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4609发布日期:2022-07-13 01:1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水源的重要性,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养殖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水源,水源的优劣以及水源含有的物质元素等可通过用水质进行评价,对于了解一个区域的水质状况,判断水源的优劣以针对性的选用水,通过水质检测的方法是了解某个区域的水源的最佳方式之一。
3.水质检测通常使用水质检测设备,通常水质检测设备的内部固定有存放待检测水源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内部相连通的水质检测元件,需要检测分析水源时,需要分析人员前往水源区域,将待检测水源的水通过采样装置如采样器进行采样收集后,再将盛有采样水的采样器带回实验室,或者预先带上水质检测设备前往水源现场,将采样器内盛放的水注入水质检测设备内的容纳腔内,再通过其他装置配合实现将容纳腔的敞口端压紧密闭,通过水质检测元件与容纳腔内盛放的待检测水源接触,即可进行水质检测分析。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当需要检测水质时,需要将采样器内盛放的采样水注入水质检测设备的容纳腔内,再通过其他装置将容纳腔的敞口端压紧密封后再进行检测分析,导致水质检测分析过程操作繁琐,造成水质检测分析过程用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盛放水源的采样器插入水质检测设备中,即可启动检测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提高水质检测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包括:
8.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内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对应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上端敞口设置;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固定有第一磁吸块;
9.采样器,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10.端盖,插接于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能够封闭所述容纳腔敞口侧;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块,所述第二磁吸块与所述第一磁吸块相互吸附;
11.导向柱,设置多个;
12.导向槽,开设于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导向柱位置,所述导向柱滑移于所述导向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检测的水源样本盛放至采样器内,再将采样器放置于容纳腔内,将端盖插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导向柱滑移于导向槽,端盖按照导向柱的轨迹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增强端盖盖设在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稳定性,再通过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的相互吸附,增强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间的紧固性,从而将采样器紧固在容纳腔内,相较于将待检测水源转移至检测设备的容纳腔内,通过其他装置封闭容纳腔,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实现盛放水源的采样器插入水质检测设备中,即可启
动检测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分析,且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实现用户的握持操作,便于将采样器稳定的放置于容纳腔内。
14.可选的,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上端开设有分隔腔,所述第一磁吸块固定于所述分隔腔内;
15.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设置有能够密封所述分隔腔的分隔板,所述第一磁吸块与所述第二磁吸块的磁力能够穿透所述插接板;
16.所述分隔板对应所述容纳腔位置开设有通孔,用于所述采样器穿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插设于分隔腔内,将第一磁吸块限位且封闭在分隔槽内,保证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与端盖能够相互吸附对容纳腔敞口端密封,且分隔板的设置使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端面平滑过渡,便于将采样器通过通孔插设至容纳腔内,保证采样器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一体设置。
18.可选的,所述分隔板上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分隔板且延伸至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内;所述端盖上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能够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插设于固定孔内,增强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确保将采样器固定在容纳腔内。
20.可选的,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的相对两侧均竖直固定有插接板,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插接板;
21.所述端盖外周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板能够插接于所述插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与插接板的设置,保证端盖能够插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保证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23.可选的,所述插接板上开设有凹槽;
24.所述端盖外周壁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处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能够插设于所述凹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板与凹槽适配,竖直向下推动推板,使端盖靠近水质检测设备主体运动,实现端盖插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连接一体,增强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26.可选的,所述端盖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固定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延伸出所述端盖且能够插设于所述通孔。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端盖插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密封块插设至通孔内实现容纳腔的封闭,确保容纳腔的密封性,将采样器封闭固定在容纳腔内。
28.可选的,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至少一侧沿其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有防滑槽。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槽的设置提高了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外周面的粗糙度,使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外周面的为防滑面过渡,增强了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外周面的防滑性能,便于实现对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握持使用。
30.可选的,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开设有挂件孔。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件孔内增设挂件,通过挂件实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挂设放置,从而实现检测设备的挂设放置。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将待检测的水源样本盛放至采样器内,再将采样器放置于容纳腔内,将端盖插
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导向柱滑移于导向槽,端盖按照导向柱的轨迹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增强端盖盖设在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稳定性,再通过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的相互吸附,增强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间的紧固性,从而将采样器紧固在容纳腔内,相较于将待检测水源转移至检测设备的容纳腔内,通过其他装置封闭容纳腔,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实现盛放水源的采样器插入水质检测设备中,即可启动检测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分析,且水质检测设备主体实现用户的握持操作,便于将采样器稳定的放置于容纳腔内;
34.2.分隔板插设于分隔腔内,将第一磁吸块限位且封闭在分隔槽内,保证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与端盖能够相互吸附对容纳腔敞口端密封,且分隔板的设置使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端面平滑过渡,便于将采样器通过通孔插设至容纳腔内,保证采样器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的一体设置;
35.3.随端盖插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上端,固定柱插设于固定孔内,增强端盖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再通过密封块插设至通孔内实现容纳腔的封闭,确保容纳腔的密封性,将采样器封闭固定在容纳腔内。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凸显插接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凸显采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凸显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1、容纳腔;12、分隔腔;121、第一磁吸块;122、分隔板;1221、通孔;1222、固定孔;13、插接板;131、凹槽;14、导向柱;15、防滑槽;151、挂件孔;2、端盖;21、第二磁吸块;22、密封块;23、插槽;24、推板;25、导向槽;26、固定柱;3、采样器。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
43.参照图1和图2,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高度均大于其长边与宽边,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沿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且容纳腔11的上端敞口设置,容纳腔11内插设有采样器3(参照图3),采样器3的高度低于容纳腔11的高度,采样器3内能够存放待检测的水源样本,且容纳腔11与采样器3的截面均呈矩形。
44.参照图2,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分隔腔12,分隔腔12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敞口端,分隔腔12内固定有圆柱状第一磁吸块121,第一磁吸块121设置多个,各第一磁吸块121均匀分散于分隔腔12的内周壁位置。
45.参照图2和图3,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水平固定有能够密封分隔腔12的分隔板122,分隔板122螺栓连接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分隔板122对应容纳腔11位置开设有通孔1221,通孔1221连通容纳腔11,采样器3能够穿过通孔1221插设至容纳腔11内。
46.参照图2和图4,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端盖2,端盖2的整体形状与水质
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的截面形状相似,端盖2下侧对应各第一磁吸块121的位置均固定有第二磁吸块21,将端盖2置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后,第一磁吸块121第二磁吸块21的磁力能够穿透分隔板122产生相互吸附作用,从而使端盖2吸附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侧。
47.参照图2和图4,端盖2下侧对应容纳腔11的位置固定有密封块22,密封块22延伸出端盖2且能够插设至通孔1221内,并抵接于采样器3上端。
48.参照图2和图4,将采样器3插设至容纳腔11内,再将端盖2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实现第一磁吸块121与第二磁吸块21相互吸附,从而实现端盖2通过磁吸方式紧固盖设在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且随端盖2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密封块22能够插设于通孔1221内,将采样器3密封固定在容纳腔11内,实现采样器3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固定一体。
49.参照图2和图4,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竖直设置的插接板13,端盖2周壁对应插接板13的位置均成型有与插接板13轮廓相同的插槽23,随端盖2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侧,插接板13能够插设于插槽23内。
50.参照图2,一侧插接板13的长度方向中部竖直成型有凹槽131,端盖2周壁对应凹槽131的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凸出插槽23表面的推板24,且推板24的上侧延伸至端盖2,随端盖2插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推板24能够插设至凹槽131内,使用时,通过推动推板24,实现将端盖2顶推到位插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侧,实现对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的密封。
51.参照图2,插接板13的相对两侧均成型有凸出插接板13内壁的导向柱14,端盖2外周壁对应导向柱14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槽25,随端盖2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侧,导向槽25与导向柱14相互插接,实现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限位连接,增强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52.参照图2和图4,为进一步增强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分隔板122上侧的两端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222,固定孔1222贯穿分隔板122且延伸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内,端盖2靠近分隔板122的一端对应固定孔1222的位置固定有固定柱26。
53.参照图2,当将端盖2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时,固定柱26逐渐穿过分隔板122并插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里,从而实现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之间的连接。
54.参照图2和图3,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外周壁对应其宽度方向的一侧沿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防滑槽15,在进行更换采样器3时,防滑槽15增加了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外周面的粗糙度,增强了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外周面的防滑性能,使操作者双手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之间接触的摩擦力增大,从而避免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从操作者手里滑落,增强采样器3更换过程的稳定性。
55.参照图1,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侧靠近端盖2的一端还开设有挂件孔151,挂件孔151连通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两相对侧面,挂件孔151内能够穿设诸如圆环、弹簧绳等挂件,当需要将检测设备放置时,可以通过挂件实现检测设备挂设放置,操作简便,增强挂件放置的灵活性。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将待检测的水源样本盛放至采样器3内,封闭好采样器3的敞口端后,将采样器3穿过插接板13上的通孔1221插设于容纳腔11内,然后将推板24对应凹槽131的位置靠近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运动,使端盖2插
设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的两插接板13之间。
57.推动推板24,使端盖2不断靠近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运动,且使端盖2上的导向槽25靠近导向柱14运动,实现导向槽25滑移于导向柱14运动,端盖2按照导向柱14的轨迹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实现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限位连接,同时,端盖2上的固定柱26插设至固定孔1222内,进一步限定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位置的连接,且随端盖2不断靠近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运动,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的第一磁吸块121与端盖2上的第二磁吸块21相互吸附,进一步增强端盖2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间的紧固性,当端盖2抵接至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密封块22插设至通孔1221内并抵接于采样器3上端,对容纳腔11的敞口端进一步密封,从而将采样器3紧固密封在容纳腔11与端盖2之间,实现端盖2紧固盖设于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上端,相较于将待检测水源转移至检测设备的容纳腔11内,通过其他装置封闭容纳腔11,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实现盛放水源的采样器插入水质检测设备中,即可启动检测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分析。
58.且防滑槽15的设置实现用户对检测设备的稳定握持操作,便于将采样器3稳定的放置于容纳腔11内,当需要放置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使,可以通过挂件实现水质检测设备主体1的挂设放置,提高手持式水质检测设备的放置灵活性。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