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及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6669发布日期:2020-09-08 13:5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及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内阻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电池内阻进行测量时,往往需要对电池进行放电,测量电池放电前后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进而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电池内阻的阻值。

在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当电路出现干扰或者单片机出现故障时,易造成电路故障,持续对电池进行放电,会造成电池内阻增加,即使对其进行充电也难以还原,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及测试装置,防止放电电路受到干扰时,电池持续放电,电量被过度消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包括:电池,放电模块,与电池连接,用于接收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触发模块,与放电模块连接,用于触发放电模块;放电限时模块,与单片机连接,用于单片机出现故障时,关断触发模块,其中,放电限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电压,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片机与放电限时模块连接,放电限时模块与触发模块连接,触发模块用于触发放电模块,使得电池进行放电。具体的,当单片机发出的pwm波是高电平时,对第一电容进行充电,第一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路导通,触发模块触发放电模块对电池进行放电;当第一电容充电结束后,第一三极管处于关断状态,触发模块触发放电模块停止对电池进行放电,即第一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可实现对电池充放电的控制,当单片机发生故障时,第一电容实现对放电电路及时关断放电电路,避免电量过度消耗。

优选地,放电限时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放电模块包括:mosfet,mosfet的第四管脚与第四电阻连接,mosfet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接地,mosfet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mosfet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通过第二电容、第六电阻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放电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电阻连接。

优选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接5v电压;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电池正极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含上述电池放电电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放电电路,通过调节第一电容充放电状态实现对电池是否放电控制,能够保证在电路收到干扰或者单片机发生故障时,电池及时停止放电,避免造成电池电量的过度消耗,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放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放电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电池、2.放电模块、20.mosfet、21.第四电阻、22.第五电阻、23.第二二极管、24.第二电容、25.第六电阻、26.第三二极管、27.第七电阻、28.第三电容;3.触发模块、30.第二三极管、31.第八电阻;4.放电限时模块、40.第一电阻、41.第一电容、42.第二电阻、43.第一三极管、44.第三电阻、45.第一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对电池进行内阻测试时,需要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若此时电路发生故障,例如:单片机故障,若电池不停止放电,会造成电池放电过度,增加电池的内阻,同时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放电电路能够实现对电池放电的自动关闭。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放电电路,包括:电池1,放电模块2,与电池1连接,用于接收电池1放电时的能量;触发模块3,与放电模块2连接,用于触发放电模块2;放电限时模块4,与单片机连接,用于单片机出现故障时,关断触发模块3,其中,放电限时模块4包括:第一电阻40,第一电阻40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41连接;第一电容4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42连接,第二电阻4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43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4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44接电压,第一三极管43的发射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1为铅蓄电池或镍镉电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电限时模块4可实现对触发模块3的控制,触发模块3触发放电模块2对电池1进行放电。具体的,第一电容41两端电压在初始阶段是0伏,由单片机发出的pwm信号变为高电平时,例如:高电平为3.3伏,开始对第一电容41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第一三极管43的基极电压是0.7伏,第一三极管43导通,即触发模块3触发放电模块进行工作,电池1开始进行放电;当第一电容41充满时,此时第一电容41上的电压是3.3伏,第一三极管43的基极电压降到0伏,第一三极管43截止,电路关断,即触发模块3关断,电池1因放电模块2关断而停止放电。

可以看到,在充电过程中第一电阻40和第二电阻42的阻值决定了充电的电流,而第一电容41的容量决定了在这个电流下充满的时间,第一电阻40和第二电阻42越大,充电电流越小,第一电容41充满的时间越长;第一电阻40和第二电阻42越小,充电电流越大,第一电容41充满的时间越短;即,充电时间与第一电阻40和第二电阻42阻值呈反比例关系,与第一电容41的容值呈正比例关系。

如果第一电阻40和第二电阻42不变时,第一电容41容值越大,充电的时间越长;第一电容41的容值越小,充电的时间越短;也就是说,调节第一电容41的容值大小即可实现调节超时时间的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放电限时模块4还包括:第一二极管45,第一二极管45的负极与第二电阻42的一端、第一电容4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45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43的集电极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二极管45反并联在第一电容41与地之间,防止电压过高时对第一电容41的损坏,起到对第一电容41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放电模块2包括:mosfet20,mosfet20的第四管脚与第四电阻21连接,mosfet20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接地,mosfet20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与第五电阻22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2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23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30的负极通过第三电容28接地,第二二极管23的正极与电池1的正极连接;mosfet20的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通过第二电容24、第六电阻25与电池1的负极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三极管43导通时,触发第二三极管30进行导通,进而实现mosfet20导通,电池1开始放电;当第一三极管43关断时,触发第二三极管30进行关断,进而实现mosfet20关闭,电池1停止放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放电模块2还包括:第三二极管26,第三二极管26的正极通过第七电阻27接地,第三二极管26的负极与第四电阻2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触发模块3包括:第二三极管30,第二三极管30的基极与第八电阻31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44接5v电压;第二三极管30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2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26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30的发射极与通过第二二极管23与电池1正极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单片机给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时,例如:3.3伏,此时对第一电容41进行充电,此时第一三极管43导通,触发第二三极管30进行导通;当单片机给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例如:0伏,此时第一电容41放电,第一三极管43关断,触发第二三极管30关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含上述放电电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