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089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12型排烃率校正系数图版;
[0060]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II型排烃率校正系数图版;
[0061]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的烃源岩排烃率示 意图;
[0062]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 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 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65] 步骤101:获取待分析烃源岩的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验数据;
[0066] 基于该热模拟实验数据便可以确定出烃源岩的排烃率,然而,烃源岩直压式热模 拟实验是在半开放半封闭条件下抽提模拟后烃源岩中残留烃量,在抽提过程中残留烃量中 轻烃组分(C 6-14)损失,直压式热模拟实验数据确定的排烃率P比实际的排烃率Po偏大。因此, 为了使得确定的排烃率更准确,需要对得到的排烃率进行调整。
[0067] 步骤102:根据所述热模拟实验数据确定第一排烃率;
[0068] 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在获取热模拟实验数据后,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一排 烃率:
[0070] 其中,Qi表示排出油量,Q2表示残留油量,Q3表示排出气量,Q4表示残留气量,Pi表示 所述第一排烃率。
[0071] 即通过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验数据中的排出油量、残留油量、排出气量 和残留气量计算得到排烃率。
[0072] 步骤103:获取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
[0073] 因为考虑到需要对抽提过程中损失的轻烃组分(C6-14)进行补偿,因此,可以采用 PY-Gc实验数据对抽提过程中损失的轻烃组分(C6-14)进行补偿,从而确保评价出的烃源岩 排烃率更加准确,即可以获取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
[0074] 步骤104:根据所述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对所述第一排烃率进行轻烃组分补 偿,得到第二排烃率;
[0075] 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根据所述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对所述 第一排烃率进行轻烃组分补偿,得到第二排烃率,包括:
[0076] S1:根据所述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待分析烃源岩的烃源岩类型所 对应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
[0077] S2:根据确定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对所述第一排烃率进行补偿,得到第二排烃率。
[0078] 即根据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轻烃组分恢复系数,然后基于该轻烃组 分恢复系数带入第一排烃率中以得到更为准确地排烃率。
[0079] 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对所述第一排烃率进行 补偿,得到第二排烃率:
[0081 ] 其中,Ρο表不第二排经率,Qi表不排出油量,Q2表不残留油量,Q3表不排出气量,Q4表 示残留气量,Kp表示轻烃组分恢复系数。
[0082]待分析烃源岩的烃源岩类型所对应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可以按照以下公式得到:
[0084] 其中,KjZ表不轻经组分恢复系数,Cl5+表不Cl5+的含量百分比,C6-14表不C6-14的含量 百分比,Cl-5表不Cl-5的含量百分比。
[0085]将该轻烃组分恢复系数带入上述的排烃率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到调整后的更为准 确地排烃率:
[0087] 其中,上述的烃源岩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1型烃源岩、III型烃源岩、或,112型 烃源岩。
[0088] 步骤105:将所述第二排烃率作为所述待分析烃源岩的排烃率。
[0089]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方法,该方法先根据热模拟实 验数据确定第一排烃率,然后通过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对上述得到的第一排烃率进行 校正,以得到烃源岩准确的排烃率。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 方法过于复杂,准确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简单准确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技术效果。 [0090]在发明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 限定。
[0091]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石油组分分析的烃源岩排烃率确定方法,该方法充分克服 以往方法过于繁琐、运行周期长的缺点,主要是利用烃源岩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 验数据和PY-Gc(热解气相色谱法)实验数据,以确定烃源岩排烃率,从而克服以往烃源岩排 烃率评价方法的不足与缺陷,解决了油气资源评价中难以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问题,以便 于油田快速评价出目标层位的烃源岩排烃率。
[0092]具体的,该烃源岩排烃率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3]步骤1: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即设计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烃源岩PY-Gc实验和直压式 半封闭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为烃源岩排烃率评价奠定基础;
[0094] 步骤2: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价模型P:基于烃源岩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 验数据,建立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价模型P,评价出排烃率P;
[0095] 因为考虑到烃源岩直压式热模拟实验是在半开放半封闭条件下抽提模拟后烃源 岩中残留烃量,在抽提过程中残留烃量中轻烃组分(C 6-14)损失,直压式热模拟实验数据确 定的排烃率P比实际的排烃率PQ偏大。因而需要对抽提过程中损失的轻烃组分(C 6-14)进行补 偿,在本例中,可以采用PY-Gc实验数据对抽提过程中损失的轻烃组分(C 6-14)进行补偿,从 而确保评价出的烃源岩排烃率更加准确。
[0096] 步骤3:确定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的排烃率的轻烃组分(C6-14)恢复系数评价:可以收 集多处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的PY-Gc实验数据,依据PY-Gc实验数据组分形式(C 15+、C6-14、 C^),评价出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的轻烃(C6-14)恢复系数,建立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的排烃率 轻烃恢复系数图版,从而快速评价烃源岩排烃率的轻烃恢复系数;
[0097] 步骤4:建立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模型Po:结合上述步骤2中的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 价模型P和步骤3中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排烃率的轻烃组分(C 6-14)恢复系数,建立烃源岩排 烃率评价模型PQ,利用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模型P Q评价出烃源岩排烃率。
[0098] 以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烃源岩为例,对上述确定烃源岩排烃率的方 法进行具体说明,该方法基于烃源岩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验数据和PY-Gc实验数 据,采用一种基于石油组分分析的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方法,评价出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 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排烃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99]步骤1:烃源岩热模拟实验:
[0100] 设计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即侏罗系烃源岩 PY-Gc实验和直压式半封闭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其中,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 系烃源岩(假设为III型烃源岩)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0101] 表1
[0102]
[0103] 步骤2:建立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价模型P
[0104] 基于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直压式半开放半封闭热模拟实验 数据,建立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价模型P,评价得到如图2所示的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 区侏罗系烃源岩初步排烃率。
[0105] 步骤3: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排烃率的轻烃组分(C6-14)恢复系数
[0106] 收集多处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的PY-Gc实验数据,依据PY-Gc实验数据组分形式 ((^、(^^^,建立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率的轻烃⑴^^灰复系数图版"评价出不同类 型烃源岩的轻烃恢复系数。如图3至7所示分别为煤、I型、III型、112型、III型排烃率校正系 数图版,其中,R〇表示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在本例中,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 烃源岩为III型烃源岩,因此,选用III型烃源岩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如图7所示为III型烃 源岩的轻烃组分恢复系数。
[0107] 步骤4: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模型Po
[0108] 结合上述步骤2中的烃源岩排烃率初步评价模型P和步骤3中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的 排烃率的轻烃组分(C6- 14)恢复系数,建立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模型Po。建立一种基于石油组分 分析的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方法,基于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直压式热模 式实验数据和PY-Gc实验数据,利用烃源岩排烃率评价模型Po评价出如图8所示的塔里木盆 地塔东英吉参地区侏罗系的烃源岩排烃率。
[0109] 采用各探区III型泥岩Py-Gc实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