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5484发布日期:2020-11-03 23:3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



背景技术:

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如果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电力线路测量、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

流动站接受电台通常设置在一根对中杆顶端,为了收取信号方便,对中杆长度通常为2米到3米,对中杆底部设置有尖端部,可以插入表面,观测人员带着这根杆要前往观测点进行观测,通常观测点的地表面都未被开发,土质较松软,对中杆的尖端部可以顺利插入,然后观察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数据采集器来进行数据采集,但是也会遇到一些由坚硬的岩石层组成的凹凸不平的地面,周围没有可以固定的地方,对中杆的位置不便于调节固定,采集数据就容易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以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调节固定的rtk测量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包括竖直设置的对中杆、设置在所述对中杆顶部的接收机及铰接在所述对中杆底端的锥形杆;所述锥形杆上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接收机底部通过第一活动套管与所述对中杆套接;

所述对中杆中部套接有第二活动套管,所述第二活动套管一侧固定连接有数据采集器,所述第二活动套管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检测机构;

所述平衡检测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套管固定连接的壳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通过第一轴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的第二支架及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的第三支架;

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三支架底部设置有配重部;

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铰接处分别设置有指示机构。

优选的,所述指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铰接处外侧的第一刻度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铰接处外侧的第二刻度盘、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外侧端部的第一指针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外侧端部的第二指针;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杆和与所述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为设置在所述锥形杆中间的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机体和驱动轴分别与所述锥形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锥形杆底部铰接有至少两个分体爪;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驱动轴固定有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机体与远离所述对中杆的所述锥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线电机输出轴固定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分体爪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直线电机输出轴、所述驱动块设置在所述锥形杆内。

优选的,第一活动套管侧壁设置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二活动套管侧壁设置有第二螺钉。

优选的,所述锥形杆通过螺纹管与所述对中杆底部连接,所述对中杆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管匹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对中杆的顶部设置有刻度槽。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指示机构对应的第二视窗和第一视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锥形杆上设置调节机构,调节锥形杆的支撑长度,从而使测量杆可以针对不同高低的地形实现测量。

在对中杆上设置平衡检测机构,平衡检测机构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轴铰接三个支架,在第一支架底部设置配重部实现对中杆两个方向垂直度偏移的检测,再配合调节结构实现对中杆垂直度的调节,使测量精度更加准确。

将锥形杆底部设置为铰接的分体结构的分体爪,通过直线电机带动连接杆驱动分体爪,使分体爪可以在地表以下张开,从而提升锥形杆与地面结合的紧密性。从而使测量杆可以适应更多的测量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衡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平衡检测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锥形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接收机,2为第一活动套管,3为第一螺钉,4为对中杆,5为数据采集器,6为平衡检测机构,601为壳体,6011为第二视窗,6012为第一视窗,602为第一支架,6021为第一轴,603为第二支架,6031为第二轴,604为第三支架,6041为连杆,6042为配重块,605为第二刻度盘,606为第一刻度盘,607为第二指针,608为第一指针,7为第二活动套管,8为第二螺钉,9为锥形杆,901为分体爪,10为第一直线电机,11为第二直线电机,1101为驱动块,1102为连接杆,12为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多环境的rtk测量杆,包括竖直设置的对中杆4、设置在对中杆4顶部的接收机1及铰接在对中杆4底端的锥形杆9;锥形杆9上设置有调节机构;

接收机1底部通过第一活动套管2与对中杆4套接;

对中杆4中部套接有第二活动套管7,第二活动套管7一侧固定连接有数据采集器5,第二活动套管7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检测机构6;

平衡检测机构6包括与第二活动套管7固定连接的壳体601、与壳体60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602、通过第一轴6021与第一支架602铰接的第二支架603及通过第二轴6031与第二支架603铰接的第三支架604;

第一轴6021与第二轴6031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第三支架604底部设置有配重部;

第一支架602、第二支架603铰接处分别设置有指示机构。使用时将锥形杆9插入至地表下,第三支架604底部设置有配重部,当对中杆4与地面不垂直时,第三支架604在配重部的重力作用下,沿第二轴6031转动,第二支架603会随第一轴6021转动,并将其转动角度显示在指示机构上,通过调节机构调整锥形杆9的长度,从而实现对中杆4与地面的垂直度的调整。

进一步优化方案,指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602铰接处外侧的第一刻度盘606、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603铰接处外侧的第二刻度盘605、固定在第一轴6021外侧端部的第一指针608及固定在第二轴6031外侧端部的第二指针607;第一轴6021与第二支架603固定连接,第二轴6031与第三支架604固定连接。当第三支架604在重力部重力作用下出现转动时,第三支架604带动第二周6031进行转动,第二轴6031带动第二指针607转动,从而第二指针607相对与第二刻度盘605出现相应的角度指示,当第二支架603在重力部作用下出现转动时,第二支架603带动第一轴6021进行转动,第一轴6021带动第一指针608转动,从而第一指针608相对与第一刻度盘606出现相应的角度指示,因第一轴6021与第二轴6031相互垂直设置,因此可以检测两个方向的角度偏转。

进一步优化方案,配重部包括一端与第三支架604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杆6041和与连杆6041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配重块6042。

进一步优化方案,调节机构为设置在锥形杆9中间的第一直线电机10,第一直线电机10的机体和驱动轴分别与锥形杆9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直线电机10的伸长或收缩可以实现锥形杆9的长度调节,从而实现对中杆4的垂直度调节。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活动套管2侧壁设置有第一螺钉3,第二活动套管7侧壁设置有第二螺钉8。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套管2和第二活动套管7方便整个测量杆的拆装收纳。

进一步优化方案,锥形杆9通过螺纹管12与对中杆4底部连接,对中杆4底部设置有与螺纹管12匹配的外螺纹。通过设置螺纹管12方便将锥形杆9进行拆卸,方便收纳搬运。

进一步优化方案,对中杆4的顶部设置有刻度槽。通过设置刻度槽,方便调整第一活动套管2的上下位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壳体601侧壁开设有与指示机构对应的第二视窗6011和第一视窗6012。第二视窗6011与第二刻度盘605对应,第一视窗6012与第一刻度盘606对应。通过设置第一视窗6011和第二视窗6012方便观察对中杆4的垂直度偏移情况。

实施例二

参照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测量杆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锥形杆9底部铰接有至少两个分体爪901;第一直线电机10驱动轴固定有第二直线电机11,第二直线电机11机体与远离对中杆4的锥形杆9固定连接,第二直线电机11输出轴固定有驱动块1101,驱动块1101、分体爪901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1102;第二直线电机11输出轴、驱动块1101设置在锥形杆9内。针对松软地面,将锥形杆9底部的分体爪901插入地表以下,驱动第二直线电机11收缩,第二直线电机11输出轴带动驱动块1101运动,驱动块1101带动连接杆1102,连接杆1102带动两个分体爪901向两侧张开,从而提升锥形杆9插入地面的紧密性,再通过调整第一直线电机10带动第二直线电机11实现锥形杆9的伸长和缩短,从而实现对中杆4垂直度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