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4088发布日期:2022-09-27 19:2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探针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显示模组检测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探针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2.lcm(lcd module)即lc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柔性线路板fpc、背光源、等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框、游戏机、学习机、车载gps、车载显示器、掌上电脑等手持终端、智能家居、物联多媒体等人机交互产品。
3.在lcm结构中柔性线路板一般通过公座连接器与整机pcb板上的母座连接器进行互扣式连接完成电气导通,进而实现触摸显示功能,在其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各个工艺流程站点作业产生缺陷等,需要通过专用的测试治具、驱动程序测试挑选环节满足客户出货标准。
4.目前,测试治具一般以模拟客户整机的母座连接器、针模探测等完成lcm的电气性能测试、质量标准检查等;特别是针模探测测试治具,为了保持压力平衡通常采取压附双边卡扣的设计形式,测试完成后,这种结构需要双边同时松开卡扣时,压板才会自动弹起,导致测试治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探针测试治具,旨在提升探针测试治具的使用便捷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探针测试治具,所述探针测试治具包括:
7.针模底座,所述针模底座上设有放置位;
8.压板,所述压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且所述压板上设有探针模;在所述针模底座与所述压板扣合时,所述探针模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导通;
9.卡座,所述卡座设于所述针模底座背向所述压板的一侧,所述卡座背向所述针模底座的一侧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吸附柔性电路板;
10.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且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压板扣合连接;
11.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并与所述第一扣板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压板扣合连接;
12.及联动件,所述联动件设于所述针模底座,且所述联动件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移动;
13.所述探针测试治具具有所述压板和所述针模底座扣合的扣合状态和所述压板脱离所述针模底座扣合的脱离状态;
14.其中,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压板的两侧扣合连接;
15.处于所述脱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脱离所述压板的两侧。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包括:
17.主杆,所述主杆的中部凸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
18.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抵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主杆呈夹角设置;
19.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抵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主杆呈夹角设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针模底座设有相互连通的活动槽和安装槽,所述主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装设于所述活动槽内;
21.所述联动件还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穿设于所述转动部,且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
23.主板,所述主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且所述主板面向所述针模底座的一面设有所述探针模;
24.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与所述主板连接,并邻近所述主板与所述针模底座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块设有扣合沉孔,所述第一卡勾部活动地卡接于所述扣合沉孔;
25.及第二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与所述主板连接,并邻近所述主板与所述针模底座连接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扣合块与所述第一扣合块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扣合块设有扣合穿孔,所述第二卡扣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扣合穿孔;
26.其中,处于所述脱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脱离所述扣合沉孔,所述第二卡扣脱离所述扣合穿孔。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穿孔的孔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扣活动连接。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扣板和第一按板,所述第一扣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所述第一扣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勾部,所述第一卡勾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压板;所述第一扣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接条;所述第一按板与所述第一扣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扣板呈夹角设置。
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板包括:
30.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所述卡接板远离所述针模底座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卡勾部;
31.和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卡接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按板连接于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卡接板的连接处,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按板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抵接条;且所述第一按板与所述抵接板和所述卡接板呈夹角设置;
32.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部卡接于所述压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针模底座抵接。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条与所述抵接板呈夹角设置。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包括:
35.第二扣板,所述第二扣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针模底座;
36.第二卡勾部,所述第二卡勾部设于所述第二扣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勾部用于卡
接于所述压板;
37.及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扣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联动件远离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抵接。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板设有第二穿槽,所述第二卡扣还包括第二铰接轴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在所述第二穿槽内,且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针模底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铰接轴内,并位于所述第二穿槽内;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模底座和所述第二扣板连接。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探针测试治具包括针模底座、压板、卡座、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及联动件,压板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且压板的一侧设有探针模,在针模底座与压板扣合时,探针模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导通;卡座设于针模底座背向压板的一侧,卡座背向针模底座的一侧设有磁性件,磁性件用于吸附柔性电路板;第一卡扣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且第一卡扣的一端与压板扣合连接;第二卡扣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并与第一卡扣呈对称设置;且第二卡扣的一端与压板可拆卸连接;联动件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背向压板的一侧,且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扣的另一端、第二卡扣的另一端抵接;如此设置,用户只需按压或放开第一卡扣,即可利用联动件同步带动第二卡扣升降,使得第二卡扣和第一卡扣同步脱离压板或同步与压板连接,从而提升探针测试治具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针模底座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针模底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针模底座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8为本实用新型探针测试治具的针模底座拆卸联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号说明:
5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针模底座31b第一抵接条10a活动槽32第一按板10b安装槽311卡接板20压板312抵接板20a探针模40第二卡扣21主板41第二扣板22第一扣合块42第二卡勾部
22a扣合沉孔43第二抵接部23第二扣合块50联动件23a扣合穿孔51主杆231a限位部52第一连接杆30第一卡扣53第二连接杆31第一扣板54安装轴31a第一卡勾部
ꢀꢀ
5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探针测试治具。
5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该探针测试治具包括针模底座10、压板20、卡座、第一卡扣30、第二卡扣40及联动件50,针模底座10的一端面上设有放置位,放置位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压板2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压板20上设有探针模20a,在针模底座10与压板20扣合时,探针模20a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导通;卡座设于针模底座背向压板的一侧,卡座背向针模底座的一侧设有磁性件,磁性件用于吸附柔性电路板;第一卡扣3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第一卡扣30的一端与压板20扣合连接;第二卡扣4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并与第一卡扣30呈对称设置;且第二卡扣40的一端与压板20扣合连接;联动件50的两端用于带动第一抵接条31b和第二卡扣40移动;探针测试治具具有压板20和针模底座10扣合的扣合状态和压板20脱离针模底座10扣合的脱离状态;其中,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卡扣30和第二卡扣40分别与压板20的两侧扣合连接;处于脱离状态时,第一卡扣30和第二卡扣40分别脱离压板20的两侧。
57.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只需按压第一卡扣30,使得第一卡扣30带动联动件50的一端上升,此时联动件50的另一端在杠杆作用下降,使得联动件50的另一端下压第二卡扣40,第二卡扣40下降的同时会脱离与压板20连接,实现第一卡扣30和第二卡扣40同步与压板20脱离连接;
58.用户不再按压第一卡扣30,第一卡扣30重新与压板20连接,且第一卡扣30带动联动件50的一端下降,此时联动件50远离第一卡扣30的一端在杠杆作用下上升,并带动第二卡扣40也重新与压板20扣合连接,实现第一卡扣30和第二卡扣40同步与压板20扣合连接。
59.从上述的移动过程来看,用户只需按压或放开第一卡扣30,即可利用联动件50同步带动第二卡扣40升降,使得第二卡扣40和第一卡扣30同步脱离压板20或同步与压板20连接,让用户采用一个动作实现压板20的两侧同步扣合或同步脱离,从而提升探针测试治具的使用便捷性。
60.值得说明的是,利用针模底座上的卡座设置的磁性件吸附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增强柔性电路板与针模底座的连接稳定性,且便于用户更换或拆卸针模底座上的柔性电路板。
6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探针测试治具包括针模底座10、压板20、底座、第一卡扣30、第二卡扣40及联动件50,压板2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压板20的上侧设有探针模20a,在针模底座10与压板20扣合时,探针模20a用于与柔性电路板接触导通;卡座设于针模底座10背向压板20的一侧,卡座背向针模底座10的一侧设有磁性件,磁性件用于吸附柔性电路板;第一卡扣3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第一卡扣30的一端与压板20扣合连接;第二卡扣40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并与第一卡扣30呈对称设置;且第二卡扣40的一端与压板20扣合连接;联动件50的中部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联动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扣30的下端、第二卡扣40的下端抵接;如此设置,用户只需按压或放开第一卡扣30,即可利用联动件50同步带动第二卡扣40升降,使得第二卡扣40和第一卡扣30同步脱离压板20或同步与压板20连接,从而提升探针测试治具的使用便捷性。
62.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及图7,联动件50包括主杆51、第一连接杆52及第二连接杆53,主杆51的中部凸设有转动部,转动部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第一连接杆52的一端与主杆5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扣30抵接,且第一连接杆52与主杆51呈夹角设置;第二连接杆53的一端与主杆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53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40抵接,且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呈夹角设置。
63.在本实施例中,将主杆51与第一连接杆52呈夹角设置,主杆51与第二连接杆53呈夹角设置,即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53相对主杆51呈倾斜设置,且整个联动件50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如此设置,当第一连接杆52被第一卡扣30或第二连接杆53被第二卡扣40带动升降时,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53升降更短的距离,即可带动第一卡扣30或第二卡扣40同步移动,从而进一步加快第一卡扣30和第二卡扣40与压板20的装配速度。
64.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针模底座10设有相互连通的活动槽10a和安装槽10b,所述主杆51、所述第一连接杆52及所述第二连接杆53装设于所述活动槽10a内;述联动件50还包括安装轴54,安装轴54穿设于转动部,且安装轴54的两端固定在安装槽10b的槽壁。
6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轴54穿设在转动部,使得联动件50在针模底座10转动更顺畅稳定;而在针模底座10背向压板20的一侧凹设安装槽10b,安装槽10b为矩形槽,活动槽10a为条状槽,且安装槽10b与活动槽10a重合设置;将安装轴54设置在安装槽10b内,进一步缩小针模底座10的厚度。
66.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压板20包括主板21、第一扣合块
22及第二扣合块23,主板2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且主板21面向针模底座10的一面设有探针模20a;第一扣合块22与主板21连接,并邻近主板21与针模底座10连接的一侧;第一扣合块22设有扣合沉孔22a,第一卡勾部31a活动地卡接于扣合沉孔22a;第二扣合块23与主板21连接,并邻近主板21与针模底座10连接的一侧,且第二扣合块23与第一扣合块22呈间隔设置;第二扣合块23设有扣合穿孔23a,第二卡扣40活动地穿设于扣合穿孔23a;其中,处于脱离状态时,第一卡扣22脱离扣合沉孔22a,第二卡扣40脱离扣合穿孔23a。
67.在本实施例中,从扣合状态切换成脱离状态时,第一卡扣30脱离扣合沉孔22a,并驱动联动件50带动第二卡扣40往远离扣合穿孔23a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卡扣40脱离与第二扣合块23连接。
68.第一扣合块22和第二扣合块23分别位于主板21相对的两侧,便于第一卡扣30卡接于第一扣合块22的扣合沉孔22a,第二卡扣40卡接于第二扣合块23的扣合穿孔23a,进一步加快压板20与针模底座10的连接速度。
69.可选地,扣合沉孔22a邻近第一扣合块22的边缘设置,便于第一卡扣30快速地卡接于扣合沉孔22a;扣合穿孔23a贯穿第二扣合块23,但不邻近第二扣合块23的边缘设置。
70.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扣合穿孔23a的孔壁凸设有限位部231a,限位部231a用于与第二卡扣40活动连接。
7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扣合穿孔23a的孔壁设置限位部231a,使得第二卡扣40活动卡接于限位部231a,利用限位部231a更好地限定第二卡扣40的位移,从而提升第二卡扣40与第二扣合块23的连接紧密度。
72.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第一卡扣30包括第一扣板31和第一按板32,第一扣板31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第一扣板3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勾部31a,第一卡勾部31a用于卡接于压板20;第一扣板3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接条31b,第一抵接条31b远离第一扣板31的一端与联动件50的一端抵接;第一按板32与第一扣板31连接,并与第一扣板31呈夹角设置。
73.从扣合状态切换成脱离状态时,第一按板32带动第一卡勾部31a往远离压板20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接条31b抵压联动件50的一端,以使联动件50的另一端带动第二卡扣40上移,使得第二卡扣40脱离与压板20连接。通过在第一扣板31设置第一卡勾部31a,利用第一卡勾部31a更好地卡接在压板20的扣合沉孔22a,提升第一卡扣30与压板20的连接紧密性;第一扣板31的另一端设置第一抵接条31b,利用第一抵接条31b与联动件50的端部更容易抵接,从而提升加快第一卡扣30带动联动件50移动的速度。
74.可选地,第一扣板31设有第一穿槽,第一穿槽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卡扣30还包括第一铰接轴和第一扭簧,第一铰接轴穿设在第一穿槽内,且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针模底座10;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铰接轴内,并位于第一穿槽内;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针模底座10和第一扣板31连接;如此设置,当用户不按压第一按板32时,第一扣板31利用第一扭簧可复位至针模底座10,使得第一卡勾部31a重新与扣合沉孔22a卡接,从而加快第一卡扣30与针模底座10配合连接的速度。
75.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第一扣板31包括卡接板311和抵接板312,卡接板31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卡接板311远离针模底座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勾部31a;抵接板312与卡接板311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的一端连接,第一按板32连
接于抵接板312与卡接板311的连接处,抵接板312远离第一按板32的一端设有第一抵接条31b;且第一按板32与抵接板312和卡接板311呈夹角设置;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卡勾部31a卡接于压板20,抵接板312与针模底座10抵接。
76.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扣板31分设卡接板311和抵接板312,当第一卡勾部31a卡接于扣合沉孔22a,卡接板311也能与压板20的侧壁抵接,且抵接板312与压板20的侧壁也抵接,如此,通过增加第一扣板31与压板20的侧壁抵接的面积,从而提升第一扣板31与压板20的配合紧密度。
77.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第一抵接条31b与抵接板312呈夹角设置。具体地,第一抵接条31b向活动槽10a内弯折,如此设置,第一抵接条31b被抵接板312驱动往靠近联动件5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抵接条31b更容易与联动件50的一端抵接,从而加快第一卡扣30与压板20的扣合速度。
78.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第二卡扣40包括第二扣板41、第二卡勾部42及第二抵接部43,第二扣板41转动连接于针模底座10;第二卡勾部42设于第二扣板41的一端,第二卡勾部42用于卡接于压板20;第二抵接部43设于第二扣板41的另一端,第二抵接部43与联动件50远离第一卡扣30的一端活动抵接。
79.在本实施例中,从扣合状态切换成脱离状态时,第一卡扣30驱动联动件50的一端上升,以使联动件50的另一端下压第二抵接部43,使得第二卡勾部42往远离压板20的方向移动。第二卡勾部42和第二抵接部43的纵向截面形状均为弯钩状,且第二卡勾部42的弯折方向和第二抵接部43的弯折方向呈相背设置;如此设置,利用第二卡勾部42与第二扣合块23的扣合穿孔23a卡接,以提升第二卡扣40与压板20的扣合连接紧密度;利用弯钩状的第二抵接部43顶持联动件50的一端,使得第二抵接部43更容易将联动件50往上移动。
80.可选地,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7及图8,第二扣板41设有第二穿槽(图未示),第二穿槽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卡扣40还包括第二铰接轴(图未示)和第二扭簧(图未示),第二铰接轴穿设在第二穿槽内,且第二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针模底座10;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铰接轴内,并位于第二穿槽内;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针模底座10和第二扣板41连接;如此设置,当第二扣板41不再被联动件50带动往远离压板2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扣板41利用第二扭簧可复位至针模底座10,使得第二卡勾部42重新与扣合穿孔23a卡接,从而加快第二卡扣40与针模底座10配合连接的速度。
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