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根粉的毒理学评价及其人群学试用

文档序号:852711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根粉的毒理学评价及其人群学试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食品原料研发技术领域。是一种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的毒理学评价 及其人群试用。
【背景技术】
[0002] 海滨锦葵(kostelezkyavirginica)是锦葵科锦葵属多年生宿根盐生植物,天然 分布于美国东部沿海盐沼海岸带。1992年由南京大学盐生植物实验室引种至中国。
[0003] 锦葵科植物多可以食用,其中有些属可作药用或蔬菜食用。与海滨锦葵分类地位 很接近的木槿属(Hibiscus)(原来曾将海滨锦葵归为木槿属)大部分具有食药兼用的记 载,如木槿(Hibiscussyriaeus)全株可入药,花可做蔬菜食用。另外与海滨锦葵分类接近, 生境相似的蜀葵属(Althaea)植物也具有很好的药食兼用性,如蜀葵(Althaearosea)全 草可入药,清热止血;而药蜀葵(Althaeaofficinalis)在欧洲的俗名"Marshmallow",在 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食药兼用的植物,其花、叶可做色拉和茶,块根磨碎后可做可口的蛋 白糖饼和煎炸后的美味佳肴,还兼有治疗咳嗽、上呼吸道炎症等药用价值。海滨锦葵的食用 价值在欧美也早有记载:叶、花可做色拉生食,也可做汤菜,其块根的食用方法类似药蜀葵, 可做蛋白糖饼等。海滨锦葵块根富含黄酮、皂苷和多糖这三类生物活性物质。参见文献: PuckhaberLorraineS,StipanovicRobertD?andBostGeorgiaA. 2002.Analysesfor FlavonoidAglyconesinFreshandPreservedHibiscusFlowers.Trendsinnewcrops andnewuses〇
[0004] 海滨锦葵是一种海滨盐土中生长的多年生耐盐经济植物,不占农田,在盐碱土上 种植一次可多年收获,该植物有多重抗性,耐旱、抗虫又耐涝不施农药,其种植简便又生态 化,有利于我国海滨盐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滨锦葵块根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我国国 内初步人群(> 1000人)试用海滨锦葵根粉的结果证明,其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效用 明显。开发海滨锦葵根粉作为新食品原料是我们科研人员及科技型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 任。
[0005] 毒理学试验是评价新食品原料安全性的必要条件,根据原卫生部和国家卫计委对 于申报新食品原料的有关管理办法规定:"仅在国外个别国家或国内局部地区有食用历史 的动物、植物和从动物、植物及其微生物分离的以及新工艺生产的导致原有成分或结构发 生改变的食品原料,原则上评价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致突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 致畸试验和繁殖毒性试验。
[0006] 我们委托原卫生部和国家卫计委授权的检测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 心"进行海滨锦葵根粉的有关毒理学试验。毒理学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原则按照现行国标GB1519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规定进行。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目的
[0008] 对一种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按照现行国标GB1519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和方法》的规定进行毒理学评价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 1000人的人群试用。
[0009] 技术方案
[0010] 1、取符合安全评价要求的海滨锦葵根粉,按推荐用量为1. 5g/人/日安排毒理学 评价试验。
[0011] 2、根据卫生部门相关规定,结合技术方案1推荐用量为1.5g/人/日进行海滨锦 葵根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致突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0012] 3、根据2所得到的海滨锦葵根粉毒理学评价结果,安排> 1000人的人群试用。急 性经口毒性试验
[0013] 样品为海滨锦葵根粉,粉剂(根粉),由江苏海力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检验, 样品置通风干燥室温处保存,样品标示保质期3-4年,成人人体推荐剂量为1. 5g/人/日 (体重按60kg计)。结果判定: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对该受试物进行分级。
[0014] 三项致突变试验
[0015] 样品为海滨锦葵根粉,粉剂(根粉),要求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中如果 受试样品组的回变菌落数是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2倍以上,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 阳性,整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一次;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第二次给受试样品后6小 时处死动物,取胸骨常规制片、镜检,每鼠计数1000个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观察受试 样品组骨髓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并计算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小鼠精 子致畸试验中于首次给受试样品后的第35天处死动物,取两侧附睾精子滤液按常规制片、 镜检。每鼠计数1000个结构完整的精子,计算精子畸形发生率(以百分率计),并与阴性对 照组对比。90天经口毒性试验
[0016] 样品为海滨锦葵根粉,粉剂(根粉),要求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取清洁级健康离 乳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以60kg体重计算按人体推荐剂量的65、100和300倍设1. 63g/ kg?bw/d、2. 50g/kg?bw/d、7. 50g/kg?bw/d三个剂量组(低,中,高),另设一个空白对照 组〇g/kg*bw/d。连续喂养90天。动物自由进食饮水。
[0017] 实验中期各剂量组大鼠由眼眶静脉丛取血,测血液学指标。实验结束后,隔夜禁 食,逐只称重,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其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 标,并进行脏器系数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0018] 大鼠致畸试验
[0019] 样品为海滨锦葵根粉,粉剂(根粉),其要求和剂量组设定同90天经口毒性试验。 选用清洁级健康性成熟SD大鼠,雌性(未交配过)90只,雄性50只,均为3月龄。采用经 口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灌胃容量为20mL/kg?bw,对照组以玉米油代替受试样品,每天一 次。动物自由进食饮水。
[0020] 人群学试验
[0021] 我们在应用海滨锦葵根粉的人群试用中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安排:一是与南京市东 源酒厂合作开发了锦葵露酒根据饮用"锦葵露酒"(每500ml基酒浸泡海滨锦葵根粉25g)的 人群调查,饮用人群超过1000人,每天饮用1两(50ml)酒者,实际服用海滨锦葵根粉2. 5g; 而每天饮用2两(100ml)酒者,实际服用海滨锦葵根粉5g。二是与南京农业大学保健品厂 合作试生产的海滨锦葵片剂(每片海滨锦葵根粉含量〇.5g)的人群调查,服用者有150人 以上,日平均服用5-6片,该人群实际日服海滨锦葵根粉3g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0023] 1材料和方法
[0024] 1. 1样品:海滨锦葵根粉,粉剂(根粉),由江苏海力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检 验,样品置通风干燥室温处保存,样品标示保质期3-4年,成人人体推荐剂量为1. 5g/人/ 曰。
[0025] 1. 2实验动物:健康成年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动物体重雌性为19. 0~19. 4g, 雄性为20. 0~20. 8g,由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2012-0004, 合格证编号:〇〇25624。实验动物在温度为20~25°C、相对湿度为40%~70%的本中心屏 障系统中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苏)2012-0041。辐照鼠用灭菌饲料由江苏协 同医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0026] 1. 3剂量选择与受试物给予方式:用最大耐受量法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剂量为15000mg/kg?bw。动物检疫3天,试验前动物禁食16小时、自由饮水。受试样品用 无菌水配制,最大配制浓度为0. 25g/mL,按最大灌胃量20mL/kg?bw-日内三次灌胃给样, 受试物给予剂量为15000mg/kg?bw。灌胃后4小时给食,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表现及 死亡情况。
[0027] 1. 4主要仪器与试剂:T-1000型电子天平。
[0028] 1. 5试验方法:用最大耐受量法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0029] 1. 6试验数据统计:用SPSS10.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0030] 1. 7结果判定: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对该受试物进行分级。
[0031] 表1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
【主权项】
1. 使用符合安全评价要求的海滨锦葵根粉,按推荐用量为I. 5g/人/日安排毒理学评 价试验。
2. 根据卫生部门相关规定,结合权利要求书1推荐用量为I. 5g/人/日进行的有关海 滨锦葵根粉毒理学评价试验结果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海滨锦葵根粉为无毒级;海 滨锦葵根粉三项致突变试验结果为全部阴性;海滨锦葵根粉90天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给 予动物人体推荐剂量300倍(实际剂量雌性为302倍雄性为308倍)的海滨锦葵根粉,未 观察到有害作用;致畸试验结果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海滨锦葵根粉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 致畸性。
3. 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得到的海滨锦葵根粉毒理学评价结果,结合人群试用结果,新 食品原料海滨锦葵根粉推荐用量为3g/人/日,可以在食品行业推广使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新食品原料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的毒理学评价及其人群试用。本发明按推荐用量为1.5g/人/日安排海滨锦葵根粉毒理学评价试验,结果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海滨锦葵根粉为无毒级;三项致突变试验结果为全部阴性;90天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给予动物人体推荐剂量300倍(实际剂量雌性为302倍雄性为308倍)的海滨锦葵根粉,未观察到有害作用;致畸试验结果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海滨锦葵根粉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经过人群试用,新食品原料海滨锦葵根粉推荐用量为3g/人/日,建议在食品行业推广使用。
【IPC分类】G01N33-02
【公开号】CN104849416
【申请号】CN201510266408
【发明人】钦佩, 孙建国, 张鹤云, 张焕仕
【申请人】江苏海力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