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5092阅读:来源:国知局
入库的洪水发生、发展、消亡等不同过程,以及观测工作精度、观测工作代表性等实际,提出了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的时间分布规律观测、空间分布规律观测,以及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垂线测点布设等观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对水温分层型水库在洪水冲击下的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进行了全面、有效覆盖,确保了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成果的系统性、代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采用本发明对龙滩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进行观测的观测断面布置图。
[0031 ] 图中:I一龙滩水电站坝前600m观测断面,2—布柳河汇口上游Ikm支流观测断面,3—布柳河汇口上游Ikm干流观测断面,4 一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9km干流观测断面,5—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8km干流观测断面,6—曹渡河汇口下游Ikm干流观测断面,7—曹渡河汇口上游Ikm支流观测断面,8—曹渡河汇口上游游Ikm干流观测断面,9 一蒙江汇口下游Ikm干流观测断面,10—蒙江汇口上游Ikm支流观测断面,11 一蒙江汇口上游游Ikm干流观测断面,12—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40km干流观测断面,13—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49km干流观测断面,14一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58km干流观测断面,15—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67km干流观测断面,16—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76km干流观测断面,17—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86km干流观测断面,18—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96km干流观测断面,19 一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06km干流观测断面,20—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16km干流观测断面,21—北盘江汇口下游Ikm干流观测断面,22—北盘江汇口上游Ikm支流观测断面,23—北盘江汇口上游游Ikm干流观测断面,24—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50km干流观测断面,25—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70km干流观测断面,26—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194km干流观测断面,27—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230km干流观测断面,28—龙滩水电站大坝上游240km干流观测断面,29—龙滩水电站大坝,30—平班水电站大坝。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33]—种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水库入库的洪水发生过程、发展过程及消亡过程实际,结合分层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三个水温分布特性区域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动态变化规律情况,对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的时间分布规律观测和空间分布规律观测,以及对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和垂线测点进行布设,以确保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成果的系统性、代表性、可靠性。
[0034]所述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的时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根据水温分层型水库入库的洪水发生、发展、消亡不同过程进行不同观测工作周期的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
[0035]所述水库洪水发生过程水温动态变化时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根据水库及流域洪水预报情况,在水库一次洪水起涨发生前期、发生后期的一定时间段内,分别进行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观测。
[0036]所述水库一次洪水起涨发生前期一定时间段内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观测工作周期,根据水库及流域洪水预报周期确定。洪水预报周期为短期预报的,即预见期在2天及以内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前至少观测I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洪水预报周期为中期预报的,即预见期在3?10天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前至少观测2天(观测周期间隔2天及以上),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洪水预报周期为长期预报的,即预见期在10天以上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前至少观测3天(观测周期间隔3天及以上),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37]所述水库一次洪水起涨发生后期一定时间段内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观测工作周期,根据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长短确定,以对洪水起涨初期水温观测进行有效覆盖为宜。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3天及以内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多观测I天(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起涨发生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4?10天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多观测2天(观测周期间隔I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起涨发生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11天以上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多观测3天(观测周期间隔2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起涨发生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38]所述水库洪水发展过程水温动态变化时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根据水库洪水发生实际,在洪水起涨发生后(不含洪水起涨初期)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一定时间段内,分别进行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观测。
[0039]所述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3天及以内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少观测I天(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0]所述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4?10天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少观测2天(观测周期间隔2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1]所述洪水起涨发生后至出现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的周期在11天以上的,应从预报的洪水起涨时间往后至少观测3天(观测周期间隔3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2]所述水库洪水消亡过程水温动态变化时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根据水库洪水发生实际,在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后直至洪水消落的一定时间段内,分别进行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的河道纵向、断面垂向水温观测。
[0043]a、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后直至洪水消落完全的周期在3天及以内的,应从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往后至少观测I天(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消落完全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4]b、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后直至洪水消落的周期在4?10天的,应从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往后至少观测2天(观测周期间隔2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消落完全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5]C、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后直至洪水消落的周期在11天以上的,应从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往后至少观测3天(观测周期间隔3天及以上,至少包含该次洪水过程洪水消落完全的当天),每天观测I期(观测时间在08:00左右)。
[0046]所述水库洪水发生过程、发展过程、消亡过程水温动态变化时间分布规律观测的工作总周期,应包括一次洪水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且至少观测该次洪水过程起涨发生的前期、该次洪水过程起涨发生的当天、该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出现的当天、该次洪水过程消落完全的当天4期。
[0047]所述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在水温分层型水库入库的洪水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进行河道纵向不同观测断面,以及各断面上的横向观测垂线的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观测。
[0048]所述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的河道纵向不同观测断面的空间分布规律观测,是指根据观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三个水温分布特性区域实际,进行洪水全过程河道纵向不同观测断面水温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观测。具体河道纵向观测断面布设应根据水库三个水温分布特性区域分布及变化实际,同时兼顾观测范围的水库水温分布特征突变情况、观测工作精度、观测断面布设代表性等要求,对水库坝前水温分层区、库中水温过渡区、库尾水温混合区的河道纵向不同观测断面水温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的观测工作予以综合考虑,以有效掌握水库洪水冲击下河道纵向水温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特性。
[0049]所述水库水温分布特征突变情况,是指主要支流汇入、干流分叉、裁湾库段、局部地形突变(崩岸河段、淤积河段等)、涉水建筑物(桥渡工程、港埠工程、取调水构筑物工程等)等可能对水库回水区水温分布特征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与设施,上述水库水温分布特征突变处在布设观测断面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0050]所述观测工作精度,是指根据观测工作目标和技术要求,在观测范围加密或精简相关观测断面,但观测断面的具体布设应以确保观测成果对水库洪水冲击下水温结构破坏效应河道纵向空间分布规律特性进行有效覆盖为宜。水库库区长度在100公里以下的,观测断面间距宜为5?10公里;水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