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2440发布日期:2022-01-12 01:2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


背景技术:

2.气密性在防水以及密封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所以为了检测物体的各个关联部位是否泄漏,必须对某些高危害等容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以防止泄漏造成的危害。
3.然而现有的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大多不设有移动结构,所以为装置转移带来了一大的不便,增加了工作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大多不设有移动结构,所以为装置转移带来了一大的不便,增加了工作难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侧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护垫,所述检测仪的底部设置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内部预留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位于空槽底部上方,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设置有滚轮,所述检测仪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转杆,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支脚,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与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把手为“u”型结构,所述把手关于检测仪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7.优选的,所述护垫的材质为海绵,所述护垫与把手为粘贴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底块与卡块为卡合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与弹簧为嵌套结构。
9.优选的,所述滚轮设置有两个,所述滚轮关于检测仪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为啮合结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支脚为螺纹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通过底块、空槽、卡块、第一转轴、弹簧、第二转轴和滚轮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推动检测仪的时候,可以通过滚轮进行位置转移,且弹簧会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振动,避免振动对设备内部零件造成损毁,设置有固定块、第三转轴、转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内槽、套筒和支脚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转动转杆会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贷通第一锥形齿轮转动,通过啮合关系会带动第二追寻转动,在通过螺纹关系,会带动支脚移动,将设备固定,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避免晃动造成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检测仪;2、把手;3、护垫;4、底块;5、空槽;6、卡块;7、第一转轴;8、弹簧;9、第二转轴;10、滚轮;11、固定块;12、第三转轴;13、转杆;14、第一锥形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16、内槽;17、套筒;18、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包括检测仪1,检测仪1的侧面设置有把手2,把手2的表面设置有护垫3,检测仪1的底部设置有底块4,底块4的内部预留有空槽5,空槽5的内部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表面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底部位于空槽5底部上方,第一转轴7的底部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表面设置有滚轮10,检测仪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转轴12,第三转轴12的表面设置有转杆13,第三转轴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4,第一锥形齿轮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15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支脚18,固定块1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6,内槽16的内部设置有套筒17,套筒17的底部与固定连接。
20.把手2为“u”型结构,把手2关于检测仪1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方便工作人员搬动设备,减少了搬动的困难。
21.护垫3的材质为海绵,护垫3与把手2为粘贴连接,海绵会吸收一些水渍,避免了把手2光滑人员搬动困难,且把手2上留有水渍会增加搬运过程中设备滑落的危险。
22.底块4与卡块6为卡合结构,第一转轴7与弹簧8为嵌套结构,卡合结构使得滚轮10可以稳定移动,不会发生掉落,弹簧8嵌套在第一转轴7的表面可以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振动,避免造成元器件的损毁。
23.滚轮10设置有两个,滚轮10关于检测仪1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使得设备可以快速移动,节省了工作人员的精力,增加了工作效率。
24.第一锥形齿轮14与第二锥形齿轮15为啮合结构,第二锥形齿轮15与支脚18为螺纹连接,使得第一锥形齿轮14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5转动,进而使得支脚18移动,完成设备的固定,增加了测量的准确性。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时,若需要对设备进行位置转移,可以推动设备,因为设备的底部设置有底块4,且底块4设置有卡块6,卡块6又与第一转轴7相互连接,第一转轴7又通过第二转轴9与滚轮10相互连接,所以推动检测仪1的时候,会使得
设备灵活的运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停住推动检测仪1,正转转杆13,因为转杆13与第三转轴12相互连接,所以第三转轴12会随着转杆13转动,又第三转轴12表面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4,且第一锥形齿轮14与第二锥形齿轮15相互啮合,所以当第三转轴12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4转动的时候,会通过啮合关系,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5转动,又第二锥形齿轮15与支脚18位螺纹连接,所以第二锥形齿轮15正转的时候,会使得支脚18向下移动,一直旋转转杆13,直至支脚18下移到地面将检测仪1顶起,可停止转动,然后可以开始检测物体气密性,若需要将设备搬运到高处时,可以双手握住把手2,将检测仪1搬运至指定位置,待测量完成后,反转转杆13,使得支脚18向上移动,直至收起,然后可推动检测仪1回到初始位置后,再次将支脚18放下,等待下次使用。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包括检测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1)的侧面设置有把手(2),所述把手(2)的表面设置有护垫(3),所述检测仪(1)的底部设置有底块(4),所述底块(4)的内部预留有空槽(5),所述空槽(5)的内部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表面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底部位于空槽(5)底部上方,所述第一转轴(7)的底部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的表面设置有滚轮(10),所述检测仪(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转轴(12),所述第三转轴(12)的表面设置有转杆(13),所述第三转轴(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5),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5)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支脚(18),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6),所述内槽(16)的内部设置有套筒(17),所述套筒(17)的底部与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为“u”型结构,所述把手(2)关于检测仪(1)中心轴线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3)的材质为海绵,所述护垫(3)与把手(2)为粘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4)与卡块(6)为卡合结构,所述第一转轴(7)与弹簧(8)为嵌套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0)设置有两个,所述滚轮(10)关于检测仪(1)中心轴线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4)与第二锥形齿轮(15)为啮合结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5)与支脚(18)为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侧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护垫,所述检测仪的底部设置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内部预留有空槽,所述卡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位于槽底部上方,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设置有滚轮,所述检测仪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转轴,该多功能智能气密性测试仪,通过底块、空槽、卡块、第一转轴、弹簧、第二转轴和滚轮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推动检测仪的时候,可以通过滚轮进行位置转移,且弹簧会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振动,避免振动对设备内部零件造成损毁。成损毁。成损毁。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 王鹏 汪俊 胡建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天华精密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