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9706893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小麦病虫害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范围的主要害虫,更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 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 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猖獗发生,常年减产小麦1~2成,大发生年份可 达4~5成,严重的高达8~9成,后一度得到控制。上世纪进入八十年代,全面回升,因测报防 治原因,屡屡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全国发生面积超过267万公顷。2005年河南有虫面积达 153万公顷,涉及104个县980个乡镇,平均百穗虫量239.3头,最高百穗虫量35000头,局部麦 田绝收。由于吸浆虫产卵对品种、生育期有较强的选择性,加之虫体细小,不同年份、不同田 块发生常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这些主客观因素制约,快速、准确测报一直是吸浆虫测报 防治一大难题。
[0003] 目前,广泛采用的剥穗及淘土检查方法,存在费工费时,辨识不易,劳动强度大,要 求技术条件高等缺陷,在2002年农业行业标准测报规范中只能限定取样10个以上,远远不 能满足测报防治需要,以致在实际防治中经常出现漏治和农药滥用,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 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小麦吸浆虫所含的数量,从 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 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0006] (1).田间米穗:在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前的幼虫发生盛期,按麦田单对 角线5点取样,每点任选10~30穗,放入纸包中被检测;
[0007] ⑵.浸水检测:将待查麦穗放入塑料袋中,灌入清水,使之全部浸于清水中至少 l〇s,然后取出麦穗,将袋中水倒入白色或蓝色盆中,将麦穗重新放入塑料袋中,用绳绑扎后 做好标记,挂于横杆上,让吸浆虫自然弹出;将盆中清水徐徐倒出,只留少许水便于观察计 数,记取吸浆虫幼虫数量;于1~7天后,加水摆洗穗外部及塑料袋内壁上的吸浆虫,摆洗后 仍依照前述方法放入袋中,继续让穗中吸浆虫弹出;每次将含有吸浆虫水倒入脸盆中,用上 述同样方法,检查水中吸浆虫数量;虫口数量较大时,将带有少量水的吸浆虫,倒入有分格 的白色平底盘中,以便准确计数;
[0008] (3).淘穗检测:将经自然弹出吸浆虫后的麦穗,在盛水的白色或蓝色盆中揉搓,下 方置一 1mm孔径的网筛,水中揉搓几次后,将网筛上提,然后缓缓沉入水中,反复2~3次,然 后缓缓倒出上面水,留下底部吸浆虫计数;计数后用上述方法,进行第2、第3遍淘洗检查;最 后统计总的吸浆虫数。
[0009]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法,试验用清水浸泡 后,在水中淘穗,替代传统剥穗方法,不仅大大提高检查速度,同时提高调查数据准确性,在 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本发明具有观察直观、辨识容易、计数方便、快速准确优点。尤其 适应目前我国基层专业科技人员不足,技术素质普遍不高的科技现状。在生产中可用于快 速、准确确定防治对象田,提前作出预警,提前指导抗虫品种利用,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 环境污染,节省防治用工,缓解农村劳力不足,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目 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本发明小麦吸浆虫数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0011] (1).田间采穗,在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前),在虫口密度 较大田块,按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任选10穗,放入纸包中,带回室内用于系统观测浸水后 吸浆虫自然弹出情况,并于7d后淘穗检查穗内残余虫量;
[0012] ⑵.浸水检测,将待查麦穗50穗放入长40cm,宽30cm的塑料袋中,灌入清水5升,使 之全部浸于清水中至少l〇s,然后取出麦穗,将袋中水倒入直径30cm,高20cm的白色或蓝色 盆中,将麦穗重新放入塑料袋中,用绳绑扎后做好标记,挂与横杆上,让吸浆虫自然弹出;将 盆中清水徐徐倒出,只留少许水便于观察计数,记取吸浆虫幼虫数量。于1~7天后加水摆洗 穗外部及塑料袋内壁上的吸浆虫,摆洗后仍依照前法放入袋中,继续让穗中吸浆虫弹出;每 次将含有吸浆虫水倒入脸盆中,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查水中吸浆虫数量,虫口数量较大时, 将带有少量水的吸浆虫,倒入有分格的长20cm,宽30cm,高4cm的白色平底盘中,以便准确计 数;
[0013] ⑶.淘穗检测,将经自然弹出吸浆虫后的麦穗,在盛水的白色或蓝色盆中揉搓,下 方置一口径25cm,深10cm,1mm孔径的网筛,水中揉搓几次后,将网筛上提,然后缓缓沉入水 中,反复2~3次,然后缓缓倒出上面水,留下底部吸浆虫计数;计数后用上述方法,进行第2、 第3遍淘洗检查。
[0014] 试验应用
[0015]在幼虫发生盛期,选取不同类型田10块,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穗,分成 2份,分别装入2个纸袋,用传统剥穗方法和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检查虫口数量。
[0016] 用传统方法在室内直接剥查,逐穗、逐粒查清总粒数、受害粒数、虫数,袋内若有幼 虫,一并计数;在剥查同时,下方用一报纸将剥穗后的虫及碎穗全部接入其上,然后用上述 淘穗检测法进行核查,以总虫数减去直接剥查虫数,得漏虫数,计算漏查比例。
[0017] 结果与分析
[0018]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小麦吸浆虫在浸水后,即陆续爬出颖壳,弹入袋壁及底部,在 底部水分充足环境,很少活动,当天即出现弹出高峰(表1),占总虫数49.5%,之后弹出缓 慢,4d后部分子粒开始发芽,至7d弹出累计达到85%。麦粒萌芽对吸浆虫弹出影响不大,但 部分芽尖折断沉于水底,对淘穗观测略有影响,因此,自然弹出以少部分麦粒发芽即行结束 为宜。
[0019] 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