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

文档序号:25998584发布日期:2021-07-23 21:1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



背景技术:

硅溶胶为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在水中,且硅溶胶具有近似水的粘度,硅溶胶快速渗流经过砂土后,二氧化硅颗粒聚集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硅凝胶,从而胶结固化土体。但是硅凝胶中存在大量微裂纹,因此在硅溶胶中混合微纤维,然后将此硅溶胶渗流经过土体,形成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微纤维可以抑制硅凝胶微裂纹扩展,从而提高硅溶胶渗流固化砂土的强度。

但是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后,固化土体受力变形时,同时受钙质砂破碎影响、硅凝胶胶结失效影响和微纤维增强影响,而用常规方法预报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的变形存在较大误差,因此缺乏一种方法,对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可以准确预报其受力过程中的体积变形和体积变形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对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更为准确的预报其受力过程中的体积变形和体积变形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些简写和符号,以下为注解:

σ1′:颗粒集合体受到的竖向应力;

σ′2和σ3′:颗粒集合体受到的水平应力,σ′2和σ3′的方向垂直;

ε1、ε2和ε3:应变,且分别与应力σ1、σ2和σ3方向相同;

p′:平均有效应力,

q:剪应力q,

η:应力比η,

ηcritical:临界应力比η;

ηpeak:为峰值应力比η;

εv:体应变,εv=ε1+ε2+ε3;

εs:剪应变,

t0,t1,t2,…,ti,…,tn:加载过程中记录的起始时刻为t0,之后记录的时刻从小到大依次为t1,t2,…,ti,…,tn,这里1≤i≤n,n+1为记录的时刻点数;

(εv)i:第ti时刻对应的体应变εv;

(εs)i:第ti时刻对应的剪应变εs;

(△εv)i:体应变增量,(△εv)i=(εv)i-(εv)i-1

(△εs)i:剪应变增量,(△εs)i=(εs)i-(εs)i-1

ηi:ti时刻(1≤i≤n)应力比ηi

f(εs):f(εs)是剪应变εs的函数;

b1、c1、c2和c3:b1、c1、c2和c3是模型参数,

α:材料系数;

k:材料系数;

e0:初始孔隙比;

ec:临界孔隙比;

e:ti时刻(1≤i≤n)孔隙比;

κ:回弹系数;

m:材料参数且等于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

m:材料参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对于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设设其竖向受应力为σ1′,水平面上受应力分别为σ′2和σ3′,其中σ′2和σ3′的方向垂直,颗粒集合体的应变为ε1、ε2和ε3,其中应变ε1、ε2和ε3的方向分别与应力σ1′、σ′2和σ3′方向相同;定义平均有效应力p′、剪应力q、应力比η、体应变εv和剪应变εs:

εv=ε1+ε2+ε3(4)

步骤2:设加载过程中记录的起始时刻为t0,之后记录的时刻从小到大依次为t1,t2,…,ti,…,tn,这里1≤i≤n,n+1为记录的时刻点数,设第ti时刻对应的体应变εv为(εv)i,设第ti时刻对应的剪应变εs为(εs)i,设相邻两个时刻差产生的剪应变增量(△εs)i相等,定义体应变增量(△εv)i和剪应变增量(△εs)i

(△εv)i=(εv)i-(εv)i-1(6)

(△εs)i=(εs)i-(εs)i-1(7)

这里每个时刻剪应变(εs)i和剪应变增量(△εs)i为已知设定值;

步骤3:计算ti时刻(1≤i≤n)体应变增量(△εv)i

(△εv)i=f(εs)·(△εs)i(8)

式(8)中,f(εs)是剪应变εs的函数,取其中,b1、c1、c2、c3是模型参数,b1控制曲线f(εs)水平向宽窄幅度,c1控制曲线峰值,c2对应于峰值时的剪应变,c3近似等于最小值;

步骤4:计算ti时刻(1≤i≤n)体应变(εv)i和孔隙比e:

(εv)i=(εv)i-1+(△εv)i(9)

e=e0-(1+e0)(εv)i(10)

步骤5:计算ti时刻(1≤i≤n)应力比ηi

应力比η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α和k为材料系数,ηpeak为峰值应力比η;式(11)中,η取ti时刻(1≤i≤n)应力比ηi,εs取ti时刻剪应变(εs)i

步骤5式(11)中,取其中e0为初始孔隙比,κ是回弹系数,式(11)写为:

式(12)中,取其中ec为临界孔隙比,e为ti时刻(1≤i≤n)孔隙比,m为材料参数且等于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m为材料参数,这里的临界状态指应力比η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的稳定状态、且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的稳定状态,如果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一直没有稳定,则取加载最后时刻记录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和临界孔隙比ec;取后,式(12)写为:

步骤6:重复步骤3-步骤5,直至计算得到每个ti时刻(1≤i≤n)对应的体应变(εv)i和应力比ηi

上述计算步骤1-6中,计算得到应力比η,当水平向有效应力σ′2和σ3′恒定且相等时,即可得到竖向有效应力σ1′、以及平均有效应力和剪应力:

上述计算步骤1-6中,当水平向应变ε2和ε3相等时,即可得到竖向应变ε1和水平向应变ε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更为准确的预报其受力过程中的体积变形和体积变形率,即更为准确预报体应变εv随加载的变化、以及体积变形率随加载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其受竖向和水平向应力示意图;

图2为应力比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

图3为体应变增量与剪应变增量比值随应力比变化曲线;

1.微纤维混合硅溶胶渗流固化钙质砂后形成的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些简写和符号,以下为注解:

σ1′:颗粒集合体受到的竖向应力

σ′2和σ3′:颗粒集合体受到的水平应力,σ′2和σ3′的方向垂直ε1、ε2和ε3:应变,且分别与应力σ1、σ2和σ3方向相同

p′:平均有效应力,

q:剪应力q,

η:应力比η,

ηcritical:临界应力比η

ηpeak:为峰值应力比η

εv:体应变,εv=ε1+ε2+ε3

εs:剪应变,t0,t1,t2,…,ti,…,tn:加载过程中记录的起始时刻为t0,之后记录的时刻从小到大依次为t1,t2,…,ti,…,tn,这里1≤i≤n,n+1为记录的时刻点数

(εv)i:第ti时刻对应的体应变εv

(εs)i:第ti时刻对应的剪应变εs

(△εv)i:体应变增量,(△εv)i=(εv)i-(εv)i-1

(△εs)i:剪应变增量,(△εs)i=(εs)i-(εs)i-1

ηi:ti时刻(1≤i≤n)应力比ηi

f(εs):f(εs)是剪应变εs的函数

b1、c1、c2和c3:b1、c1、c2和c3是模型参数,

α:材料系数

k:材料系数

e0:初始孔隙比

ec:临界孔隙比

e:ti时刻(1≤i≤n)孔隙比

κ:回弹系数

m:材料参数且等于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

m:材料参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微纤维混合硅溶胶固化钙质砂的变形预报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硅溶胶和碳化硅纳米线混合后渗流经过钙质砂,形成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1,设设其竖向受应力为σ1′,水平面上受应力分别为σ′2和σ3′,其中σ′2和σ3′的方向垂直,颗粒集合体的应变为ε1、ε2和ε3,其中应变ε1、ε2和ε3的方向分别与应力σ1′、σ′2和σ3′方向相同;定义平均有效应力p′、剪应力q、应力比η、体应变εv和剪应变εs:

εv=ε1+ε2+ε3(4)

在这一系列试验中,竖向加载方式为应变加载,即水平向位移为常数,试验为排水固结三轴试验,水平向有效应力σ′2和σ3′恒定且相等,且σ3′为围压,围压分别设置为100kpa,200kpa和600kpa,水平向应变ε2和ε3相等,有如下3个关系式:

步骤2:设加载过程中记录的起始时刻为t0,之后记录的时刻从小到大依次为t1,t2,…,ti,…,tn,这里1≤i≤n,n+1为记录的时刻点数,设第ti时刻对应的体应变εv为(εv)i,设第ti时刻对应的剪应变εs为(εs)i,设相邻两个时刻差产生的剪应变增量(△εs)i相等,定义体应变增量(△εv)i和剪应变增量(△εs)i

(△εv)i=(εv)i-(εv)i-1(6)

(△εs)i=(εs)i-(εs)i-1(7)

这里每个时刻剪应变(εs)i和剪应变增量(△εs)i为已知设定值;

步骤3:计算ti时刻(1≤i≤n)体应变增量(△εv)i

(△εv)i=f(εs)·(△εs)i(8)

式(8)中,f(εs)是剪应变εs的函数,取其中b1、c1、c2、c3是模型参数,b1控制曲线f(εs)水平向宽窄幅度,c1控制曲线峰值,c2对应于峰值时的剪应变,c3近似等于最小值;

步骤4:计算ti时刻(1≤i≤n)体应变(εv)i和孔隙比e:

(εv)i=(εv)i-1+(△εv)i(9)

e=e0-(1+e0)(εv)i(10)

步骤5:计算ti时刻(1≤i≤n)应力比ηi

应力比η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α和k为材料系数,ηpeak为峰值应力比η;式(11)中,η取ti时刻(1≤i≤n)应力比ηi,εs取ti时刻剪应变(εs)i

步骤5式(11)中,取其中e0为初始孔隙比,κ是回弹系数,式(11)写为:

式(12)中,取其中ec为临界孔隙比,e为ti时刻(1≤i≤n)孔隙比,m为材料参数且等于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m为材料参数,这里的临界状态指应力比η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的稳定状态、且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的稳定状态,如果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中过峰值后一直没有稳定,则取加载最后时刻记录临界应力比ηcritical和临界孔隙比ec;取后,式(12)写为:

步骤6:重复步骤3-步骤5,直至计算得到每个ti时刻(1≤i≤n)对应的体应变(εv)i和应力比ηi

作为对照的试验样品为选取硅溶胶浓度为20%,微纤维为碳化硅纳米线,其浓度为0.01%,硅溶胶和碳化硅纳米线混合后渗流经过钙质砂,形成硅凝胶-微纤维-砂复合体1,在这一系列试验中,竖向加载方式为应变加载,即水平向位移为常数,试验为排水固结三轴试验,水平向有效应力σ′2和σ3′恒定且相等,且σ3′为围压,围压分别设置为100kpa,200kpa和600kpa。

如图2所示,其上部a部分显示用这里给出的方法预报出围压为100kpa,200kpa和600kpa时应力比随剪应变变化曲线、体应变随剪应变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预报曲线和实际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而其下部b部分显示用传统的体应变增量与剪应变增量比值公式(△εv)i=(m-η)·(△εs)i得到的曲线,其他部分的计算与这里提出的方法相同,可以看到,b部分显示的预报体应变曲线误差更大,特别是剪应变从0-5%时其误差非常明显。

如图3所示,其上部a部分显示用这里给出的方法预报出围压为100kpa,200kpa和600kpa时体应变增量与剪应变增量比值随应力比变化曲线,其显示体积变形率随加载的变化,可以看出预报曲线符合和实际试验曲线趋势相同,即开始阶段先上升逐渐至峰值,然后下降并向左有回钩;而其下部b部分显示用传统的体应变增量与剪应变增量比值公式(△εv)i=(m-η)·(△εs)i得到的曲线,其他部分的计算与这里提出的方法相同,可以看到,b部分显示的预报体积变形率随加载变化曲线不符合实际试验,预报的仅为一条直线,没有实际试验中起始段上升和最后向左的回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