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进行拍摄场景后进行三维建模,由于无人机是在飞行前直接通过控制指定飞行轨迹,在飞行的过程中无需对其进行操控,通过自身携带的gps进行位置定位,同时采用具有高度测量功能的雷达对山体进行高度测量,根据山体的高度,无人机会自动进行高度调整,由于各个山体之间高度不同,在拍摄时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拍摄不同高度的山体需要不同焦距的相应的摄像头,然而目前的大多数无人机是采用多个焦距不同的摄像头同时拍摄,这样既浪费电且后续排除干扰因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其具有根据山体高度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焦距的摄像头进行拍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所述拍摄装置包括相机本体和镜头组件,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山体高度的雷达和用于定位的gps,所述镜头组件包括转动板、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及所述第二镜头均设置在所述转动板上,所述第一镜头的焦距大于所述第二镜头的焦距;
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通过带动所述转动板工作使得所述相机本体在使用所述第一镜头的工作状态与使用所述第二镜头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该无人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雷达和所述gps发出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件带动转动板工作以切换所述相机本体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拍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无人机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及所述相机本体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相机本体与所述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无人机本体正前方的一侧设置有拍摄孔,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设置有所述拍摄孔一侧的内壁上以使所述转动板工作时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正对所述拍摄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外壳设置有所述拍摄孔的一面的上端向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拍摄孔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转动板上还设置有空心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材质为橡胶,当该无人机无需拍摄时,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转动板工作以使所述密封盖对所述拍摄孔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转运动输出器和用于固定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的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通过雷达、gps、控制器和转动板等结构的设置,通过雷达检测不同山体的高度然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不同高度的山体控制转动板工作从而实现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切换,这样可以根据山体的高度不同只选择合适的镜头进行拍摄,大大的节省了无人机在拍摄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优化了无人机的电量管理,使得无人机拍摄的时间得以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的剖视图;
图3为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无人机本体;2、拍摄装置;3、相机本体;4、镜头组件;5、转动板;6、第一镜头;7、第二镜头;8、驱动部件;9、控制器;10、外壳;11、拍摄孔;12、密封盖;13、旋转运动输出器;14、支座;15、雷达;16、gp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切换拍摄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拍摄装置2,拍摄装置2设置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方,拍摄装置2包括相机本体3和镜头组件4,无人机本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山体高度的雷达15和用于定位的gps16,其特征在于:镜头组件4包括转动板5、第一镜头6和第二镜头7,第一镜头6及第二镜头7均设置在转动板5上,第一镜头6的焦距大于第二镜头7的焦距;拍摄装置2还包括用于带动转动板5转动的驱动部件8,驱动部件8通过带动转动板5工作使得相机本体3在使用第一镜头6的工作状态与使用第二镜头7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无人机还包括控制器9,控制器9用于接收雷达15和gps16发出的信号,控制器9控制驱动部件8带动转动板5工作以切换相机本体3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控制器9为现有的无人机采用的控制器9,其可以接收雷达15及gps16的发出的信号并在经过处理后向其他设备发出信号,比如伺服电机等,从而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第一镜头6的焦距为55mm,第二镜头7的焦距为35mm,第一镜头6及第二镜头7的像素均在4200万至4500万之间,控制器9中可以设置高度预设值用于对雷达15测量的不同山体的高度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当前情况下采用哪一个镜头进行拍摄;当雷达15检测到的山体高度低于高度预设值,即山体高度较低时,驱动部件8带动转动板5转动以使相机本体3处于使用第二镜头7的状态,此时相机本体3通过焦距为35mm的第二镜头7对高度较低的山体进行拍摄;当雷达15检测到的山体高度高于高度预设值,即山体高度较高时,驱动部件8带动转动板5转动以使相机本体3处于使用第一镜头6的状态,此时相机本体3通过焦距为55mm的第一镜头6对高度较高的山体进行拍摄。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山体的高度不同只选择合适的镜头进行拍摄,大大的节省了无人机在拍摄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优化了无人机的电量管理,使得无人机拍摄的时间得以延长且降低了后续排除干扰因素的难度。
拍摄装置2包括外壳10,外壳10与无人机本体1可拆卸连接,镜头组件4及相机本体3均位于外壳10内,相机本体3与无人机本体1固定连接,外壳10朝向无人机本体1正前方的一侧设置有拍摄孔11,转动板5转动连接在外壳10设置有拍摄孔11一侧的内壁上以使转动板5工作时第一镜头6或第二镜头7正对拍摄孔11。本方案中,外壳10与无人机本体1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外壳10的设置能够对镜头组件4及相机本体3等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无人机在降落或者飞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的鸟类冲击或地面碰撞导致镜头组件4极相机产生损坏。同时外壳10的形状可以采用流线型的设置,这样还能够降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无人机的电能消耗。
外壳10设置有拍摄孔11的一面的上端向远离外壳10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拍摄孔11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之间。拍摄孔11的设置使得相机本体3能够通过拍摄孔11透过外壳10对山体进行拍摄,同时外壳10设置有拍摄孔11的一侧的壳壁倾斜向下,使得拍摄孔11能够正对无人机前侧下方的山体,有助于优化拍摄效果。
转动板5上还设置有空心的密封盖12,密封盖12的材质为橡胶,当该无人机无需拍摄时,驱动部件8带动转动板5工作以使密封盖12对拍摄孔11进行密封。密封盖12设置在转动板5朝向拍摄孔11的一侧,当无人机还未飞行到达指定拍摄地时,控制器9通过控制驱动部件8带动转动板5转动,以使转动板5上的密封盖12对拍摄孔11进行密封,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外部的灰尘进入外壳10中对第一镜头6、第二镜头7和相机本体3产生污染。
驱动部件8包括旋转运动输出器13和用于固定旋转运动输出器13的支座14,支座14与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本方案中,旋转运动输出器13可以为伺服电机,控制器9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以使转动板5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镜头6与第二镜头7之间的切换;伺服电机与转动板5之间可以采用齿轮连接。
工作原理:
本方案中,第一镜头6的焦距为55mm,第二镜头7的焦距为35mm,第一镜头6及第二镜头7的像素均在4200万至4500万之间;当雷达15检测到的山体高度较低时,雷达15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旋转运动输出器13带动转动板5转动以使相机本体3处于使用第二镜头7的状态,此时相机本体3通过焦距为35mm的第二镜头7对高度较低的山体进行拍摄;当雷达15检测到的山体高度较高时,雷达15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旋转运动输出器13件带动转动板5转动以使相机本体3处于使用第一镜头6的状态,此时相机本体3通过焦距为55mm的第一镜头6对高度较高的山体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