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687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包括实验箱体,吊篮及升降装置,其中在实验箱体内设有上下分布的高温室和低温室,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的隔离墙上开有吊篮过孔,吊篮过孔中配置吊篮,该吊篮在所述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行走,所述高温室配设有加热系统;所述低温室内设有低温槽,该低温槽连接有制冷系统,当吊篮落入低温室后,吊篮浸泡在低温槽中。采用该方案,能在对样品进行温度冲击实验时,使样品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或降低,实现空气与液体之间的温度冲击,这样就使温度冲击实验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用以满足不同特殊材料的试验要求,适用范围更广,利用率更高。
【专利说明】
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温度冲击试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温度冲击试验箱在测试时,针对一些特殊要求,如要求其高低温转换时间非常短,温度变化剧烈,以便于快速检测出材料在反复快速温变的情况下,其试验品的耐温变性能。而现有温度冲击试验箱的高温室内和低温都是同一种介质的高低温冲击,且大都是在空气介质中移动,而空气的比热极低,恒温效果很差,仅有一种测试模式,不能满足特殊试验要求,温度冲击试验箱的实用范围局限,且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
[0004]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包括实验箱体,吊篮及升降装置,其中在实验箱体内设有上下分布的高温室和低温室,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的隔离墙上开有吊篮过孔,吊篮过孔中配置吊篮,该吊篮在所述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行走,其关键在于:
[0006]所述高温室配设有加热系统;
[0007]所述低温室内设有低温槽,该低温槽连接有制冷系统,当吊篮落入低温室后,吊篮浸泡在低温槽中。
[000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高温室配设的加热系统能对高温室进行迅速加热,高温室能够达到的温度更高;通过在低温室内设置低温槽,使吊篮落入低温室浸泡在低温槽中,以对吊篮进行更迅速、强烈的降温。从而在对样品进行温度冲击实验时,使样品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或降低,使温度冲击实验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以满足不同特殊材料的试验要求,适用范围更广,利用率更高。
[0009]上述加热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高温室的第一风机、加热器及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在高温室内产生循环风,实现加热器对高温室的均衡加热。采用此方案,加热器用于加热升温,使其周围的温度升高,第一风机吹动产生循环风,流动加热,高温室内温度更快达到动态均衡,而第一温度传感器上述制冷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低温室的第二风机和第一冷凝器,以及内置于所述低温槽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0]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一冷凝器都安装在所述低温室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第一冷凝器产生的冷量吹向所述低温槽。
[0011]采用此方案,第二风机将第一冷凝器产生的冷量吹向所述低温槽,使低温槽降温,第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温度信息,便于温度调节控制。
[0012]上述制冷系统包括外置于所述低温室的低温调温槽,该低温调温槽连接有第二冷凝器,该低温调温槽经循环管路与所述低温槽相通。采用以上方案,外置的低温调温槽能扩大低温空间,从而更稳定的维持低温槽的低温状态,减少温度冲击实验时低温槽的温度波动范围。
[0013]上述升降装置包括链条,链轮组件及第一气缸,该链条一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顶壁后并伸进所述高温室内与所述吊篮连接,另一端通过链轮组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采用该方案,链条抗温湿度变化冲击的能力更强,增强了吊篮提升下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高温度冲击试验箱的使用寿命。
[0014]上述升降装置包括固装在所述实验箱体顶部的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顶壁后并伸入所述高温室后与所述吊篮连接。采用第二气缸线性驱动吊篮升降,提升升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高温度冲击试验箱的使用寿命。
[0015]上述高温室上设置有观察窗。可方便观察。
[0016]上述实验箱体底部安装万向脚轮和调节脚。方便将本实验箱推拉移位。
[0017]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高温室配设的加热系统能对高温室进行迅速加热,高温室能够达到的温度更高;通过在低温室内设置低温槽,使吊篮落入低温室浸泡在低温槽中,以对吊篮进行更迅速、强烈的降温。从而在对样品进行温度冲击实验时,使样品的温度在段时间内急剧升高或降低,使温度冲击实验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以满足不同特殊材料的试验要求,适用范围更广,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包括实验箱体I,吊篮4及升降装置,其中在实验箱体I内设有上下分布的高温室2和低温室3,高温室2和低温室3之间的隔离墙上开有吊篮过孔,吊篮过孔中配置吊篮4,该吊篮4在所述高温室2和低温室3之间行走;
[0024]所述高温室2上设置有观察窗14,所述高温室2配设有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高温室2的第一风机61、加热器62及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63,第一风机61在高温室2内产生循环风,实现加热器62对高温室2的均衡加热。
[0025]所述低温室3内设有低温槽31,该低温槽31连接有制冷系统,当吊篮4落入低温室3后,吊篮4浸泡在低温槽31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外置于所述低温室3的低温调温槽8,该低温调温槽8连接有第二冷凝器81,该低温调温槽8经循环管路与所述低温槽31相通。
[0026]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装在所述实验箱体I顶部的第二气缸54,该第二气缸54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I顶壁后并伸入所述高温室2后与所述吊篮4连接。
[0027]所述实验箱体I底部安装万向脚轮11和调节脚12。
[0028]实施例2:
[0029]结合图2和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链条51,链轮组件52及第一气缸53,该链条51—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I顶壁后并伸进所述高温室2内与所述吊篮4连接,另一端通过链轮组件52与第一气缸53的活塞杆连接。
[0030]实施例3:
[0031]结合图3和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低温室3的第二风机71和第一冷凝器72,以及内置于所述低温槽31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3,所述第二风机71和第一冷凝器72都安装在所述低温室3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二风机71将所述第一冷凝器72产生的冷量吹向所述低温槽31。
[003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包括实验箱体(I),吊篮(4)及升降装置,其中在实验箱体(I)内设有上下分布的高温室(2)和低温室(3),高温室(2)和低温室(3)之间的隔离墙上开有吊篮过孔,吊篮过孔中配置吊篮(4),该吊篮(4)在所述高温室(2)和低温室(3)之间行走,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室(2)配设有加热系统; 所述低温室(3)内设有低温槽(31),该低温槽(31)连接有制冷系统,当吊篮(4)落入低温室(3)后,吊篮(4)浸泡在低温槽(3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高温室(2)的第一风机(61)、加热器(62)及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63),第一风机(61)在高温室(2)内产生循环风,实现加热器(62)对高温室(2)的均衡加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内置于所述低温室(3)的第二风机(71)和第一冷凝器(72),以及内置于所述低温槽(31)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3); 所述第二风机(71)和第一冷凝器(72)都安装在所述低温室(3)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二风机(71)将所述第一冷凝器(72)产生的冷量吹向所述低温槽(3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外置于所述低温室(3)的低温调温槽(8),该低温调温槽(8)连接有第二冷凝器(81),该低温调温槽(8)经循环管路与所述低温槽(31)相通。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链条(51),链轮组件(52)及第一气缸(53),该链条(51) —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I)顶壁后并伸进所述高温室(2)内与所述吊篮(4)连接,另一端通过链轮组件(52)与第一气缸(53)的活塞杆连接。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装在所述实验箱体(I)顶部的第二气缸(54),该第二气缸(54)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所述实验箱体(I)顶壁后并伸入所述高温室(2)后与所述吊篮(4)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室(2)上设置有观察窗(14)。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度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I)底部安装万向脚轮(11)和调节脚(12)。
【文档编号】G01N3/60GK205562321SQ20162016856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龙德中, 雷正根
【申请人】重庆哈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