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5978发布日期:2021-01-08 11:0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在完成了钢筋的固定和混凝土的浇筑后,操作者需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目前常通过钢筋扫描仪实现,钢筋扫描仪两端处转动连接有轮子,操作者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时将钢筋扫描仪抵在混凝土上并移动钢筋扫描仪,轮子转动进而使钢筋扫描仪流畅移动,当钢筋扫描仪检测到了钢筋后钢筋扫描仪内设的发声器会发出响声,同时钢筋扫描仪上设有的灯发出亮光,操作者即可通过钢筋扫描仪上的显示器读取测试数据;

操作者在使用现有的钢筋扫描仪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操作者需在混凝土上对钢筋的位置做出标记以对钢筋进行计数,同时也方便了操作者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查时准确寻找钢筋的位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天花板上的钢筋位置进行标记时,操作者首先持续将钢筋扫描仪抵在天花板混凝土上,以确定钢筋的准确位置,随后在手持标记笔对准钢筋扫描仪中线处在混凝土上划线进行标记,此过程需操作者的双手同时高举操作,且操作者在双手举高的同时需使标记笔对准钢筋扫描仪中线处划线以确保标记位置准确,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操作者在进行钢筋位置标记时不需一手持钢筋扫描仪另一手持笔进行操作,同时操作者不需使标记笔对准钢筋扫描仪中线处划线以确保标记位置准确,具有提高操作方便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包括标记组件和用于对钢筋进行定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的机体,所述标记组件包括连接件、驱动连接件沿机体长度方向直线移动的驱动组件和用于在混凝土上进行标记的标记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机体上,所述标记笔安装在连接件上,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检测钢筋位置和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测试的检测端,所述检测端与标记笔之间的连线平行于连接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线,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组件运行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驱动组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移动机体以进行钢筋位置的确定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当机体移动至检测端对准钢筋时,机体作出响应,此时操作者闭合第一开关,从而启动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和标记笔移动,在混凝土上完成一次画线标记,由于检测端与标记笔之间的连线平行于连接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线,故标记线进行画线标记时已对准钢筋位置,操作者在进行钢筋位置标记时不需一手持钢筋扫描仪另一手持笔进行操作,且操作者在进行标记时不需手动调节标记笔的位置以进行对准,提高操作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接件直线移动的第一螺杆和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一螺杆安装在驱动件上,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机体上,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用于罩设在驱动件上的罩壳,所述连接件包括滑板和连接块,所述滑板与连接块一体连接,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上,所述滑板与罩壳沿第一螺杆长度方向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板与罩壳的滑动配合,连接件以第一螺杆中心轴为转轴的转动受到限制,驱动件驱动第一螺杆转动后,连接块沿第一螺杆轴向移动,带动标记笔移动,实现标记,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当检测端检测到钢筋时发出亮光的灯体,所述灯体电连接有第一触发模块,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用于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电连接有驱动触发模块和延时触发模块,所述驱动触发模块包括第二触发件和驱动开关,所述延时触发模块包括第三触发件和延时开关,所述第二触发件、第三触发件、延时开关串联,所述驱动开关与驱动件串联,所述第二触发件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所述驱动开关用于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并输出驱动开关信号,所述驱动件用于接收驱动开关信号并输出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触发间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三触发信号,所述延时开关用于接收第三触发信号并输出延时开关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与延时开关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向第二触发件输出第一开关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灯体发出亮光、表明检测端已对准钢筋位置时,第一触发模块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操作者再操作第一开关使第一开关闭合,第二触发件、第三触发件通电,第二触发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第三触发间输出第三触发信号,驱动开关闭合,驱动件启动以进行标记,与此同时延时开关闭合且延时断开,此时操作者即可断开第一开关,待标记笔进行一次标记并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延时开关断开,第二触发件、第三触发件断电,驱动开关断开,伺服电机断电停止运行,由此,仅在检测端对准钢筋位置即灯体发出亮光时,操作者方可通过第一开关控制标记笔进行标记,保证了标记位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伺服马达可实现往复转动,伺服马达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并带动标记笔移动、完成标记后,伺服马达输出轴随即反转带动标记笔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的标记;在完成标记之后操作者无需手动操控使标记笔复位至初始位置,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滑板一体连接,所述标记笔穿入连接环内,所述连接环设置限制标记笔的在连接环内移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标记笔墨水用尽后,操作者可解除限位件对标记笔位置的限制并对标记笔进行更换,以确保对钢筋位置的标记可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体上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开关实体安装在把手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移动机体以进行钢筋位置检测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操作者需手握把手进行对机体的移动,操作者手握把手的同时可方便地对第一开关进行操控,操作者在对天花板等位置的钢筋进行检测时不需同时举高双手进行操作,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开关选用微动开关,所述把手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开关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把手上开设有供第一开关簧片露出的通槽,所述通槽槽口处设置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底部与第一开关簧片抵接,所述按压件与通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需启动伺服电机时,操作者按压按压件并固定住按压件,按压件下压带动微动开关的簧片下压,第一开关闭合,第二触发件通电,延时开关闭合,标识笔开始进行标识,此时操作者即可释手松开按压件,微动开关簧片弹起,标记笔持续移动,操作方便;第一开关长期裸露在机体外易再机体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而损坏,安装槽的设置增加了对第一开关的保护,保证了标记笔标记的可持续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将标记笔压紧在连接环内壁上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连接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杆将标记笔压紧在连接环内壁上而避免标记笔在连接件移动过程中从连接环脱落,在标记笔油墨用尽时操作者转动的人螺杆使第二螺杆与标记笔解除抵接即可对标记笔进行更换,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机体移动至检测端对准钢筋时,机体发出响应,此时操作者闭合第一开关件,从而启动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和标记笔移动,在混凝土上完成一次画线标记,操作者在进行钢筋位置标记时不需一手持钢筋扫描仪另一手持笔进行操作,提高操作方便性;

2.驱动件驱动第一螺杆转动后,连接块沿第一螺杆轴向移动,带动标记笔移动,实现标记,操作方便;

3.仅在检测端对准钢筋位置即灯体发出亮光时,操作者方可通过第一开关件控制标记笔进行标记,保证了标记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中,1、机体;11、检测端;12、罩壳;13、把手;131、安装槽;132、通槽;14、第一开关;15、灯体;16、处理器;2、连接件;21、滑板;22、连接块;23、连接环;231、第二螺杆;3、标记笔;4、第一螺杆;5、伺服马达;6、第一触发模块;7、第二触发模块;71、第二触发件;72、驱动开关;8、第三触发模块;81、第三触发件;82、延时开关;9、按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设备,标记组件和用于对钢筋进行定位、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的机体1,机体1选用钢筋扫描仪,机体1底端中部设有用于检测钢筋位置和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测试的检测端11,标记组件包括括连接件2、驱动连接件2沿机体1长度方向直线移动的驱动组件和安装在连接件2上的标记笔3,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第一螺杆4,驱动件包括伺服马达5,伺服马达5安装在机体1前端中部,机体1前端中部固定有罩设在伺服马达5上的罩壳12,第一螺杆4与伺服马达5的驱动轴同轴固定,第一螺杆4轴向与机体1长度方向一致,机体1水平放置时,检测端11、标记笔3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螺杆4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重合,机体1底部转动连接有轮子,轮子轴向与第一螺杆4轴向一致;

连接件2包括滑板21、连接块22和连接环23,连接块2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4上且第一螺杆4穿透连接块22,连接块22为矩形块,滑板21固定在连接块22顶端且与罩壳12沿第一螺杆4轴向滑动配合,连接块22固定在滑板21底面中部,连接环23固定再滑板21原理机体1的一端上,标记笔3穿入连接环23中,连接环23上设有穿透连接环23侧部的第二螺杆231,第二螺杆231与连接环23螺纹连接,第二螺杆231将标记笔3压紧在连接环23内壁上。

参照图3和图4,机体1上固定有把手13,把手13内开设有安装槽131,安装槽131内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伺服马达5运行的第一开关14,第一开关14与伺服马达5电连接,第一开关14选用微动开关,第一开关14簧片翘起,把手13顶部开设有与安装槽131相通的通槽132,第一开关14簧片翘起高度最高的部位进入通槽132内,通槽132内滑动连接有按压件9,按压件9底部呈板状、顶部呈圆柱状,按压件9与通槽132沿垂直于把手13顶面的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开关14为常开触点开关s1。

参照图3和图4,机体1顶面设置有当检测端11检测到钢筋时发出亮光的灯体15,机体1内设置有处理器16,处理器16选用mcu,灯体15一端耦接于处理器16的一输出端即mcu一输出引脚,另一端接地,检测端11检测到钢筋位置时向处理器16传输检测信号,处理器16接收检测信号并通过连接有灯体15输出端输出亮灯信号,本实施例中亮灯信号为高电压信号,即在mcu一输出引脚置高电压,灯体15通电发亮,灯体15电连接有第一触发模块6、第二触发模块7和第三触发模块8,第一触发模块6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基极连接在灯体15与处理器16输出端的连接点上,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

参照图4,第二触发模块7、第三触发模块8分别选用继电器km1和时间继电器kt1,第二触发模块7包括第二触发件71和驱动开关72,第二触发件71为继电器km1的线圈,驱动开关72为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第三触发模块8包括第三触发件81和延时开关82,第三触发件81为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延时开关82为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常开触点开关s3延时断开;

继电器km1的线圈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远离继电器km1线圈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远离继电器km线圈的一端接地,常开触点开关s1一端连接在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和时间继电器kt1线圈的连接点上,另一端接地;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伺服马达5,伺服马达5远离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的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手持把手13移动机体1以对钢筋位置进行检测以及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随着机体1的移动,标记笔3在混凝土上标明机体1移动轨迹,当检测端11对准钢筋时,处理器16与灯体15连接引脚置高电压,灯体15通电并发出亮光,三极管q1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此时操作者按下按压件9,使常开触点开关s1闭合,继电器km1的线圈、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常开触点开关s1连成的电路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通电,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闭合,继电器km1的线圈、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开关s3连接而成的线路导通,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伺服马达5连成的电路导通,此时操作者释手放开按压件9,常开触点开关s1断开;

伺服马达5通电,伺服马达5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螺杆4转动,带动滑板21、连接块22和连接环23移动,进而带动标记笔3移动,标记笔3在混凝土上标记处垂直于机体1移动轨迹的标记线,随后伺服电机输出轴反向运行,带动滑板21、连接块22、连接环23和标记笔3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在标记的同时操作者可观测机体1显示器上的数据,实现对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操作者即可继续移动机体1以进行下一次检测和标记。

当标记笔3笔墨用尽时,操作者旋送第二螺杆231,标记笔3与第二螺杆231解除抵接,操作者即可对标记笔3进行更换并在此旋紧第二螺杆231,实现对新的标记笔3的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