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板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1095发布日期:2020-11-10 11:5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试剂板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剂板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试剂板卡一般采用平面结构设计,装入试纸后,进行加样时,样品液滴稍多一点就会造成样品液滴的外溢,影响上样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层析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剂板卡,具有蓄液功能,且具有更好的层析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试剂板卡,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沿样品流动方向凹设有加样孔和观察孔,所述下壳体内沿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一竖向支撑条、第一横向支撑条、固定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为开口朝向第一竖向支撑条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条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限位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一限位板与观察孔对应。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斜坡,其位于第一限位板内,所述第二斜坡与第一斜坡的坡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向第一竖向支撑条倾斜设置有第三斜坡。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板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竖向支撑条,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条位于第一横向支撑条和固定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定位杆和设置在两定位杆之间的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背板和位于背板靠近固定件一侧的两侧板,所述背板的高度大于侧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条、第一横向支撑条、第二竖向支撑条、支撑块和侧板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所述下壳体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板和第一竖向支撑条高度较高,在第一限位板内形成蓄液槽结构,且由于结合垫沿第一斜坡从低向高处设置,点样后,样品及缓冲液会蓄积在第一限位板内,减少样品及缓冲液在加样孔处的扩散,同时保证结合垫处整体上样的均匀性,保证更好的层析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试剂板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试剂板卡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试剂板卡中下壳体(不含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试剂板卡中下壳体(含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上壳体、10为腰部、11为加样孔、12为观察窗、13为第一支撑柱、14为卡扣、15为第二支撑柱、16为第二横向支撑条、2为下壳体、21为第一限位板、211为第三斜坡、212为第二斜坡、22为第一竖向支撑条、221为第一斜坡、23为第一横向支撑条、24为固定件、241为定位杆、242为支撑块、25为第二限位板、251为侧板、252为背板、26为第二竖向支撑条、27为卡槽、31为pvc基底、32为样品垫、32为结合垫、33为层析膜、34为吸水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试剂板卡,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上沿样品流动方向凹设有加样孔11和观察孔12,下壳体2内沿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1、第一竖向支撑条22、第一横向支撑条23、固定件24和第二限位板25,第一限位板21为开口朝向第一竖向支撑条22的u型结构,第一竖向支撑条22靠近第一限位板21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限位板21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坡221,第一限位板21与观察孔11对应。如图4中所示,现有试纸一般包括pvc基底31和沿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pvc基底31上的样品垫32、结合垫32、层析膜33和吸水材料34。本实用新型试纸安装时,将样品垫32部位嵌入u型结构第一限位板21内,结合垫32沿第一斜坡221设置在第一竖向支撑条22上,层析膜33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条23上,吸水材料34设置在固定件24和第二限位板25上。第一限位板21和第一竖向支撑条22高度较高,在第一限位板21内形成蓄液槽结构,且由于结合垫32沿第一斜坡221从低向高处设置,点样后,样品及缓冲液会蓄积在第一限位板21内,减少样品及缓冲液在加样孔处的扩散,同时保证结合垫处32整体上样的均匀性,保证更好的层析效果。

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斜坡221向第一限位板21延伸效果,且减少试纸与下壳体2的接触,防止下壳体2内液滴影响检测结果,下壳体2内设置有第二斜坡212,其位于第一限位板21内,第二斜坡212与第一斜坡221的坡度相同。

具体的,第一限位板21向第一竖向支撑条22倾斜设置有第三斜坡221。由于壳体对液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第三斜坡221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样品及缓冲液向第一竖向支撑条22处移动,进一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具体的,为了保证样品垫32在第一限位板21内的固定,上壳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板21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柱13。

具体的,为了保证试纸支撑的稳定性,下壳体2上还设置有第二竖向支撑条26,第二竖向支撑条26位于第一横向支撑条23和固定件24之间。

具体的,为了便于试纸的固定,固定件24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定位杆241和设置在两定位杆241之间的支撑块242。吸水材料34可以卡在两定位杆241之间,从而方便整个试纸的安装。

具体的,第二限位板25包括背板252和位于背板252靠近固定件24一侧的两侧板251,背板252的高度大于侧板251的高度,试纸的末端抵接在背板252上,防止试纸移动,保证试纸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竖向支撑条22、第一横向支撑条23、第二竖向支撑条26、支撑块242和侧板252的高度相同。结合垫32的后端与层析膜33和吸水材料34保证在一个水平面上,方便安装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更好的层析效果。

具体的,上壳体1的端部设置有卡扣14,下壳体2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槽27,卡扣连接的方式,更便于板卡的安装。

具体的,为了便于区分板卡的方向,加样孔11处可设置收窄的腰部;为了更好的保证试纸在板卡内的稳定性,上壳体内还可设置第二横向支撑条16及第二支撑柱15,二者可根据需固定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板21和第一竖向支撑条22高度较高,在第一限位板21内形成蓄液槽结构,且由于结合垫32沿第一斜坡221从低向高处设置,点样后,样品及缓冲液会蓄积在第一限位板21内,减少样品及缓冲液在加样孔处的扩散,同时保证结合垫处32整体上样的均匀性,保证更好的层析效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沿样品流动方向凹设有加样孔和观察孔,所述下壳体内沿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一竖向支撑条、第一横向支撑条、固定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为开口朝向第一竖向支撑条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条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限位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一限位板与观察孔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斜坡,其位于第一限位板内,所述第二斜坡与第一斜坡的坡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向第一竖向支撑条倾斜设置有第三斜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板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竖向支撑条,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条位于第一横向支撑条和固定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定位杆和设置在两定位杆之间的支撑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背板和位于背板靠近固定件一侧的两侧板,所述背板的高度大于侧板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条、第一横向支撑条、第二竖向支撑条、支撑块和侧板的高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试剂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所述下壳体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剂板卡,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沿样品流动方向凹设有加样孔和观察孔,所述下壳体内沿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一竖向支撑条、第一横向支撑条、固定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为开口朝向第一竖向支撑条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条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限位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一限位板与观察孔对应。其具有蓄液功能,且具有更好的层析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冬;高省;王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领航量子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