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18363发布日期:2020-08-05 0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获得直达波起跳时间,确定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即:

(1)当首道数据信噪比高时,选取首道数据确定直达波起跳时间时,通过公式(1)确定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

s=v1(t1-δt)(1)

其中,s为最小偏移距,v1为海水表面速度,t1为直达波起跳时间,δt为系统延迟;

(2)当首道数据信噪比太低难以识别出直达波,而选择其他道集数据确定直达波起跳时间时,通过公式(2)确定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

(n-1)dx+s=v1(t1-δt)(2)

其中n为拾取直达波起跳时间的道数,dx检波器道间距;

步骤b、得到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

首先确定系统延迟的范围(0,tmax),根据采样率对系统延迟的范围进行离散化,然后根据步骤a得到的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得到离散化后的系统延迟相应的最小偏移距,进而形成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

步骤c、建立观测系统,针对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进行观测系统的设定,然后进行动校正和叠加,形成cmp道集和叠加剖面;

步骤d、对得到的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包括:

步骤d1、测深仪水深数据与地震数据是否匹配判断;

步骤d2、多次波时间是否吻合判断;

步骤d3、海底cmp道集是否拉平判断;

步骤e、经过步骤d的质量控制判断过程,质控满足所有条件后即可获得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如果不满足,则寻找系统延迟最接近的两组参数值,由此确定系统延迟的边界范围,对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做进一步细化后重复步骤c和步骤d的验证,直到满足质量控制条件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1中,对测深仪水深数据与地震数据是否匹配进行判断时,以地震数据为准,将测深仪数据与地震数据进行匹配,通过观察测深仪数据的趋势性是否与多道地震相一致以及在海底地形较为平坦时两者是否匹配实现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2中,对多次波时间是否吻合进行判断时,通过在叠加剖面上拾取海底起跳时间,并计算多次波出现时间;将计算得到的多次波出现时间与实际记录的多次波时间进行比较,确定多次波时间是否吻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包括:1)获得直达波起跳时间,确定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2)得到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3)建立观测系统,针对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进行观测系统的设定,然后进行动校正和叠加,形成CMP道集和叠加剖面;4)对得到的CMP道集和叠加剖面进行质量控制;5)经过4)的质量控制判断过程,质控满足条件后即可获得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如果不满足,则寻找系统延迟最接近的两组参数值,由此确定系统延迟的边界范围,做进一步细化后重复3)和4)的验证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本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原理可靠、操作性强,且效率较高,对于未知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观测系统确立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梅西;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