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115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包括下部壳体和上盖;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侧设置有第一槽(1);第二槽(2);第一y轴定位面(3);第二y轴定位面(4);第一X轴定位面(5);第二X轴定位面(6);第三y轴定位面(7);第三X轴定位面(8);第一z轴定位面(9);第一z轴安装孔(10);第二z轴定位面(13);第三z轴定位面(14);本发明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按照各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之间垂直、正交关系通过IMU壳体内部机械结构实现,在各种工作环境下不损失传感器之间垂直、正交精度。
【专利说明】
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具体涉及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属于IMU壳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惯性测量单元简称頂U,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其中,陀螺仪及加速度计是MU的主要元件,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惯性系统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各种干扰因素,而导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产生误差,从初始对准开始,其导航误差就随时间而增长,尤其是位置误差,这是惯性系统的主要缺点,所以需要利用外部信息进行辅助,实现组合导航,使其有效地减小误差随时间积累的问题;为了提高可靠性,还可以为每个轴配备更多的传感器,一般而言MU要安装在被测物体的重心上;一般情况,一个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仪,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仪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IMU—般由单轴或双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组合而成;各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之间垂直、正交关系通过电路板及电路板间插接件实现;现有的IMU壳体不容易实现、保持高精度的垂直、正交关系,特别是在振动、高低温环境下容易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按照各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之间垂直、正交关系通过頂U壳体内部机械结构实现。
[0004]本发明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包括下部壳体和上盖;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槽;用于安装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槽;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y轴定位面;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 y轴定位面;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X轴定位面;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 X轴定位面;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y轴定位面;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X轴定位面;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z轴定位面;用于固定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z轴安装孔;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 z轴定位面;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z轴定位面;
[0005]所述第一y轴定位面和第三y轴定位面平行;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和第三y轴定位面;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和第三X轴定位面平行;所述第一 X轴定位面分别垂直于第二 X轴定位面和第三X轴定位面;所述第一 y轴定位面和第二 X轴定位面垂直;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和第三X轴定位面垂直;所述第一 z轴定位面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和第二 X轴定位面;所述第二 z轴定位面和第三z轴定位面垂直;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和第二 z轴定位面平行;所述第三z轴定位面和第一 y轴定位面平行;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和第一 X轴定位面分别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贴,所述第三X轴定位面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灌有固定胶,其可确保X轴传感器电路板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垂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和第一 y轴定位面分别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贝占;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安装于以第一Z轴定位面、第二Z轴定位面和第三Z轴定位面之间;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通过第一 z轴安装孔与壳体固定;可确保z轴传感器电路板与x、y轴传感器电路板相互垂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和第一X轴定位面高度相同。
[000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还通过固定胶与壳体固定。
[000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部壳体边侧设置有与上盖之间定位的安装槽。
[00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底壳边侧设置有下部壳体与上盖固定的内安装孔。
[00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底壳边侧设置有与外部平面安装的外部固定安装孔。
[001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部固定安装孔内设置有防震垫。
[00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和第一 X轴定位面均距底壳有一高度。
[001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内安装孔,与安装槽对应的凸台,用于放置插接件或软线的线槽。
[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按照各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之间垂直、正交关系通过頂U壳体内部机械结构实现,在各种工作环境下不损失传感器之间垂直、正交精度。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电路板组装前下部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电路板组装后下部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0]1-第一槽,2-第二槽,3-第一 y轴定位面,4_第二 y轴定位面,5_第一 X轴定位面,6_第二 X轴定位面,7-第三y轴定位面,8-第三X轴定位面,9-第一 Z轴定位面,10-第一 Z轴安装孔,11-内安装孔,12-外部固定安装孔,13-第二z轴定位面,14-第三z轴定位面,15-壳体基准面,16-壳体基准面,17-安装槽,18-x轴传感器电路板,19-y轴传感器电路板,20-z轴传感器电路板,21-凸台,22-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包括下部壳体和上盖;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槽I;用于安装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槽2;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y轴定位面3;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 y轴定位面4;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X轴定位面5;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X轴定位面6;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y轴定位面7 ;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X轴定位面8;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 z轴定位面9;用于固定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z轴安装孔10;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z轴定位面13;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Z轴定位面14;
[0025]所述第一y轴定位面3和第三y轴定位面7平行;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4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三y轴定位面7;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三X轴定位面8平行;所述第一 X轴定位面5分别垂直于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三X轴定位面8;所述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二 X轴定位面6垂直;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7和第三X轴定位面8垂直;所述第一 z轴定位面9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二 X轴定位面6;所述第二 z轴定位面13和第三z轴定位面14垂直;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二 z轴定位面13平行;所述第三z轴定位面14和第一 y轴定位面3平行。
[0026]实施例2:
[0027]所述第二X轴定位面6和第一 X轴定位面5分别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贴,所述第三X轴定位面8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第一槽I和第二槽2中灌有固定胶;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4和第一 y轴定位面3分别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贴;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7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安装于以第一 z轴定位面9、第二 z轴定位面13和第三z轴定位面14之间;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通过第一z轴安装孔10与壳体固定。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4和第一X轴定位面5高度相同;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通过将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4和第一 X轴定位面5高度相同,SP形成了角度的垂直,同时保证了其高度相同,能够保证x、y、z轴传感器电路板安装的精确性。
[0030]实施例4:
[00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还通过固定胶与壳体固定;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加固效果更加明显,且不会受到环境温度影响。
[0032]实施例5:
[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所述下部壳体边侧设置有与上盖之间定位的安装槽17,其用于下部壳体与上盖之间安装定位;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确保壳体基准面15、16在下部壳体与上盖合体时不被破坏。
[0034]实施例6:
[00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所述底壳边侧设置有下部壳体与上盖固定的内安装孔11;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通过内安装孔11将下部壳体与上盖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
[0036]实施例7:
[00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外部固定安装孔12;所述外部固定安装孔内设置有防震垫,其用于壳体与外部连接和固定,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通过防震垫,用于减小外部振动对惯性测量单元影响。
[0038]实施例8:
[00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中,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4和第一X轴定位面5均距底壳有一高度,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致,其能够很好地避免安装使用过程中,因为底壳产生振动而造成检测数据振荡现象。
[0040]实施例9:
[0041]如图2所示,其为加装x、y、z轴传感器电路板后下部壳体结构,其中x、y、z轴传感器电路板18、19、20互相垂直;传感器所在轴平面高度的统一可以通过调节第二 y轴定位面4、第一 X轴定位面5和第一 z轴定位面9实现。
[0042]实施例10:
[0043]如图3所示,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内安装孔11和外部固定安装孔12,及与安装槽17对应的凸台21和线槽22,线槽22放置插接件或软线,此插接件或软线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讯。
[0044]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壳体和上盖;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槽(I);用于安装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槽(2);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y轴定位面(3);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y轴定位面(4);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X轴定位面(5);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X轴定位面(6);用于定位y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y轴定位面(7);用于定位X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X轴定位面(8);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z轴定位面(9);用于固定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一z轴安装孔(10);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二z轴定位面(13);用于定位z轴传感器电路板的第三z轴定位面(14); 所述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三y轴定位面(7)平行;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4)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三y轴定位面(7);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三X轴定位面(8)平行;所述第一 X轴定位面(5)分别垂直于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三X轴定位面(8);所述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二 X轴定位面(6)垂直;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7)和第三X轴定位面(8)垂直;所述第一 z轴定位面(9)分别垂直于第一 y轴定位面(3)和第二 X轴定位面(6);所述第二 z轴定位面(13)和第三z轴定位面(14)垂直;所述第二 X轴定位面(6)和第二 z轴定位面(13)平行;所述第三z轴定位面(14)和第一 y轴定位面(3)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X轴定位面(6)和第一 X轴定位面(5)分别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贴,所述第三X轴定位面(8)与X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第一槽(I)和第二槽(2)中灌有固定胶;所述第二 y轴定位面(4)和第一 y轴定位面(3)分别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两面紧贴;所述第三y轴定位面(7)与y轴传感器电路板一面间安装有标准块;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安装于以第一 z轴定位面(9)、第二z轴定位面(13)和第三z轴定位面(14)之间;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通过第一z轴安装孔(10)与壳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4)和第一X轴定位面(5)高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传感器电路板还通过固定胶与壳体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壳体边侧设置有与上盖之间定位的安装槽(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边侧设置有下部壳体与上盖固定的内安装孔(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边侧设置有与外部平面安装的外部固定安装孔(1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固定安装孔内设置有防震垫。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y轴定位面(4)和第一 X轴定位面(5)均距底壳有一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内安装孔(11)和外部固定安装孔(12),与安装槽(17)对应的凸台(21),线槽(22)。
【文档编号】G01D11/30GK105910635SQ20161046363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张金凤
【申请人】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