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流量确定系统中河道流速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25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测模块21发出的起点距信号、高程信号以及 流速信号,绘制河道横断面图,根据所述河道横断面图判定所述点位的水位深度,再通过断 面水力学关系,判断所述点位处的实际水流量,发出所述实际水流量信号;
[0071] -处理模块24,所述处理模块24同时接收所述模型分析模块22发出的所述不 同地貌保护目标下的标准需水量信号以及所述系统分析模块23发出的所述实际水流量信 号,计算所述河道同一月份不同地貌保护目标下的给水量信号,并统计月平均给水量信号。
[0072] 在所述检测模块21中,在分析了河道地貌特征类型对河道地貌类型进行判断,不 同的河道地貌类型对应的河道地貌保护目标不同,所述河道地貌类型分为A1-A7七类,分 别是:A1,维持适宜的地下水位坡降,以保持河床的稳定性;A2,在粗颗粒河床质类型的河 流中,从砂砾和卵石基质中移除细小沉积物以提供产卵、育幼保护和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生 产的生境;A3,通过较强的水流携走扩张至河槽内大型水生植物,防止大型水生植物侵占河 槽而导致河槽容量的减少,以保持河槽的贯通性;A4,在粗颗粒河床质类型的河流中,冲刷 河床表面的粗颗粒沉积物,移除依附在粗颗粒上的细小沉积物,为水生生物创造具有松散 结构的活动空间;A5,在具有粗质河床和大片树林的河流中,通过河岸侵蚀以维持河流地貌 的多样性和为河流提供大量的粗颗粒沉积物和枯枝残木;A6,在具有深潭-浅滩序列的河 流中,冲刷深潭中泥沙,以维持深潭-浅滩型河道形态;A7,维持流域尺度的河流地貌特征: 如河道类型(如直线型、蜿蜒型、辫状型、交织型),河流总体规模,河漫滩(如湿地)特征。
[0073] 在所述模型分析模块22中,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应不同的流量组分,即不同的河道 地貌保护目标所需的流量组分不同。针对保护目的A1,即使得河道里的流水维持适宜的地 下水位坡降,采用的流量组分为基流,对应的水利学标准Bl为:
[0074] WP ^ WP80%
[0075] 其中,WP表示标准湿周,WPSQ%表示湿周最大容许较少20%,即对于Al,地下水位坡 降的流量大小应该满足湿周最大20%容许减少率法则,此时河道标准需水量为Q al。
[0076] 针对保护目的A2,即移除河床表面细小沉积物,采用的流量组分为枯水脉冲,对应 的水力学标准B2为:
[0077]
[0078] 其中,
_ , V是断面平均流速,d5。中值粒径,单位为毫米,Vb表示移除 沉积物的临界速度,所述沉积物的粒径大于1毫米。当va> Vb时,河床质能够得到较好的 冲刷,此时河道标准需水量为Qa2。中值粒径指的是一个碎肩岩(特别是砂岩)样品中粒度 分布趋势,取自于粒度累积百分比曲线上50 %处对应的粒径。
[0079] 针对保护目的A3,采用的流量组分分为两类:枯水脉冲和丰水脉冲,保护目的是 防止河槽内水生植物扩张,植被的扩张对增加河道内沉积物的数量,从而减少其它类型生 境的可用性,这两种方式对应的水力学标准B3均为:
[0080] VC*H 彡 0· 52
[0081] 其中,WP多WPSQ%,lm/s,Vc表示水流的流速,H表示水深。在枯水脉冲和丰水 脉冲下,河道标准需水量分别为Q a3、Qa4。
[0082] 针对保护目的A4、A5和A6,采用的流量组分均为平摊流,对应的水力学标准M为: 当河床为粗砂质时,Q n> 80% *Qh5;当河床为沙质时,Qn> 60% *Qh5。其中Qh5表示河道 1. 5年所遇洪水的总流量。此时三种保护目标下的河道标准需水量均为Qa5。
[0083] 针对保护目的A7,采用的流量组分为漫滩流,需要自然流泾条件下的重现期为 10~25年的大洪水。
[0084] 所述系统分析模块23,包括一建模单元、一计算单元。所述建模单元建立起点 距-高程模型以及流量-水位标定曲线。所述计算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模块21发出的流速 信号,任一水位所对应的湿周可以从河道横断面图中计算获得,通过所述平均流速和所述 湿周,计算河道的实际水流量,并发出所述实际水流量信号。
[0085] 所述处理模块24,接收所述模型分析模块22发出的不同地貌保护目标下河道标 准需水量信号有(^、(^、(^、(^ 4以及(^5这五种。由于对河道实际水流量的检测是在某一时 间段内的,所以对应的Qal、Q a2、Qa3、Qa4以及Qa5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测量获得的,且相应的 不同地貌保护目标下的河道需水量阈值分别为θρ θ2、θ3、04和Θ 5。基于此,令不同地 貌保护目标下每个月的平均河道需水量相应的用夺^、Oc、、Od以及泛5表示。以在:1 为例,统计某月内每一天的河道标准需水量信号Qal,取与所述河道需水量阈值θ i最接近 的两个值,并对这两个值取平均,即为该月内对于Al这种情况下所需的平均需水量信号。 、. Qa3、Qm以及.Qd均用相冋方式获得。
[0086] 在选择模块20中,针对太子河而言,太子河上游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无大型 水利工程;中游穿过本溪市、辽阳市2座大型城市,且观音阁水库、寝窝水库和汤河水库3座 大型水库均在此区域;下游为洪泛平原,沿河农业灌溉取水口较多。
[0087] 基于太子河上述水文学、地貌学等要素的考虑,将太子河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 个河段进行研究。点位的选择既要考虑对所在河段的代表性、又要考虑水文、地貌等数据的 可获取性,因此分别选择本溪水文站、辽阳水文站、小林子水文站及其控制断面作为太子河 上游、中游、下游的代表性点位。
[0088] 通过分析河道地貌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的相关性,建立太子河流量组分与地貌过 程需水要求关系模型,如下表所示。其中,河道地貌保护目标是依据重要地貌过程的保护要 求确定,水力学标准的设定是依据上述分析得出,是计算流量大小的依据,其它水文参数如 频率、历时、发生时间等也在下表中给出。
[0089] 表1太子河面向地貌保护目标的流量组分、水力标准等参数

[0092] 根据本溪水文站、辽阳水文站、小林子水文站1985~2007年的流量-水位实测 数据,分析了太子河3个水文站的水位与流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然后根据各个水文站 2007年的河道形态观测数据绘制河道断面形态图,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各个典 型断面的流量和其他水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0093] 对于本溪河段,图4给出了本溪河段断面形态图,图5A表示本溪断面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图,图5B表示本溪断面水位-平均流速曲线图,图5C表示本溪断面水位-湿周关 系曲线图;对于小林子河段,图6给出了小林子河段断面形态图,图7A表示小林子河段断 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图7B表示小林子河段断面水位-平均流速曲线图,图7C表示小 林子河段断面水位-湿周关系曲线图;对于辽阳河段,图8给出了辽阳河段断面形态图,图 9A表示辽阳河段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图9B表示辽阳河段断面水位-平均流速曲线 图,图9C表示辽阳河段断面水位-湿周关系曲线图。
[0094] 结合太子河流量组分与地貌过程需水要求关系模型、典型河道断面图及其河流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