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8639发布日期:2020-03-17 15:0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用于检验回转支承表面的缺陷。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是一种机械零部件,其径向尺寸大,尺寸型号较多,使用时需要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缺陷检测要求高,回转支承的较大尺寸导致缺陷检测时难以操作,浪费工时并且不宜观察,人工手动检测效率低下且容易有安全隐患,缺陷检测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用于检验回转支承表面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包括机架、转盘组件、探伤组件、电力驱动组件、定位夹持组件、待测回转支承,所述机架上方安装有转盘组件,所述机架后端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探伤组件安装在控制柜上,所述电力驱动组件与转盘组件相连,所述电力驱动组件安装在机架内部并位于转盘组件正下方,若干所述定位夹持组件均布安装在转盘组件上,所述待测回转支承放置在转盘组件上,所述待测回转支承内外圈两侧都安装有若干定位夹持组件。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转盘、下固定盘,所述下固定盘与机架连成一体,所述下固定盘下方两侧设有若干与机架相连的加强筋板,所述下固定盘上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上转盘下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上转盘的环形凹槽与下固定盘的环形凹槽相匹配,两个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安装有若干滚珠,所述上转盘能相对于下固定盘转动,所述上转盘设有若干均布的t形槽,所述t形槽沿上转盘外圆边向圆心方向延伸设置,所述t形槽底部设有若干定位孔,若干所述定位孔沿t形槽长度方向均布。

所述探伤组件包括安装壳体、滑动灯架、探伤灯,所述安装壳体螺栓固定在控制柜上,所述安装壳体内壁四角设有滑动导向条,所述滑动灯架四角设有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与滑动导向条相匹配,所述滑动灯架滑动连接在安装壳体内,所述安装壳体两侧壁设有回拉销运动槽,所述滑动灯架侧壁上穿接有回拉销,所述回拉销能在回拉销运动槽内运动,所述安装壳体安装有推进手轮,所述推进手轮包括手轮推杆,所述手轮推杆顶在滑动灯架上,所述探伤灯通过金属软管连接在滑动灯架前端。

所述电力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器,所述电机与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穿过下固定盘后键连接在上转盘中心位置。

所述定位夹持组件包括齿轮箱壳、螺纹推杆,所述齿轮箱壳上方转动连接有夹持手轮,所述夹持手轮包括手轮柄,所述手轮柄插接入齿轮箱壳内,所述手轮柄下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齿轮箱壳内设有齿轮安装架,所述齿轮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螺纹推杆垂直穿接在第二锥齿轮上,所述螺纹推杆与第二锥齿轮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推杆左端向外延伸到齿轮箱壳外,所述螺纹推杆左端安装有夹持片,所述夹持片上安装有与夹持片相同大小的橡胶垫,所述螺纹推杆右端设有尾座,所述尾座直径大于螺纹推杆直径,所述齿轮箱壳下方设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与上转盘的t形槽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壳后端安装有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包括销套、定位销,所述销套焊接在齿轮箱壳后端壁上,所述销套上端设有长槽、短槽,所述长槽与短槽之间呈90度布置,所述定位销转动插接在销套内,所述定位销为“l”形,所述定位销转动后短边能挂接在长槽或短槽内。

所述t形槽数量为三条。

所述定位夹持组件滑动安装在t形槽上,每条所述t形槽上安装有两个定位夹持组件,两个所述定位夹持组件分列待测回转支承内外圈两侧。

所述探伤灯为紫外线荧光探伤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待测回转支承放置在转盘上,通过电机驱动转盘转动,同时通过紫外线荧光探伤灯照射后即可检测回转支承淬火后各表面产生的裂纹信息,本实用新型装置回转支承夹持安全、可靠、合理,内外夹持组件配合动作,待测回转支承经过一次翻转后即能完成回转支承全部表面检测,本实用新型装置能适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回转支承的缺陷检测,检测操作简单,检测环境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向旋转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向视图;

图5为图2中c处放大视图;

图6为图4中d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持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构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探伤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e向剖视图。

图中:机架1、转盘组件2、上转盘21、t形槽211、定位孔212、下固定盘22、滚珠23、环形凹槽24、探伤组件3、安装壳体31、滑动灯架32、滑动凹槽321、探伤灯33、金属软管34、回拉销运动槽35、回拉销36、推进手轮37、手轮推杆371、滑动导向条38、电力驱动组件4、电机41、减速器42、定位夹持组件5、齿轮箱壳51、夹持手轮52、手轮柄521、第一锥齿轮53、第二锥齿轮54、齿轮安装架55、螺纹推杆56、尾座561、夹持片562、橡胶垫563、t形滑块57、定位构件58、销套581、长槽5811、短槽5812、定位销582、加强筋板6、待测回转支承7、控制柜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等描述应结合具体附图作为参照方向: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包括机架1、转盘组件2、探伤组件3、电力驱动组件4、定位夹持组件5、待测回转支承7,机架1上方安装有转盘组件2,机架1后端安装有控制柜8,控制柜8能控制电力驱动组件4驱动转盘组件2转动,探伤组件3安装在控制柜8上,电力驱动组件4与转盘组件2相连,电力驱动组件4安装在机架1内部并位于转盘组件2正下方,若干定位夹持组件5均布安装在转盘组件2上,待测回转支承7放置在转盘组件2上,待测回转支承7内外圈两侧都安装有若干定位夹持组件5。

所述转盘组件2包括上转盘21、下固定盘22,下固定盘22与机架1连成一体,下固定盘22下方两侧设有若干与机架1相连的加强筋板6,下固定盘22上方设有环形凹槽24,上转盘21下方设有环形凹槽24,上转盘21的环形凹槽24与下固定盘22的环形凹槽24相匹配,两个环形凹槽24之间安装有若干滚珠23,上转盘21能相对于下固定盘22转动,上转盘21设有若干均布的t形槽211,t形槽211沿上转盘21外圆边向圆心方向延伸设置,t形槽211底部设有若干定位孔212,若干定位孔212沿t形槽211长度方向均布。

所述探伤组件3包括安装壳体31、滑动灯架32、探伤灯33,安装壳体31螺栓固定在控制柜8上,安装壳体31内壁四角设有滑动导向条38,滑动灯架32四角设有滑动凹槽321,滑动凹槽321与滑动导向条38相匹配,滑动灯架32滑动连接在安装壳体31内,安装壳体31两侧壁设有回拉销运动槽35,滑动灯架32侧壁上穿接有回拉销36,回拉销36能在回拉销运动槽35内运动,安装壳体31安装有推进手轮37,推进手轮37包括手轮推杆371,手轮推杆371顶在滑动灯架32上,探伤灯33通过金属软管34连接在滑动灯架32前端,金属软管34能使探伤灯33能在不同的角度位置照射待测回转支承7的表面,推进手轮37起到推出滑动灯架32,需要回拉滑动灯架32时,向外退出推进手轮37,再拉动回拉销36将滑动灯架32拉回,探伤灯33通过滑动灯架32的前伸和回拉,运动到待测回转支承7附近,实现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待测回转支承7的表面缺陷检测。

所述电力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减速器42,电机41与减速器42相连,减速器42输出轴穿过下固定盘22后键连接在上转盘21中心位置,电力驱动组件4带动上转盘21转动,从而使探伤灯33照射旋转中的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

所述定位夹持组件5包括齿轮箱壳51、螺纹推杆56,齿轮箱壳51上方转动连接有夹持手轮52,夹持手轮52包括手轮柄521,手轮柄521插接入齿轮箱壳51内,手轮柄521下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齿轮箱壳51内设有齿轮安装架55,齿轮安装架5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4,第一锥齿轮53与第二锥齿轮54相啮合,螺纹推杆56垂直穿接在第二锥齿轮54上,螺纹推杆56与第二锥齿轮54螺纹连接,螺纹推杆56左端向外延伸到齿轮箱壳51外,螺纹推杆56左端安装有夹持片562,夹持片562上安装有与夹持片562相同大小的橡胶垫563,橡胶垫563能防止夹持时损伤的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螺纹推杆56右端设有尾座561,尾座561直径大于螺纹推杆56直径,尾座561起到螺纹推杆56极限伸出限位的作用,齿轮箱壳51下方设有t形滑块57,t形滑块57与上转盘21的t形槽211相匹配,t形滑块57的设计使定位夹持组件5能在上转盘21的t形槽211自由滑动进行夹持定位,满足不同尺寸的待测回转支承7的夹持需求,齿轮箱壳51后端安装有定位构件58,定位构件58包括销套581、定位销582,销套581焊接在齿轮箱壳51后端壁上,销套581上端设有长槽5811、短槽5812,长槽5811与短槽5812之间呈90度布置,定位销582转动插接在销套581内,定位销582为“l”形,定位销582转动后短边能挂接在长槽5811或短槽5812内,当定位夹持组件5需要活动时,将定位销582挂在短槽5812上,当定位夹持组件5运动到位,需要定位时,将定位销582旋转90度后挂到长槽5811上,此时定位销582向下滑落,插入t形槽211底部的定位孔212上,实现定位。

所述t形槽211数量为三条,三面定位稳定,为定位夹持组件5安装所需t形槽211的最少数量。

所述定位夹持组件5滑动安装在t形槽211上,每条t形槽211上安装有两个定位夹持组件5,两个定位夹持组件5分列待测回转支承7内外圈两侧,待测回转支承7需要对所有表面进行缺陷检测,首次放置后,可使用外圈的定位夹持组件5夹持,检测待测回转支承7的上表面和内圈表面,检测完成后进行翻转,这时采用内圈的定位夹持组件5夹持,检测待测回转支承7的下表面和外圈表面,这样通过内外圈的定位夹持组件5的分开配合夹持,不仅能可靠固定待测回转支承7,还能在一次翻转后完成对整个待测回转支承7的全部表面缺陷检测。

所述探伤灯33为紫外线荧光探伤灯。

本实用新型装置探伤前前置工作:先将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擦洗干净,再在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涂上薄层荧光液,使荧光液能充分渗透到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缺陷中,再将乳化剂涂于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然后用细小水流清洗并用布擦拭干净,最后在待测回转支承7表面涂上显像剂,显像剂能将缺陷中的荧光液吸附到显像剂表面,当紫外线荧光探伤灯照射后就能显像。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将待测回转支承7放置于上转盘21上,先使用待测回转支承7外圈的定位夹持组件5固定夹持,将探伤灯33伸缩到待测回转支承7附近并通过金属软管34调整探伤灯33照射角度,照射到待测回转支承7的上表面和内圈表面,然后,启动电力驱动组件4电源,上转盘21带动待测回转支承7转动,使探伤灯33均匀照射待测回转支承7上表面和内圈表面,完成照射后,关闭电力驱动组件4电源,翻转待测回转支承7,此时使用待测回转支承7内圈的定位夹持组件5固定夹持,将探伤灯33照射角度调整到已翻转朝上的待测回转支承7的下表面和待测回转支承7外圈表面,再次启动电力驱动组件4电源,完成待测回转支承7的下表面和外圈表面的照射,完成照射后,关闭电力驱动组件4电源,取下待测回转支承7,放入下一个回转支承,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