。

所述立柱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固定有水平的立柱顶板31和立柱底板32,如图10和图11所示,立柱顶板31和立柱底板32上与立柱3的内腔对应处分别开设有顶板通孔311和底板通孔321,所述下延管5的顶部外壁焊接固定于该底板通孔321的内壁上,立柱底板32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站台门槛71上,该立柱底板32和站台门槛71之间可设有调整垫片33用于调整立柱3的高低,使探测器的发射端11和接收端12高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组件2包括:分别与所述探测器1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的上部和下部固定支架21、支架固定板22、前罩壳23和后罩壳24。其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支架固定板22由金属板弯折成具有一竖向板221和沿该竖向板221底部向前延伸的水平板222的l形结构,该l形结构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块侧板223,每块侧板223均与所述竖向板221和水平板222焊接固定,竖向板221底部还开设有可供电缆13通过的过线孔224。所述上部和下部固定支架21可采用l形角件,该l形角件21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竖向板221的后侧。所述水平板222用螺栓安装在立柱顶板31上。

所述前罩壳23位于所述支架固定板22的前部并罩在所述竖向板221、水平板222、左右两侧板223以及所述立柱顶板31的顶板通孔311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前罩壳23的左右侧壁上开设有螺孔231并用螺钉与支架固定板22的侧板223固定连接,由此可将支架固定板22的前部及顶板通孔311包覆起来。所述后罩壳24位于支架固定板22的后部并罩在所述探测器1底部下方以及下部固定支架21外,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该后罩壳24前部设有左右两个带螺孔的凸耳241,该凸耳241用螺钉与支架固定板22的竖向板221固定连接,从美观角度考虑,这两个凸耳241设在该后罩壳24所包覆的空间内部。

如图6所示,所述探测器1的电缆13从其底部引出来后直接进入所述后罩壳24内,接着穿过竖向板221底部的过线孔224进入前罩壳23内,然后依次穿过立柱3、下延管5和下部支座4的内腔后穿过站台板72的通孔73进入站台板72下的线缆槽中。可见,电缆13在进入线缆槽前整个均被隐藏了起来,可防止被老鼠、蟑螂等啃咬,即使立柱3上、下滑动调节高度也不影响对电缆13的隐藏。此外,前罩壳23和后罩壳24还可以将电缆13、大部分螺钉等遮挡住,使得探测器安装装置外形更加美观。

如图9所示,支架固定板22的水平板222上开设有两个垂直于轨道方向的长圆孔225,该水平板222通过穿过该长圆孔225的螺栓与所述立柱顶板31固定连接,由此可以沿该长圆孔225前后调节支架固定板22的位置,可防止探测器侵入限界及消除安装误差。此外,水平板222的前端还开设有缺口226防止该水平板222将立柱3的内腔遮挡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