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4909发布日期:2021-07-27 13:4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仪是地震观测领域的常用仪器,可实现对地面震动信号的检测,目前地震仪在检测地震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检测,而现有的地震仪外壳体,其防护保护性能较弱,抗冲击缓冲性能较差,导致地震仪搬运安装时极易造成地震仪本体发生晃动碰撞,从而影响地震仪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由顶板和位于顶板四周且垂直于顶板板面的侧板组成的矩形壳体,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通过安装座安装有地震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壁均连接有防潮仓,多个所述防潮仓靠近地震仪主体的侧面均设有多个缓冲件和通孔,任一所述通孔位于相邻两个缓冲件之间,两个所述防潮仓的内部均设有吸潮垫,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部中间连接有底部与地震仪主体顶部相接触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部延伸至顶板的顶部并连接有散热筋片,所述侧板的内部中间插设有隔热板,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空腔,多个所述空腔与支撑脚一一对应,且任一所述空腔的内部两侧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滑杆,任一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并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多个竖直向上的弹簧,且多根所述弹簧的顶端均与空腔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套接于滑杆的外表面。

优选地,多个所述缓冲件等距分布于防潮仓的侧面,且任一所述缓冲件包括与防潮仓侧面相连接的弹性伸缩件,位于弹性伸缩件远离防潮仓一端、且与地震仪主体侧面相接触的弹性球囊。

优选地,所述卡板呈“冂”字型,且所述卡板与地震仪主体的顶部相适配。

优选地,两根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光滑,所述连接板与滑杆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呈“凵”字型,且所述安装座与地震仪主体的底部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有安装座、缓冲件、支撑脚、空腔、连接板、弹簧和滑杆,而安装座与地震仪底部相适配,因此安装座可将地震仪进行紧固安装,避免地震仪松动,当支撑脚受到震动时,可通过连接板通过滑杆在空腔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而连接板上下滑动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压缩,进而使弹簧对震动进行缓冲消除,避免震动传导至地震仪主体的底部,而由于缓冲件位于侧板的内壁,且包括弹性伸缩件和弹性球囊,因此当外壳体四周侧面受到冲击时,弹性伸缩件和弹性球囊可通过弹性形变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此对地震仪主体进行缓冲保护,进而提高外壳体的抗冲击缓冲性能。

(2)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有防潮仓、通孔、吸潮垫,便于防潮仓内的吸潮垫通过通孔对外壳体内的潮湿气体进行吸收,以此保证外壳体内的干燥环境,从而避免潮湿气体侵蚀损坏地震仪,提高外壳体的防护保护性能。

(3)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有导热板和散热筋片,通过导热板可将地震仪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筋片上,以此便于对外壳体内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热量聚集在外壳体内而影响地震仪主体的正常工作。

(4)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有隔热板,通过隔热板的设置,将地震仪主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进行隔绝阻挡,使地震仪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

(5)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支撑脚单独设置,且每一个支撑脚顶部通过连接板、滑杆和弹簧单独在空腔内进行上下移动,以此使地震仪主体安装放置时,可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使地震仪安装使用方便,且抗震性能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冲击缓冲性能好、防护保护性能好、工作环境更加稳定、散热效果好等等优点,在地震仪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底座;2、外壳体;201、顶板;202、侧板;3、安装座;4、防潮仓;5、缓冲件;501、弹性伸缩件;502、弹性球囊;6、通孔;7、吸潮垫;8、卡板;9、导热板;10、散热筋片;11、隔热板;12、支撑脚;13、空腔;14、连接板;15、弹簧;16、滑杆;17、地震仪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震仪的外壳体保护结构,包括底座1和位于底座1上方的外壳体2,外壳体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外壳体2由顶板201和位于顶板201四周且垂直于顶板201板面的侧板202组成的矩形壳体,底座1的顶部中间通过安装座3安装有地震仪主体17,侧板202的内壁均连接有防潮仓4,多个防潮仓4靠近地震仪主体17的侧面均设有多个缓冲件5和通孔6,任一通孔6位于相邻两个缓冲件5之间,两个防潮仓4的内部均设有吸潮垫7,顶板201的底部连接有卡板8,卡板8的内部中间连接有底部与地震仪主体17顶部相接触的导热板9,导热板9的顶部延伸至顶板201的顶部并连接有散热筋片10,侧板202的内部中间插设有隔热板1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2,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空腔13,多个空腔13与支撑脚12一一对应,且任一空腔13的内部两侧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滑杆16,任一支撑脚12的顶端延伸至空腔13的内部并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顶部连接有多个竖直向上的弹簧15,且多根弹簧15的顶端均与空腔13相连接,连接板14的两侧均套接于滑杆16的外表面,当支撑脚12受到震动时,连接板14可通过滑杆16在空腔13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而连接板14上下滑动时对弹簧15进行拉伸压缩,进而使弹簧15对震动进行缓冲消除,避免震动传导至地震仪主体17的底部。

请参阅图2和图4,多个缓冲件5等距分布于防潮仓4的侧面,且任一缓冲件5包括与防潮仓4侧面相连接的弹性伸缩件501,位于弹性伸缩件501远离防潮仓4一端、且与地震仪主体17侧面相接触的弹性球囊502,当外壳体2四周侧面受到冲击时,弹性伸缩件501和弹性球囊502可通过弹性形变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此对地震仪主体17进行缓冲保护,进而提高外壳体2的抗冲击缓冲性能。

请参阅图2,卡板8呈“冂”字型,且卡板8与地震仪主体17的顶部相适配,便于卡板8对地震仪主体顶部进行适配卡放,两根滑杆16的外表面光滑,连接板14与滑杆16滑动连接,便于连接板14在滑杆16的外表面进行上下滑动。

请参阅图2,安装座3呈“凵”字型,且安装座3与地震仪主体17的底部相适配,便于使用者将地震仪主体17安装在安装座3上,以使安装座3对地震仪主体17进行安装适配。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使用者先将地震仪主体17安装紧固安装在安装座3上,再将外壳体2通过紧固螺杆连接固定在底座1上,当外壳体2安装好后,在支撑脚12受到震动时,连接板14通过滑杆16在空腔13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并对弹簧15进行拉伸压缩,进而使弹簧15对震动进行缓冲消除,避免震动传导至地震仪主体17的底部,而缓冲件5位于侧板的内壁,当外壳体2四周侧面受到冲击时,弹性伸缩件501和弹性球囊502可通过弹性形变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此对地震仪主体17进行缓冲保护,而地震仪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9可传导至散热筋片10上,以使对外壳体2内的热量进行散发,同时防潮仓4内的吸潮垫7通过通孔6对外壳体2内的潮湿气体进行吸收,保证了地震仪主体工作环境的干燥,且隔热板11可将地震仪主体17与外界环境的热量进行隔绝阻挡,使地震仪主体17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进而使外壳体2对地震仪主体17进行更好地保护防护,并提高外壳体2的抗冲击缓冲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