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133发布日期:2019-10-19 03:4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尤其适合用以采集人体生物信号,诸如PPG等。



背景技术:

现有能够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手段很多,而利用如厕时顺便检测的思路,也大量出现在报导,以及专利文献中,这也是智能马桶座圈发展的另一主流方向。

如:专利申请号201610960044.8,公开一件名为检测人体健康指标的马桶垫圈,包括反射式PPG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反射式PPG光电传感器设置于马桶垫圈的一侧,位于人体坐便时大腿与马桶垫圈接触的中间位置,马桶垫圈上开有红外发射接收窗开口,反射式PPG光电传感器的红外发射接收窗位于红外发射接收窗开口处,并不高于马桶垫圈表面,压力开关设置于马桶垫圈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在马桶垫圈腔体两侧还分别装有压力传感器,在马桶垫圈底部对应于压力传感器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支撑座,反射式PPG光电传感器、压力开关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线输出。该发明在家也能够精确测量人体健康参数。

而此类方案,主要从大腿部,通过反射方式采集脉动信息,为此对发射管和接收管的设置要求较高。如何从源头改善发射管和红包接收管与皮肤接触,减少无用光线进入接收范围的结构方案,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发射管和接收管采用裸露,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减少无用光线干扰,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有发射管和接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塑胶盒,该塑胶盒顶部成型有对应发射管和接收管的柱形光孔;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焊固在PCB板上,该PCB板从塑胶盒底部嵌入,保持发射管和接收管处于所述柱形光孔中,且顶部不低于塑胶盒顶部表面,并在发射管和接收管与柱形光孔间施有防水胶。

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选择球头封装,其球头顶端不低于塑胶盒顶部表面;或者,发射管和接收管选择平头封装,其平头顶面不高于塑胶盒顶部表面。

所述塑胶盒两柱形光孔之间的壁厚至少有2mm,以形成挡光壁;发射管和接收管中心间距在5-15mm之间。

所述塑胶盒两柱形光孔之间最薄处壁厚至少有2mm,以形成挡光壁;发射管和接收管中心轴线存在夹角,夹角在10至20度之间,两中心轴线的交叉点在塑胶盒顶部一侧,且交叉点与塑胶盒顶部间距在5-15mm之间。

所述塑胶盒顶部成型有凸台,柱形光孔开设在凸台上,并能借助凸台嵌入马桶座圈的嵌入孔中,保持凸台表面边沿与马桶座圈嵌入孔表面边沿齐平。

所述塑胶盒顶部的凸台表面为凹面,柱形光孔的中轴线保持与该处凹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模块,直接采用裸露发射管和接收管,避免透明玻璃等防护零件的反射光干扰,且在柱形光孔与管体之间,施以防水胶,既可保证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减少实际使用中,水气对传感器等器件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又保持了发射和接收管设计夹角的恒定,始终有良好的反射光路,确保采集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剖面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4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二示意图

图5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二分解示意图

图6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二剖面示意图

图7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三剖面示意图

图8为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四剖面示意图

其中

1—发射管 2—接收管 3—PCB板 4—塑胶盒

41—凸台 42—柱形光孔 5—导光柱 A—夹角

H—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适用于马桶座圈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有发射管1、接收管2、PCB板3和塑胶盒4;塑胶盒4顶部成型有凸台41,并在凸台41上成型有安装发射管和接收管的柱形光孔41;且能借助该凸台41嵌入马桶座圈的嵌入孔中,保持凸台41表面边沿与马桶座圈嵌入孔表面边沿齐平,以使落座后的腿部肌肉能抵触在管体顶部,形成从肌肉内反射的光路。

发射管1和接收管2焊固在PCB板3上,该PCB板3从塑胶盒4底部嵌入,保持发射管1和红外接收2处于所述柱形光孔42中,且顶部不低于塑胶盒4的顶部表面,并在发射管1和接收管2与柱形光孔42间施有防水胶,既防水又能将管体固定在柱形光孔中,保持高度和夹角稳定在设计位置,不受使用影响。

发射管1和接收管2有两封装结构,一为平头封装,二为球头封装,俗称草帽头。如图1至3,发射管1和接收管2为平头封装的实例,其平头顶面不高于塑胶盒4顶部表面,最佳为齐平,座着无异物感,而且光线能从平头顶面直上直下,较为集中,为此,即使顶部略低于塑胶盒顶部表面也无妨。

而发射管1和接收管2选择球头封装,其球头顶端不低于塑胶盒4顶部表面;也即保持球头顶部略高于塑胶盒顶部表面,能抵触并嵌入肌肉中,达到透入肌肉而获得更高光强的反射,而且能皮肤表面的反射光。

进一步,塑胶盒两柱形光孔42之间的壁厚至少有2mm,以形成挡光壁;发射管1和接收管2中心间距在5-15mm之间。既要避免光线直射和皮肤反射,又要使从肌肉反射出的光更集中,且有足够强度。

参照图4、图5和图6,这是另一传感器模块的实例,选择的管体为球头封装,而且塑胶盒凸台41的顶部为凹面,且两柱形光孔42存在夹角。具体如下:

塑胶盒两柱形光孔42之间最薄处壁厚至少有2mm,以形成挡光壁;发射管1和接收管2中心轴线存在夹角,夹角在10至20度之间,如图6中夹角A,两中心轴线的交叉点在塑胶盒顶部一侧,且交叉点与塑胶盒顶部间距在5-15mm之间,如图6中间距H。而所述塑胶盒顶部的凸台41表面为凹面,柱形光孔42的中轴线保持与该处凹面垂直。本结构中,人体落座后,大腿部的肌肉很容易抵触并嵌入在凸台41的凹面中,可减少无用反射光,配合带夹角设置的发射管1和接收管2,光路指向性更强,且可获得更集中的肌肉和血管反射光。另外两者位置也可以互换。

上述提及的发射管1和接收管2采用红光或红外光二极管,并以引脚式封装为例,也可如图7和图8,采用贴片封装结构,由于贴片更薄,使得传感器模块的具体结构也有两种,分别如下:

一、参照图7,发射管1和接收管2采用平头贴片封装,直接焊固在PCB板3上,若采用高功率的发射管1,该PCB板3带有铝基散热结构,这也是通常技术手段;安装时,将PCB板3固定在凸台41形成的空腔中,并维持发射管1和接收管2的贴片表面与凸台表面齐平,不易积尘;当然不排除略于凸台表面的方案。

二、参照图8,PCB板3固定在塑胶盒4中,发射管1和接收管2的贴片表面低于凸台表面,在贴片表面设置有导光柱5,导光柱5的上表面与凸台表面齐平,且导光柱5与柱形光孔42之间施有防水胶,或者采用双色注塑一次成型塑胶盒4,也能解决防水与防尘的问题。借助导光柱5导出直射光,又能避免柱形光孔积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