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4642发布日期:2020-04-28 22:0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度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湿度传感器为了获得准确的探测值,常常被直接暴露于待测环境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由于热惯性,湿度传感器的表面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当湿热的环境空气遇到低于露点的湿度传感器表面时,水汽就会凝结在湿度传感器表面形成露滴。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凝露”。凝露是自然现象,凝露产生的水滴一旦附着在湿敏元件上,会造成湿度传感器探测值失真,不能反映当时的环境真实湿度。并且持续时间会很长,直到附着在湿敏元件的水滴彻底蒸发掉,湿度传感器才会恢复正常,对湿敏元件的使用寿命会有很大的影响。凝露产生的水滴长时间附在线路板上,因线路板上有电流流过,所以会发生电泳,腐蚀线路板,造成湿度传感器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因此,当前的湿度传感器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旨在解决因凝露导引湿度传感器长时间探测失真的问题,延长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包括一个具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湿敏元件、发热电阻、控制器以及引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壳体为矩形状,包括上盖板和具有上端开口的下壳体,所述透气孔设置在上盖板上,所述上盖板的底面两侧上设有卡块,下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能够与卡块扣接的扣接槽,上盖板和下壳体之间通过卡块和扣接槽卡扣连接。

每个所述扣接槽的上侧设置有一个导引斜面。

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引出引线的出线槽,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槽,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透气槽;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出线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压线块。

所述湿敏元件和引线分别设置在电路板的两端,该湿敏元件的竖直朝向透气孔。

所述发热电阻为贴片电阻且位于湿敏元件与控制器之间,发热电阻与湿敏元件之间的距离为0.5mm~3mm。

所述上盖体的底面设置有一块隔板,该隔板设置在发热电阻朝向控制器的一侧。

所述下壳体靠近第一透气槽的一端设置有一块安装板,该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板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相比现有技术,当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探测到相对湿度值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器认为湿度传感器发生凝露情况,造成湿度传感器探测值失真,控制器控制发热电阻持续发热,使附着在湿敏元件和电路板上的水滴在短时间内彻底蒸发掉,达到破坏凝露发生的效果,从而使湿度传感器恢复正常探测,保证了湿度传感器长时间探测值的准确性,缩短了因凝露的持续时间以及减轻对湿敏元件和电路板造成的损害,保障探测精度,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中,上盖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包括一个具有内腔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电路板2、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湿敏元件3、发热电阻4、控制器5以及引线6,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7。

工作时,当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探测到相对湿度值大于设定值(如95%rh)时,控制器5认为湿度传感器发生凝露情况,造成湿度传感器探测值失真,控制器5控制发热电阻4持续发热,使附着在湿敏元件3上的水滴在短时间内彻底蒸发掉,达到破坏凝露发生的效果,从而使湿度传感器恢复正常,保证了湿度传感器长时间探测值的准确性。另外,发热电阻所产生的热量还能够对附着在电路板上的凝露水滴实现蒸发,防止发生电泳腐蚀电路板。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在凝露发生时,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因凝露的持续时间以及减轻对湿敏元件和电路板造成的损害,保障探测精度,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相应的电路,此为公知常识,此处,该电路设置在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湿敏元件3、发热电阻4、控制器5的引脚从自下往上地穿过该电路板2,并与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优选为单片机。引线包括电源引线和数据引线,电源引线和数据引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电路板电连接。此处的,湿敏元件3可以是湿敏电阻或湿敏电容,还可以为电解质离子型湿敏元件、重量型湿敏元件、光强型湿敏元件、声表面波湿敏元件等。

具体的,所述壳体1为矩形状,包括上盖板1.1和具有上端开口的下壳体1.2,所述透气孔7设置在上盖板1.1上,所述上盖板的底面两侧上设有卡块8.1(优选为钩形卡块),下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能够与卡块扣接的扣接槽8.2,上盖板1.1和下壳体1.2之间通过卡块8.1和扣接槽8.2卡扣连接。装配时只需直接把上盖板压向下壳体的上端,即可完成连接,方便快捷。

较佳的是,每个所述扣接槽的上侧设置有一个导引斜面8.3。通过设置导引斜面,便于卡块沿斜面向下滑动顺利卡入扣接槽中,提高安装适配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下壳体1.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引出引线的出线槽6.1,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槽9.1,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透气槽9.2;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出线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压线块6.2。通过设置第一透气槽和第二透气槽,进一步保证了有足够的空气排入量或气流循环,提高环境湿度的探测精度。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湿敏元件3和引线6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的两端,该湿敏元件3的竖直朝向透气孔7。空气从透气孔进入到壳体内,湿敏元件的探测端面向气流,能够准确探测外部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

优选地,所述发热电阻4为贴片电阻且位于湿敏元件3与控制器5之间,发热电阻与湿敏元件之间的距离为0.5mm~3mm。由于发热电阻靠近湿敏元件设置,加快热量蒸发露滴的效率,蒸发效果好。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上盖体的底面设置有一块隔板1.1a,该隔板设置在发热电阻朝向控制器的一侧。通过设置隔板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子集中在电路板设置有湿敏元件的端部上,阻隔大部分水汽附着在电路板的电路上,减少电路板发生电泳的问题,提高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靠近第一透气槽的一端设置有一块安装板10,该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0a。通过设置安装孔,便于湿度传感器挂装或固定安装。

为了提高安装板与下壳体的连接强度,所述安装板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10b。

针对上述的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oo1,如果防凝露的湿度传感器实时地检测到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大于95%rh,控制器控制驱动电路导通使发热电阻通过大电流并持续发热第一预设时间t1,从而使所述湿敏元件周围温度升高,破坏了发生凝露或持续发生凝露的必要条件。

s002,在发热电阻持续发热第一预设时间t1后,控制器立即关闭驱动电路,发热电阻停止通过电流,停止发热。

s003,如果控制器关闭驱动电路后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间t2后,重新实时检测到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

s004,如果此时测到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仍大于95%rh,则重复执行步骤soo1-s003,在t1和t2这两个时间段内控制器与外部通信,直接输出探测数据为“≥95%rh”;如果此时测到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95%rh,控制器与外部通信,确定当前读取湿度元件探测得到湿度数值为真实值。

上述的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理解为加热时间,第二预设时间t2可以理解为附着在湿敏元件上的水滴彻底蒸发掉,湿度传感器恢复正常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