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04523发布日期:2021-09-29 02:2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材料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凝露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在空调的制冷模式下,当冷风遇到湿热的空气时会在空调格栅或者导风板上凝结形成凝露水。当凝露水聚集低落后会造成墙体、家具等的霉变,甚至造成电子设备的短路,造成安全隐患。现有的方式通常会在需要防凝露的场景设置防凝露板或者涂覆防凝露材料来避免产生凝露。
3.目前市场上防凝露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各生产厂家在选用时往往只能通过书面数据对比,或者另寻专业机构进行复杂的测试。材料生产厂家在展会等场合往往无法提供厂家直观的展示效果,无法进行实际演示,宣传效果较差。因此,市场亟需要研发一种使用简单,能够直观展示产品防凝露能力的测试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测试材料,比如pc/abs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及应用方法。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包括固定架、凝露收集模块和凝露生成模块,所述凝露生成模块安装在固定架内,该凝露生成模块包括第一密封接头、凝露生成管、第二密封接头、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外置的冷水机,另一端通过第一密封接头连接凝露生成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通过第二密封接头连接凝露生成管的另一端;所述凝露收集单元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瓶,该容器瓶设置于凝露生成管的正下方。
7.进一步地,所述凝露生成管为圆柱管,在圆柱管的外侧壁上包裹待测试材料层,或者圆柱管由待测试材料直接制成,圆柱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密封接头和第二密封接头。
8.进一步地,所述凝露生成管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9.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瓶为带有漏斗的锥形瓶。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有阀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接头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密封接头通过安装板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架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待测试材料为pc/abs材料。
13.一种根据上述的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启动冷水机,使冷却水依次通过进水管道、凝露生成管和出水管道,并经出水管道流回冷水机形成循环;等待设定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容器瓶内的收集水量。
14.进一步地,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凝露生成模块,以及和凝露生成模块数量对应的至少两个凝露收集模块;所有凝露生成模块选用相同材料的凝露生成管,或者至少一个
凝露生成模块选用不同材料的凝露生成管。
15.进一步地,所述冷水机的设定温度低于测试装置所处环境温度5~50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通过凝露生成管搭建了简易的凝露生产模块,低温水通过凝露生成管使得管体外侧壁和外部环境形成明显温差,从而生成凝露水。凝露生成管外侧壁上的凝露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入下方凝露收集模块中聚集,用户根据凝露收集模块的收集水量即可评估该材料防凝露的效果,且易于展示和宣传。
18.2、凝露生成管设计为圆柱管,在外侧壁上包括待测试材料层或者圆柱管由待测试材料直接制成,便于在材料表面均匀产生凝露,并且易于凝露水聚集后滴落,测试方式科学合理,可靠性好。
19.3、凝露收集单元采用透明带刻度的容器瓶,提高展示效果;同时,容器瓶可以采用带有漏斗的锥形瓶,减少收集的凝结水的蒸发量,提高测试精确性。
20.4、本发明可以具有多个凝露生成模块和凝露收集模块,可在每个凝露生成模块中设置不同或者相同材料的凝露生成管进行对比展示,使展示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单个凝露生成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为凝露生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凝露收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固定架,11、底板,12、安装杆,2、凝露收集模块,21、容器瓶,22、漏斗,3、凝露生成模块,31、第一密封接头,32、凝露生成管,33、第二密封接头,34、进水管道,35、出水管道,36、分流管,37、阀门,38、回流管,39、安装板,4、冷水机,5、温度传感器,6、恒温恒湿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材料防凝露能力的装置,包括固定架1、凝露收集模块2和凝露生成模块3。固定架1为钢结构的矩形框架,在底部设有底板11,两侧的中央设有安装杆12。测试装置设置至少一个凝露收集模块2和凝露生成模块3,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三个平行设置的凝露生成模块3,三个凝露生成模块3安装在固定架1内接近顶部的部分。凝露收集模块2的数量和凝露生成模块3相同,放置在底板11上,并且对应位于凝露生成模块3的下方。
31.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凝露生成模块3包括第一密封接头31、凝露生成管32、第二
密封接头33、进水管道34和出水管道35。凝露生成管32为圆柱管,在圆柱管的外侧壁上包裹待测试材料层,或者圆柱管由待测试材料直接制成,本实施例中优选由待测试材料直接制成凝露生成管32。待测试材料为pc/abs材料。三个不同凝露生成模块3中的凝露生成管32可以为相同材料,也可是不同材料。采用不相同的材料时,装置可以对比不同产品之间不同凝露生成量;采用相同的材料时,装置可以得到一个材料的平均凝露生成量,使结果更加可靠。在凝露生成管32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5,对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若检测到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或者预设温度范围内、及时查看问题作调整,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温度传感器5采用探针式传感器,从第二密封接头33上插入在凝露生成管32的内腔。
32.每个凝露生成模块3中的进水管道34通过第一密封接头31连接凝露生成管32的一端,第一密封接头31上设有带有密封圈的凸起环,用于和凝露生成管32的一端可拆卸式嵌合连接。第一密封接头31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架1的一根连杆上。三个凝露生成模块3的进水管道34都连接到位于固定架1一侧的分流管36上,分流管36的进水口连通外置的冷水机,三个出水口和进水管道34连接。同时,出水口上具有三个单独的阀门37,控制进水管道34的水流。每个凝露生成模块3中的出水管道35通过第二密封接头33连接凝露生成管32的另一端。第二密封接头33同样设有带有密封圈的凸起环,用于和凝露生成管3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嵌合连接。三个凝露生成模块3的出水管道35都连接一个回流管38的三个进水口,回流管38的出口连接冷水机。冷水机选用现有市售的冷水机,使低温水通过分流管36和进水管道34进入凝露生成管32中,然后经出水管道35和回流管38流回冷水机,使凝露生成管32维持恒定低温。
33.如图4所示,三个第二密封接头33都安装在一个安装板39上,然后通过安装板39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在安装杆12上,实现凝露生成管32的快速安装和替换。具体步骤为:拆除安装板39上和安装杆12连接的螺栓,略微倾斜安装板39使得第二密封接头33也都略微倾斜。将三个凝露生成管32的一端分别插入三个第二密封接头33。然后复原安装板39,同时将三个凝露生成管32一起对应插入三个第一密封接头31,重新拧上安装板39和安装杆12的螺栓进行固定。
34.如图5所示,凝露收集单元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瓶21,该容器瓶21设置于凝露生成管32的正下方。容器瓶21的具体形状不限,优选采用锥形瓶,减少收集的凝结水的蒸发量提高测试精确性。在锥形瓶的开口设有漏斗22,漏斗22的面积大于凝露生成管32向下的垂直投影面积,确保所有滴落的凝露都滴入漏斗22中。漏斗22表面和容器瓶21内侧面都做疏水处理,使水珠能更好的收集。容器瓶21可以选择全透明的玻璃瓶体,在侧壁上设置刻度线,使收集的水量更加直观。
3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冷水机向凝露生产模块通入低温水,低温水通过凝露生成管32使得管体外侧壁和外部形成明显温差,从而生成凝露水。外侧壁上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入下方凝露收集模块2中聚集。具体步骤为:启动冷水机4,使冷却水依次通过进水管道34、凝露生成管32和出水管道35,并经出水管道35流回冷水机4形成循环;等待设定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容器瓶21内的收集水量。用户既可以根据凝露收集模块2的收集水量即可直观地展示该材料防凝露的效果,也可以将时间和收集水量(通过称量集水前和集水后的锥形瓶重量差异等方法)制成表格等形式进行记录,更加易于展示和宣传。冷水机4的水温调节范围为5度~20度,一般设置冷水机的水温低于测试装置所处环境温度5~50度,根据测试
需要进行调节设置。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和实施一相同,其区别点在于:如图6所示,测试装置还包括一个恒温恒湿箱6,固定架1、凝露收集模块2和凝露生成模块3整体放置在恒温恒湿箱6中进行测试展示,避免环境温度变化对凝露效果的影响。恒温恒湿箱6的一侧透明便于观察。冷水机4的水管从恒温恒湿箱6外部穿入连接凝露生成模块3。在凝露生成模块3中,第一密封接头、第二密封接头、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外部均包括保温材料层,减少外部环境对冷水温度的影响,同时避免除凝露生成管外的部分产生凝露,提高测试精度和可靠性。
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