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55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检测用电设备交流电流工作状态的电流传感器。
现有的电流传感器通常采用两块铁片及两根长螺钉构成矩形铁芯,然后绕上线圈安装在壳体内制成,这种结构的电流传感器铁芯磁阻大,感应电压效率低,灵敏度也较低,线性差,使得电流的检测误差大。且上述锨芯中的铁片构成的村板转薄,并与长螺钉的间隙大,这样又使空气磁阻加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磁阻小、灵敏度好、效率和精度高的电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电流传感器,它包括有壳体和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设有U型结构的铁芯2,铁芯2两侧直臂下部位于壳体1内且其上绝缘绕装有感应线圈3,U型铁芯2两侧直臂上部穿出壳体1,并在穿出处与壳体1固连为一体,铁芯2两侧直臂上端设有压板4及并帽5,用于夹固被测电缆。
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结构的铁芯,使传感器磁阻变小,感应电压效率高,灵敏度高,特性曲线好。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压板厚度较厚,达3毫米,故漏磁大大减少,空气磁阻减小,比起同类电流传感器有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精度高,在0-300A范围精度在10%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壳体内加有屏蔽层,可大大减少外界对传感器的电磁干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电原理图。
如图1、2,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由信号微增量放大电路、直流信号放大电路、系统噪声消除电路和后级阻抗匹配电路组成,其中信号微增量放大电路由电阻R1、R2、R3,二极管D3和运放IC1组成,其输入端接有由二极管D1、D2构成的双向削波电路,直流信号放大电路由电阻R5、R6,电位器W2,电容C2及运放IC2组成,系统噪声消除电路由电位器W1,电阻R8、R9、R10和运放IC3组成,后级阻抗匹配电路由电阻R11、R12,电容C3和运放IC4组成。放大电路安置在电路板6上,该电路板6与U型铁芯2的下端相连,且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即其信号微增量放大电路IC1的输入接感应线圈3的两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即其后级阻抗匹配电路IC4的输出通过信号输出线8接至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内壁设有金属屏蔽层7,以用来减少外界对传感器的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被测设备的电缆从壳体1外的U型铁芯2两直臂上部之间穿过,并由压板4和并帽5压紧,这样被测电缆内通过的电流就感应到感应线圈3上。由于铁芯2为U型结构,且压板4厚度较厚,为3毫米,并与铁芯2的配合间隙也较小,故能避免现有铁芯一端的空气磁阻的损耗,而另一端又减少了磁回路的磁阻和空气磁阻,使感应效率大大提高。感应线圈3感应得到的感应电流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就从信号输出线8送出至检测设备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电流传感器,它包括有壳体和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设有U型结构的铁芯(2),铁芯(2)两侧直臂下部位于壳体(1)内且其上绝缘绕装有感应线圈(3),U型铁芯(2)两侧直臂上部穿出壳体(1),并在穿出处与壳体(1)固连为一体,铁芯(2)两侧直臂上端设有压板(4)及并帽(5),用于夹固被测电缆。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放大电路的电路板(6)与U型铁芯(2)的下端相连,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感应线圈(3)的两端相连,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输出线(8)接检测装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壁设有金属屏蔽层(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来检测用电设备交流电流工作状态的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设有U型结构的铁芯2,铁芯2两侧直臂下部位于壳体1内且其上绝缘绕装有感应线圈3,U型铁芯2两侧直臂上部穿出壳体1,并在穿出处与壳体1固连为一体,铁芯2两侧直臂上端设有压板4及并帽5,用于夹固被测电缆。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精度高。
文档编号G01R19/12GK2313229SQ9723643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6日
发明者张剑敏, 李明源, 孟春才 申请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八五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