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7038发布日期:2020-01-10 14:5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公民私家车拥有量急速增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驾驶人行车时开小差,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若事故发生前,可以通过雷达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有效的提醒驾驶人,就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目前的雷达预警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现故障或周围出现不安全因素时,一般采用发出警示音的方式来提醒驾驶人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然而行驶中的汽车存在一定的胎噪和路噪,并且对于公交等车辆车内环境噪声也较大,因此预警的警示音有可能被这些噪声所遮掩,延误驾驶员的及时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和车辆,以警示用户出现警情或危险,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所述车辆中设置有电子后视镜,所述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监测雷达,设置于所述车辆四周;

预警主机,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监测雷达和所述电子后视镜电连接,所述预警主机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所述监测雷达的监测信号,生成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电子后视镜显示预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车辆四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电子后视镜包括分屏显示屏,所述分屏显示屏包括至少两个分屏区,至少两个所述分屏区分别对应显示至少两个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号;至少两个所述监测雷达相对所述车辆的位置与至少两个所述摄像头相对所述车辆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预警主机包括预警信号控制显示单元,所述预警信号控制显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警信息选择所述预警信息对应的摄像头,并在所述摄像头对应的分屏区中显示预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预警信号包括:预警符号和/或预警颜色条。

可选地,所述预警符号和/或所述预警颜色条位于所述电子后视镜的边缘区域。

可选地,所述预警符号包括闪烁预警符号、滚动预警符号和渐变预警符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警颜色条包括闪烁预警颜色条、滚动预警颜色条和渐变预警颜色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预警主机用于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电子后视镜按照预设预警模式显示摄像头的视频信号,所述预设预警模式至少包括画面闪烁。

可选地,至少两个监测雷达用于监测所述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所述预警信息包括初级预警信息和高级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号包括初级预警信号和高级预警信号;

所述预警主机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低于第一预设距离值时,生成初级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电子后视镜显示初级预警信号;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低于第二预设距离值时,生成高级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电子后视镜显示高级预警信号;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值。

可选地,所述车辆雷达预警装置还至少包括扬声器、振动方向盘和振动座椅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预警主机分别与所述扬声器、所述振动方向盘和所述振动座椅电连接,所述预警主机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扬声器进行扬声预警、振动方向盘进行振动预警,和/或所述振动座椅进行振动预警。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监测雷达包括:

正前雷达组、正后雷达组、左前雷达组、右前雷达组、左后雷达组和右后雷达组;所述正前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所述正后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所述左前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左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所述右前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右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所述左后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左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所述右后雷达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右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所述车辆还设置有电子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和车辆,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监测雷达和预警主机,并设置预警主机分别连接监测雷达和车辆上安装的电子后视镜,由监测雷达实时获取车辆外部物体的距离,并经预警主机进行分析判断生成预警信息,再通过控制车辆中安装的电子后视镜显示预警信号,以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实现警示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警示音预警方式容易被嘈杂环境所遮掩而失去警示作用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可以在警示驾驶员后,使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电子后视镜的画面,及时发现危险区域,或者可以保证驾驶员在观察电子后视镜进行驾驶操作时,能够通过电子后视镜及时获取距离警示,从而做出驾驶操作调整,避免发生事故,提高形成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监测雷达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后视镜预警信号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车辆中分屏显示屏预警信号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首先,该安装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车辆中设置有电子后视镜10,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监测雷达20,设置于所述车辆四周;预警主机30,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监测雷达20和所述电子后视镜10电连接,所述预警主机30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所述监测雷达20的监测信号,生成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预警信息控制所述电子后视镜10显示预警信号。

如图1所示矩形框示意为车辆,监测雷达20设置在车辆的四周。其中,电子后视镜10为车辆中安装的显示屏,该显示屏用于显示车辆周围设置的摄像头的视频信号,电子后视镜10不局限于显示车辆后视的画面,还可以显示包括侧方摄像头、车前摄像头等采集的视频画面。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电子后视镜10中的画面获取车辆四周包括盲区在内的视野信息。监测雷达20则是根据微波或超声波等电磁波进行物体距离探测的雷达探测器,监测雷达20可实时探测物体距离,并将实时获取的物体距离信息发送至预警主机30。预警主机30主要用于对物体距离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在确定物体与车辆的距离低于预警距离时,生成预警信息,从而在电子后视镜正常显示的摄像头视频画面中采用叠加预警信号或突出预警信号等方式,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实现预警提示,并使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电子后视镜的画面,及时发现车辆四周的危险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监测雷达和预警主机,并设置预警主机分别连接监测雷达和车辆上安装的电子后视镜,由监测雷达实时获取车辆外部物体的距离,并经预警主机进行分析判断生成预警信息,再通过控制车辆中安装的电子后视镜显示预警信号,以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实现警示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警示音预警方式容易被嘈杂环境所遮掩而失去警示作用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可以在警示驾驶员后,使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电子后视镜的画面,及时发现危险区域,或者可以保证驾驶员在观察电子后视镜进行驾驶操作时,能够通过电子后视镜及时获取距离警示,从而做出驾驶操作调整,避免发生事故。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监测雷达分布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地,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中的雷达包括:正前雷达组210、正后雷达组220、左前雷达组230、右前雷达组240、左后雷达组250和右后雷达组260;所述正前雷达组21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所述正后雷达组22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所述左前雷达组23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左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所述右前雷达组24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右前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所述左后雷达组25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左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所述右后雷达组26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右后端的至少一个监测雷达20。

通过在车辆的四周六个方位设置监测雷达,可以对车辆四周物体的监测做到全覆盖。并且考虑到监测雷达的监测辐射角有限,可选地,对需要重点监测的区域可设置多个监测雷达,以实现监测辐射角连接,避免某些区域监测不到,如图2示例性地,正前雷达组210和正后雷达组220可并排设置四个监测雷达20。

当预警主机根据监测雷达的物体距离信息,判断出危险生成预警信息时,预警主机控制电子后视镜显示的预警信号可以包括多种设计。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后视镜预警信号示意图,参考图3,该预警信号包括预警符号11和/或预警颜色条12。其中,预警符号11和预警颜色条12可通过悬浮显示的方式显示在电子后视镜上,以此进行预警提示,并且设置位置需保证对电子后视镜的摄像头画面干扰较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子后视镜显示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提示用户的方式需要吸引用户注意,因此,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可以选择较为突出的显示方式,例如鲜艳颜色显示和动态显示等方式。

可选地,预警符号11可以包括闪烁预警符号、滚动预警符号和渐变预警符号等,预警颜色条12则可以是闪烁预警颜色条、滚动预警颜色条和渐变预警颜色条等。其中,闪烁预警符号和闪烁预警颜色条是在电子后视镜的屏幕上进行闪烁显示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滚动预警符号和滚动预警颜色条则是在电子后视镜的屏幕上滚动显示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渐变预警符号和渐变预警颜色条则在在电子后视镜的屏幕上渐变显示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通过上述三种等方式动态显示预警信号,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提示用户预警信息。

当然,预警符号和预警颜色条也可固定设置在不影响电子后视镜画面显示的区域,如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预警符号11和/或预警颜色条12位于电子后视镜的边缘区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电子后视镜进行预警的方式还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中还可以设置预警主机根据预警信息控制电子后视镜按照预设预警模式显示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预设预警模式至少包括画面闪烁。其中预设预警模式显示视频信号用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以实现预警提示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合理地设计来改变显示方式,实现预设预警模式,并通过该显示方式增加用户对电子后视镜的注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车辆中分屏显示屏预警信号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装配的车辆四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摄像头40,所述电子后视镜包括分屏显示屏100,所述分屏显示屏100包括至少两个分屏区110,至少两个分屏区110分别对应显示至少两个摄像头40的视频信号,至少两个监测雷达20相对车辆的位置与至少两个摄像头40相对车辆的位置一一对应;预警主机30包括预警信号控制显示单元310,预警信号控制显示单元310用于根据预警信息选择预警信息对应的摄像头40,并在摄像头40对应的分屏区110中显示预警信号。

其中,车辆中设置的电子后视镜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采集图像的摄像头40,并且,摄像头40应和监测雷达20对应设置在车辆相同的位置,即监测雷达20相对车辆的位置与摄像头40相对车辆的位置对应,例如车辆的正后位置处安装摄像头40时,也可以同时安装监测雷达20,在用户通过摄像头40采集的画面不能准确判断距离时,可以由监测雷达20辅助实现对距离的把控。预警主机30则负责在某一监测雷达20出现警情时,产生预警信息,并根据该预警信息选择出与出现警情的监测雷达20处于同一位置的摄像头40,进而在将该摄像头40对应显示画面的分屏区110上显示预警信号,此时用户可以在获知出现警情或危险时,及时获知警情或危险出现的位置,也可以立即得到此处的图像信息,从而对警情或危险进行及时合理地处理。如图4和图5所示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中,车辆左前、右前和正后方各设置有一个摄像头40,且分别对应分屏显示屏的左分屏区、右分屏区和中分屏区,并且如图5所示,为车辆左前雷达和后方雷达监测到危险时,分屏显示屏的预警信号显示示意,其中,对应车辆左前雷达和正后雷达,左分屏区和中分屏区边缘区域显示有预警颜色条。

图5所示的分屏区110中的预警信号同样可以是预警符号和/或预警颜色条,也可以预警主机根据预警信息控制电子后视镜按照预设预警模式在该分屏区显示摄像头的视频信号,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警主机还可以进行分级预警。具体地,至少两个监测雷达用于监测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预警信息包括初级预警信息和高级预警信息,预警信号包括初级预警信号和高级预警信号;预警主机则用于在判断出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低于第一预设距离值时,生成初级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息控制电子后视镜显示初级预警信号,用于在判断出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低于第二预设距离值时,生成高级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息控制电子后视镜显示高级预警信号,第二预设距离值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值。

其中,初级预警信号和高级预警信号在于预警强度不同,以预警颜色条为例,初级预警信号则可以是黄色预警颜色条,高级预警信号则可以是红色预警颜色条,动态显示颜色条时,可以按照闪烁频率分为初级预警信号和高级预警信号。对于初级预警信号和高级预警信号的划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警示习惯进行设置,此处不多赘述。

综上,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中,除预警主机与电子后视镜连接,控制电子后视镜显示预警信号外,还可以设置扬声器、振动方向盘和振动座椅等警报单元,具体地,预警主机分别与扬声器、振动方向盘和振动座椅电连接,预警主机还用于根据预警信息控制扬声器进行扬声预警、振动方向盘进行振动预警,和/或振动座椅进行振动预警。

上述车辆雷达预警装置通过声音、机械振动以及画面显示三种预警方式配合,可以保证在监测雷达监测到警情或危险时,可以从多种感官层次上警示用户出现危险,保证用户获取到警示信息,且可方便用户及时观察警情或危险区域,做出及时其合理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车辆雷达预警装置1,且该车辆还设置有电子后视镜10,该车辆可以是轿车、公交车、客车等。并且由于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雷达预警装置,因此具备该车辆雷达预警装置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