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9760发布日期:2019-12-03 16:5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诊断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利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和分析疾病。光学诊断的技术可以划分为两类:组织光谱诊断和组织光学成像诊断。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光学诊断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可以为很多病症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目前此技术已有所发展,已逐渐地被应用于人体病变组织的光学诊断。

人体不同组织在激发光的激发下所发出的自发荧光均不同,同一组织在被不同波段激发光激发时,所产生的自发荧光强度与波段也会有不同。目前现有的自发荧光探测装置所使用激发光多为单一波段光,目前多采用785nm光作为激发光,常用作甲状旁腺手术中,在面对不同手术情况下的探测,785nm光效果不佳,如甲状腺的自发荧光波长在700nm左右,使用785nm光无法进行激发,且现阶段常使用的医用染色剂吲哚菁绿、亚甲蓝、5-ala等均需要不同的波段光进行激发才可以得到清晰地荧光图像,现有的荧光光源均为单一波段光源,无法适用于多种情况,并且大多使用点光源进行照射,所形成的光斑中心强度高而周围强度低,存在场强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设有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发射管,可以在不同波段见进行切换,使得在面对不同诊断情况时,能够方便的进行切换,不需要再额外购置光源,并且采用多红外线发射管环形排列,使照射形成的光斑光照强度均匀分布,解决了现有光源场强不均的问题,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包括灯盘、聚光透镜、散热管和若干红外线发射管,所述灯盘表面设有若干灯环带,所述灯环带均与表盘表面同圆心且直径小于圆盘直径,红外线发射管等距排列设置于灯环带上,聚光透镜平行灯盘设置于灯盘表面一侧,灯盘底部与散热管相连;

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包括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第二红外线发射管、第三红外线发射管,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第二红外线发射管-第三红外线发射管-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的排列方式循环交错排列;

结构中还设有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连接至第一开关,所有第二红外线发射管连接至第二开关,所有第三红外线发射管连接至第三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波长为660nm,第二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波长为750nm,第三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波长为78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第二红外线发射管与第三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均相同,数量为10-20根;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发射管还包括第四红外线发射管,所述红外线发射管按照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第二红外线发射管-第三红外线发射管-第四红外线发射管-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方式循环交错排列于灯环带上;

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所有第四红外线发射管连接至第四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四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与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第二红外线发射管、第三红外线发射管均相同,第四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波长为700nm;

优选的,所述灯环带包括第一灯环带,所述第一灯环带与表盘表面同圆心且直径小于圆盘直径,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均匀排列在所述第一灯环带上;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灯环带,所述第二灯环带与第一灯环带同圆心且直径小于第一灯环带,红外线发射管按相同排列方式设于第二灯环带上,第二灯环带上的红外线发射管排列间隙与第一灯环带上红外线发射管排列间隙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灯环带,所述第三灯环带与第一灯环带、第二灯环带同圆心且直径小于第二灯环带,红外线发射管按相同排列方式设于第三灯环带上,第三灯环带上的红外线发射管排列间隙与第一灯环带、第二灯环带上红外线发射管排列间隙相同;

优选的,所述灯盘中心设有灯盘通孔,所述灯盘通孔为灯盘的同心圆孔,灯盘通孔直径小于灯环带最小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所发出的激发光波段可以在不同的波段之间进行切换,在不同诊断情况下使用时,可以切换不同波段以得到最佳的效果;(2)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发射管使用环形交叉分布,使得无论切换到哪一种波段,相对应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分布都是相对相同的,避免了不同波段光之间产生光强的分布差异,场强均匀;(3)使用聚焦透镜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区域,形成探测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灯盘表面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灯盘表面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21的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中,1、灯盘通孔,2、红外线发射管,3、聚焦透镜,4、灯盘,5、散热管,6、第三红外线发射管,7、第一红外线发射管,8、第二红外线发射管,9、第四红外线发射管,10、第三开关11、第二开关,12、第一开关,13、第四开关镜头杆,14、红外线发射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包括灯盘4、聚光透镜3、散热管5和若干红外线发射管2,所述灯盘表面设有第一灯环带,第一灯环带是一个与灯盘4表面同心的圆环区域,红外线发射管2等距排列设置于第一灯环带上;聚光透镜3与灯盘4大小、形状相同,平行灯盘4设置于灯盘4表面一侧,红外线发射管2所发出的光通过聚光透镜3后可以聚集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作为自发荧光装置的激发光探测区域,灯盘4底部与散热管5相连,当红外线发射管2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连接散热管5可以使热量快速的传导散除,散热管5可以选择铝;灯盘4中心开设一个圆形的灯盘通孔1,可以用来安装光源收集装置,用来接收被红外线激发的组织自发荧光,灯盘通孔1的直径小于第一灯环带直径与散热管5的内径。

红外线发射管2包括10根波长为660nm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10根波长为750nm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10根波长为785nm的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排列时按照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的排列方式交错排列,所有的红外线发射管2之间间距都相同,可以保证不同类型的红外线发射管2的位置分布相对相同,当不同的红外线发射管2点亮时,所产生的光照强度的分布均相同;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的使用数量可以根据情况在10-30根之间内选择,每种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相同。

所有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2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一开关12进行控制,当第一开关12闭合时,所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点亮,装置发射660nm红外线;所有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二开关11进行控制,当第二开关11闭合时,所有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点亮,装置发射750nm红外线;所有的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三开关10进行控制,当第三开关10闭合时,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点亮,装置发射785nm红外线。第一开关12、第二开关11、第三开关10只能同时有一个处于闭合状态。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一种人体自发荧光探测装置用光源系统,包括灯盘4、聚光透镜3、散热管5和若干红外线发射管2,所述灯盘4表面设有第一灯环带、第二灯环带、第三灯环带,第一灯环带、第二灯环带、第三灯环带均为灯盘4表面的同心圆环,红外线发射管2等距排列设置于三条灯环带位置上;聚光透镜3与灯盘4大小、形状相同,平行灯盘4设置于灯盘4表面一侧,红外线发射管2所发出的光通过聚光透镜3后可以聚集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作为自发荧光装置的激发光探测区域,灯盘4底部与散热管5相连,当红外线发射管2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连接散热管5可以使热量快速的传导散除,散热管5可以选择铝;灯盘4中心开设一个圆形的灯盘通孔1,可以用来安装光源收集装置,用来接收被红外线激发的组织自发荧光,灯盘通孔1的直径小于第三灯环带直径与散热管5的内径。

红外线发射管2包括17根波长为660nm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17根波长为750nm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17根波长为785nm的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和17根波长为700nm的第四红外线发射管9,排列时按照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第四红外线发射管9-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的排列方式交错排列,所有的红外线发射管2之间间距都相同,可以保证不同类型的红外线发射管2的位置分布相对相同,当不同的红外线发射管2点亮时,所产生的光照强度的分布均相同;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第四红外线发射管9的使用数量可以根据情况在10-30根之间内选择,每种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相同。

所有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一开关12进行控制,当第一开关12闭合时,所有第一红外线发射管7点亮,装置发射660nm红外线;所有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二开关11进行控制,当第二开关11闭合时,所有第二红外线发射管8点亮,装置发射750nm红外线;所有的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三开关10进行控制,当第三开关10闭合时,第三红外线发射管6点亮,装置发射785nm红外线;所有的第四红外线发射管9都集束到一根线路上,由第四开关13进行控制,当第四开关13闭合时,所有第四红外线发射管9点亮,装置发射700nm红外线。第一开关12、第二开关11、第三开关10、第四开关13只能同时有一个处于闭合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