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6598发布日期:2020-08-05 00:4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环境中,气候和各种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可随身携带的空气检测器能帮助用户随时随地监测空气质量,为个人活动计划提供参考。

现有技术中,空气检测器一般设计成工业设备或家用电器,无法满足个人随身携带需求。现有技术中存在可穿戴式的空气检测装置,可穿戴式的空气监测装置一般包括空气监测模块和穿戴模块,空气监测模块具有采集空气和分析空气的功能,而穿戴模块的功能是使用户可通过穿戴方式一般设计成手表形状并通过销轴结构与空气监测模块铰接,可满足人们的日常携带需求,现有技术中手表形式的空气监测装置的技术缺陷在于:穿戴模块与空气监测模块之间不便于装拆,穿戴模块与空气监测模块之间的装拆一般还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无法实现徒手装拆,不利于用户在不同穿戴模块之间进行切换,限制了空气监测装置的穿戴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可克服穿戴模块与空气监测模块之间不便于装拆而使穿戴模块的更换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包括空气监测模块和穿戴模块,穿戴模块上设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可通过弹性变形而相互张开,第一弹性臂的端部设有第一凸块,第二弹性臂上设有第二凸块,穿戴模块上还设有定位凸缘,定位凸缘布置在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定位凸缘从第一弹性臂上连续地延伸到第二弹性臂上,空气监测模块上设有定位凹槽、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定位凸缘可嵌入定位凹槽内,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可通过弹性变形使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嵌入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内。

作为改进,空气监测模块的形状为圆饼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弯曲成弓形,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可贴合空气监测模块的侧面。

作为改进,空气监测模块包括中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与中框进行连接,定位凹槽、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设在中框上。

作为改进,第一盖体上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贯穿第一盖体。

作为改进,空气监测模块还包括显示屏,第一盖体上设有镂空区域,显示屏通过镂空区域向空气监测模块外显示图像。

作为改进,空气监测模块还包括按钮,按钮穿过第一盖体并凸出到第一盖体以外。

作为改进,穿戴模块上还设有弯曲部,弯曲部具有弹性,弯曲部的一端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交,且弯曲部的另一端向第二盖体弯曲,从而使弯曲部在第二盖体上形成夹子。

作为改进,穿戴模块上还设有吊环,吊环设在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相交处。

关于定位凸缘,定位凸缘与定位凹槽之间可通过相互配合来实现穿戴模块的定位。定位凸缘从第一弹性臂连续地延伸到第二弹性臂上,使定位凸缘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结构强度。

有益效果: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使穿戴模块可夹紧在空气监测模块上,可实现穿戴模块的快速装拆,有利于用户徒手更换穿戴模块。定位凸缘和定位凹槽相互配合可为穿戴模块提供精准的定位,并有利于加强穿戴模块的结构强度。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之间的配合可加强穿戴模块的夹紧效果,使穿戴模块不易松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图5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图8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图9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7,便携式空气检测装置,包括空气监测模块和穿戴模块,穿戴模块上设有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可通过弹性变形而相互张开,第一弹性臂1的端部设有第一凸块3,第二弹性臂2上设有第二凸块4,穿戴模块上还设有定位凸缘5,定位凸缘5布置在第一弹性臂1与第二弹性臂2之间,定位凸缘5从第一弹性臂1上连续地延伸到第二弹性臂2上,空气监测模块上设有定位凹槽6、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定位凸缘5可嵌入定位凹槽6内,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可通过弹性变形使第一凸块3和第二凸块4分别嵌入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内。

作为优选,空气监测模块的形状为圆饼状,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弯曲成弓形,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可贴合空气监测模块的侧面。

作为优选,空气监测模块包括中框9、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分别与中框9进行连接,定位凹槽6、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设在中框9上。

作为优选,第一盖体10上设有若干气孔12,气孔12贯穿第一盖体10。

作为优选,空气监测模块还包括显示屏13,第一盖体10上设有镂空区域,显示屏13通过镂空区域向空气监测模块外显示图像。

作为优选,空气监测模块还包括按钮14,按钮14穿过第一盖体10并凸出到第一盖体10以外。

作为优选,穿戴模块上还设有弯曲部15,弯曲部15具有弹性,弯曲部15的一端与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相交,且弯曲部15的另一端向第二盖体11弯曲,从而使弯曲部15在第二盖体11上形成夹子。

关于定位凸缘5,定位凸缘5与定位凹槽6之间可通过相互配合来实现穿戴模块的定位。定位凸缘5从第一弹性臂1连续地延伸到第二弹性臂2上,使定位凸缘5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第一弹性臂1与第二弹性臂2之间的结构强度。

关于第一凸块3、第二凸块4、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第一凸块3和第二凸块4可分别嵌入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内,可从定位凸缘5的两侧为穿戴模块提供夹紧作用,使穿戴模块可夹紧在空气监测模块上。

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使穿戴模块可夹紧在空气监测模块上,可实现穿戴模块的快速装拆,有利于用户徒手更换穿戴模块。定位凸缘5和定位凹槽6相互配合可为穿戴模块提供精准的定位,并有利于加强穿戴模块的结构强度。第一凸块3、第二凸块4、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之间的配合可加强穿戴模块的夹紧效果,使穿戴模块不易松脱。

关于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弯曲成弓形,使第一弹性臂1和第二弹性臂2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当第一凸块3和第二凸块4嵌入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时具有使定位凸缘5压紧定位凹槽6的趋势,有利于加强穿戴模块与空气监测模块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关于中框9,本实施例的定位凹槽6、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8都设在中框9上,且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分别与中框9连接,从而避免了穿戴模块与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直接接触,可防止穿戴模块的装拆对空气监测模块的内部结构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空气监测模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通过旋进式的楔块卡紧在中框9上。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与中框9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用现有技术中的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

关于气孔12,气孔12使环境中的空气可穿过第一盖体10进入空气监测模块内,有利于实现空气采集。

关于显示屏13和按钮14,本实施例的显示屏13可向用户展示空气监测数据和操作界面,按钮14和显示屏13组合可实现空气监测装置的可视化控制。

关于弯曲部15,本实施例的弯曲部15与第二盖体11之间的间隙尺寸是可以弹性变化的,从而使空气监测装置可被夹持在外部的物件上,例如可夹持在衣领、口袋、门襟或袖子上。当弯曲部15与第二盖体11之间的间隙被扩大时,第一凸块3、第二凸块4和定位凸缘5具有紧贴第一凹坑、第二凹坑8和定位凹槽6的趋势。

实施例2:

参照图8至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穿戴模块上设有吊环16,吊环16设在第一弹性臂1与第二弹性臂2相交处。

关于吊环16,吊环16使空气监测装置可被悬挂佩戴,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佩戴方式的选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指代固定连接,也可以指代可拆卸连接,或指代一体地连接;可以指代机械连接,也可以指代电连接;可以指代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