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5530发布日期:2020-12-01 11:3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载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是将激光用于回波测距和定向,并通过位置、径向速度及物体反射特性等信息来识别目标。它体现了特殊的发射、扫描、接收和信号处理技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起源于传统的工程测量中的激光测距技术,是传统雷达技术与现代激光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遥感测量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

机载lidar系统是一款快捷、高速的航空测量设备,该系统由飞行器搭载激光扫描仪、gps定位装置和imu(惯性制导仪)组成,实现对目标的同步测量。测量数据通过特定方程解算处理,生成高密度激光点云数值,为地形信息的提取提供精确的数据源。

然而,飞行器搭载的激光扫描仪在作业结束的回收过程中以及飞行器储藏过程中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扫描仪易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包括:机身部,机身部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激光扫描仪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隐藏位置,以及激光扫描仪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外的工作位置;驱动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激光扫描仪相连接,以驱动激光扫描仪位于隐藏位置或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还包括:弹性部,弹性部的第一端与激光扫描仪相连接,弹性部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的腔壁相连接,当激光扫描仪位于隐藏位置时,弹性部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当激光扫描仪位于工作位置时,弹性部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其中,弹性部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大于弹性部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弹性部为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激光扫描仪相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的底壁相连接,驱动部的驱动端穿设于弹簧的中部。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电机,电机设置于机身部上,电机具有驱动端;线体,线体穿设于弹簧的中部,线体的第一端与驱动端相连接,线体的第二端与激光扫描仪相连接,以通过驱动端动作带动线体移动,以拽动激光扫描仪由工作位置移动至隐藏位置,或者通过弹簧通过弹力将激光扫描仪由隐藏位置弹至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驱动端设置有环形线轱,线体缠绕于线轱上。

进一步地,机身部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开口处设置有防尘板,防尘板可活动地设置于开口处。

进一步地,激光扫描仪远离机身部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机身部的底部开设容纳空间,使激光扫描仪在非工作的状态下,隐藏于容纳空间内,避免了外界对激光扫描仪的碰撞,有效地保护了激光扫描仪,提高了激光扫描仪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身部;11、容纳空间;

20、激光扫描仪;

30、驱动部;31、线体;

40、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包括:机身部10、激光扫描仪20以及驱动部30,机身部10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空间11,激光扫描仪20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内,激光扫描仪20具有位于容纳空间11内的隐藏位置,以及激光扫描仪20具有位于容纳空间11外的工作位置,驱动部30的驱动端与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以驱动激光扫描仪20位于隐藏位置或工作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身部的底部开设容纳空间,使激光扫描仪在非工作的状态下,隐藏于容纳空间内,避免了外界对激光扫描仪的碰撞,有效地保护了激光扫描仪,提高了激光扫描仪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还包括:弹性部40,弹性部40的第一端与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弹性部40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11的腔壁相连接,当激光扫描仪20位于隐藏位置时,弹性部40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当激光扫描仪20位于工作位置时,弹性部40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其中,弹性部40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大于弹性部40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这样设置便于弹性部40将激光扫描仪20由隐藏位置弹至工作位置。且当激光扫描仪20位于工作位置时,激光扫描仪20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会通过弹性部的弹力使激光扫描仪20相对机身部10发生一定幅度的位移,以避免激光扫描仪20受到过大的冲击力。

其中,弹性部40为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11的底壁相连接,驱动部30的驱动端穿设于弹簧的中部。通过设置弹簧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激光扫描仪2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0包括:电机和线体31,电机设置于机身部10上,电机具有驱动端,线体31穿设于弹簧的中部,线体31的第一端与驱动端相连接,线体31的第二端与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以通过驱动端动作带动线体31移动,以拽动激光扫描仪20由工作位置移动至隐藏位置,或者通过弹簧通过弹力将激光扫描仪20由隐藏位置弹至工作位置。这样设置便于通过电机转动带动线体31运动,以使激光扫描仪20完成不同位置的切换,将线体31穿设于弹簧的中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端设置有环形线轱,线体31缠绕于线轱上。这样设置便于通过线轱缠绕线体,完成线体的收放以控制激光扫描仪20完成不同位置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1的开口处设置有防尘板,防尘板可活动地与开口处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激光扫描仪20位于隐藏位置时,通过关闭防尘板进一步提高激光扫描仪2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扫描仪20远离机身部10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部。其中,柔性部为橡胶,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扫描仪20在工作位置时的防撞能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部(10),所述机身部(10)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空间(11);

激光扫描仪(20),所述激光扫描仪(2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内,所述激光扫描仪(20)具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内的隐藏位置,以及所述激光扫描仪(20)具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外的工作位置;

驱动部(30),所述驱动部(30)的驱动端与所述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激光扫描仪(20)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或所述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还包括:

弹性部(40),所述弹性部(40)的第一端与所述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所述弹性部(40)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空间(11)的腔壁相连接,当所述激光扫描仪(20)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时,所述弹性部(40)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当所述激光扫描仪(20)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部(40)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其中,所述弹性部(40)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大于所述弹性部(40)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为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空间(11)的底壁相连接,所述驱动部(30)的驱动端穿设于所述弹簧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部(10)上,所述电机具有所述驱动端;

线体(31),所述线体(31)穿设于所述弹簧的中部,所述线体(31)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端相连接,所述线体(31)的第二端与所述激光扫描仪(20)相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端动作带动线体(31)移动,以拽动所述激光扫描仪(20)由所述工作位置移动至所述隐藏位置,或者通过所述弹簧通过弹力将所述激光扫描仪(20)由所述隐藏位置弹至所述工作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设置有环形线轱,所述线体(31)缠绕于所述线轱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1)的开口处设置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可活动地与所述开口处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扫描仪(20)远离所述机身部(10)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该机载激光扫描仪装置,包括:机身部、激光扫描仪以及驱动部,机身部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激光扫描仪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激光扫描仪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隐藏位置,以及激光扫描仪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外的工作位置,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激光扫描仪相连接,以驱动激光扫描仪位于隐藏位置或工作位置。通过在机身部的底部开设容纳空间,使激光扫描仪在非工作的状态下,隐藏于容纳空间内,避免了外界对激光扫描仪的碰撞,有效地保护了激光扫描仪,提高了激光扫描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彭冲;陈飞;王郑;崔健;程孟;俞忠;杨俊;石庆喜;吕中卿;张义坤;刘晓明;张治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