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7026发布日期:2022-03-09 12: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臂式掘进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掘进机在煤炭开采和隧道掘进上的利用日益增加。在机械化采掘的作业中,掘进机通过截割部的旋转切割实现巷道的开掘,当掘进机开掘出一定的距离后,需要对该段掘进距离进行测量,以此做好记录,用以分析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对掘进机开掘的巷道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箱、电路板、显示屏、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开关门、定位机构,所述电路板通过螺丝固接在所述测量箱的内底部,所述测量箱外顶部设置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测量箱长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接有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所述超声波接收器、超声波发射器和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测量箱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所述开关门,所述定位机构固接在所述测量箱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上;
5.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架、第一滑槽、通槽、第二滑槽、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螺杆,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测量箱的竖直板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测量箱的竖直板上开设有所述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位板和第一定位板上均固接有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测量箱这端穿过所述通槽,所述螺杆的底部穿过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并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螺纹套设在所述螺杆上。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为圆柱体结构,直径大小相等,且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关门上设置有把手。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机构有两个,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架为“回”型结构。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通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架的内顶部和内底部齐平,所述第一滑槽的中轴线、通槽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架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滑槽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相互对准,所述第二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架的内顶部和内底部齐平。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结构相同、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测量箱这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测量箱这端的壁板上开设有螺孔。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杆的中轴线和固定架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螺杆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两段螺纹长度相等,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通过螺纹套设在该两段螺纹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对称设置,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手轮。
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掘进机固接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的定位机构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螺杆穿过固定板并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螺纹连接,由于螺杆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转动螺杆可以驱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此调节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掘进机的不同厚度的钢板上,使该定位测量装置的适用性更广泛,在测量箱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在测量箱外部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在测量箱顶部设置有显示屏,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和显示屏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巷道壁后反射回来被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经过电路板的分析计算后将开掘长度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供人们读取,当掘进机每开掘一定的长度后就测量一次数据,最后计算出总长度,不仅可以分析出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又能对掘进机的工作总量做好记录。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箱内部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板结构图。
22.图中标号:测量箱-1,电路板-2,显示屏-3,超声波发射器-4,超声波接收器-5,开关门-6,定位机构-7,固定架-701,第一滑槽-702,通槽-703,第二滑槽-704,第一定位板-705,第二定位板-706,第一滑块-707,第二滑块-708,螺杆-70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如图1-图6所示,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分段定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箱1、电路板2、显示屏3、超声波发射器4、超声波接收器5、开关门6、定位机构7,所述电路板2通过螺丝固接在所述测量箱1的内底部,所述测量箱1外顶部设置有所述显示屏3,所述测量箱1长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接有所述超声波发射器4和超声波接收器5,所述超声波接收器5、超声波发射器4和显示屏3与所述电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测量箱1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所述开关门6,所述定位机构7固接在所述测量箱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固定架701、第一滑槽702、通槽703、第二滑槽704、第一定位板705、第二定位板706、第一滑块707、第二滑块708、螺杆709,所述固定架701靠近所述测量箱1的竖直板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702,所述固定架701远离所述测量箱1的竖直板上开设有所述通槽703,所述通槽703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滑槽704,所述第二定位板706和第一定位板705上均固接有所述第一滑块707和第二滑块708,所述第一滑块70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702内,所述第二滑块708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704内,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远离所述测量箱1这端穿过所述通槽703,所述螺杆709的底部穿过所述固定架701的顶部并与所述固定架70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通过螺纹套设在所述螺杆709上。所述超声波发射器4和超声波接收器5为圆柱体结构,直径大小相等,且所述超声波发射器4和超声波接收器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超声波发射器4用以发射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接收器5用以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所述开关门6上设置有把手,把手方便对所述开关门6进行开关。所述定位机构7有两个,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定位机构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位机构7用于将所述测量箱1固定在掘进机上。所述固定架701为“回”型结构。所述第一滑槽702和通槽70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架70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齐平,所述第一滑槽702的中轴线、通槽703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架70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通槽70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槽702的宽度。所述第二滑槽704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槽704相互对准,所述第二滑槽70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架70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齐平。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结构相同、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远离所述测量箱1这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远离所述测量箱1这端的壁板上开设有螺孔,螺孔用以和掘进机的钢板通过螺栓固接。所述螺杆709的中轴线和固定架70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螺杆709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两段螺纹长度相等,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分别通过螺纹套设在该两段螺纹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对称设置,所述螺杆709的顶部设置有手轮,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用以固定在掘进机上,所述螺杆709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定位板705和第二定位板706之间的间距,手轮便于对所述螺杆709进行转动。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掘进机固接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的定位机构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螺杆穿过固定板并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螺纹连接,由于螺杆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转动螺杆可以驱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此调节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掘进机的不同厚度的钢板上,使该定位测量装置的适用性更广泛,在测量箱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在测量箱外部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在
测量箱顶部设置有显示屏,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和显示屏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巷道壁后反射回来被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经过电路板的分析计算后将开掘长度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供人们读取,当掘进机每开掘一定的长度后就测量一次数据,最后计算出总长度,不仅可以分析出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又能对掘进机的工作总量做好记录。
2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