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介质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6599发布日期:2019-10-13 02: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蓄冷介质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蓄冷介质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电力消费大国,由于目前电力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用电需求,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造成电力紧张的诸多原因中,居民家庭电器用电,特别是空调用电的大幅度增长不可忽视。

目前冰箱和空调两项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85%。仅家用空调一项年耗电量就为400亿kWh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超过电网负荷的30%。

城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家用空调的普及与使用时间的集中性更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应运而生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则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因而受到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因减少电费支出而受到用户欢迎。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用于工、矿、商厦的大中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776440,名称为: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该系统公开了一种制冷子系统,蓄冰子系统和释冷子系统,但是该系统存在缺点,能源利用率差,蓄冷槽内没有检测系统,无法监测内部液体的变化,有一定的危险系数。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为了提升效率,大多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适合家用的小型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还不多,同时多数冰蓄冷空调在用户负荷端带有比较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使得冰蓄冷空调的小型化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加快蓄冷速度的蓄冷式冷风扇 ,来解决现有的蓄冷式冷风扇,没有对蓄冷槽的实施监控功能,存在一定的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蓄冷介质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制冷系统和蓄冷系统,所述的蓄冷系统包括容器,所述的容器内注入蓄冷介质,所述的蓄冷系统内设置有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所述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的长度依次增长,第一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高液位,第二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液体变化状态,并控制制冷机构内的压缩机的启动和关闭,第三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低液位。通过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检测内部蓄冷介质的变化状态,最低和最高位置,有效的节能且保证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系统上还设置有中控板,所述的中控板与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连通。可以通过中控板控制内部的元器件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为电阻式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环形设置在一个安装圆盘上。 进一步的减少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横向安装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三根探针,探针长度不相同,探针伸入到蓄冷介质中,通过电检测阻值的方法,测得介质的液位高低、介质物态变化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冷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蓄冷系统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蓄冷介质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制冷系统1和蓄冷系统2,所述的蓄冷系统2包括容器,所述的容器内注入蓄冷介质,所述的蓄冷系统2内设置有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6,所述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6包括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所述的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的长度依次增长,第一探针61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高液位,第二探针62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液体变化状态,并控制制冷机构1内的压缩机11的启动和关闭,第三探针63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低液位,所述的制冷系统1上还设置有中控板3,所述的中控板3与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连通,所述的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为电阻式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环形设置在一个安装圆盘上。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蒸发器回路内部充入制冷剂。

制冷过程:该过程于夜间谷电时段完成。此时电磁阀打开,制冷系统形成完整回路,压缩机工作使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放热凝结为液态,经储液器按需调节制冷剂量,经过滤器滤除杂质,经热力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为气态完成制冷循环。

蓄冷过程:在容器内充入蓄冷介质,蓄冷介质为水,蒸发器在容器内,蒸发器吸热使蓄冷剂降温直至凝结,此时蓄冷介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即水变成冰,从而完成制冷蓄冰过程。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往容器内充入蓄冷介质,本申请为水,也可以是其他混合液体,例如酒精,蓄冷介质有一个最大值,不能超过容器体积的0.75,一旦超过,在结冰过程中,容易对容器造成损害,不利于长时间的使用。

第一探针61、第二探针62和第三探针63环形设置在一个安装圆盘上,安装圆盘安装在蓄冷系统2容器的上方。

因此设定了第一探针61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高液位,第一探针可与自动加水管连通,无需人工加水,自动加水管的开关由第一探针61控制,当第一探针61感应到水时,也就是阻值变小时,空气的阻值是最大的,自动关闭自动加水管的开关。

或者设置警报器,当人工加水,加多了,使得第一探针61的阻值变大时,发出警报声,人工停止加水。

蓄冷介质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由液体变为固体状态中,通过第二探针62检测变化状态如何,如果结冰到达第二探针62位置处,说明结冰已经到达了预期想要的效果,是最大结冰位置处,为了节省能源,第二探针62控制制冷机构1内的压缩机11关闭,同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结冰过多的话,会导致容器胀裂。

第三探针63通过检测电阻,检测蓄冷介质的最低液位,如果检测电阻为空气电阻,那么内部的蓄冷介质不足,制冷效果差,第三探针63控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