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器老化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734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催化器老化台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耐久性测试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催化器 老化台架。
【背景技术】
[0002] 排放后处理装置的耐久性实验是保证车辆在有效的使用寿命内,车辆排放能够满 足相应的排放法规阶段对应的排放污染物限值要求的强制性式认证试验。GB18352-2013 中规定国家在进行车型的排放耐久验证时,在一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发动机台架老化的方 法替代传统的实车耐久验证。这对各主机厂的吸引力很大,如果采用发动机直接老化的方 法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认证时间及费用。因此,整车企业通常都会用到催化器台架快速老化 的方法来制备老化催化器,以用于排放系统的开发验证试验。此外,当前主流老化循环有多 种,其中包括16万公里老化和0BD老化等。老化循环的多样性决定了老化工作的复杂性, 其需要开发多种控制方法及标定,不同老化循环间切换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台架硬件改造工 作。此外,该台架经常需要快速运输至认证中心并快速进行安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 匹配多种老化方式且移动方便的催化器老化台架。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能够实现各模块的 快速匹配、替换或对接,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催化器老化台架,其包括:测功机模块;可 移动的发动机模块;以及可移动的附件模块;其中,所述测功机模块、所述发动机模块及所 述附件模块可拆卸地连接。
[0005] 可选地,所述可移动的附件模块包括:第一推车式框架及置于所述框架上的附件 与附件控制器。
[0006] 可选地,所述附件包括:催化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催化器上游与下游的排气管路。
[0007] 可选地,所述附件包括:二次空气管路及二次空气阀,所述二次空气管路通过所述 二次空气阀连接至所述催化器上游的排气管路。
[0008] 可选地,所述附件还包括:顺次连接至所述二次空气管路上游的除杂腔、除湿腔及 稳压腔。
[0009] 可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催化器上,并电连接至所述附件控制 器。
[0010] 可选地,还包括:氧传感器,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催化器上游与下游的排气管路上, 并电连接至所述附件控制器。
[0011] 可选地,所述可移动的发动机模块包括:第二推车式框架及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发 动机与发动机控制器。
[0012] 可选地,所述测功机模块包括:测功机及测功机控制器。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具有多个模块化部件,当实现在不同老化 模式间切换时,将对应的模块化部件进行替换即可,无需进行额外改造。此外,各种可移动 的模块化部件能够实现快速对接与拆卸,提高台架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老化台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5] 部件及标号列表
[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现在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用来指引 相同的结构特征。
[0018]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图中实线部分表示部件连接关 系,虚线部分则表示信号连接关系。催化器老化台架包括附件模块100、发动机模块200及 测功机模块300。这三者可分别匹配及组合,以适应不同的老化试验需求或不同的试验场 地要求。其中,附件模块100整体布置在第一推车式框架112上。具体而言,其包括:用于 接收信号、传递信号及发出信号的附件控制器101 ;催化器103及位于其上下游的排气管路 102、104。应当知道的是,可存在多条该支路,例如,还包括催化器103'及分别位于其上、下 游的排气管路102'、104'。此外,附件模块100还可包括:二次空气管路108及二次空气阀 109,其中二次空气管路108通过二次空气阀109连接至催化器103、103'上游的排气管路 102、102'。而二次空气管路108的上游还设有顺次连接的除杂腔105、除湿腔106及稳压腔 107。再者,为便于收集检测参数,还可在催化器103、103'上设置若干温度传感器110,并可 在催化器103上游及下游的排气管路102、102'、104、104'上分别设置氧传感器111,其中 各传感器均应电连接至附件控制器101,而附件控制器101拥有多路输入及输出标准接口, 可以同时输入或输出多路信号。将所有这些硬件集成在第一推车式框架中,能够便于运输。 而所有的接口均采用标准化接口,可以满足不同试验室的快速安装要求。
[0019] 发动机模块200则整体布置在第二推车式框架203上。具体而言,其包括用于接 收信号、传递信号及发出信号的发动机控制器201及发动机202。发动机可以自行选择,但 通常选择易于购买且技术简单的发动机。因为对于老化而言,发动机技术越简单,可靠性越 好。另外一旦选定发动机型号,则不应更换。因为后面的附件连接部分均针对选定发动机 开发。如此可实现仅需一次匹配调试,便能多次更换场地,更换发动机或更换附件部分直接 操作,从而免去重复匹配,重复标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再者,由于发动机模块已做成标准 化模块,采用第二推车式框架,可以和试验室台面进行快速安装,同时还可与测功机实现快 速对接。
[0020] 另外,测功机模块300则包括:测功机302及测功机控制器301。
[0021]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由于各硬件均呈模块化结构,因此,可以同时实现包括 160K老化、0BD老化等在内的多种老化模式,且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时亦无需进行额外改 造。此外,附件模块安装在第一推车式框架中,其可实现与试验室台面进行连接,并可与发 动机进行快速连接;而发动机模块则安装在第二推车式框架中,该第二推车式框架可以快 速与试验室台面进行连接,并可快速实现发动机与测功机之间的连接。同时,上述推车式框 架使得各模块能够被快速安装及运输,极大提升台架安装的工作效率。再者,对于资源有限 的主机厂,在需要进行老化时,可以对非老化台架进行快速的改造,使其成为可靠的老化台 架,提高台架硬件投资的利用率。模块化式台架可以支持各主机厂在国家认证中心进行SBC 老化替代实车耐久的排放耐久认证;主机厂可以便捷地将上述设计的模块化台架运到认证 中心,在认证中心试验室进行快速安装,使得整个认证在受控环境下进行。
[0022] 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老化台架的工作过程。其中,测功机模 块300与发动机模块200对接,实现对发动机202参数的测取,并对发动机模块200发出负 荷及转速需求;发动机202排出的气体分别经由催化器上游的排气管路102、102'进入催化 器103、103' ;随后再流入催化器下游的排气管路104、104'。另一方面,测功机模块300在 老化循环规定的特定条件下,向附件控制器101发出对二次空气阀109的开关信号,该信号 经由附件控制器101传送给二次空气阀109来实现二次空气供应的通断。当需要供应二次 空气时,二次空气经由除杂腔105、除湿腔106及稳压腔107进入二次空气管路108,并接入 催化器上游的排气管路102、102'中。在此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10及氧传感器111的传感 信号都传送至附件控制器101,附件控制器101 -方面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台架控制器,以实 现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监控;另一方面还可将来自氧传感器111的信号传送至发动机控制器 201,并据此实现对发动机的闭环控制。
[0023] 如上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 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对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特征进行等同的改型或变型,毫无疑问,这些 改变的实施方式也将落入权利要求书所覆盖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功机模块;可移动的发动机模块;以及 可移动的附件模块;其中,所述测功机模块、所述发动机模块及所述附件模块可拆卸地连 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附件模块包括: 第一推车式框架及置于所述框架上的附件与附件控制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包括:催化器及分别 设置于所述催化器上游与下游的排气管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包括:二次空气管 路及二次空气阀,所述二次空气管路通过所述二次空气阀连接至所述催化器上游的排气管 路。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还包括:顺次连接至 所述二次空气管路上游的除杂腔、除湿腔及稳压腔。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其设置 于所述催化器上,并电连接至所述附件控制器。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传感器,其分别设 置于所述催化器上游与下游的排气管路上,并电连接至所述附件控制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发动机模块包 括:第二推车式框架及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发动机与发动机控制器。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功机模块包括:测功机 及测功机控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器老化台架,其包括:测功机模块;可移动的发动机模块;以及可移动的附件模块;其中,所述测功机模块、所述发动机模块及所述附件模块可拆卸地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催化器老化台架,其具有多个模块化部件,当实现在不同老化模式间切换时,将对应的模块化部件进行替换即可,无需进行额外改造。此外,各种可移动的模块化部件能够实现快速对接与拆卸,提高台架安装效率。
【IPC分类】G01M13/00
【公开号】CN205228790
【申请号】CN201520856014
【发明人】马兴友, 王荣吉, 李晶, 祝何林, 钱铮
【申请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