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和主动源三维地震联合超前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786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81] 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面震源安置在掘进机刀盘5上,共有4个,在刀盘上对称分 布,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刀盘上滚刀的分布情况而定,另外在刀盘相应位置上还需要预留4 个工作面震源进出口。震源进出口舱门可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卡槽运动,实 现震源进出口的开闭,供可控震源进出。
[0082] 如图3所示,所述边墙震源3位于震源导轨10上,震源导轨10利用现有的掘进机 内部空间,设计由一个圆形滑环导轨和一个沿着掘进机主轴的轨道组成,可控震源7可以 在其上沿主轴6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同时可以绕主轴6呈360°自由旋转可实现边墙震源的 三维任意布置。
[0083] 所述可控震源7和震源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震源液压伸缩杆9顶端,可控震源7、 震源压力传感器8和震源液压伸缩杆9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其中,震源液压伸缩杆9采用 中空设计方式,上述连接线可以从当中引出。
[0084] 如图4所示,所述接收传感器及其支撑装置4以掘进机主轴6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有三组,分别对应隧道拱顶和左右拱腰,具体由三分量检波器13、检波器压力传感器14、前 液压支撑杆11、后液压支撑杆15、径向液压支撑杆16、支撑板12、支撑装置导轨17及铰链 18等部分组成。所述前液压支撑杆11 一端与掘进机主轴6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12 -端 相连,支撑板12另一端与后液压支撑杆15 -端相连,后液压支撑杆15另一端连接在掘进 机主轴6上,以上连接都是通过铰链18完成的。所述支撑装置导轨17呈环形嵌套在掘进 机主轴6上,上面安装有径向液压支撑杆16,径向液压支撑杆16另一端与支撑板12底面相 连接。所述三分量检波器13和检波器压力传感器14安装在支撑板上。
[0085] 破岩震源传感器阵列安装在掘进机刀盘5后方,根据刀盘上滚刀的具体分布情况 将滚刀分组,分别为滚刀分组19-1、滚刀分组19-2、滚刀分组19-3、滚刀分组19-4、滚刀分 组19-5、滚刀分组19-6,在每个滚刀组后方的合适位置安装破岩震源传感器,分别为破岩 震源传感器20-1、破岩震源传感器20-2、破岩震源传感器20-3、破岩震源传感器20-4、破岩 震源传感器20-5、破岩震源传感器20-6,多个破岩震源传感器组成破岩震源传感器阵列, 破岩震源传感器记录的信号称为震源信号,所述震源信号中包括有效信号(即相应滚刀组 的破岩震动信号)和噪声信号(如:其他滚刀组的破岩震动信号、掘进机噪声源产生的干扰 信号),同时破岩震源传感器还设有定位单元,可以将所处的空间位置实时传输给多通道地 震波数据采集仪。
[0086] 所述掘进机工作噪声传感器安装在掘进机噪声源(如电机工作噪声、传送皮带工 作震动噪声、掘进机后方施工噪声等)附近位置,用于记录各个噪声源所产生的噪声信号。
[0087] 所述多通道地震波数据采集仪分别与破岩震源传感器阵列20、三分量检波器13 和掘进机工作噪声传感器相连接,负责存储并处理检波器记录的地震波信息;所述控制系 统能够控制震源液压伸缩杆9、前液压支撑杆11、后液压支撑杆15和径向液压支撑杆16的 伸缩,并在震源压力传感器8和检波器压力传感器14的信号的作用下对上述液压装置进 行反馈调节,另外,控制系统还负责调节可控震源7的震动情况,同时还能够控制震源导轨 10、支撑装置导轨17和震源进出口舱门的移动。
[0088] 如图5所示,应用上述装置的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和主动源三维地震联合超前探 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89] (1)首先,当掘进机停工时,为初始状态,接收传感器及其支撑装置4整体处于回 缩状态,支撑装置导轨17和支撑板12位于可移动路径的最前端,径向液压支撑杆16和前 液压支撑杆11同时处于收缩状态、后液压支撑杆15处于拉伸状态。
[0090] (2)在将要开始主动源地震法超前探测时,利用接收传感器支撑装置4在隧道中 实现三分量检波器13的三维全空间灵活、快速布置,径向液压支撑杆16缓缓伸长,带动前 液压支撑杆11和后液压支撑杆15同时伸长,再结合各个位置上铰链18的角度调节功能, 支撑板12被向外推出直至三分量检波器13与隧道壁相接触,当三分量检波器13与隧道壁 之间的接触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检波器压力传感器14对控制系统进行反馈调节,停止各个 液压支撑杆的运动,此时三分量检波器13与隧道壁紧密接触。
[0091] (3)控制系统控制震源液压伸缩杆9将可控震源7向外缓缓送出,当震源7与掘进 机工作面或隧道壁之间的接触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震源压力传感器8对控制系统进行反馈 调节,停止震源液压伸缩杆9的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激震系统1中所包含的可控震源7开始 震动,激发产生宽频地震波,激震系统1中包含的可控震源7共激发12次,其中,工作面震 源2中包含的4个可控震源7在掘进机工作面上依次激震,边墙震源3中的可控震源7在 掘进机主体护盾后方左右两侧的隧道边墙上各激发4次,激震点分布在两个横截面上,相 应的,每个三分量检波器13都能采集到12个地震信号,这些信号全部分类存储在多通道地 震波数据采集仪中。
[0092] (4)按照常规地震记录处理方法对采集到的地震波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得到较远 范围内的纵横波速度模型和三维地震剖面,实现地质异常体的远距离超前预报和地质异常 体定位识别,上述常规地震记录自动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0093] (4-1)道集编辑:实现对坏道切除和有效数据长度(依据预报长度)截取,使此后 的处理重点突出,提高处理效率。数据长度=预报长度X2X2.5 + VP。公式中\表示预报 段落纵波的平均速度,2. 5表示考虑速度变化和横波较慢的安全因数,2则表示双程传播时 间。
[0094] (4-2)球面波扩散真振幅补偿:补偿地震波波前球面几何扩散造成的振幅损失, 使其保持相对真振幅。采用经验补偿函数g(T) =42. IXT148实现波前球面扩散真振幅补 偿。其中T为波前的旅行时间。
[0095] (4-3)频谱分析以及带通滤波,采用傅里叶变换将地震信号从时间域变换到频率 域,根据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谱上的差异来达到滤波的效果、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0096] (4-4)初至波拾取,确定纵横波初至到达时间,为后续数据处理工作提供必要而可 靠的参数。采用变时窗统计能量比法自动拾取反射事件,不需要手动拾取,大大提高了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97] (4-5)炮检点静校正,将各检波器及震源校正到同一参考面上,并消除由于不同震 源引起的各记录道地震波的超前或滞后效应。由于隧道内不存在常规地震的低速带,因此 采用最小二乘算法直接进行线性拟合。
[0098] (4-6)道集均衡,具体包括道内均衡和道间均衡。道内均衡是压缩各道中浅层能 量较强的波、增大深部能量较弱的波,使浅层和深层地震波的振幅控制在一定的动态范围 内;道间均衡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震源点激发能量差异,使得反射波振幅不受激发条件的 影响,而只是反映地质构造情况。
[0099] (4-7)有效反射波提取,采用f-k和T-P联合滤波压制声波、面波、直达波等干扰 波以及掘进机工作面后方的无效反射波,自动提取来自掘进机工作面前方和侧面来的有效 反射波。
[0100] (4-8)反Q滤波,补偿由于地层非弹性体导致的能量和频率衰减,校正子波相位的 拉伸效应,达到提高弱反射能量、改善同相轴连续性和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
[0101] (4-9)纵横波分离,采用拉东变换和极化分析等方法将三分量检波器三个分量中 接收到的P波、SH波和SV波分离开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偏移成像和地质解释。
[0102] (4-10)速度分析,在初至波波速的基础上通过对时距曲线的反复迭代,分别建立 掘进机工作面前方岩体的纵横波速度模型。采用共成像点道集拉平准则进行速度扫描,首 先由拾取的初至数据换算成地震波速度,然后定义探测区域空间范围,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