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265发布日期:2020-05-26 16:5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



背景技术:

可燃及有毒害气体包括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氢气等气体,可燃气体报警器可探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酒精、汽油等可燃气体或蒸气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通常我们所听到的气体探测器有可燃气探测器和有毒气探测器两种,目前,可燃气探测器和有毒气探测器两种探测器的的探测气体类型和工作原理,有毒气探测器-用于探测周围大气中的毒气,即可探测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等气体,可燃气体探测器有催化型探测器、红外光学型探测器两种类型,催化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是利用难熔金属铂丝加热后的电阻变化来测定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进入探测器时,在铂丝表面引起氧化反应(无焰燃烧),其产生的热量使铂丝的温度升高,而铂丝的阻率便发生变化;红外光学型是利用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光源的吸收原理来探测现场环境的碳氢类可燃气体,可燃或有毒气体探测器对传感器上的电信号进行采样,经内部数据处理后,输出和周围环境气体浓度相对应的4~20ma电流信号或modbus总线信号另外,通过继电器开关量输出,可与消防监控主机相连,直接接入火灾监控系统。

在一些封闭区域,例如矿井、下水道等地区,人们不能进入其中对可燃有毒气体进行探测。

目前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探测器不能自动进入封闭的可燃有毒地区进行探测;

2、目前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探测器不能对封闭区域的可燃有毒气体进行采集抽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自动进入封闭的可燃有毒地区进行探测和不能可燃有毒气体进行采集抽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包括探测箱体、催化型探测器和光学型探测器,所述探测箱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催化型探测器,所述探测箱体一端导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为斗形开口,斗形开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有管道分流阀,所述管道分流阀的第一出口导通连接所述催化型探测器的进口端,所述催化型探测器的出口端导通连接有过滤蜂窝孔,所述探测箱体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设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光学型探测器,所述光学型探测器的一侧并列安装有红外摄像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测箱体的内腔中安装有集气罐,所述管道分流阀的第二出口导通连接所述集气罐的进气口,所述集气罐中固定安装有吸附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底端同轴固定有蜗轮,所述探测箱体内腔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子轴连接有蜗杆,蜗杆啮合所述蜗轮的边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测箱体的内腔的底端安装有移动电机,所述探测箱体的外壁通过轴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电机通过锥齿轮组连接并带动所述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测箱体的内腔的底端安装有电池和遥控继电器,所述电池通过所述遥控继电器电性连接转动电机和移动电机。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在探测箱体上设置风机将混合有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混合空气通过斗形开口和进气管泵入催化型探测器中探测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并在探测箱体的顶端设置光学型探测器对被测的封闭区域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光学式探测;

2、该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通过管道分流阀接通集气罐,则风机将被测气体泵入集气罐中与吸附颗粒进行接触并滞留其中,待到将探测箱体取出时,取出吸附颗粒就能将其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一起取出,以便进一步的化验,精确测得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种类和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测箱体;2、催化型探测器;3、进气管;4、风机;5、管道分流阀;6、过滤蜂窝孔;7、转轴;8、旋转平台;9、角度调节支架;10、光学型探测器;11、集气罐;12、吸附颗粒;13、蜗轮;14、转动电机;15、移动电机;16、移动轮;17、锥齿轮组;18、电池;19、遥控继电器;20、红外摄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自动行为探测器,包括探测箱体1、催化型探测器2和光学型探测器10,探测箱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催化型探测器2,探测箱体1一端导通连接有进气管3,进气管3的一端为斗形开口,斗形开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4,进气管3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有管道分流阀5,管道分流阀5的第一出口导通连接催化型探测器2的进口端,催化型探测器2的出口端导通连接有过滤蜂窝孔6,探测箱体1的顶端通过转轴7连接设有旋转平台8,旋转平台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角度调节支架9,角度调节支架9上固定安装有光学型探测器10,光学型探测器10的一侧并列安装有红外摄像机20。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探测箱体1放入需要进行探测的封闭区域,首先开启风机4,风机4将混合有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混合空气通过斗形开口和进气管3泵入催化型探测器2中探测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探测后的气体经过过滤蜂窝孔6的过滤后排出,同时开启光学型探测器10对被测的封闭区域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光学式探测。

为了更好的对不同区域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光学式探测,可以通过旋转平台8和角度调节支架9调节被测区域的方向和角度,实现多方向、大范围的全景探测,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

红外摄像机20用于在黑暗状态下拍摄和记录被测空间的地形和障碍物,以便本实用新型在移动探测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具体的,探测箱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集气罐11,管道分流阀5的第二出口导通连接集气罐11的进气口,集气罐11中固定安装有吸附颗粒12。

本实施例中,需要对被测区域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气体采集时,通过管道分流阀5接通集气罐11,则风机4将被测气体泵入集气罐11,此时可燃及有毒害气体与吸附颗粒12进行接触并滞留其中,待到将探测箱体1取出时,取出吸附颗粒12就能将其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一起取出,以便进一步的化验,精确测得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种类和含量。

具体的,转轴7的底端同轴固定有蜗轮13,探测箱体1内腔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14,转动电机14的转子轴连接有蜗杆,蜗杆啮合蜗轮13的边侧。

本实施例中,探测箱体1内腔中的转动电机14通过蜗杆带动蜗轮13旋转,蜗轮13通过转轴7带动探测箱体1外部的旋转平台8和角度调节支架9一起旋转,实现了对封闭区域内可燃及有毒害气多方向、大范围的全景探测功能。

具体的,探测箱体1的内腔的底端安装有移动电机15,探测箱体1的外壁通过轴连接有移动轮16,移动电机15通过锥齿轮组17连接并带动移动轮16。

本实施例中,移动电机15用于驱动本实用新型主体在封闭区域内,尤其在矿洞或下水道中灵活的移动,以便对被探测区域全程、无死角的进行探测。

具体的,探测箱体1的内腔的底端安装有电池18和遥控继电器19,电池18通过遥控继电器19电性连接转动电机14和移动电机15。

本实施例中,遥控继电器19采用fzy-czo1型智能继电器,电池18用于提供本实用新型探测器工作的电力供应,遥控继电器19用于实现对接转动电机14和移动电机15的遥控,以便令转动电机14通过旋转平台8带动光学型探测器10对封闭区域内的可燃及有毒害气进行多方向、大范围的探测。

本实施例中催化型探测器2、管道分流阀5、光学型探测器10和红外摄像机20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探测箱体1放入需要进行探测的封闭区域,首先开启风机4,风机4将混合有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混合空气通过斗形开口和,进气管3泵入催化型探测器2中探测可燃及有毒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探测后的气体经过过滤蜂窝孔6的催化后排出,同时开启光学型探测器10对被测的封闭区域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光学式探测,通过转动电机14带动旋转平台8和角度调节支架9调节被测区域的方向和角度,实现多方向、大范围的全景探测,通过移动电机15用于驱动本实用新型主体在封闭区域内,尤其在矿洞或下水道中灵活的移动,以便对被探测区域全程、无死角的进行探测,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红外摄像机20用于在黑暗状态下拍摄和记录被测空间的地形和障碍物,以便本实用新型在移动探测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需要对被测区域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进行气体采集时,通过管道分流阀5接通集气罐11,则风机4将被测气体泵入集气罐11,此时可燃及有毒害气体与吸附颗粒12进行接触并滞留其中,待到将探测箱体1取出时,取出吸附颗粒12就能将其中的可燃及有毒害气体一起取出,以便进一步的化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