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9603发布日期:2022-03-23 15:0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在我们驾驶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轮胎对于汽车的行驶尤为重要,同时汽车轮胎的质量优劣也关系到我们以及周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汽车轮胎的质量必须严格把控。在汽车行驶中,轮胎如果存在漏气现象会导致车辆无法行驶,重则失去控制造成恶性交通事故,十分危险,所以对轮胎的气密性检测至关重要。现有的轮胎气密性检测一次性只能对一个轮胎进行检测,不能对多个轮胎同时进行检测,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轮胎支撑机构、储水池、轮胎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轮胎支撑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轮胎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支撑板、两个支撑气缸,所述两个支撑气缸以平行的形式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弧形支撑板位于两个支撑气缸之间并与其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定位孔,以放置轮胎,所述弧形支撑板下方的底板上放置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位于两个支撑气缸之间,所述支撑气缸驱动弧形支撑板能够伸进储水池或从储水池内伸出,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位于轮胎支撑机构的上方并驱动放置在定位孔内的轮胎旋转。
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孔的宽度小于轮胎的内径,且轮胎放置在定位孔内时,轮胎的底端伸出至弧形支撑板的下方,轮胎的顶端伸出至弧形支撑板的上方。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相邻的支撑气缸上的伸缩杆固定。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轮胎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横板,所述横板与底板固定,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横板的底部。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位于弧形支撑板水平中心线的前后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结构相同并共同利用摩擦力使轮胎旋转,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旋转电机连接。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轴、两个升降气缸、摩擦轮,所述两个升降气缸以平行的形式固定在横板的底部,所述转轴位于两个升降气缸之间并与升降气缸上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与定位孔对应的部位固定套摩擦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驱动链轮。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与第一驱动组件中
的驱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气缸上的伸缩杆端部固定支撑块,所述转轴与相邻的支撑块转动连接,且旋转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块上。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链轮一侧的横板上贯穿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固定圆盘,所述圆盘与横板之间的导向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导向杆的底端转动连接辅助链轮,所述辅助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链轮连接,且辅助链轮与驱动链轮通过链条处于连接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在弧形支撑板上设置多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孔内均可以放置一个轮胎,实现对多个轮胎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轮胎旋转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动多个定位孔上的轮胎旋转,实现对轮胎的全面检测;
16.2、通过升降气缸驱动摩擦轮上下移动,能够驱动不同尺寸的轮胎旋转,适用于不同尺寸轮胎的检测,适用范围广;
17.3、通过在导向杆上安装辅助链轮,且辅助链轮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保证不管升降气缸带动驱动链轮上移或下移都能够使链条处于张紧状态,保证驱动链轮带动摩擦轮的顺利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轮胎放置在弧形支撑板上并与摩擦轮接触时的侧视图。
20.图中标注说明:1、底板;2、支撑气缸;3、储水池;4、弧形支撑板;5、旋转电机;6、定位孔;7、转轴;8、升降气缸;9、横板;10、导向杆;11、弹簧;12、辅助链轮;13、驱动链轮;14、支撑块;15、摩擦轮;16、轮胎;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轮胎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底板1、轮胎支撑机构、储水池3、轮胎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轮胎支撑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轮胎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支撑板4、两个支撑气缸2,所述两个支撑气缸2以平行的形式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弧形支撑板4位于两个支撑气缸2之间并与其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定位孔6,以放置轮胎16,所述弧形支撑板4下方的底板1上放置储水池3,所述储水池3位于两个支撑气缸2之间,所述支撑气缸2驱动弧形支撑板4能够伸进储水池3或从储水池3内伸出,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位于轮胎支撑机构的上方并驱动放置在定位孔6内的轮胎16旋转。
23.所述定位孔6的宽度小于轮胎16的内径,且轮胎16放置在定位孔6内时,轮胎16的底端伸出至弧形支撑板4的下方,轮胎16的顶端伸出至弧形支撑板4的上方。
24.在弧形支撑板4上设置多个定位孔6,每个定位孔6内均可以放置一个轮胎16,从而可以同时放置多个轮胎16,轮胎16的底端从定位孔6内伸出至下方,能够在支撑气缸2的驱动下伸进储水池3内的液面以下,这样可以对多个轮胎16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轮胎旋转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动多个定位孔6上的轮胎16旋转,实现对轮胎16的全面检测。
25.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与相邻的支撑气缸2上的伸缩杆固定。
26.所述轮胎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横板9,所述横板9与底板1固定,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横板9的底部。横板9的底部两端分别固定立柱,立柱固定在底板1上。
27.所述轮胎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5、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位于弧形支撑板4水平中心线的前后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结构相同并共同利用摩擦力使轮胎16旋转,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旋转电机5连接。
2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轴7、两个升降气缸8、摩擦轮15,所述两个升降气缸8以平行的形式固定在横板9的底部,所述转轴7位于两个升降气缸8之间并与升降气缸8上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上与定位孔6对应的部位固定套摩擦轮15,所述转轴7的一端与旋转电机5连接,所述转轴7的另一端固定驱动链轮13。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13与第一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13通过链条连接。
30.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中的转轴7带动摩擦轮15旋转,摩擦轮15在升降气缸8的驱动下能够与轮胎16表面贴合,利用摩擦力使轮胎16旋转,使轮胎16的各个部位在旋转过程中均通过定位孔6伸进储水池3内进行检测,实现了全面检测的功能。
31.升降气缸8驱动转轴7带动摩擦轮15相对弧形支撑板4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利用摩擦力驱动不同直径的轮胎16,适用范围广,使用更加方便。
32.所述升降气缸8上的伸缩杆端部固定支撑块14,所述转轴7与相邻的支撑块14转动连接,且旋转电机5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块14上。
33.具体的,转轴7连接驱动链轮13的一端贯穿相邻的支撑块14,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13处于平行状态。
34.所述驱动链轮13一侧的横板9上贯穿有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顶端固定圆盘,所述圆盘与横板9之间的导向杆10上套有弹簧11,所述导向杆10的底端转动连接辅助链轮12,所述辅助链轮12通过链条与驱动链轮13连接,且辅助链轮12与驱动链轮13通过链条处于连接状态时,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以使链条张紧。
35.通过在导向杆10上安装辅助链轮12,且辅助链轮12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保证不管升降气缸8带动驱动链轮13上移或下移都能够使链条处于张紧状态,使第一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13顺利的带动第二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链轮13旋转,保证摩擦轮15的顺利工作。
3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多个轮胎16逐个放置在弧形支撑板4上的定位孔6内,轮胎16的底端从定位孔6内穿过位于弧形支撑板4的下方,由于定位孔6的两侧壁将轮胎16限位以使轮胎16不倾倒,轮胎16放置好后,启动支撑气缸2带动弧形支撑板4上的轮胎16下移,直到轮胎16的底端伸进储水池3内的液面以下,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
升降气缸8,升降气缸8驱动转轴7使摩擦轮15下移,使摩擦轮15与轮胎16的表面贴合,驱动链轮13在下移过程中,通过链条使辅助链轮12也跟随下移,从而保证链条处于张紧状态,然后启动旋转电机5带动转轴7使摩擦轮15旋转,利用摩擦力使轮胎16旋转,使轮胎16的部位均能够从定位孔6内伸进储水池3内的液面以下,通过观察储水池3内液面以下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轮胎16是否漏气,实现对轮胎16气密性的检测,检测完成后,升降气缸8带动转轴7使摩擦轮15上移进行复位,然后启动支撑气缸2带动弧形支撑板4使轮胎16上移进行复位,复位后,就可以将轮胎16从弧形支撑板4上取下,就可以进行下一批轮胎16的检测。
37.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