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电容电流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587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电容电流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电流测试仪使用的测试电路,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电容电 流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配电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一般是不直接接地的,所以当线路单相接地时 流过故障点的电流实际是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
[0003] 据统计,配电网的故障很大程度是由于线路单相接地时电容过大而无法自行息弧 引起的。因此,我国的电力规程规定当IOkV和35kV系统电容电流分别大于IOA(电缆线路 为3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以补偿电容电流,这就要求对配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测量以做决 定。另外,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和PT的参数配合会产生PT铁磁谐振过电压,为了验证该配电 系统是否会发生PT谐振及发生什么性质的谐振,也必须准确测量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值。
[0004]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514437U公开了一种配网电容电流测试仪,测量过程不 涉及危险的一次侧,提高了测量过程的安全性。但是,在输入测试电流的过程中,会由于测 试电流的干扰波动而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容电流测试电路,能够解决现 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种改进的电容电流测试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一 电阻作为电流输入端,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 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接 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 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接地,第一运 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 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六 电阻连接至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容的中间,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七 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地,第一电感和第七电阻之间通过第四电容和第十三电阻接地,第七电 阻和第八电阻之间并联有第二电感和第五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五电容并联后通过串联第六 电容接地,第八电阻的两端作为电流输出端;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通过第九电阻和第 七电容连接至第四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九电阻和第七电容之间分别通过第八电容以及串 联的第九电容和第十电阻接地,第四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第四运放的 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至第四运放的输出端,第九电阻和第七电容之间通过第 十二电阻连接至第四运放的输出端。
[00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运放和第三运放 组成的输出稳流电路,可以使得电流的稳定度提高,第三运放通过采集电流强度的微小变 化对三极管的通断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一运放对电流的反馈系数进行实时变化,进一步 提高了电流输出对稳定性。输出电流通过滤波电路进行输出,通过第七电阻的调节,可以改 变滤波电路的输入阻抗,从而对滤波电路的滤波参数进行精细调节。第八电阻作为反馈电 压采集端,通过第四运放对反馈电压进行带通滤波,去掉反馈电压中由于配电网本身带来 的干扰信号,从而对反馈电压进行精确测量。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10] 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管;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 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一电阻; 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 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 容;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ZD、稳压二极管;A1、第一运放;A2、第二运放;A3、第三运 放;A4、第四运放;Q、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运放A1,第一运放Al的反向输 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l作为电流输入端,第一运放Al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 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l,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正向 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接地,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三 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运放Al的正向输入端,三极 管Q的集电极通过稳压二极管ZD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 R5连接至第三运放A3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A3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三运放A3的输出 端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至第三运放A3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A3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 R6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和第二电容C2的中间,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感 L1、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一电感Ll和第七电阻R7之间通过第四电容C4和 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之间并联有第二电感L2和第五电容C5, 第二电感L2和第五电容C5并联后通过串联第六电容C6接地,第八电阻R8的两端作为电 流输出端;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之间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七电容C7连接至第四运 放A4的正向输入端,第九电阻R9和第七电容C7之间分别通过第八电容C8以及串联的第 九电容C9和第十电阻RlO接地,第四运放A4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地,第四 运放A4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ll连接至第四运放A4的输出端,第九电阻R9和第 七电容C7之间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第四运放A4的输出端。
[0012] 其中,第一电阻Rl为25 Ι?Ω、第二电阻R2为15 Ι?Ω、第三电阻R3为53 Ι?Ω、第四 电阻R4为301?Ω,第五电阻R5为12 Ι?Ω,第六电阻R6为461?Ω,第七电阻R7为可变电阻,阻 值为21?Ω~100 Ι?Ω,第八电阻R8为201?Ω,第九电阻R9为561?Ω,第十电阻RlO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