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54988阅读:来源:国知局
8]在此情形中,光耦合器OC和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的集电极C借助于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连接。S卩,根据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BMS的主开关单元40是通过组合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和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构造的。包括主开关单元40的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的基极B连接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的集电极C。因此,当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导通并且电流在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之间流动时,电流流向包括主开关单元40的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的基极B并且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导通。当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导通时,电流流向光耦合器OC的输入端(in)。在图3中,光耦合器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二端子,并且另一端连接到包括主开关单元40的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的发射极E。
[0109]根据这个实施例,当旨在发送信息的电池管理装置向第一端子21输出低电压时,连接到旨在发送信息的电池管理装置20的从开关单元30接通,并且从开关单元30-#1?30-#N朝向连接到具有低电压的电池管理装置的从开关单元以顺序次序接通。结果,设置在管理在电池组件10-#1?10-#N中具有最低电势的电池组件10-#N的电池管理装置20-#N中的最后从开关单元30-#N接通,并且主开关单元40接通。具体地,当NPN型双极型晶体管40N导通并且然后PNP型双极型晶体管40P导通时,电流通过光耦合器OC流动。
[0110]根据本公开的BMS可以是包括BMS和相互电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组件的电池组的一个部件。
[0111]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可以是包括电池组和从电池组向其供应电力的负载的电池操作系统的一个部件。
[0112]电池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例如电动车辆(EV)、混合电动车辆(HEV)、电动自行车(E-Bike)、电动工具、能量存储系统、不间断电源(UPS)、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式音频装置、便携式视频装置等,并且负载可以包括例如利用从电池组供应的电力产生旋转作用力的电机,或者将从电池组供应的电力逆变成各种电路部件所需的电力的电力逆变电路。
[0113]根据本公开,BMS可以使用小数目的光耦合器从外部装置电隔离。因此,BMS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
[0114]在本公开的说明中,应该理解,本公开的每一个元件是在逻辑上而非在物理上加以区别的。
[0115]S卩,每一个元件对应于逻辑元件以实现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并且相应地,即使每一个元件被集成或者分离,如果由本公开的逻辑元件执行的功能能够得以实现,其仍然应该被理解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应该理解,如果其是执行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与名称是否相同无关地,其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0116]虽然在上文中已经结合仅仅有限数目的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应该理解,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以及它们的等价形式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管理包括以顺序次序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池组件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管理装置,所述至少两个电池管理装置每一个具有输出可变电压的第一端子和输出恒定电压的第二端子,并且为每一个电池组件设置; 至少两个从开关单元,所述至少两个从开关单元以顺序次序相互连接,并且为每一个电池管理装置设置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从开关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一端子输出的所述可变电压选择性地接通或者断开;以及 信息传递单元,所述信息传递单元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向外部装置发送信息, 其中在所述从开关单元中,当设置在旨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信息的电池管理装置中的从开关单元接通时,所述从开关单元朝向在所述从开关单元中的设置于最后的最后从开关单元以顺序次序接通,以形成信息传递路径,以允许所述信息传递单元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所述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从开关单元具有双极型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双极型晶体管是NPN型双极型晶体管, 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子, 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在连接以顺序次序连接的相邻从开关单元具有的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设置有所述相邻从开关单元的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一端子的线上形成的连接器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 主开关单元,连接在所述信息传递单元和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之间,以及当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接通时,所述主开关单元接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主开关单元,以及当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接通并且电流流向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时,所述主开关单元接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双极型晶体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PNP型双极型晶体管,以及 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设置有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的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连接到所述信息传递单元的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电容器设置在连接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和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的线上。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二极管设置在连接所述连接器节点和所述第一端子的线上,以允许电流从所述连接器节点流向所述第一端子。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设置在管理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具有最高电势的电池组件的电池管理装置中。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双极型晶体管是PNP型双极型晶体管, 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子, 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子,以及 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在连接以顺序次序连接的相邻从开关单元具有的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设置有所述相邻从开关单元的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二端子的线上形成的连接器节点。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 主开关单元,连接在所述信息传递单元和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之间,以及当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接通时,所述主开关单元接通。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主开关单元,以及当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接通并且电流在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中流动时,所述主开关单元接通。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双极型晶体管。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NPN型双极型晶体管,以及 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设置有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的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子。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开关单元具有的所述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连接到所述信息传递单元的一端。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电容器设置在连接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和所述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的线上。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二极管设置在连接所述连接器节点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线上,以允许电流从所述第二端子流向所述连接器节点。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最后从开关单元设置在管理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具有最低电势的电池组件的电池管理装置中。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当从所述第一端子输出的所述可变电压低于从所述第二端子输出的所述恒定电压时,所述从开关单元接通。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信息传递单元是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信息的同时从所述外部装置断开所述信息传递单元的光耦合器。25.一种电池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26.一种电池操作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组;以及从所述电池组向其供应电力的负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使用小数目的光耦合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电池管理系统。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管理系统通常地受到控制以保持在断开状态中。此外,当串联连接的开关之一接通时,在接通的开关之后连接的开关相继地接通。接通最后连接的开关接通了用于导通光耦合器的开关。结果,由于光耦合器的导通,电池管理装置可以向外部装置传递信息。
【IPC分类】G01R31/36
【公开号】CN105074484
【申请号】CN201480009606
【发明人】康柱铉, 李达勋, 李相勋, 权洞槿, 江口安仁
【申请人】株式会社Lg化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4日
【公告号】EP2947470A1, US20150280464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