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组件及汽车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2578发布日期:2020-11-19 19:2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称重传感器组件及汽车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及汽车衡。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应用于汽车衡中的压力传感器组件也被称为称重传感器组件,可用来检测被测物体的压力值,现有汽车衡用的压力传感器组件通常包括条形称重传感器和柱式传感器,其中,在汽车衡中使用的条形称重传感器通常为窄条形结构,其称重结果受到道路平整度影响较大,很难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汽车衡中使用的柱式传感器一般包括柱式的弹性体、位于弹性体外壁的壳体、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a/d转换模块硬件电路及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需要随时保持竖直称重状态,并且要对传感器进行保护放置其受到外力发生水平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及汽车衡,采用球形力传递件将所受载荷力集中至一点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进一步通过穿接件连接受力件和称重件,使得称重传感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根据测量场景的需要调节称重传感器组件的高度,避免传感器受力不充分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其包括:受力件、力传递件、称重件和连接件,所述力传递件设于所述受力件与所述称重件之间,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称重件通过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挂接件、第二挂接件和穿接件,所述第一挂接件固定在所述受力件上,所述第二挂接件固定在所述称重件上,所述穿接件依次交错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件和所述第二挂接件之间,使得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称重件两者相互靠近或远离。

优选的,所述力传递件为球体,所述受力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称重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力传递件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使得所述力传递件被限定在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称重件之间,并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凸设于所述称重件表面,所述第二凹槽外圈环绕设有第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凸设于所述受力件上与所述称重件相对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受力件上,另一端设置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挂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称重件上,另一端设置第二穿孔,所述穿接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穿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穿孔。

优选的,所述受力件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一挂接件,所述称重件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二挂接件,所述穿接件依次与所述第一挂接件和所述第二挂接件交错连接后,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穿接件为至少一根钢绳。

优选的,所述受力件包括固定座和调节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件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称重件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称重件两者相互靠近或远离。

优选的,所述称重件上还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分别设在所述称重件上两个相对的面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衡,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采用球形力传递件将所受载荷力集中至一点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进一步通过穿接件连接受力件和称重件,使得称重传感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根据测量场景的需要调节称重传感器组件的高度,避免传感器受力不充分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改进,只通过简单的组件结构改进即可实现对传感器的保护作用,并保证测量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方案对应附图加以简单说明,显而易见的,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可以依据以下附图获得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其他附图。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称重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连接件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受力件,11.第一凹槽,12.固定座,13.调节件,2.力传递件,3.称重件,31.第二凹槽,32.第三凹槽,33.第四凹槽,4.连接件,41.第一挂接件,411.第一穿孔,42.第二挂接件,421.第二穿孔,43.穿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可行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没有作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近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个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该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中的称重件选用柱式传感器,可用于各种称重场景,本说明书实施例优选的以应用于汽车衡中柱式传感器为例说明称重传感器组件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其包括:受力件1、力传递件2、称重件3和连接件4,所述力传递件2设于所述受力件1与所述称重件3之间,当外力作用于称重传感器组件时,受力件1与称重件3相互挤压,通过力传递件2将受力集中于称重件1上,称重件1获得载荷力数值,实现称重。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通过所述连接件4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一挂接件41、第二挂接件42和穿接件43,所述第一挂接件41固定在所述受力件1上,所述第二挂接件42固定在所述称重件3上,所述穿接件43依次交错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件41和所述第二挂接件42之间,使得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两者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连接件4连接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冲击力较大时对传感器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这样设计的连接件41在称重时不会分担力传递件2所承受的载荷力,从而可以保证称重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考附图1和附图2,优选的,所述力传递件2为球体,所述受力件1上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称重件3上设有第二凹槽31,所述力传递件2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31内,使得所述力传递件2被限定在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之间,并在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31内转动。球体形的力传递件2同一个直径上两个切点分别和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31内弧线的切点重合,有利于集中接受载荷力并充分地将荷载力传递给称重件3,可以避免力传递过程中造成的测量误差。所述第二凹槽31凸设于所述称重件3表面(称重件的表面是指与受力件相对的一面,与表面相对应的一面为底面,通常底面被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凹槽31外圈环绕设有第三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11凸设于所述受力件1上与所述称重件3相对的一面。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称重件3上还设有第四凹槽33,所述第四凹槽33与所述第二凹槽3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凹槽31和所述第四凹槽33分别设在所述称重件3上两个相对的面上,即第四凹槽33设置于称重件3的底面上,当称重件3被固定在一平面上时,第四凹槽33与平面之间形成空隙,一方面可以容许平面上的凸起点,另一方面空隙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称重件3受到较大冲击而损坏。

请参考附图1和附图3,受力件1和称重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4连接在一起,通常称重传感器组件使用时的状态是竖直方向放置,如附图1所示,受力件1在上方,直接与称重平台固定在一起,称重件3在下方,固定在一个底板上后,直接接触地面。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挂接件41可以是由受力件1向称重件3的方向延伸出来的一个挂接件,两者为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出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装配连接,即如附图1所示,第一挂接件41为一个螺钉,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受力件1上,另一端穿透受力件1并凸出于受力件1表面,同时在第一挂接件41的凸出端部设置第一穿孔411。同样的,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挂接件42可以是由称重件3向受力件1的方向延伸出来的一个挂接件,两者为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出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装配连接,即如附图1所示,第二挂接件42为一个螺钉,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称重件3上,另一端穿透称重件3并凸出于称重件3的表面,同时在第二挂接件42的凸出端部设置第二穿孔421。所述穿接件4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穿孔4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穿孔421。穿接件43为柔性线,可以是多段分别连接在第一穿孔411和第二穿孔421之间,也可以是一段依次交错穿过第一穿孔411和第二穿孔421。所述受力件1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一挂接件41,所述称重件3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二挂接件32,所述穿接件43依次与所述第一挂接件41和所述第二挂接件42交错连接后,形成一个闭合正多边形。优选的,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受力件1上固定有四个所述第一挂接件41,所述称重件3上固定有四个所述第二挂接件32,其中第一挂接件41到称重传感器组件的中轴线的距离等于第二挂接件42到称重传感器组件的中轴线的距离,并且第一挂接件41和第二挂接件42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互相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穿接件43选用一根钢绳,穿接件43依次穿过第一挂接件41和第二挂接件42的端点上的穿孔,构成一个闭环的正八边形。

再次参照附图1所示出的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组件的所述受力件1包括固定座12和调节件13,两者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其中,所述调节件13用于调节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受力件1和所述称重件3两者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的,所述固定座12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由内螺纹,所述调节件13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实际装配过程中,调节件13插入螺纹孔内,通过旋转可以改变调节件13凸出于所述固定座12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受力件1和称重件3之间的距离可以随之增大或减小。由于所述受力件1和称重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4连接,所以调节件13可以使受力件1和称重件3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大不超过连接件4可承受的变形范围。受力件1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1设置在所述调节件13的一端,使得力传递件2可以随时被固定在受力件1和称重件3之间,不会因为调节件13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而受到影响。

如附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在使用时,受力件1和称重件3竖直方向放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受力件1与称重件3的位置进行调换,即本实施例中的受力件1在下方,称重件3在上方,称重件3的底面安装在承重板上(用于承载被称重对象的平板),受力件1的固定座12接触地面,为了使固定座12与地面稳定接触,第一挂接件41与受力件1固定的一端应保证至少与固定座12底面齐平,或者凹陷进入固定座内部。为进一步增强固定座12的稳定性,固定座12呈倒“t”型,使得底面的面积大于称重件3底面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