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7038发布日期:2021-01-08 11:1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在制药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取样装置。

而目前使用的取样装置简单,通常在拉动活塞时需要双手配合握持,且储药结构不便于进行更换和清洗,因此通常为单次使用,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和使用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取样装置简单,通常在拉动活塞时需要双手配合握持,且储药结构不便于进行更换和清洗,因此通常为单次使用,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和使用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

包括外管;

内槽,所述内槽开设在外管内部,且内槽的底部贯穿外管底部,所述内槽内部上端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与内槽顶端内壁相连接;

滑盘,所述滑盘的顶端与弹簧的底部相连接,且滑盘的顶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依次贯穿弹簧和外管顶部与拉杆相连接,且拉杆的底部左侧设置有限位件;

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外管表面右侧,且滑槽与限位件相连接;

储液管,所述储液管设置在内槽内部下端,且储液管的顶端通过粘贴层与滑盘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滑盘的侧面与内槽的内壁相连接,且内槽的底部与底座相连接;

接头,所述接头设置在储液管的底部,且接头与顶针相连接,所述顶针设置在底座的顶端,且顶针与取样针头相连接,所述取样针头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取样针头的表面开设有取样槽,所述取样针头设置在保护套内,且保护套设置在外管的底部;

辅助件,所述辅助件设置在外管的左侧顶部。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中轴线与内槽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内槽的内壁呈花键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盘的侧面呈花键结构,且滑盘与内槽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竖截面呈“十”字形结构,且推杆与外管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盘、推杆、拉杆和限位件组成升降结构,且限位件与滑槽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同时滑盘与弹簧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呈波纹管结构,且储液管的中轴线与滑盘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同时储液管的中轴线与接头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内槽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底座顶端的顶针为中空结构,同时顶针与接头的连接方式为穿刺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

1、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管、保护套和辅助件,装置整体结构呈管型结构,且盘配合辅助件和拉杆便于单手握持装置和控制滑盘和推杆进行滑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弹簧、滑盘和储液管,通过滑盘在挤压储液管的同时拉伸弹簧,通过拉伸后的弹簧产生的拉力带动储液管恢复至初始初始形状进而吸取样品,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储液管、接头、底座、顶针、取样针头和取样槽,储液管为轻薄的波纹管型结构,生产成本低,且配合分体式的底座便于进行更换,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液管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外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外管与滑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管,2、内槽,3、弹簧,4、滑盘,5、推杆,6、拉杆,7、限位件,8、滑槽,9、储液管,10、粘贴层,11、接头,12、底座,13、顶针,14、取样针头,15、取样槽,16、保护套,17、辅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储液管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外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外管与滑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包括:包括外管1;

内槽2,内槽2开设在外管1内部,且内槽2的底部贯穿外管1底部,内槽2内部上端设置有弹簧3,且弹簧3的顶端与内槽2顶端内壁相连接;

滑盘4,滑盘4的顶端与弹簧3的底部相连接,且滑盘4的顶端设置有推杆5,推杆5的上端依次贯穿弹簧3和外管1顶部与拉杆6相连接,且拉杆6的底部左侧设置有限位件7;

滑槽8,滑槽8开设在外管1表面右侧,且滑槽8与限位件7相连接;

储液管9,储液管9设置在内槽2内部下端,且储液管9的顶端通过粘贴层10与滑盘4的底部相连接,滑盘4的侧面与内槽2的内壁相连接,且内槽2的底部与底座12相连接;

接头11,接头11设置在储液管9的底部,且接头11与顶针13相连接,顶针13设置在底座12的顶端,且顶针13与取样针头14相连接,取样针头14设置在底座12的底部,且取样针头14的表面开设有取样槽15,取样针头14设置在保护套16内,且保护套16设置在外管1的底部;

辅助件17,辅助件17设置在外管1的左侧顶部。

外管1的中轴线与内槽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内槽2的内壁呈花键结构,通过花键结构确保滑盘4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滑盘4的侧面呈花键结构,且滑盘4与内槽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通过滑盘4的滑动对储液管(9)进行挤压,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推杆5的竖截面呈“十”字形结构,且推杆5与外管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通过“十”字形结构确保推杆5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滑盘4、推杆5、拉杆6和限位件7组成升降结构,且限位件7与滑槽8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同时滑盘4与弹簧3组成伸缩结构,通过拉杆6便于带动推杆5和滑盘4同步进行滑动,而弹簧3便于推动推杆5和滑盘4迅速恢复至初始位置,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储液管9呈波纹管结构,且储液管9的中轴线与滑盘4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同时储液管9的中轴线与接头11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波纹管结构便于储液管9在受到挤压时收缩,且可以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

底座12与内槽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底座12顶端的顶针13为中空结构,同时顶针13与接头11的连接方式为穿刺连接,通过螺纹连接提高了底座12拆装时的便捷性,进而便于对储液管(9)和取样针头(14)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首先将保护套16与外管1断开连接,随后将储液管9整体从下向上插入内槽2中,使储液管9顶端的粘贴层10与滑盘4的底部相连接,随后将底座12通过转动的方式与内槽2的底部相连接,在底座1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顶针13向上刺穿接头11的底部,此时储液管9的内部通过顶针13和取样针头14与外部相连接,随后操作人员单手握持外管1,通过拇指向下拉动拉杆6,此时拉杆6带动限位件7沿滑槽8进行滑动,且拉杆6带动推杆5和进行滑盘4同步开始向下滑动并挤压储液管9,使储液管9内的空气通过取样针头14向外排出,同时滑盘4会向下拉伸弹簧3,随后带动取样针头14刺入取样位置,随后拇指松开拉杆6,在弹簧3的回弹力作用下,带动滑盘4和储液管9快速恢复至初始位置,带动样品穿过取样槽15最后流入储液管9进行储存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制药用取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管1、保护套16和辅助件17,装置整体结构呈管型结构,且盘配合辅助件17和拉杆6便于单手握持装置和控制滑盘4和推杆5进行滑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弹簧3、滑盘4和储液管9,通过滑盘4在挤压储液管9的同时拉伸弹簧3,通过拉伸后的弹簧3产生的拉力带动储液管9恢复至初始初始形状进而吸取样品,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储液管9、接头11、底座12、顶针13、取样针头14和取样槽15,储液管9为轻薄的波纹管型结构,生产成本低,且配合分体式的底座12便于进行更换,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