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990发布日期:2020-05-12 19:45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



背景技术:

配电变压器高低压接线桩头,作为配电设备中的常用金具件,目前,由于施工安装操作不到位、材料老化、线路电流负荷过载等诸多原因,导致运行中的配电接线桩头普遍存在发热的情况,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需要电力维护人员利用测温仪器仪表定期对辖区内的配电设备及桩头进行发热检测维护,提前消除存在发热情况的故障点,以消减线路安全隐患。

传统的桩头温度故障点常规维护检测的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是使用测温仪远程测温和测温装置来监控温度,通过人工测温数据和装置温度反应来判别线路及桩头的发热情况是否异常。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现场发热点并不能够一目了然,且测温仪和测温装置昂贵,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昂贵,许多线路往往不能够拥有足够支配的测温仪和测温装置,这在时间上形成了线路及配电桩头发热点的盲区,使得线路发热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发现,发热点导致的线路故障势必会影响其他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这造成了故障的不可预见性和抢修故障时间的不可控性,增大停电时间和影响客户用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护套本体,所述护套本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桩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护套本体的外侧设有温变指示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套本体上的阶梯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护套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组成两个阶梯螺纹孔的各直螺纹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阶梯螺纹孔包括两个直螺纹孔,每个直螺纹孔的孔深为6-10mm。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本体为圆柱形结构,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同轴设于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两个端面上。

进一步地,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护套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设于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之间,所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护套本体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本体由铜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温变指示涂层为变色范围在65℃-75℃可变色的感温油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包括护套本体,所述护套本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变压器桩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护套本体的外侧设有温变指示涂层。由连接结构将护套连接于变压器桩头上,通过温变指示涂层的颜色变化来反映变压器桩头的发热情况,工作人员巡视时,根据涂层的颜色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变压器桩头发热是否处于超过发热阈值,进而判断是否有由隐患发展成为故障的可能,提前列入巡视计划和消缺计划,极大缩短停电时间,不会影响客户用电。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与变压器桩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护套本体,2-温变指示涂层,3-阶梯螺纹孔,4-把手,5-变压器桩头,31-直螺纹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目前采取的措施是使用测温仪远程测温和测温装置来监控温度,通过人工测温数据和装置温度反应来判别线路及变压器桩头的发热情况是否异常。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现场发热点并不能够一目了然,且测温仪和测温装置昂贵,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昂贵,许多线路往往不能够拥有足够支配的测温仪和测温装置,这在时间上形成了线路及变压器桩头发热点的盲区,使得线路发热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发现,发热点导致的线路故障势必会影响其他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这造成了故障的不可预见性和抢修故障时间的不可控性,增大停电时间和影响客户用电。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包括护套本体1,所述护套本体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变压器桩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护套本体1的外侧设有温变指示涂层2。

护套本体1的形状结构在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是采用对称结构,例如:回转体结构。更为优选的是采用圆柱形结构。保证观察人员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一半的护套本体1。护套本体1与变压器桩头连接形式可以选用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选用键连接、销连接或螺纹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优选螺纹连接。

连接结构可以是设置于护套本体1上的螺柱,也可以是螺孔。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套本体1上的阶梯螺纹孔3。所述阶梯螺纹孔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3分别设于所述护套本体1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护套本体1为圆柱形结构,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3同轴设于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两个端面上。组成两个阶梯螺纹孔3的各直螺纹孔31的孔径均不相同。该护套本体1可以与四种不同的变压器桩头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阶梯螺纹孔3包括两个所述直螺纹孔31,每个直螺纹孔31的孔深为6-10mm,优选的是每个直螺纹孔31的孔深为6-10mm。由于变压器在完成接线后多余出来的螺纹经过现场测量统计为16mm—20mm,在保证第二个直螺纹孔31能够在合理的空间与变压器桩头连接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预紧力和接触面积保证热量的传导。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还包括把手4,所述把手4与所述护套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把手4为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设于两个所述阶梯螺纹孔3之间,所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护套本体1两侧。不需要工具配电变压器桩头护套就可以直接进行预紧,保证在变压器接线柱维修过程中容易拆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护套本体1由铜制成。铜的导热性能比较好,易成型,成本低,能够降低变压器桩头的温度与护套本体1外表面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温变指示涂层2是一种感温变色材料,并且变色可以逆转。它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固化效果,不容易脱落。通过变压器桩头将热量传递给护套本体1,护套本体1上温变指示涂层2的颜色随着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变压器桩头发热超过一定阈值时,温变指示涂层2由深蓝色转变为红色;当变压器桩头瞬时发热而后不发热时,温变指示涂层2会由红色恢复到深蓝色;当变压器桩头持续发热时,温变指示涂层2会一直保持着红色。此时,工作人员巡视时一眼就可以观察可判断到变压器桩头发热是否处于超过发热阈值状况,是否有由隐患发展成为故障的可能,提前列入巡视计划和消缺计划。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温变指示涂层2为变色范围在65℃-75℃可变色的感温油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