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棘籽油掺伪的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9488179阅读:1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沙棘籽油掺伪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和医药领域,涉及沙棘籽油,具体涉及一种沙棘籽油掺伪的检测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是胡颓子科(CassiaOccidentalisL.)沙 棘属灌木或小乔木,又名刺柳、酸刺柳、黑棘、酸刺。沙棘的果实、种子、叶富含多类生物活性 物质与营养成分,是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沙棘籽油是从沙棘种籽中萃取、压榨 等方式获取的种籽油,沙棘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类、三萜和留醇类化合物、黄酮 类、酚类、有机酸类和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功效,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肿瘤、 辐射、消化道系统、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衰老等方面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特别在食品和医药 行业应用十分的广泛。供不应求且价格较高,每公斤价格高达两三千元,市场中一些不法商 贩为牟取暴利,将低价位植物油掺入沙棘籽油,或者以其他植物油假冒沙棘籽油来销售,严 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伤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亟待建立一套简单、便捷可靠的沙棘籽 油掺伪检测方法。
[0003] 沙棘籽油掺伪检测的方法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山永凯等通过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的 分析,建立沙棘籽油的指纹图谱,为其鉴别伪劣提供参考,并对沙棘籽油的品质评价与质量 控制提供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国家 药典2004A"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同地区的沙棘籽油 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共筛选出9个共有峰,通过分析建立了标准的沙棘 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气相色谱法测定不仅测定过程繁琐,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其应 用范围较为狭窄。李宗朋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沙棘籽油鉴伪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沙 棘籽油、其他植物油、掺假沙棘籽油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頂CA)、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支持向量机法(SVM) 3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近红外光谱 6000~4000CHT1波段范围内分别建立这3类油的判别模型,并用独立样品对模型进行验 证。3种建模方法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实现沙棘籽油掺伪在1% -90%样品的快速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沙棘籽油鉴伪是可行的。近红外光谱谱带交叠严重,信号强度较弱, 检测精度(1% )有待一步的提高,需要借助复杂数学分析软件才可实现其分析和检测,检 测分析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广泛应用。
[0004] 近20年来,随着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光谱仪附件也在不 断地更新换代。新的、先进的红外光谱仪附件的出现,使红外光谱仪附件的功能不断地扩 大,性能不断地提高,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较大 的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FTIR光谱技术无论提供油脂官能团信息还是准确度和重现性均 能较好地满足了上述的要求。FTIR光谱技术在油脂的掺伪检测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均有无可 比拟的优势。在橄榄油、花生油和地沟油等掺伪检测得到一定的应用。我们利用涂膜法采集 样品中红外光谱(专利号:ZL2013101234505),采用判别式分析,在花生油掺伪检测时,利 用光谱范围1493~645cm_1,其检出限可以达到6. 05%;在地沟油掺伪检测时,利用红外光 谱范围1500~650CHT1,其检出限可以达到1%,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由于不同油脂光谱 存在一定差异性,光谱范围的选择和确定以及更适合的算法,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也是提高掺伪检测精度的努力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棘籽油掺伪的检测方 法,该方法利用红外光谱仪作为检测工具,能够准确沙棘籽油的掺伪检测。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种沙棘籽油掺伪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作为检测工具,通 过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区域结合相似匹配法分析建立红外检测模型检测沙棘籽油的掺伪。
[0008]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模型建立:
[0010] (A)收集不同种类有代表性的沙棘籽油样品20个样品,以及我国居民常见的食 用油15种样品,把沙棘籽油样品和其他不同食用混合配制成掺伪质量浓度在0~50%的 60-100个掺伪油样,掺伪油样为模型样品;
[0011] (B)采集模型样品红外光谱作为基础数据,将红外光谱导到相应的软件中,采用红 外光谱范围为1500~1000cm\通过相似匹配法建立沙棘籽油掺伪检测模型;
[0012] (2)模型验证:
[0013] 将收集到的沙棘籽油和其他食用油随机配制样品其掺伪质量浓度在0~50% 之间,扫描红外光谱,并将红外光谱导到数学处理软件中,利用模型检测沙棘籽油的掺伪 比例,验证模型的正确率,要求模型实现掺伪质量浓度为0. 5 %左右样品的正确率不小于 90%〇
[0014] (3)检测应用:
[0015] 扫描沙棘籽油待测样品,得到沙棘籽油待测样品的红外光谱,通过相似匹配法建 立的分析模型检测沙棘籽油待测样品的掺伪比例。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 本发明基于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沙棘籽油掺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相关系 数法进行有效光谱选择,确定有效光谱范围,以期实现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快 速、简便的检测对环境友好和无损伤检测的测定要求,取代传统的高成本、费时、费力的测 定方法。该方法本身不受绝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实际应用时对操作者技能无特殊要求,简 便易行、无挥发性、安全无毒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 好,为测定沙棘籽油掺伪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样品使用量少(l_2g),如有需要样品可 以回收使用,可实现样品无损检测。一旦模型建立好,只需装样、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检测。 对操作者技能没有特殊要求、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部分沙棘籽油和沙棘籽油掺伪油光谱(4000 - 400cm3。
[0019] 图2是部分沙棘籽油和沙棘籽油掺伪油在1550 - 500cm1的光谱。
[0020] 图3是利用相似匹配法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效果图。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掺伪比例均为质量浓度。
[0023]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是,红外光谱作为检测工具,油脂光谱中的每一个峰和肩峰在 一定程度上代表分子结构和官能团或脂质组分信息。在高频端2700~3650cm1区域的吸 收峰则表明该化合物中含有0H基团,从而可推断油脂可能含有水分、醇类化合物、油脂氧 化初级产物一氢过氧化物及其分解产物。CH基团伸缩振动区域,有三个吸收峰,其中包括 顺式双键CH基团吸收峰、CH2中脂肪链和CH3末端的吸收峰,如小分子醛、酮等弱吸收峰。 在光谱中间强吸收峰是代表脂肪0-C= 0的吸收。如果油脂发生脂解、游离脂肪酸R-C00H 的吸收峰,同时与油脂氧化后的醛酮类化合物R-C00H吸收峰交叠在一起。在1464cm1附近 (CH2)基团的弯曲振动峰,1377cm1的甲基(CH3)剪式振动峰1160cm\ 1118cm\ 1095cm丄、 1030cm1等处的酯键中碳氧单键(C-0)的伸缩振动峰,960cm1处为反式脂肪酸的特征变角 振动峰,722cm1附近长链烷基(CH2)的面内摇摆振动吸收峰(CH2)等区域,可用来鉴定油脂 类型和掺伪。本发明就是利用确定光谱区域结合相似匹配算法分析建立掺伪模型,实现沙 棘籽油的掺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0024] 为了确定红外光谱沙棘籽油掺伪检测建模条件,申请人对建模条件进行了验证。 申请人收集不同品种、地域和加工方式的沙棘籽油样品8个,以及我国居民常见的食用油 有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