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6647发布日期:2022-02-09 14:4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晶闸管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晶体闸流管(thyristor)又称做可控硅整流器,曾被简称为可控硅,晶闸管是一种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用文字符号为“v”、“vt”表示(旧标准中用字母“scr”表示),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
3.由于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功率开关元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开路和击穿等失效情况,当晶闸管失效后,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短路等故障,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常常利用万用表对晶闸管进行故障检测。
4.然而这种检测方法虽然较为简便,但是在检测时需要用手抵住晶闸管,且在万用表的表针与晶闸管管脚接触时,由于接触面积比较小,二者之间接触不稳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使用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在检测时需要用手抵住晶闸管,且在万用表的表针与晶闸管管脚接触时,由于是尖端接触,二者之间接触不稳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使用存在不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数字万用表以及与其连接的表针,所述装置还包括:
7.夹持组件,安装在容纳件上,用于对晶闸管进行夹持固定;
8.过渡连接组件,设置在滑座上,所述容纳件上固定有滑轨,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过渡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表针和晶体管的管脚,所述滑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滑座滑动后与容纳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9.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10.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在容纳件靠近滑座一侧;
11.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在滑座靠近容纳件一侧;
12.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吸合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14.柔性底夹板,所述容纳件上设有滑腔,所述柔性底夹板固定在滑腔底部;
15.柔性顶夹板,所述柔性顶夹板滑动安装在滑腔上且与柔性底夹板呈相对设置;
16.拉杆,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开设于容纳件顶部的滑槽且其底部与柔性顶夹板顶部固定;以及
17.拉伸弹性件,所述拉伸弹性件套设在拉杆外围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拉杆顶部和滑槽连接。
18.优选地,所述拉杆上还设置有手提部。
19.优选地,所述过渡连接组件包括:
20.连接线管,所述连接线管设有若干个且均分别与晶闸管的管脚相适配;
21.安装腔体,开设在滑座上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线管,每个所述连接线管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22.所述连接线管的两端均分别与晶闸管的管脚和表针插接配合。
23.优选地,所述滑座靠近容纳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容纳件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24.优选地,每个所述表针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滑座上设有与每个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夹持组件,便于对晶闸管进行夹持固定,配合过渡连接组件可将表针和晶体管的管脚进行电性连接,避免了表针与管脚直接接触时的不稳定,同时,通过滑座滑动后与容纳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可以保持连接后的稳定性,方便检测。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27.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顶夹板相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1、数字万用表;2、容纳件;201、滑腔;202、滑槽;3、柔性底夹板;4、柔性顶夹板;5、拉杆;6、手提部;7、滑轨;8、第一磁吸件;9、第二磁吸件;10、滑座;1001、安装腔体;11、连接线管;12、表针;13、拉伸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3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包括数字万用表1以及与其连接的表针12,所述装置还包括:
33.夹持组件,安装在容纳件2上,用于对晶闸管进行夹持固定;
34.过渡连接组件,设置在滑座10上,所述容纳件2上固定有滑轨7,所述滑座10滑动连接所述滑轨7,所述过渡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表针12和晶体管的管脚,所述滑座1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滑座10滑动后与容纳件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夹持组件,便于对晶闸管进行夹持固定,配合过渡连接组件可将表针12和晶体管的管脚进行电性连接,避免了表针12与管脚直接接触不稳定的特点,同时,通过滑座10滑动后与容纳件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可以保持连接后的稳定性。
36.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37.第一磁吸件8,所述第一磁吸件8安装在容纳件2靠近滑座10一侧;
38.第二磁吸件9,所述第二磁吸件9安装在滑座10靠近容纳件2一侧;
39.所述第一磁吸件8和第二磁吸件9吸合配合。
40.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检测原理在此不在叙述,属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9吸合配合可以使得通过过渡连接组件将表针12和晶闸管管脚连方便固定,实际中操作时,可以先对晶闸管进行固定,在将管脚与过渡连接组件,再通过第一磁吸件8和第二磁吸件9吸合配合。
41.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42.柔性底夹板3,所述容纳件2上设有滑腔201,所述柔性底夹板3固定在滑腔201底部;
43.柔性顶夹板4,所述柔性顶夹板4滑动安装在滑腔201上且与柔性底夹板3呈相对设置;
44.拉杆5,所述拉杆5滑动连接开设于容纳件2顶部的滑槽202且其底部与柔性顶夹板4顶部固定;以及
45.拉伸弹性件13,所述拉伸弹性件13套设在拉杆5外围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拉杆5顶部和滑槽202连接。
46.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向上提起拉杆5,将晶闸管放入柔性底夹板3和柔性顶夹板4之间然后释放拉杆5便可以对晶闸管进行夹持,无需通过手动稳定,可以保持检测的稳定性。
47.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拉杆5上还设置有手提部6。
48.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手提部6便于手持进行夹持固定。
49.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渡连接组件包括:
50.连接线管11,所述连接线管11设有若干个且均分别与晶闸管的管脚相适配;
51.安装腔体1001,开设在滑座10上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线管11,每个所述连接线管11之间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可以是发泡材料等,起到防止连接线管11轻易移动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52.所述连接线管11的两端均分别与晶闸管的管脚和表针12插接配合。
53.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连接线管11对晶闸管和表针12之间进行过渡电性连接,方便数字万用表1对晶闸管进行检测,同时,便于对晶闸管的a\g\k管脚之间的不同管脚组合进行检测,保持检测的稳定性。
54.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滑座10靠近容纳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容纳件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55.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凹槽相适配使得滑座10靠近容纳件2后滑轨7与管脚连接更为稳定。
56.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每个所述表针12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滑座10上设有与每个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57.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适配,便于固定和定位表针12,使得表针12和连接线管11连接后更为稳定。
58.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夹持组件,便于对晶闸管进行夹持固定,配合过渡连接组件可将表针12和晶体管的管脚进行电性连接,避免了表针12与管脚直接接触不稳定的特点,同时,通过滑座10滑动后与容纳件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可以保持连接后的稳定性,方便检测。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