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钟表及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334发布日期:2019-06-13 10:2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电子钟表及机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钟表及机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利用电子式表冠修正显示信息的电子钟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能够利用表盘上的指针等显示构件显示时刻等显示信息,并且利用电子式表冠进行这些显示信息的修正。

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中,在利用电子式表冠修正显示信息时,可以根据表冠在轴向上的拉出位置,改变旋转操作表冠时的旋转信号的测量条件,并可以根据测量条件,改变作为修正对象的信息的修正量。

通过这样地使修正量可变,弥补了根据表冠的操作位置而操作性不同这样的表冠的缺点,容易进行表冠的修正操作。

并且,以往,已知具备用于检测表冠的旋转的旋转开关机构的钟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的钟表中具备:开关轮,其与柄轴一体地旋转;和开关杆,借助于开关轮的凸轮形状,所述开关杆因末端部被按压而旋转(末端部构成开关接点弹性体),开关杆随着表冠的旋转而移动,与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修正检测图案接触并导通。然后,通过检测该导通状态,来对表冠的旋转进行检测。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钟表中,当表冠处于朝向钟表壳体压入的通常的位置(0段位置)时,设定为即使通过使表冠旋转而开关杆移动并与修正检测图案接触,也无法进行输入。

并且,以往,已知具备接收卫星信号并显示当前地点的当地时刻的世界时间功能的电子钟表。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手表,其具备显示有地图的表盘和多个指针,显示当前地点的时区和当地时刻。并且,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手表,其在表盘的外周部具备以与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niversal Time)的时差表示的时区显示,显示当前地点的时区和当地时刻。这些手表具备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导航卫星接收卫星信号的接收部,接收来自4个导航卫星的信号,求出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自动修正时区和时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4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00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7504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本日用精品情报杂志2013年7月”株式会社德间书店,平成25年7月10日,75-81页

然而,在不通过表冠的轴向的位置,而是需要通过按钮操作来进行作为修正对象的信息的切换的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中存在这样的课题:无法改变旋转操作表冠时的旋转信号的测量条件及修正量,从而无法按照用户的意思进行极细微的修正。

例如,具备1/5秒计时针、分计时针、时计时针这3个计时针,并且具备最长能够进行6小时的测量的计时功能的电子钟表中,存在如下情况:将表冠拉出2段来移至对计时针的基准位置(0位置)进行修正的模式,通过按钮操作从所述3种计时针中选择修正对象。

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中,当假定是这样的修正计时针的基准位置的情况时,由于没有变更表冠的拉出位置,所以即使通过按钮操作变更了修正对象,也无法变更旋转信号的测量条件、修正量。因此,在能够选择在每次将指针移动1步的通常修正模式(单修正模式)、和将指针连续移动多步的连续修正模式的情况下,如果表冠的拉出位置相同,则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量也是相同的修正量。

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当进行适于某一计时针的修正的设定时,则其他的计时针的修正变得不方便。

例如,在利用表冠修正1/5秒计时针的基准位置(0位置)的情况下,1/5秒计时针的修正量的总数多达300(0~299)。因此,在将表冠拉出到2段位置的情况下,若将通常修正模式下的修正量设为“1”,将连续修正模式下的修正量设为“300”,则1/5秒计时针的修正操作变得容易。

但是,对于时计时针,修正量的总数只有6(0~5),因此一步一步地修正针的动作就够了,通过连续修正的动作的话就难以对准所意图的刻度。即,存在如下课题:在连续修正量是300的情况下,当不经意地移至连续修正模式时,输入了修正量的总数(6)的50倍的修正量,时计时针旋转多次,从而使时计时针对准基准位置的操作变得困难。

这样的课题不限于指针,在通过表冠等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来修正日历轮等显示构件的情况下也存在共同的课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所述钟表中,开关接点弹性体始终与开关轮啮合而与表冠的位置无关,因此即使在表冠处于0段位置的情况下,当使表冠旋转时,使用者也会感觉到阻碍感。

因此,当在0段位置处使表冠旋转时,即便使用者没有进行任何输入,也有可能因感觉到阻碍感而误解为进行了输入。并且,当使用者在未进行输入的0段位置感觉到阻碍感时,有可能无法根据阻碍感判断是否进行了输入,即使在进行输入的0段位置以外的位置(1段位置、2段位置)使表冠旋转并感觉到阻碍感,也无法直观地判断进行了输入的情况。因此,使用起来并不称手。

并且,在专利文献3和非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电子钟表中,在无法接收卫星信号的状态或难以接收的环境中,在不能自动设定当前地点的时区的情况、或使用者希望预先时刻修正成移动目的地的当地时刻的情况下,需要手动设定时区。然而,这些电子钟表具备多个功能,因此在时区的手动设定中需要使用多个输入装置。因此,存在用于手动设定时区的输入操作难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钟表具有:显示构件,其显示显示信息;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显示构件;操作部件,其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和控制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由所述显示构件显示的所述显示信息进行修正,所述控制构件具有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选择的单修正模式和连续修正模式,在所述单修正模式下,向所述驱动机构输出单修正信号并以单一修正量修正所述显示构件,在所述连续修正模式下,向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连续修正信号并以连续修正量修正所述显示构件,所述连续修正量是根据所述连续修正模式下待修正的所述显示信息的种类而设定的。

在本应用例中,作为显示信息,例如例示有当前时刻信息、日期和星期、计时器的计时信息、在卫星信号的接收中取得的当前位置和根据该当前位置选择的时区、与当前地点不同的时区的时刻(家的时间)等。作为显示构件,例示有指针、日历轮等显示轮等。作为操作部件,可以利用表冠。

在这样的本应用例中,利用显示构件显示显示信息。显示构件中的显示信息可以通过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来修正。此时,控制构件根据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选择单修正模式或连续修正模式。

在单修正模式中,控制构件每当检测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时,向所述驱动机构输出单修正信号并以单一修正量修正指针等显示构件。因此,指针等显示构件能够以每1刻度的量来修正待修正的显示信息,能够进行细微的设定。

在连续修正模式下,向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连续修正信号并以连续修正量修正指针等显示构件。该连续修正量根据待修正的显示信息来设定。在输出所述连续修正信号期间,不操作操作部件而连续执行显示构件的修正,因此能够使显示构件进行快速前进等,能够进行迅速的修正操作。并且,构成为通过在连续修正中利用操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停止连续修正,由此,能够在连续修正中使连续修正停止在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附近,并在单修正模式下移动至修正位置,因此与重复单修正操作相比能够使修正操作省力化。

并且,在本应用例中,利用控制构件,根据显示信息的种类设定连续修正模式下的连续修正量的数量。由此,能够根据信息的种类改变连续修正量,因此能够根据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等进行极细微的修正。

例如,在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少至2~60的程度的情况,或与修正量的总数对应的修正时间短至4秒以下等的情况下,当进行连续修正操作时,到显示构件的修正结束为止的时间较短,因此,很可能发生超过了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多至60~720等的情况,或与修正量的总数对应的修正时间长至5秒以上的情况下,若是以适于所述修正量的总数少的信息的连续修正量进行修正的话,存在仅通过一次的连续修正操作达不到修正量的情况,从而不得不进行多次的连续修正操作。

这样,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利用操作部件重复修正操作,修正操作性降低。

对此,在本应用例中,在连续修正模式下根据待修正的显示信息的种类设定连续修正量,因此例如能够对每个显示信息设定与其修正量的总数对应的连续修正量。因此,即使在连续修正模式中,也能够容易地修正到用户意图的刻度,能够提高显示构件的修正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件在旋转规定角度时被检测到旋转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到1次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构件选择所述单修正模式,在规定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测到相同方向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构件选择所述连续修正模式。

在本应用例中,用户仅通过变更规定时间内的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量,就能够选择单修正模式或连续修正模式。因此,与通过按钮操作等选择各模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显示构件的修正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所述连续修正模式下待修正的所述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相同的修正量。

这里,所谓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是指直到指针等显示构件返回修正开始的原来位置为止,即直到显示相同信息为止的修正量。例如,若是像秒针这样旋转1周(360度)后指示相同秒的指针,则修正量的总数的意思是使所述指针旋转1周所需要的修正量。

在本应用例中,将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相同的修正量,因此即使在要进行单修正模式下的修正操作的用户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构件也会循环一周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也不会与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发生大的偏离。因此,通过继续进行单修正模式下的修正操作,能够容易地修正到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驱动机构只能进行所述显示构件的正向的修正和反向的修正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所述单一修正量相同的修正量。

在显示构件中存在只能向单方向变化的结构。例如,当向钟表安装粗针时,存在如下情况,由于驱动指针的马达的规格的限制(钟表的动作电压的限制等),必须使用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的马达,从而指针的旋转方向变成单方向(只有正转方向)。

在这样的单方向的显示信息的修正操作时,若连续修正操作的修正量多,则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情况下,超过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的可能性高。

为了恢复这样的超过,反向的操作最合适。但是,对于如上所述的显示构件只向单方向变化的显示信息来说,无法进行向反向返回的操作。因此,需要以单修正操作将显示构件移动至意图的位置,修正操作变得麻烦。

对此,在本应用例中,通过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被限制为单一修正量的移动,所以也能够防止显示构件超过意图的修正位置的情况,能够提高修正操作性。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当所述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为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以下时,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所述单一修正量相同的修正量。

在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少的情况下,若连续修正量多,则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超过用户的意图的修正位置的可能性高。

对此,在本应用例中,通过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被限制为单一修正量的移动,所以也能够防止显示构件超过意图的修正位置的情况,能够提高修正操作性。

而且,由于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少,所以即使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也不会增加用户的修正操作的负担,还能够防止修正操作性的降低。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当连续修正所述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的情况下的所需时间为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以下时,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所述单一修正量相同的修正量。

在显示构件以修正量的总数进行修正的时间、即显示构件循环一周的时间(显示构件环绕一周直到返回原来的位置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例如,表示显示信息的指针的驱动频率高的情况,或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少的情况等)下,即便通过单修正操作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修正。

并且,在用户误指示了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若连续修正量多,则显示构件会在短时间内循环一周,因此难以对准用户所意图的修正位置。

对此,在本应用例中,通过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被限制为单一修正量的移动,所以也能够防止显示构件超过意图的修正位置的情况,能够提高修正操作性。

而且,由于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少,所以即使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也不会增加用户的修正操作的负担,还能够防止修正操作性的降低。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当所述显示信息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设定的信息、修正时的所述显示构件的移动量不恒定的信息、修正时由所述显示构件显示的所述显示信息没有连续性的信息中的一种时,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连续修正量设为与所述单一修正量相同的修正量。

作为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设定的信息,例如具有时区信息。作为修正时的显示构件的移动量不恒定的信息,例如是如下信息:在呈扇形状显示星期并将指针从基准位置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针对各星期的刻度地移动,直到移动至端部后,一次移动至基准位置。作为在修正时由所述显示构件显示的所述显示信息不具有连续性的信息,具有从0小时修正到+14小时后,从-12小时修正到0小时的时区信息等。

在这样的本应用例中,显示信息的修正量并不恒定,因此若连续修正量大则存在难以修正到用户意图的位置的情况。对此,在本应用例中,通过使连续修正量与单一修正量相同,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被限制为单一修正量的移动,所以也能够防止显示构件超过意图的修正位置的情况,能够提高修正操作性。

[应用例8]本应用例的机芯的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备:柄轴,其至少在0段位置和1段位置旋转;开关轮,其与所述柄轴卡合并与所述柄轴一体地旋转;和开关接点弹性体,当所述柄轴处于所述1段位置时,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随着所述开关轮的旋转而与所述开关轮接触,并且,当所述柄轴处于所述0段位置时,即使所述开关轮旋转,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也不与所述开关轮接触。

这里,0段位置是表冠被朝向机芯压入后的通常的位置,1段位置是表冠从0段位置拉出1段后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当表冠处于0段位置时,即使开关轮旋转,开关接点弹性体也不与开关轮接触。

因此,当表冠处于0段位置时,即使使用者旋转表冠也不会感觉到阻碍感,因此能够直观地把握没有进行输入的情况。并且,由于能够根据阻碍感判断是否进行了输入,所以当表冠处于1段位置时,使用者旋转表冠而感觉到阻碍感,由此能够直观地把握进行了输入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易用性。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机芯具备:拉挡,其与所述柄轴卡合,并且随着所述柄轴的移动而移动;和定位杆,其与所述拉挡卡合,并随着所述拉挡的移动而移动,所述开关轮被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柄轴的轴向移动,随着所述定位杆的移动而移动至与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接触的位置和不与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接触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开关轮相对于柄轴借助拉挡和定位杆机械地联动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开关轮移动至与柄轴的位置(0段位置、1段位置)对应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设定为:当柄轴处于1段位置时,随着开关轮的旋转而开关轮与开关接点弹性体接触,并且,当柄轴处于0段位置时,即使开关轮旋转,开关轮与开关接点弹性体也不会接触。

[应用例10]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拉挡具备突出部,所述定位杆利用所述突出部进行定位。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利用在与柄轴直接连动的拉挡设置的突出部对定位杆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定位杆配置到与柄轴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将开关轮配置到与柄轴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应用例11]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杆设置成能够向使所述开关轮接近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的方向即第1方向、和使所述开关轮离开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的方向即第2方向移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限制所述定位杆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并允许所述定位杆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当定位杆向第1方向移动时,在开关轮的齿与开关接点弹性体触碰,并且开关轮和开关接点弹性体没有啮合的情况下,定位杆能够向第2方向避让。由此,能够防止因表冠的操作而破坏机芯。

[应用例12]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机芯具备按压所述拉挡的拉挡按压件,所述拉挡按压件具备复位弹性部,该复位弹性部使接触所述开关轮而移动了的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的位置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与利用与拉挡按压件分体的部件构成使开关接点弹性体的位置返回原来的位置的复位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减少机芯的成本。

[应用例13]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机芯中,优选的是,所述机芯具备用于检测所述柄轴的位置的开关杆,所述柄轴除了所述0段位置和所述1段位置之外还在2段位置旋转,当所述柄轴处于所述2段位置时,所述开关接点弹性体随着所述开关轮的旋转而与所述开关轮接触。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使用开关杆检测表冠和柄轴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的情况。并且,当表冠和柄轴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时,能够使开关轮旋转并与开关接点弹性体接触。因此,当表冠处于2段位置时,能够输入与处于1段位置的输入不同种类的命令,因此与例如仅能够在表冠50处于1段位置时输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可输入的命令的种类。由此,能够增加通过操作表冠可实现的功能。

[应用例14]本应用例的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钟表具备上述机芯。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得到与上述机芯相同的效果。

[应用例15]本应用例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钟表具备:表冠;时区显示;根据基于卫星信号算出的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自动设定当前地点的时区的功能;和手动设定从所述时区显示中选择的任意的时区的功能,所述任意的时区通过所述表冠的操作来选择。

根据本应用例,电子钟表具备表示所显示的时刻的时区的时区显示。电子钟表具备:接受卫星信号算出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自动设定当前地点的时区并显示当地时刻的功能;手动设定从时区显示中选择的任意的时区,并显示已设定的时区的当地时刻的功能。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能够通过电子钟表所具备的表冠的输入操作而从时区显示中进行选择。由此,本应用例的电子钟表能够利用一个输入装置(表冠)来手动设定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应用例16]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冠具备多段的操作位置,所述任意的时区在所述表冠被拉出一段的所述操作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本应用例,在电子钟表设置有具备多段的操作位置的表冠。例如,当设表冠被压入电子钟表的主体的位置(固定位置)为0段时,一般地,在表冠上具备将表冠拉出一段的第一段、和将表冠拉出二段的第二段的操作位置。通过将表冠固定在第一段的操作位置时的表冠的操作,从时区显示中选择任意的时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输入操作手动设定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应用例17]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冠具备多段的操作位置,所述任意的时区在所述表冠被拉出二段的所述操作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将表冠固定在第二段的操作位置时的表冠的操作,从时区显示中选择任意的时区。第二段的操作位置是将表冠拉出到最大的位置,因此容易理解成手动设定时区的输入操作。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应用例18]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冠构成为能够转动操作,所述任意的时区通过所述表冠的所述转动操作来选择。

根据本应用例,在表冠具备用于使表冠转动来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操作功能。根据表冠的转动操作切换在时区显示中表示的时区。关于任意的时区,通过表冠的转动操作的停止来选择在时区显示中显示的时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手动设定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应用例19]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电子钟表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冠构成为能够进行按下所述表冠的按钮操作,所述任意的时区通过所述表冠的所述按钮操作来选择。

根据本应用例,在表冠具备用于按下表冠来进行输入操作的按钮操作功能。根据表冠的按钮操作切换在时区显示中表示的时区。关于任意的时区,根据表冠的按钮操作选择在时区显示中表示的时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输入操作手动设定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主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概略剖视图。

图4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修正数据的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修正的流程图。

图9是图8中的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图7中的初始模式的信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图7中的快速旋转判定模式的信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图7中的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的信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4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4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4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时区操作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5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5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6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6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6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7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7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7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8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8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8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的动作的后续动作的示意图。

图19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9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0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0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0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修正数据的图。

图22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示意图,是示出通常走针状态的图。

图22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示意图,是示出进入日期修正模式的操作的图。

图23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3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3C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日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星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星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C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星期修正模式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信息通过修正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例的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机芯的局部平面图。

图2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柄轴在0段位置时的旋转开关机构的平面图。

图29是示出柄轴在0段位置时的所述机芯的局部剖视图。

图30是示出柄轴在1段位置时的所述旋转开关机构的平面图。

图31是示出柄轴在1段位置时的所述机芯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是示出柄轴在1段位置和2段位置时的所述机芯的局部剖视图。

图33是示出柄轴在2段位置时的所述旋转开关机构的平面图。

图34是示出柄轴在2段位置时的所述机芯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概略的局部剖视图。

图36是示出电子钟表的外观的概略平面图。

图37是电子钟表的电气控制模块图。

图38是示出电子钟表的手动设定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子钟表的外观的概略平面图。

图40是示出电子钟表的手动设定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10A:电子钟表;11:表盘;110:天线体;115:天线连接销;116:底板支承环;120:电路基板;122:接收装置;125:底板;130:二次电池;135:太阳能电池板;140:驱动机构;141:秒针马达;142:时分针马达;143:日历马达;144:秒计时针马达;145:分计时针马达;146:时计时针马达;15:日历小窗;150:控制装置;151:测时部;152:定位部;153:自动时刻修正部;154:时区修正部;155:显示修正部;156:表冠段数判定部;159:计时装置;16:日历轮;160:存储装置;161:时刻数据存储部;162:接收时刻数据;163:闰秒更新数据;164:内部时刻数据;165: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6:时区数据;167:时区数据存储部;168:定时接收时刻存储部;169: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A:显示修正模式;169B:修正量;169C:修正量;169D:表冠段数;169E:按钮操作;170: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1:判定定时器;172:连续修正计数器;173:信号判定部;20:显示装置;20A:显示装置;21、22、23:指针;25:指针轴;30:外装壳体;31:壳体;32:表圈;33:玻璃罩;34:后盖;35:城市信息;40:表盘环;45:时差信息;46:时区显示;50:表冠;51:柄轴;52:开关轮;53:齿;55A:第三开关;55B:第四开关;56A:第一开关;56B:第二开关;57:接点弹簧;57A、57B:接点;58:移动体;59:旋转检测部;61、61A:A按钮;62、62A:B按钮;63:C按钮;64:D按钮;69、69A:输入装置;70:第1小窗;71:指针;8:GPS卫星;80:第2小窗;81:指针;90:第3小窗;91:指针;941、951:记号;10B:钟表;400:机芯;410:旋转开关机构;430:电路基板;510:柄轴;511、543~545、561:卡合槽;520:拉挡;523、572:突出部;530:开关杆;540:棘爪弹簧;550:定位杆;552:侧面部;560:开关轮;562:齿轮;570:开关接点弹性体;580:开关接点弹簧;590:拉挡按压件;591:复位弹性部;592:开关接点弹簧按压部;10C、200:电子钟表;71、81、91:指针;24:时刻分显示;35:城市显示;45:时差显示;250:表冠;70:第1小钟表;72:累计分显示;80:第2小钟表;82:卫星捕捉数显示;83:接收结果显示;84:时刻秒显示;90:第3小钟表;92:累计时显示;93:夏令时显示;94:充电量显示;95:接收禁止显示;96:接收模式显示;124:接收部;180:控制部;181:CPU;182:RAM;183:ROM;184:输入装置;185:数据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的概略主视图。

如图1所示,电子钟表10构成为,接收来自在地球的上空以规定的轨道环绕的多个GPS卫星8中的至少1个GPS卫星8的卫星信号并取得时刻信息,接收来自至少3个GPS卫星8的卫星信号来算出位置信息。另外,GPS卫星8是位置信息卫星的一例,在地球的上空存在多个。目前,有大约30个GPS卫星8在进行环绕。

[电子钟表的概略结构]

图2是示出电子钟表10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电子钟表10的概略剖视图。

电子钟表10是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的手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具有世界时间功能和计时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电子钟表10具备外装壳体30、玻璃罩33和后盖34。

外装壳体30以在由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的壳体31嵌合由陶瓷形成的表圈32的方式构成。在表圈32的内周侧借助由塑料形成的环状的表盘环40配置有圆盘状的表盘11。

在表盘11的正面侧(玻璃罩33侧)设置有指针21、22、23。

在表盘11中,在比中心靠2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圆形的第1小窗70和指针71,在比中心靠10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圆形的第2小窗80和指针81,在比中心靠6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圆形的第3小窗90和指针91,在4点钟方向设置有矩形的日历小窗15。

表盘11、指针21、22、23、第1小窗70、指针71、第2小窗80、指针81、第3小窗90及日历小窗15等可以透过玻璃罩33辨认。

并且,在表盘11的背面侧配置有日历轮(日轮)16,该日历轮16的一部分可以从日历小窗15辨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指针21、22、23、71、81、91及日历轮16构成了显示装置20。该显示装置20是本发明的显示构件。

在显示装置20中,利用作为秒针的指针81、作为分针的指针22、作为时针的指针23显示当前时刻,利用日历轮16显示当前日期。利用作为1/5秒计时针的指针21、作为分计时针的指针71、作为时计时针的指针91显示计时功能的计时结果。

并且,如后所述,指针91也兼用于夏令时的设定的开和关、电池余量水平、接收模式等各种模式信息的指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20显示的当前时刻(时分秒)、当前日期及计时器计时结果(时分及1/5秒)、各种模式信息是本发明的显示信息。

在外装壳体30的侧面,自表盘11的中心,在8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A按钮61,在10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B按钮62,在2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C按钮63,在4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D按钮64,在3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表冠50。

通过操作所述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D按钮64及表冠50,输出与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冠50是本发明的操作部件。而且,利用表冠50及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D按钮64构成了输入装置69(操作部)。对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利用后述的旋转检测部59(参照图4)进行检测。

[电子钟表的内部结构]

在电子钟表10中,如图3所示,金属制的外装壳体30的正背两个开口中正面侧的开口隔着表圈32被玻璃罩33封住,背面侧的开口被由金属形成的后盖34封住。

在外装壳体30的内侧具备:安装于表圈32的内周的表盘环40;透光性的表盘11;贯通表盘11的指针轴25;以及驱动机构140等,该驱动机构140驱动包含以指针轴25为中心环绕的指针21、22、23的显示装置20(包含图3中未图示的指针71、81、91及日历轮16)。

指针轴25穿过外装壳体30的俯视中心,并沿着在正背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设置。

表盘环40的外周端与表圈32的内周面接触,并且表盘环40具备一个面与玻璃罩33平行的平板部分、和以内周端与表盘11接触的方式向表盘11侧倾斜的倾斜部分。表盘环40在俯视时呈环形形状,并且在剖视时呈研钵形状。利用表盘环40的平板部分、倾斜部分和表圈32的内周面形成了圆环形状的收纳空间,并且在该收纳空间内收纳有环状的天线体110。

天线体110以环形形状的电介质为基材,在此之上通过镀敷或银浆印刷等形成金属的天线图案。该天线体110配置于表盘11的外周,并配置于表圈32的内周面侧,而且被由塑料形成的表盘环40和玻璃罩33覆盖,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接收。作为电介质,可以将氧化钛等可在高频波中使用的介电材料混入树脂中并成形,由此能够与电介质的波长缩短相结合地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表盘11是在外装壳体30的内侧显示时刻的圆形的板件,由塑料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在与玻璃罩33之间具备指针21、22、23等,并且表盘11配置在表盘环40的内侧。

在表盘11和安装有驱动机构140的底板125之间具备进行光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35。

太阳能电池板135是串联连接将光能变换成电能(电力)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光发电元件)而成的圆形的平板。并且,太阳能电池板135还具有太阳光的检测功能。在表盘11、太阳能电池板135和底板125形成有供指针轴25以及第1小窗70的指针71、第2小窗80的指针81和第3小窗90的指针91的指针轴(未图示)贯通的孔,并且形成有日历小窗15的开口部。

驱动机构140安装于底板125,并且被电路基板120从背面侧覆盖。

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140具备秒针马达141、时分针马达142、日历马达143、1/5秒计时针马达144、分计时针马达145、模式针/时计时针马达146。

秒针马达141驱动指针81来显示当前时刻的秒。

时分针马达142驱动指针22及指针23来显示当前时刻的分和时。

日历马达143驱动日历轮16来显示当前的日期。

1/5秒计时针马达144驱动指针21来显示计时功能中的秒。

分计时针马达145驱动指针71来显示计时功能中的分。

模式针/时计时针马达146驱动指针91来显示计时功能中的时,或者显示电子钟表10的模式信息。

上述驱动机构140的各马达141~146是步进电机,经由齿轮等轮系驱动构成显示装置20的各指针21、22、23、71、81、91及日历轮16。后述控制装置150对向各马达141~146的驱动信号的输入进行控制,驱动显示装置20的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使各指针21、22、23、71、81、91及日历轮16移动显示信息的1个刻度(显示信息的最小修正单位)的情况下的修正量(步进电机的驱动量)称作1步。

电路基板120具备作为本发明的接收构件和信息取得构件的接收装置122(GPS模块)、以及控制装置150。

在电路基板120的后盖34侧(设置有接收装置122和控制装置150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覆盖这些电路部件的电路压板121。在底板125和后盖34之间设置有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130。

二次电池130利用充电电路131(参照图5),以太阳能电池板135产生的电力进行充电。

另外,在电路压板121设置有用于将二次电池130收纳到外装壳体30内的开口。并且,在电路基板120和天线体110之间,配置有形成为环状的底板支承环116。

天线体110通过供电点而被供电,在该供电点连接有天线连接销115。天线连接销115是由金属形成的针状的连接器,以贯通底板支承环116的方式配置,并与电路基板120抵接。由此,电路基板120和收纳空间内部的天线体110通过天线连接销115连接。

[旋转检测部]

在电路基板120设置有对表冠50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59。

当旋转操作表冠50时,旋转检测部59检测其旋转方向和旋转量。

如图4所示,表冠50具备柄轴51和开关轮52,开关轮52的中心固定于该柄轴51。开关轮52在外周缘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120度间隔的3个)齿53。

如图4所示,旋转检测部59具备:移动体58;具有接点57A、57B的接点弹簧57;第一开关56A;和第二开关56B。

移动体58被设置成在开关轮52的齿53的移动路径上,能够沿开关轮52的外周缘的切线方向移动。而且,移动体58在与开关轮52的齿53接触时,如图4B所示,向开关轮52的旋转方向(表冠50的旋转操作方向)移动。

接点弹簧57固定于移动体58,对该移动体58向齿53的移动路径上的初始位置(图4A所示的位置)侧施力。因此,当旋转操作(右旋转,正转方向)表冠50时,如图4B所示,利用齿53移动移动体58。当进一步向该方向旋转表冠50时,移动体58借助齿53而移动,由此接点弹簧57挠曲,齿53以越过移动体58的方式移动。然后,当齿53从移动体58离开时,移动体58借助接点弹簧57的作用力返回初始位置。

该接点弹簧57与后述的控制装置150(参照图5)连接,并施加有规定的电源电压(VDD)。因此,当移动体58向第一开关56A侧移动时,接点弹簧57的一方的接点57A与该第一开关56A接触。并且,当移动体58向第二开关56B侧移动时,接点弹簧57的另一方的接点57B与该第二开关56B接触。

第一开关56A和第二开关56B分别与控制装置150连接,控制装置150能够检测第一开关56A和第二开关56B与接点弹簧57接触的情况。

在这样的旋转检测部59中,当右旋转表冠50时,接点57A与第一开关56A接触,由此第一开关56A变成接通状态,接点弹簧57的电压信号(VDD)经由第一开关56A而作为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50。

同样地,当表冠50被向反向旋转操作(左旋转)时,接点57B与第二开关56B接触,由此第二开关56B变成接通状态,接点弹簧57的电压信号(VDD)经由第二开关56B而作为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50。

因此,通过判定第一开关56A变成了接通状态、还是第二开关56B变成了接通状态,能够检测出表冠50的旋转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齿53以120度间隔配置,因此每当表冠50旋转120度,旋转检测部59就会向控制装置150输出检测信号。

表冠50构成为能够沿柄轴51的轴向以0~2段这3个阶段进行移动。而且,旋转检测部59具备第三开关55A(参照图5)和第四开关55B(参照图5),它们向控制装置150输出与表冠50被拉出的段数对应的信号。

第三开关55A在表冠50被拉出1段时向控制装置150输出拉出检测信号。第四开关55B在表冠50被拉出2段时向控制装置150输出拉出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150通过对输出了拉出检测信号的开关进行判定,而能够判断表冠50的拉出段数。

[电子钟表的显示部分的详细情况]

如图2所示,在表盘11的最外周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和进一步将该刻度分割成5份的1/5刻度。使用该刻度,指针21显示计时功能的“秒”,指针22显示内部钟表的“分”,指针23显示内部钟表的“时”。另外,可以通过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和D按钮64中的某一个按钮的操作,来使用计时功能。

在设置于表盘11的圆形的第1小窗70的外周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和从“10”至”60”的每隔10的数字。指针71使用该刻度显示计时功能的“分”。

在设置于表盘11的圆形的第2小窗80的外周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和从“0”至”11”的数字。指针81使用该刻度显示内部钟表的“秒”。

在第2小窗80的52秒的位置标示有字母“Y”,在38秒的位置标示有字母“N”的英文。该英文属于设置于小窗的表示信息取得结果的显示,表示基于从卫星接收的卫星信号的各种信息(第1信息和第2信息)的取得结果(Y:接收(取得)成功,N:接收(取得)失败)、和卫星信号的自动接收(Y:自动接收ON(开),N:自动接收OFF(关))的设定。

当用户通过操作B按钮62而移至信息取得结果的显示模式时,指针81指示“Y”和“N”中的某一方,来显示基于卫星信号的第1信息和第2信息的取得结果。并且,用户通过操作A按钮61和B按钮62,使指针81对准“Y”或“N”,从而能够设定卫星信号的自动接收的ON/OFF。

并且,在俯视时,即从正面侧观察表盘11时,第2小窗80位于表盘11的左半部分的区域。因此,字母“Y”、“N”被配置于第2小窗80的左半部分的区域的外缘附近,使得即使在宽度较宽的指针22、23位于与该第2小窗80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也会容易识别该字母“Y”、“N”。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52秒的位置设置有“Y”的标示,在38秒的位置设置有“N”的标示,但不限定于此。“Y”和“N”的标示优选与设置有包含接收结果显示等的其他小窗的位置对应地,设置于容易辨认的位置。例如,在第2小窗80位于与表盘11的右半部分的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字母“Y”、“N”配置在第2小窗80的右半部分的区域的外缘附近。

对设置于表盘11的圆形的第3小钟表90的外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外周的范围的说明中,存在“n点钟方向”(n是任意的自然数),这是从第3小窗90的中央观察圆形的外周时的方向。

在第3小窗90的从12点钟方向至6点钟方向的范围的外周,标示有将该范围分割成6份的刻度和“0”至“5”的数字。指针91使用该刻度显示计时功能的“时”。另外,在计时功能中,使用指针21、71、91能够进行直到5小时59分59秒的计时。

在第3小窗90的从6点钟方向至7点钟方向的范围的外周,标示有“DST”的英文和“○”的记号。DST(daylight saving time)的意思是夏令时。这些英文和记号表示夏令时(DST:夏令时ON(开),○:夏令时OFF(关))的设定。用户操作表冠50和B按钮62,使指针91对准“DST”或“○”,由此能够对电子钟表10设定夏令时的ON/OFF。

在第3小窗90的从7点钟方向至9点钟方向的范围的外周,沿着圆周标示有9点钟方向的基端粗、7点钟方向的末端细的月牙镰刀状(三日月鎌状)的记号941。该记号941是二次电池130(参照图3)的电量指标符,指针91根据电池的余量来指示基端、末端、中间中的某一处。另外,指针91指示电量指标符是在电子钟表10显示通常时刻的情况、和手动地修正时刻的情况等。

在第3小窗90的从9点钟方向至10点钟方向的范围的外周,标示有飞机形状的记号951。该记号表示机内模式。在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时,根据航空法禁止卫星信号的接收。用户通过操作A按钮61,利用指针91选择记号951(机内模式),由此能够使电子钟表10的卫星信号的接收停止。

在第3小窗90的从10点钟方向至12点钟方向的范围的外周,标示有“1”的数字和“4+”的记号。这些数字和记号表示卫星信号的接收的内容(接收模式)。“1”的意思是接收GPS时刻信息来修正内部时刻(测时模式),“4+”的意思是接收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来修正内部时刻和后述的时区(定位模式)。

并且,电子钟表10中,用户通过按下B按钮62来进行接收动作,根据B按钮62被按下的时间来设定接收模式。

在通常时刻显示时,若B按钮62被按下第1设定时间(例如,3秒以上且不足6秒),则电子钟表10利用驱动机构140将指示时刻的指针(秒针)81驱动至0秒位置,将指针91驱动至图2中的“1”的位置。并且,当被按下了3秒以上的B按钮62在第1设定时间内(从按下开始6秒以下)松开时,电子钟表10执行测时模式下的接收处理。

另一方面,在B按钮62未在第1设定时间内被松开而继续被按下的情况下,在超过了第1设定时间的时间点(经过6秒时),电子钟表10将上述处于0秒位置的指针81以正转的方式驱动至30秒位置,将指针91驱动至图2中的“4+”的位置。然后,电子钟表10执行定位模式下的接收处理。

此外,在通常时刻显示时,若B按钮62被按下第3设定时间(例如3秒以下),则如后所述,电子钟表10显示之前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接收结果。

日历小窗15设置于在表盘11呈矩形形状开口的开口部,并且从开口部能够辨认印刷于日历轮16的数字。该数字表示年月日中的“日”。

这里,对协调世界时(UTC)、时差、标准时和时区(Time zone)的关系进行说明。

所谓时区是使用共同的标准时的地区,目前存在40种时区。各时区以标准时与UTC的时差进行区别,例如,日本使用比UTC快9小时的标准时,属于+9小时的时区。在各时区中使用的标准时可以通过UTC以及与UTC的时差来求出。

如上所述,在表盘11刻有被分割成60份的用于显示分和秒的刻度,在包围表盘11的外周部的表盘环40,沿着该刻度利用数字和数字以外的记号“·”标示有表示与协调世界时(UTC)的时差的时差信息45。数字的时差信息45是整数的时差,记号“·”的时差信息45表示整数以外的时差。例如,“3”和“4”之间的“·”表示时差是“3:30”。在“5”和“6”之间设定有2个“·”,各时差分别表示“5:30”、“5:45”。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能够选择共计40个时区。

通过表冠50的操作能够利用指针21所指示的时差信息45确认由指针22、23、81显示的内部时刻与UTC的时差。

并且,在设置于表盘环40的周围的表圈32,与时差信息45一并记载有城市信息35,该城市信息35表示使用与在表盘环40标示的时差信息45的时差对应的标准时的时区的代表城市名。这里,将时差信息45和城市信息35的标示称作时区显示46。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示有与全世界使用的时区的数量相等的时区显示46。

[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

图5是示出电子钟表10的电路结构的模块图。

电子钟表10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20、输入装置69、接收装置122、控制装置150,同时具备计时装置159、存储装置160。

[接收装置]

接收装置122是利用积蓄于二次电池130的电力来驱动的负载,当通过控制装置150驱动接收装置122时,接收装置122通过天线体110接收从GPS卫星8发送来的卫星信号。然后,接收装置122在卫星信号的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将取得的轨道信息或GPS时刻信息等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150。另一方面,在卫星信号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22将该主旨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150。另外,接收装置122的结构与公知的GPS接收电路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计时装置]

计时装置159具备利用积蓄于二次电池130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石英振子等,并使用基于石英振子的振荡信号的基准信号对时刻数据进行更新。

[存储装置]

如图6所示,存储装置160具备:时刻数据存储部161、时区数据存储部167、定时接收时刻存储部168和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

在时刻数据存储部161存储有接收时刻数据162、闰秒更新数据163、内部时刻数据164、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和时区数据166。

在接收时刻数据162存储有从卫星信号取得的时刻信息(GPS时刻)。该接收时刻数据162通常由计时装置159在每1秒进行更新,在接收到卫星信号时,利用取得的时刻信息(GPS时刻)进行修正。

在闰秒更新数据163至少存储有当前的闰秒的数据。即,在卫星信号的“子帧4、第18页”中,作为与闰秒相关的数据,包含“当前的闰秒”、“闰秒的更新周”、“闰秒的更新日”、“更新后的闰秒”的各数据。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将“当前的闰秒”的数据存储于闰秒更新数据163。

在内部时刻数据164存储有内部时刻信息。该内部时刻信息利用存储于接收时刻数据162的GPS时刻、和存储于闰秒更新数据163的“当前的闰秒”进行更新。即,在内部时刻数据164存储有UTC(协调世界时)。在利用所述计时装置159更新接收时刻数据162时,该内部时刻信息也被更新。

在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存储有对所述内部时刻数据164的内部时刻信息加上时区数据166的时区数据(时区信息、时差信息)而得到的时刻数据。时区数据166由在定位模式下接收的情况下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设定。另外,如后所述,时区数据166也可以通过表冠50的旋转操作来手动设定。

时区数据存储部167对位置信息(纬度、经度)和时区信息(时差信息)以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因此,在定位模式下取得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50能够根据该位置信息(纬度、经度)取得时区数据。

另外,在时区数据存储部167还对城市名和时区数据以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因此,当通过输入装置69的操作移动指针21,选择用户想要知道当地时刻的城市名时,只要控制装置150对时区数据存储部167检索用户设定的城市名,取得与该城市名对应的时区数据并设定为时区数据166即可。

在定时接收时刻存储部168存储有执行测时部151的定时接收处理的定时接收时刻。在该定时接收时刻存储部168存储有上一次强制接收成功的时刻。

[存储装置的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

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是存储在后述控制装置150的显示修正部155的动作中使用的显示修正数据的结构。

如图7所示,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针对每个显示修正模式169A即每个修正对象的显示信息,分别存储有单修正操作中的修正量即单一修正量169B、连续修正操作中的修正量即连续修正量169C、用于选择显示修正模式的表冠段数169D和按钮操作169E。

这里,单一修正量169B是单个的修正量,即“1”。另外,所谓单一修正量169B的“1”是指各个显示信息的最小修正量。例如,如图2所示,在表盘环40的时差信息45设定有上述共计40个时区,因此修正量的总数是“40”,单一修正量的“1”是1个时区的量。另外,表盘环40上的各时区的显示位置并非等间隔,因此基于单一修正量的单修正信号的指针21的走针角度也非恒定。例如,在从时区“2”移动至“3”的情况下的指针21的走针角度(1/5秒计时针马达144的驱动步数)、和从“3”移动至下一个“·”即“3:30”的情况下的指针21的走针角度(1/5秒计时针马达144的驱动步数)不同,但都是单一修正量的修正。

而且,如果显示修正模式169A是“时区选择模式”,则单一修正量169B是“1”,连续修正量169C是“1”。而且,用于选择该“时区选择模式”的操作为:表冠段数169D是第“1”段,按钮操作169E是“无操作”。

在存储于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的项目中,单一修正量169B由于是单修正而基本上被设定为“1”。

另一方面,对于连续修正量169C,根据各显示修正模式169A的修正对象和其修正量的总数进行设定。这里,所谓修正量的总数,是指直到作为显示构件的各指针21、22、23、71、81、91和日历轮16返回原来位置为止的修正量。

例如,在“1/5秒计时针修正模式”中,作为修正对象的指针21的修正量的总数“300”被设定为连续修正量169C。

同样地,在“日期修正模式”中,作为修正对象的日历轮16的修正量的总数“31”被设定为连续修正量169C。

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的显示修正模式,即使进行连续修正操作也以与单修正模式相同的修正量进行修正,结果是并未执行连续修正。

例如,在“时区选择模式”中,设定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的“1”来作为连续修正量169C。

这里由于:“时区选择模式”的修正对象是指针21所示的表盘环40上的时区显示46(参照图2),在该时差信息45中的一部分,存在非等间隔的部分或不连续的部分(“-4”和“-5”之间,“5”和“6”之间等)。

除了这样的连续修正操作之外,当是下述三种情况中的某一种时也分别同样地进行:1)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设定的信息(例如时区信息);2)修正时的所述显示构件的移动量非恒定的信息(例如,时区信息、呈扇形形状配置并由往复移动的指针所指示的星期信息);3)显示构件上的显示并不连续的信息(在时区信息中+14小时的下一个是-12小时)。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150是控制构件,如图5所示,由控制电子钟表10的CPU构成。

控制装置150具备:测时部151、定位部152、自动时刻修正部153、时区修正部154、显示修正部155、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和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

[测时部]

测时部151使接收装置122动作,进行测时模式下的接收处理。

在测时模式下的接收处理中,测时部151利用接收装置122捕捉至少1个GPS卫星8,接收从该GPS卫星8发送来的卫星信号并取得时刻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测时部151在自动接收处理和手动接收处理中执行测时模式下的接收处理。

自动接收处理具有定时自动接收处理和光自动接收处理2个种类。即,在进行计时的内部时刻数据164成为了存储于定时接收时刻存储部168的定时接收时刻的情况下,测时部151使接收装置122动作,进行测时模式下的定时自动接收处理。

并且,测时部151在太阳能电池板135的发电电压或发电电流达到设定值以上,而判断为在室外日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135的情况下,使接收装置122动作,进行测时模式下的光自动接收处理。另外,在太阳能电池板135的发电状态下使接收装置122动作的处理的次数也可以限制为1天1次等。

如上所述,用户通过将输入装置69的B按钮62按下第1设定时间进行强制接收操作来执行手动接收处理,测时部151使接收装置122动作,进行测时模式下的手动接收处理。

[定位部]

如上所述,在用户将输入装置69的B按钮62按下第2设定时间进行强制接收操作的情况下,定位部152使接收装置122动作,进行定位模式下的接收处理。

另外,也可以预先选择并设定测时模式、定位模式、闰秒接收模式,并在所述自动接收处理(定时自动接收处理或光自动接收处理)时按照设定好的模式进行接收处理。

定位部152开始定位模式下的接收处理后,利用接收部122捕捉至少3个、优选为4个以上的GPS卫星8,接收从各GPS卫星8发送来的卫星信号,算出并取得位置信息。并且,定位部152在接收到卫星信号时也能够同时取得时刻信息。

[自动时刻修正部]

在测时部151或定位部152的接收处理中,在时刻信息的取得成功的情况下,自动时刻修正部153利用已取得的时刻信息修正接收时刻数据162。通过接收时刻数据162的修正,内部时刻数据164和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也被修正。当修正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时,也利用指针位置检测构件修正与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同步的显示装置20的当前时刻显示。

[时区修正部]

在利用定位部152算出并成功取得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时区设定部154根据已取得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设定时区数据。具体地,从时区数据存储部167选择并取得与位置信息对应的时区数据(时区信息即时差信息),存储于时区数据166。

例如,日本标准时(JST)是相对于UTC快9小时的时间(UTC+9),因此在利用定位部152取得的位置信息是日本的情况下,时区修正部154从时区数据存储部167读取日本标准时的时差信息(+9小时)并存储于时区数据166。

时区修正部154在设定时区信息后,使用所述时区数据修正所述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因此,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成为对作为UTC的内部时刻数据164加上时区数据而得到的时刻。

[显示修正部]

显示修正部155根据用户对表冠50的操作,与通常动作不同地驱动驱动机构140,进行显示装置20的显示的修正(后述图8的步骤S85~S88,以下将步骤省略为“S”)。

例如,在存储于存储装置160的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的时刻和显示装置20中的指针22、23的显示时刻由于某种原因而偏差的情况下等,根据表冠50的操作驱动驱动机构140的时分针马达142,使指针22、23对准基准位置(0时0分位置)。然后,当将表冠50压入到0段来解除基准位置对准模式时,指针22、23自动地修正到指示钟表显示用时刻数据165的时刻的位置。

在显示的修正中,作为显示修正的操作模式,显示修正部155具有“单修正模式”和“连续修正模式”,在“单修正模式”中,通过表冠50的操作使显示装置20的指针等中的某一个的修正对象的显示位置逐个单位地变化,在“连续修正模式”中,使显示位置连续地变化,并通过表冠50的操作使其停止在任意的显示位置。

在“单修正模式”中,显示修正部155对驱动机构140输出单修正信号并以单一修正量(一个单位)修正显示装置20。

在“连续修正模式”中,显示修正部155对驱动机构140输出连续修正信号并以连续修正量修正显示装置20。

为了进行这样的显示修正操作,在控制装置150中,利用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和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检测用户对表冠50的操作(后述图8的S81~S90)。

另外,在控制装置150(显示修正部155、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及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中,设定“初始模式”、“快速旋转判定模式”及“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中的一个作为信号判定模式。

“初始模式”是在未检测到表冠50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的模式。在“初始模式”中,当检测到表冠50的第1次的旋转操作时,转移至“快速旋转判定模式”。

“快速旋转判定模式”是对是否进行了表冠50的连续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模式。在“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中,当检测到表冠50的连续旋转操作、即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同方向的多次连续的旋转操作时,对显示修正的操作模式设定为“连续修正模式”。另外,信号判定模式由于对是否进行了连续修正中的停止操作进行检测,因此转移至“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

另一方面,在“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中未检测到规定时间内向相同方向的多次连续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到1次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对显示修正的操作模式设定为“单修正模式”。并且,信号判定模式转移至“初始模式”。

因此,在针对显示装置20的某个修正对象的“快速旋转判定模式”和“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的执行中实施作为显示修正操作的“连续修正模式”和“单修正模式”。这些具体的动作在后面说明。

[表冠段数判定部]

表冠段数判定部156根据来自旋转检测部59的第三开关55A或第四开关55B的拉出检测信号,判定表冠50是否被拉出。

在表冠50未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三开关55A和第四开关55B双方成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判定表冠50未被拉出(拉出段数是“0”)。

当表冠50被拉出1段时,第三开关55A变成接通状态,第四开关55B变成断开状态,从第三开关55A向控制装置150输入拉出检测信号。在该情况下,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判定表冠50的拉出段数是“1”。

当表冠50被拉出2段时,第三开关55A变成断开状态,第四开关55B变成接通状态,从第四开关55B向控制装置150输入拉出检测信号。在该情况下,表冠段数判定部156判定表冠50的拉出段数是“2”。

[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

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具备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timer)171、连续修正计数器(counter)172、信号判定部173。

信号判定部173判定控制装置150中当前的信号判定模式是“初始模式”、“快速旋转判定模式”、“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中的哪一个。

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是从预先设定的初始值开始到计数值变成0为止,进行与经过时间相应的倒计时的结构。

在信号判定模式是“初始模式”时,在从旋转检测部59向控制装置150输入了第1次的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的时间点,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开始倒计时(参照后述图10)。

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的初始值被设定为预先设定好的快速旋转判定用时间(例如160ms)。

在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的倒计时变成计数值0为止的期间,在检测到从旋转检测部59向控制装置150输入了第2次的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并且是向相同方向进行的连续的2次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表冠50的连续旋转操作(快速旋转操作)。因此,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使倒计时停止(后述图11的S119)。此时,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重置计数值(返回初始值的160ms)。

另一方面,当从检测到第一检测信号开始,以未检测到第二检测信号的状态,经过快速旋转判定用时间(计数值变成0)后,判定为进行了表冠50的1次操作(单次旋转操作),因此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使计数停止,并重置计数值(返回初始值的160ms)。

连续修正计数器172是设定连续修正模式中的修正量的结构,并且是这样的结构:从预先设定的初始值开始直到计数值变成0为止,每当进行显示修正部155的显示修正(后述图8的S85~S88)时,进行倒数(参照后述图8的S89)。

在信号判定模式是“快速旋转判定模式”时,在检测到从旋转检测部59向控制装置150输入了第2次的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并且是向相同方向进行的连续的2次旋转操作的时间点,连续修正计数器172设定与修正对象的信息的种类对应的连续修正量作为初始值(参照后述图11)。

连续修正计数器172的初始值按照图7的连续修正量169C进行设定。

[控制装置的基本动作]

在电子钟表10中,当存在用户对输入装置69(表冠50和各按钮61~64)的手动操作时,由控制装置15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

例如,当操作表冠50时,与该操作对应地执行修正显示时刻的手动修正处理。并且,当B按钮62被按下第1设定时间时,执行测时模式下的手动接收处理,当B按钮62被按下第2设定时间时,执行定位模式下的手动接收处理。

[显示修正操作]

基于图8的流程图,对用户通过进行将表冠50拉出至第1段或第2段的操作而执行的显示装置20的显示修正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8中,控制装置150的显示修正部155监视表冠段数判定部156的输出,并且如果表冠50的拉出段数不是“1”或“2”(如果拉出段数是“0”)则继续监视(S81)。另一方面,若表冠50的拉出段数变成“1”或“2”(S81中“是”),则开始S82之后的显示修正处理。

在图8中,当表冠50被拉出至第1段或第2段时,由表冠段数判定部156检测段数的变化,在S81中判定为“是”。因此,控制装置150将信号判定模式设定为“初始模式”(S82),并对驱动机构140指示指针驱动停止(S83)。

控制装置150确认表冠50是否返回第0段(S84),如果返回第0段(S84中“是”),则再次开始驱动机构140的通常走针(S80)。另一方面,如果未返回第0段,则控制装置150利用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执行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

[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

如图9所示,由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执行的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与当前的信号判定模式相应地,分成与各模式对应的处理。

若当前的信号判定模式是“初始模式”(S91中“是”),则执行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参照图10)。

若当前的信号判定模式是“快速旋转判定模式”(S92中“是”),则执行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参照图11)。

若当前的信号判定模式在此之外,即是“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S91及S92中“否”),则执行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20(参照图12)。

[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

在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中,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150首先判定第一开关56A是否是“接通”(S101)。

若第一开关56A是“接通”(S101中“是”),则判定为存在表冠50的旋转操作(第一检测信号),并且旋转方向为“右”(S102)。

另一方面,在S10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50判定第二开关56B是否是“接通”(S105)。若第二开关56B是“接通”(S105中“是”),则判定为存在表冠50的旋转操作,并且旋转方向为“左”(S10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当向右方向旋转表冠时,向正转方向修正指针等显示装置20,当向左方向转时,向反转方向修正指针等显示装置20。

然后,在S102、S106的处理后,信号判定模式被设定为“快速旋转判定模式”(S103),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启动(S104)。

另外,在S105中“否”的情况下,开关56A、56B均未被输入,因此,结束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返回图9的处理。于是,图9的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也结束,因此返回图8的处理。

[修正指令的判定处理]

在图8中,当从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返回时,控制装置150判定是否存在单修正指令或连续修正指令(S85)。这里,从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经过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在没有任何开关56A、56B的输入的“初始模式”的状态下,或者检测到某一开关56A、56B的1次输入而只是变更成“快速旋转判定模式”,由于没有任何的单修正指令和连续修正指令,所以在S85中判定为“否”。

因此,不执行后述的S86~S89,而返回从S84(表冠50是否返回第0段的确认)开始的处理。

然后,当再次执行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时,若在上一次的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参照图10)中设定了“快速旋转判定模式”,则S91中判定为“否”,S92中判定为“是”,因此执行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参照图11)。

[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单修正操作的情况)]

在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中,如图11所示,首先判定在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的S104中启动的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是否到时间(time out)(S111)。

如果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到时间(S111中“是”),则与前述S101、S105相同地根据第一开关56A和第二开关56B判定表冠50的旋转方向(S112),若旋转方向是“右”(S112中“是”)则设定为“正转方向·单修正指令”(S113),若旋转方向是“左”(S112中“否”)则设定为“反转方向·单修正指令”(S114)。

然后,使信号判定模式返回“初始模式”(S115),结束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返回图9的处理。于是,图9的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也结束,因此返回图8的S85。

[修正指令的判定处理(单修正操作的情况)]

在图8中,控制装置150判定是否存在单修正指令或连续修正指令(S85)。这里,由于通过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设定了“正转方向·单修正指令”或“反转方向·单修正指令”,因此在S85中判定为“是”。

接下来,进行正转还是反转的判定(S86),在正转的情况下(S86中“是”),对驱动修正对象的指针等显示装置20的马达输出正转用的单修正信号而将指针等移动至下一显示位置(S87)。或者。在反转的情况下(S86中“否”),对驱动修正对象的指针等显示装置20的马达输出反转用的单修正信号而将指针等移动至之前的显示位置(S88)。此时,由于单修正信号的修正量是单一修正量,所以进行将指针等显示装置20移动至下一刻度的修正。

之后,使连续修正计数器172“-1”(S89)。连续修正计数器172由于是在连续修正操作时的控制中使用的,所以在单修正操作时没有直接关系。之后,返回从S84开始的处理。

[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

回到图11,在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未到时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50判定第一开关56A是否为接通(S116)。

[右方向的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

若第一开关56A为“接通”,则判定存在表冠50的追加操作(第二检测信号),该操作的旋转方向为“右”。

这里,控制装置150调查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S102或S106),判定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是否为“右”(S117)。

在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不是“右”的情况下(S117中“否”),由于上一次和本次的表冠50的旋转方向不同,所以取消上一次的表冠50的旋转操作,以按照本次的旋转操作接通了第一检测信号的状态,返回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参照图10)的S102,重新进行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

在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是“右”的情况下,表冠50的右方向的旋转操作被连续输入了2次,因此控制装置150设定“正转方向·连续修正指令”(S118),使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停止(S119)。然后,对连续修正计数器172设定与当前的修正对象对应的连续修正量(S11A)。

具体地,显示修正部155从存储于存储装置160的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参照图7)的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当前的修正对象,读出与该模式对应的连续修正量169C,对连续修正计数器172进行设定。例如,若显示修正模式169A是时区选择模式,则将连续修正量“1”设定到连续修正计数器172。另外,若是1/5秒计时针修正模式,则将连续修正量“300”设定到连续修正计数器172。

接下来,控制装置150将信号判定模式设定为“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S11B),结束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

[左方向的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S11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判定第二开关56B是否为接通(S11C)。

若第二开关56B是“接通”,则控制装置150判定存在用户对表冠50的追加操作(第二检测信号),并且该操作的旋转方向为“左”。

这里,控制装置150调查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S102或S106),判定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是否为“左”(S11D)。

在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不是“左”的情况下(S11D中“否”),由于上一次和本次的表冠50的旋转方向不同,所以取消上一次的表冠50的旋转操作,以按照本次的旋转操作接通了第二检测信号的状态,返回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参照图10)的S106,重新进行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

在第一检测信号的旋转方向是“左”的情况下,表冠50的左方向的旋转操作被连续输入了2次,因此控制装置150设定“反转方向·连续修正指令”(S11E),使快速旋转判定定时器171停止(S119)。然后,与连续2次输入所述表冠50的右方向的旋转操作的情况相同地,对连续修正计数器172设定与当前的修正对象对应的连续修正量(S11A),将信号判定模式设定为“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S11B),结束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

结束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后,返回图9,初始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00也结束,因此返回图8的S85。因此,在S85中判定为存在连续修正操作(S85中“是”),通过S86~S88向正反中的某一个方向驱动显示对象,在S89中连续修正计数器172进行“-1”的减数计算,继续重复从S84开始的处理。

通过重复从该S84开始的处理,显示装置20以单一修正量连续地被修正。然后,在快速旋转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10(参照图11)中设定为“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时,在连续修正中的表冠旋转操作判定处理S90(参照图9)中,S91、S92中均判定为“否”,因此执行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20(参照图12)。

[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

在图12中,表冠旋转操作判定部170首先判定第一开关56A或第二开关56B是否被接通,即是否检测到表冠50的旋转操作(S121)。在没有旋转操作的情况下(S121中“否”),判定连续修正计数器172(S11A中启动)是否变成了“0”(S122)。

如果连续修正计数器172未变成“0”(S122中“否”),则结束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20,返回图8的处理。控制装置150重复驱动修正对象的处理(S86~S88)和将连续修正计数器172“-1”的处理(S89)。

[连续修正结束动作]

若连续修正计数器172变成“0”(S122中“是”),则控制装置150发出指针停止指令(S123),使信号判定模式返回“初始模式”,结束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20,返回图8的处理。

控制装置150返回初始模式,因此不进行S86~S88和将连续修正计数器172“-1”的S89。

由此,利用连续修正计数器172,结束连续修正动作。直到这样地连续修正计数器172变成0为止,即进行了图7的连续修正量169C中设定的量的修正的情况下的显示装置20的状态如下。

即,在修正对象的显示信息是作为1/5秒计时针的指针21、作为分计时针的指针71、作为时计时针的指针91、作为秒针的指针81、作为时分针的指针22、23、日历轮16的情况下,连续修正量被设定为修正量的总数,因此进行连续修正直到各自环绕1周返回原来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时区选择模式的情况下,指针21的连续修正量是与单一修正量相同的“1”,因此即使在连续修正计数器172变成0时,指针21也只移动1步的量,即只移动至指示下一时区的位置。

[连续修正停止处理]

另一方面,在连续修正中存在对表冠50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121中判定为“是”,控制装置150发出指针停止指令(S123),使信号判定模式返回“初始模式”,结束快速旋转停止判定模式信号判定处理S120,返回图8的处理。控制装置150返回初始模式,因此不进行S86~S88的处理和将连续修正计数器172“-1”的处理(S89)。

由此,基于表冠50的操作的连续修正动作被中断。

[显示修正操作的具体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前述图7的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的各项目的显示修正模式执行通过前述从图8至图12的处理步骤进行的显示修正操作。以下,使用电子钟表10的示意图对其具体的操作例进行说明。

[时区选择模式]

在图13A中,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具有指针21、22、23、71、81、91及日历轮16作为显示装置20,具有表冠50及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D按钮64作为输入装置69。

时区选择通过用指针21指示时区显示46的对应部分来进行。因此,在时区选择模式中变更指针21的显示位置。

首先,在图13A的状态下将表冠50拉出1段。由此,控制装置150变成“时区选择模式”。在图7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时区选择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1”。

在该状态下,当对表冠50向右(图13B的箭头方向)进行1次(1次喀哒(click)的量)操作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

由此,如图13B所示,指针21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指示+方向的下一时区。

当向正转方向单修正操作指针21,来变更时区时,控制装置150根据选择的时区变更当前的显示时刻。

由此,如图13C所示,显示当前时刻的指针22、23、81移动至与新选择的时区对应的当前时刻。

另一方面,当向右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

其中,在“时区选择模式”中连续修正量是“1”,连续修正计数器172直接变成“0”,因此未变成快速旋转模式,而成为与单修正操作相同的动作。另外,当连续修正计数器172变成“0”时返回“初始模式”,因此即使至此为止输入多次操作,指针21也仅移动修正量“1”。

其结果为,如图14A所示,指针21指示+方向的下一时区,如图14B所示,显示当前时刻的指针71、22、23移动至与新选择的时区对应的当前时刻。

选择期望的时区后,使表冠50返回通常位置(0段)。

由此,解除时区选择模式,如图14C所示,在显示新选择的时区下的当前时刻的状态下,再次开始指针81、22、23的通常走针。

[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

在图15A中,关于计时功能,显示装置20中,将指针21作为1/5秒计时针进行显示,将指针71作为分计时针进行显示,将指针91作为时计时针进行显示。

首先,如图15B所示,将表冠50拉出2段,而且将C按钮63持续按下3秒以上。由此控制装置150变成“1/5秒计时针模式”。

在图7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1/5秒计时针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300”。

在该状态下,如图16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指针21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具体地,移动1/5秒的刻度的量。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在指针21从基准位置偏离较大的情况下等,当向右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在该情况下,指针21向正转方向快速前进,移动修正量的总数“300”即一周为止。在该移动期间,若进行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则停止指针21的快速前进。通过从该停止位置进一步进行单修正操作,能够将指针21移动至规定的基准位置(0秒位置)。

指针21移动至基准位置后,如图16C所示,按下C按钮63。由此,控制装置150转移至“分计时针修正模式”。

在图7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分计时针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60”。

在该状态下,如图17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指针81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具体地,移动1分的刻度的量。

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指针71从基准位置偏离较大的情况下等,当向右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在该情况下,指针71向正转方向快速前进,移动修正量的总数“60”即一周为止。在该移动期间,若进行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则停止指针71的快速前进。通过从该停止位置进一步进行单修正操作,能够将指针71移动至预期的基准位置(0分位置)。

指针81移动至基准位置后,如图17C所示,按下C按钮63。由此,控制装置150转移至“时计时针修正模式”。

在图7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时计时针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60”。

在该状态下,如图18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指针91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具体地,移动0.2小时的量。

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在指针91从基准位置偏离较大的情况下等,当向右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在该情况下,指针91向正转方向快速前进,移动修正量的总数“60”即一周为止。在该移动期间,若进行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则停止指针91的快速前进。通过从该停止位置进一步进行单修正操作,能够将指针91移动至预期的基准位置(0时位置)。

如上所述,在将指针21、71、91分别修正至基准位置后,如图18C所示,使表冠50返回通常位置(0段)。

由此,计时针的基准位置对准模式被解除,再次开始表示当前时刻的指针22、23、81的通常走针。

[日期修正模式]

在图19A中,电子钟表10的日期显示功能由显示装置20中的日历轮16进行显示。

首先,如图19B所示地,在将表冠50拉出1段,而且将C按钮63持续按下3秒以上等进行日期修正模式的选择操作时,控制装置150变成“日期修正模式”。

在图7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日期修正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31”。

在该状态下,如图20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日历轮16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具体地,移动一日的量。

另一方面,如图20B所示,当向右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控制装置150根据从图8至图12的流程执行正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在该情况下,日历轮16向正转方向快速前进,移动修正量“31”即一周为止。在该移动期间,若进行表冠50的旋转操作,则停止日历轮16的快速前进。通过从该停止位置进一步进行单修正操作,能够将日历轮16移动至预期的显示位置。

如上所述,在将日历轮16修正至预期的显示位置后,如图20C所示,使表冠50返回通常位置(0段)。

由此,日期修正模式被解除,再次开始表示当前时刻的指针22、23、81的通常走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单修正操作及连续修正操作的说明中,均对正转方向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反转方向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单修正操作和连续修正操作。此时,修正操作的旋转方向取决于表冠50的旋转方向。

并且,对于作为分针和时针的指针22、23、作为秒针的指针81的修正模式省略说明,但概略情况如下所述。当将表冠50拉出至2段位置时,变成修正的待机状态。这里,当将C按钮63持续按下3秒以上时,转移至前述的计时功能的指针修正模式。另一方面,在待机状态下按下A按钮61时,变成当前时刻的指针修正模式,作为秒针的指针81正转并停止在0秒位置,作为时分针的指针22、23正转并停止在下一分的指示位置。通过在该状态下操作表冠50,能够将指针22、23修正为当前时刻。然后,使得与报时等准确的时刻一致,压入表冠50并返回0段位置,由此各指针返回通常走针。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显示装置20中的显示信息可以通过作为操作部件的表冠50的旋转操作来修正。此时,通过表冠50的操作,能够选择单修正模式或连续修正模式。因此,如果选择单修正模式,则能够以显示装置20中的每个显示信息的最小修正单位即每个单一修正量移动显示装置20,因此能够进行细微的设定。并且,如果通过连续修正模式,将连续修正量设定为例如修正量的总数,则能够进行显示装置20的快速前进修正,能够进行迅速的修正操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参照显示修正数据,控制装置150能够根据显示修正模式169A设定连续修正量169C。由此,能够根据显示信息的种类改变修正量,因此能够根据修正量的总数等进行极细微的修正。

特别地,像时区选择模式那样,若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修正量的总和,则在误进行了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指针21移动至并非意图的位置的可能性高,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连续修正量169C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

这样,通过能够根据显示信息的种类设定连续修正量169C,能够提供容易将显示装置20修正至用户意图的位置的电子钟表1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存在多次表冠50的旋转操作的方式,来判定是选择单修正模式还是选择连续修正模式。因此,用户在显示修正中,仅通过调整表冠50的操作,就能够简单地选择任一模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时区选择模式以外的连续修正量169C为与显示装置20中的每个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相同的修正量。因此,即使在误进行了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使连续修正的动作在中途停止的操作,对应地显示装置20也会循环一周返回原来的位置。例如,若是指针21等,则在表盘11上环绕一周并停止在与操作前相同的位置。

因此,即使在误进行了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也不会较大地偏离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因此,通过继续进行单修正模式下的修正操作,能够容易地修正到用户意图的修正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信息对于不是以恒定间隔循环一周的值的时区的显示,使连续修正量169C为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的修正量,因此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也限制于单一修正量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显示构件超过意图的修正位置,能够提高修正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在图21至图2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A相对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在没有计时功能以及具有星期显示这两方面是不同的。

但是,与前述区别相关联的显示装置20、输入装置69、控制装置150以外的基本的结构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相同,对相同结构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22A中,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A具有:指针21、22、23、81及日历轮16作为显示装置20A。指针21、22、23分别显示作为显示项目的当前时刻的秒、分、时。指针81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星期。日历轮16显示日期。

并且,在电子钟表10A中,输入装置69由作为操作构件的表冠50和A按钮61A及B按钮62A构成。

在图2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修正数据。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显示修正数据存储于显示修正数据存储部169(参照图5)。

在设定于显示修正模式169A的各模式中,“时区选择模式”、“当前时刻秒修正模式”、“当前时刻时分修正模式”及“日期修正模式”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只是,“日期修正模式”的起动用按钮操作变更成“将AB按钮按下6秒以上”,而且设定了能够通过A按钮转移到的“星期修正模式”。该“星期修正模式”是对显示装置20A的指针81的星期显示进行修正的模式。

日期和星期的显示修正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在图22B中,将表冠50拉出1段,而且将A按钮61A和B按钮62A一起持续按下6秒以上。由此电子钟表10A的控制装置变成“日期修正模式”。

在图21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日期修正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31”。

在该状态下,如图23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电子钟表10A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日历轮16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

另一方面,如图23B所示,当向“左”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电子钟表10A执行反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在该情况下,日历轮16向反转方向快速前进,移动修正量“31”即一周的位置为止。在该移动期间,若进行表冠50的操作,则停止日历轮16的快速前进。通过从该停止位置进一步进行单修正操作,而将日历轮16移动至预期的显示位置。

另外,在对表冠50向右方向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日历轮16向正转方向快速前进,在对表冠50向左方向进行单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日历轮16向反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退回1日的量。

如上所述,在将日历轮16修正至预期的显示位置后,如图23C所示,按下A按钮61A。由此,电子钟表10A转移至“星期修正模式”。

在图21的显示修正数据中,在显示修正模式169A中选择“星期修正模式”,将单一修正量169B设定为“1”,将连续修正量169C设定为“1”。

这里,“星期修正模式”的修正量的总数通常是“7”,连续修正量169C也可以是“7”。但是,在修正量的总数少的情况下(例如不足10),即使执行连续修正操作,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循环一周即返回原来的显示位置,中途的停止操作反而困难等,难以得到连续修正操作的优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星期修正模式”的连续修正量169C设为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的“1”。

在该状态下,如图24A所示,当向“右”操作1次(1次喀哒的量)表冠50时,电子钟表10A执行正转方向的单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指针81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

另一方面,如图24B所示,当向“左”操作2次以上(2次喀哒以上)表冠50时,电子钟表10A执行反转方向的连续修正模式的修正处理。由此,指针81向反转方向快速前进,但连续修正量169C是“1”,指针81向反向移动修正量“1”。因此,成为与反向的单修正操作相同的动作。

另外,即使在对表冠50向右方向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指针81也只向正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在对表冠50向左方向进行单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指针81向反转方向移动修正量“1”。

如上所述,在修正了日历轮16和指针81的显示位置后,如图24C所示,使表冠50返回通常位置(0段)。

由此,再次开始表示当前时刻的指针21、22、23的通常走针。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日期修正模式中,能够使用户切换地执行单修正操作和连续修正操作,能够得到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星期修正模式”的连续修正量169C为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的“1”,因此能够避免如下不良情况:即使执行连续修正操作,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循环一周即返回原来的显示位置,中途的停止操作反而困难等。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各修正模式(除时区选择模式以外)中,作为连续修正量169C(参照图7),设定各显示项目的修正量的总数(10以上的数值),从而能够向正转方向(正向)旋转一周或向反转方向(反向)旋转一周。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不同的设定的实施方式。

例如,对于只能进行正向的修正和反向的修正中的任意一方的显示信息,可以使连续修正量169C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粗的指针部件作为进行当前时刻的时显示的指针23的情况下,有时时分针马达142会有受到规格的限制(钟表的动作电压的限制等),从而指针22、23的旋转方向变成单方向(只有正转方向)。在这样的单方向的显示信息的修正操作时,若连续修正量169C多,则有可能超过用户所意图的修正位置。

对此,如果使连续修正量169C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则即使在误进行连续修正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是与单修正操作相同的修正量,所以不会较大地偏离用户所意图的修正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误操作的恢复。

另外,在显示信息是仅能在正转方向上进行修正的信息的情况下,当向反转方向旋转表冠50时,只要使该旋转操作无效而不使修正对象的显示装置20移动即可。

在前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星期修正模式中,在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7”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例如不足10)时,使连续修正量169C与单一修正量169B相同。

对此,也可以不考虑修正量的总数,而考虑显示信息通过修正来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当该所需时间为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以下(不足循环一周的时间)时,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避免如下不良情况:即使执行连续修正操作,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循环一周即返回原来的显示位置,中途的停止操作反而困难等。

在图25中示出这样的显示信息通过修正来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例。

在图25中,步数表示各修正对象的修正量的总数。

这里,对于各修正对象的指针和日轮环绕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带“*”标记的项目,也就是“秒针”(第1实施方式的指针81)、“秒计时针”(第1实施方式的指针21)、“分计时针”(第1实施方式的指针71)、“时计时针”(第1实施方式的指针91)的正转时间在4秒以下。其中,除了“秒计时针”(第1实施方式的指针21)之外,还都在2秒以下。

因此,关于在这样的短时间内循环一周的显示信息,连续修正操作的中途的停止也困难,从而可以不使连续修正量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为修正量的总数,而是如图25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列中记载的那样,为与单一修正量相同的“1”。

但是,“秒计时针”循环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在3秒以上,而且步数也多达“300”,仅通过单修正操作来循环一周在操作上的负担大。因此,也可以使“秒针”、“分计时针”、“时计时针”的连续修正量为与单一修正量相同的“1”,使“秒计时针”的连续修正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为“300”。

这样,在连续修正量的设定中,期望考虑针对指针等的显示项目的前提条件(驱动频率或步数等),照顾到用户方面的操作感,适当地进行设定。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变形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作为连续修正操作,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将表冠50的特定的旋转操作、或对表冠50的旋转操作加上按钮操作的操作,作为连续修正操作。例如,可以在使表冠50正旋转、反旋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正旋转的情况下,设为连续修正操作。

并且,连续修正量不限于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或者与单一修正量相同的数量,例如也可以设定为修正量的总数的一半的数量等。

而且,在驱动机构只能够进行一个方向的修正的情况下,可以将连续修正量设定为显示信息的修正量的总数、或总数的一半的数量。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简略化或省略。

[钟表的结构]

图26是示出钟表10B的概略的剖视图。另外,钟表10B的正面与电子钟表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钟表10B具备在外装壳体30内收纳的机芯400。各指针21~23、71、81、91(参照图1)安装于机芯400,并由机芯400驱动。各指针21~23、71、81、91配置在表盘11的正面侧,机芯400配置在表盘11的背面侧。

如图26所示,机芯400除了上述日历轮(日轮)16之外还具备:底板500;各指针21~23、71、81、91;驱动日轮16的驱动机构470;电路基板430;和电路压板450。

并且,虽然在图26中未图示,但除此之外,机芯400具备后述的旋转开关机构410、防磁板440(参照图29)、筒轮按压件460(参照图29)等。

[旋转开关机构]

图27是从后盖34侧观察钟表10B的机芯400的局部平面图。图28是从后盖34侧观察机芯400的旋转开关机构410的平面图。图29是从与柄轴51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机芯400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27~图29示出柄轴510处于0段位置的情况。

如图27所示,机芯400具备旋转开关机构410,旋转开关机构410支承于底板500并包含与表冠50卡合的柄轴510。

如图27、图28所示,旋转开关机构410具备柄轴510、拉挡(日文:オシドリ;英文:setting lever)520、开关杆530、棘爪弹簧540、定位杆(日文:カンヌキ;英文:yoke)550、开关轮560、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开关接点弹簧580和拉挡按压件590。

从底板500侧依次配置有拉挡520、定位杆550、拉挡按压件590。并且,开关杆530配置在拉挡520和拉挡按压件590之间,棘爪弹簧540配置在与拉挡520相同的层。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开关接点弹簧580配置在底板500和拉挡按压件590之间,并且从底板500侧以该顺序配置。

柄轴510与表冠50卡合,并且通过拉出表冠50而沿轴向移动。即,柄轴510通常处于0段位置,通过拉出表冠50,而移动至1段位置或2段位置。

另外,如图28、图29所示,在柄轴510设置有与拉挡520卡合的卡合槽511。

如图28所示,拉挡520被轴支承成以轴501为中心转动自如。拉挡520的端部521与柄轴510的卡合槽511卡合。由此,拉挡520与柄轴510联动,并以轴501为中心旋转。

另外,拉挡520的另一端部522与设置于棘爪弹簧540的卡合槽卡合。

并且,在拉挡520设置有对定位杆550进行定位的突出部(突起)523。

开关杆530固定于拉挡520。由此,开关杆530以与拉挡520一体的方式以轴501为中心旋转。

开关杆530的末端部531与设置于电路基板430(参照图29)的背面的电极层431(参照图29)接触。电极层431具备设置于不同的位置的3个电极,当柄轴510处于0段位置、1段位置、2段位置时,开关杆530的末端部531分别与不同的电极接触并导通。因此,通过检测末端部531与哪个电极接触,就能够检测出柄轴510的位置、即表冠50的位置处于0段位置、1段位置、2段位置中的哪个位置。

棘爪弹簧540轴支承于轴506。在棘爪弹簧540设置有与拉挡520的端部522卡合的3个卡合槽543、544、545。在柄轴510处于0段位置的情况下,端部522与卡合槽543卡合。

并且,棘爪弹簧540的弹性部542被安装成对设置于底板500的突起部502进行按压,由此,端部541被向按压拉挡520的端部522的方向施力。

通过使拉挡520的端部522与卡合槽543~545中的某一个卡合,在表冠50的压入时和拉出时,棘爪弹簧540限制拉挡520的位置,将柄轴510的位置即表冠50的位置限制在0段位置、1段位置、2段位置,并且对使用者带来喀哒感。

定位杆550轴支承于轴503。定位杆550的弹性部553被安装成对设置于底板500的突起部504进行按压,由此,定位杆550以端部551朝向钟表中心方向的方式被施力。这里,定位杆550被设置成通过挠曲而能够在端部551朝向钟表中心方向的方向、和端部551朝向钟表外缘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即,定位杆550被设置成能够向使开关轮560接近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方向即第1方向、和使开关轮560离开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方向即第2方向移动。

并且,在定位杆550的钟表中心侧的侧面设置有与设置于拉挡520的突出部523抵接的侧面部552。通过突出部523与侧面部552抵接,限制了定位杆550的位置。即,定位杆550的位置由突出部523决定。即,突出部523被配置在限制定位杆550向钟表中心方向移动,并允许定位杆550向钟表外缘方向移动的位置。即,突出部523被配置在限制定位杆550向第1方向移动,并允许定位杆550向第2方向移动的位置。

另外,定位杆550的端部551与安装于柄轴510的开关轮560的卡合槽561卡合。

如图28、图29所示,开关轮560具备齿轮562和与定位杆550的端部551卡合的卡合槽561。在开关轮560设置有通过旋转中心的孔,并且在该孔贯穿插入有柄轴510。

由于柄轴510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所以开关轮560被安装成相对于柄轴510沿柄轴510的轴向移动自如,并且无法旋转。

即,开关轮560以与定位杆550联动的方式沿柄轴510的轴向移动,并且与柄轴510卡合而与柄轴510一体地旋转。

,开关接点弹性体570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轴505,轴505在从后盖34侧观察的平面图中配置在与柄轴510重叠的位置。由此,开关接点弹性体570以轴505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开关接点弹性体570设置有突出部572。

当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处于基准位置时,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部571在所述平面图中配置在与柄轴510重叠的位置。

并且,当柄轴510处于0段位置时,接触部571以与开关轮560的齿轮562在柄轴510的轴向上隔离开的方式配置。即,接触部571不与齿轮562啮合。因此,即使开关轮560与柄轴510一体地旋转,齿轮562也不会与接触部571接触。

开关接点弹簧580固定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由此,开关接点弹簧580以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一体的方式以轴505为中心旋转。

并且,开关接点弹簧580的末端部581贯穿插入于在电路基板430设置的孔432。

如图28所示,拉挡按压件590利用轴503、506、507进行定位,并且通过螺钉固定于轴506。而且,拉挡按压件590朝向底板500按压拉挡520、开关杆530、棘爪弹簧540、定位杆550,来防止这些部件从底板500脱落。

并且,拉挡按压件590具备复位弹性部591和开关接点弹簧按压部592。

复位弹性部591的末端部591A具备弯曲的侧面,并且当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处于基准位置时,该侧面的弯曲点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突出部572抵接。并且,当借助开关轮560的齿轮562而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旋转时,突出部572从末端部591A的弯曲点沿着侧面移动,并向钟表中心方向按压该侧面。由此,复位弹性部591挠曲,突出部572被复位弹性部591向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方向施力。而且,当解除开关轮560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时,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借助复位弹性部591返回原来的位置。

开关接点弹簧按压部592具备呈圆弧状弯曲的末端部592A,利用末端部592A,朝向底板500按压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和开关接点弹簧580。由此,防止了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和开关接点弹簧580以轴505为中心旋转时,相对于旋转平面倾斜。

另外,上述轴501、503、506、507在从后盖34侧观察的平面图中,相对于柄轴510全部配置在相同侧。

[拉出到1段位置时的动作]

接下来,对将柄轴510从0段位置拉出到1段位置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0是从后盖34侧观察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时的旋转开关机构410的平面图。图31是从与柄轴51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时的机芯40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0所示,当柄轴510从0段位置拉出到1段位置时,拉挡520与柄轴510联动,并在从后盖34侧观察时以轴50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拉挡520的端部522与棘爪弹簧540的卡合槽544卡合。

并且,通过拉挡520旋转,突出部523的位置移动,随之,定位杆550的端部551向钟表中心方向移动。进而,随之如图30、图31所示,开关轮560被定位杆550的端部551按压而向钟表中心方向(接近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方向)移动,齿轮562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部571啮合。由此,当齿轮562与柄轴510一体地旋转时,齿轮562与接触部571接触。

图32是从柄轴510的轴向观察机芯40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2所示,开关接点弹簧580的末端部581如上所述地贯穿插入于在电路基板430设置的孔432。

当开关轮560旋转时,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部571接触齿轮562并被按压,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和开关接点弹簧580移动。此时,开关接点弹簧580的末端部581与齿轮562的旋转方向对应地,与电路基板430上的在孔432的一方的内侧面形成的电极433、和在另一方的内侧面形成的电极434中的某一个接触。具体地,当齿轮562绕图中顺时针旋转时,开关接点弹簧580的末端部581向图中右方向移动并与电极433接触,当齿轮562绕图中逆时针旋转时,末端部581向图中左方向移动并与电极434接触。由此,通过对开关接点弹簧580与哪个电极接触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出柄轴510的旋转方向即表冠50的旋转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表冠50处于1段位置时,若使表冠50旋转,则能够修正时区的设定。即,若使处于1段位置的表冠50旋转则指针21移动。与指针21所指示的时区显示46对应地,修正钟表10B所存储的时区。

[拉出到2段位置时的动作]

接下来,对柄轴510从1段位置拉出到2段位置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3是从后盖34侧观察柄轴510处于2段位置时的旋转开关机构410的平面图。图34是从与柄轴51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柄轴510处于2段位置时的机芯40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3所示,当柄轴510从1段位置拉出到2段位置时,拉挡520与柄轴510联动,并在从后盖34侧观察时以轴50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拉挡520的端部522与棘爪弹簧540的卡合槽545卡合。

此时,通过拉挡520旋转,突出部523的位置移动,但由于与定位杆550的侧面部552的形状的关系,定位杆550几乎不移动。即,开关轮560位于与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时大致相同的部位。因此,当齿轮562与柄轴510一体地旋转时,齿轮562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部571接触。

当表冠50处于2段位置时,通过操作按钮并使表冠50旋转,能够进行各指针21~23、71、81、91和日轮16的基准位置对准。并且,当表冠50处于2段位置时,通过操作规定的按钮,能够进行系统重置。

[压入到0段位置时的动作]

另外,当向机芯400的方向压入处于2段位置或1段位置的表冠50和柄轴510而返回0段位置时,拉挡520在从后盖34侧观察时顺时针旋转,如图28所示,拉挡520的端部522与棘爪弹簧540的卡合槽543卡合。随之,拉挡520的突出部523移动,与该突出部523抵接的定位杆550也移动。因此,定位杆550的端部551和开关轮560向钟表外缘方向(离开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方向)移动。由此,即使旋转表冠50,开关轮560也不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接触,不会进行输入。

[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当表冠50处于0段位置时,即使开关轮560旋转,开关接点弹性体570也不与开关轮560接触,因此使用者即使旋转表冠50也不会感觉到阻碍感,因此能够直观地把握未进行输入的情况。并且,当表冠50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时,使用者旋转表冠50就会感觉到阻碍感,从而能够直观地把握进行了输入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易用性。

并且,即使使表冠50在0段位置旋转,开关轮560也不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接触,因此开关接点弹簧580和拉挡按压件590的复位弹性部591等部件不会挠曲。因此,能够抑制该部件的劣化。

当表冠50处于0段位置时,即使使表冠50旋转,开关接点弹簧580也不与电路基板430的电极433、434接触,因此在不进行输入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检测电流流过而消耗电流增加的情况。

开关轮560相对于柄轴510借助拉挡520和定位杆550机械地联动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开关轮560移动至与柄轴510的位置(0段位置、1段位置、2段位置)对应的位置。由此,当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时,通过使开关轮560旋转能够使开关轮560可靠地移动至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接触的位置,当柄轴510处于0段位置时,能够使开关轮560可靠地移动至即使旋转也不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接触的位置。

利用在与柄轴510直接联动的拉挡520设置的突出部523对定位杆550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定位杆550配置到与柄轴51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当定位杆550的端部551向钟表中心方向移动时,在开关轮560的齿轮562的齿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接触部571触碰,并且开关轮560和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没有啮合的情况下,定位杆550的端部551能够向钟表外缘方向避让,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拉出表冠50的操作而机芯400损坏的情况。并且,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表冠50旋转来使齿轮562的齿的位置错开,从而使开关轮560和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啮合。

拉挡按压件590具备复位弹性部591,因此与由与拉挡按压件590分体的部件构成使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位置返回原来的位置的复位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降低机芯400的成本。

并且,拉挡按压件590具备开关接点弹簧按压部592,因此如上所述地,借助拉挡按压件590,能够防止开关接点弹性体570和开关接点弹簧580的倾斜。

能够使用开关杆530检测表冠50和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的情况,并且当表冠50和柄轴510处于1段位置和2段位置时,能够使开关轮560旋转并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接触。因此,当表冠处于2段位置时,能够输入与处于1段位置的输入不同种类的命令,因此,例如与仅能够在表冠50处于1段位置时进行输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可输入的命令的种类,能够增加通过操作表冠50可实现的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与柄轴510联动的拉挡520和定位杆550使开关轮560移动,来控制开关轮560与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的啮合,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开关杆530电检测柄轴510的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例如使用压电马达等使开关轮560移动,来控制所述啮合。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表冠50拉出到1段位置和2段位置,但也可以是仅拉出到1段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是否存在输入,能够判定0段位置和1段位置,因此也可以没有用于检测柄轴510的位置的开关杆530。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当柄轴510从0段位置移动至1段位置时,定位杆550的端部551向钟表中心方向移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钟表外缘方向移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当柄轴510从0段位置移动至1段位置时,开关轮560向钟表外缘方向移动,开关接点弹性体570相对于开关轮560配置在钟表外缘方向。并且,设置于拉挡520的突出部523相对于定位杆550配置在钟表外缘方向。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当使柄轴510从0段位置移动至1段位置时,在开关轮560和开关接点弹性体570没有啮合的情况下,定位杆550的端部551能够向钟表中心方向避让。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钟表10B具备计时功能,但也可以代替计时功能而具备小钟表,或者在计时功能的基础上追加具备小钟表。小钟表能够显示与基本钟表不同的时刻,例如,当在外国旅行时,能够利用基本钟表显示旅行目的地的时刻,并利用小钟表显示日本的时刻。

在该情况下,当表冠50处于1段位置时,通过使表冠50旋转,能够修正小钟表的显示时刻。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使各层和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各层和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具备世界时间功能和计时功能。所谓世界时间功能是接收从例如GPS等导航卫星(GPS卫星)发送来的卫星信号算出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并显示当地时刻的功能。所谓计时功能是具备累计显示时间的所谓秒表(跑表)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相同,是接收来自GPS卫星8的电波(卫星信号)来修正内部时刻的手表。GPS卫星8是在地球的上空在规定的轨道上环绕的导航卫星,在1.57542GHz的电波(L1波)上重叠导航消息并向地面发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重叠有导航消息的1.57542GHz的电波称作卫星信号。卫星信号是右旋偏振的圆偏振波。

为了识别卫星信号从哪个GPS卫星8发送来的,各GPS卫星8将被称为C/A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粗捕获码)的1023chip(码元)(1ms周期)的固有的模式重叠于卫星信号。C/A码可以看作随机模式,各chip是+1或-1中的任意一个。因此,通过取得卫星信号和各C/A码的模式的相关,能够检测叠加在卫星信号中的C/A码。

GPS卫星8搭载了原子钟表,卫星信号中包含由原子钟表计时的极为精确的GPS时刻信息。另外,通过地面的控制区段测定搭载在各GPS卫星8上的原子钟表的细微的时刻误差,在卫星信号中还包含用于修正该时刻误差的时刻修正参数。电子钟表接收从1个GPS卫星8发送来的卫星信号,将内部时刻修正为使用其中所包含的GPS时刻信息和时刻修正参数而得到的精确的时刻(时刻信息)。

卫星信号中还包含表示GPS卫星8在轨道上的位置的轨道信息。电子钟表10能够使用GPS时刻信息与轨道信息进行定位计算。定位计算是以电子钟表的内部时刻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差为前提进行的。

即,除了用于确定电子钟表的三维位置的x、y、z参数之外,时刻误差也是未知数。因此,电子钟表一般接收从4个以上GPS卫星8分别发送来的卫星信号,使用其中包含的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进行定位计算,求出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图35是示出电子钟表10C的概略的局部剖视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简略化或省略。另外,钟表10C的正面与电子钟表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5所示,电子钟表10C具备外装壳体30、玻璃罩33和后盖34。

在外装壳体30的侧面的比表盘11的中心靠3点钟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表冠(表冠)50。表冠50表示为被压入到电子钟表10C的外装壳体30的固定位置的状态(第0段50a(参照图36)的位置)。表冠50具备将表冠50拉出一段的第一段50b(参照图36)、和将表冠50拉出二段的第二段50c(参照图36)的操作位置。并且,电子钟表10C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旋转检测部,对用于使表冠50转动来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操作进行检测。通过操作表冠50,输出与表冠50的操作位置和转动操作对应的输入信号。

电路基板120具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123、接收部(GPS模块)124、控制部180和二次电池130。二次电池130利用太阳能电池板135产生的电力进行充电,并积蓄该电力。由此,能够连续驱动电子钟表10C。并且,使用天线连接销115连接该电路基板120和天线体110。平衡-不平衡变换器123是平衡-不平衡的变换元件,将来自在平衡供电中动作的天线体110的平衡信号变换成在接收部124能够处理的不平衡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子钟表10C将太阳能电池板135的发电和二次电池130作为驱动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一次电池方式或其他的充电方式。通过将一次电池方式作为驱动源,能够使外装壳体30内的机构简单。并且,通过将以电磁感应等充电方式存储电能的二次电池作为驱动源,即使在没有充足的光照射以进行光发电的场所或难以更换电池的场所,也能够利用本发明的电子钟表。

接下来,对电子钟表10C的显示功能进行说明。图36是示出电子钟表的外观的概略平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C在表盘11显示有:作为利用世界时间功能求出的当地时刻(内部时刻)的时刻显示;和作为利用计时功能累计出的时间的累计显示。

时刻显示包含表示“时”的时刻时显示、表示“分”的时刻分显示和表示“秒”的时刻秒显示。

累计显示包含表示“时”的累计时显示、表示“分”的累计分显示和表示“秒”的累计秒显示。

首先,对表盘11的显示功能进行说明。如图36所示,表盘11具备: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的时刻分显示24、及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12份的刻度(时刻度(bar index))的时刻时显示。指针22使用时刻分显示24指示利用世界时间功能求出的当地时刻(内部时刻)的“分”。

并且,指针23使用时刻时显示指示利用世界时间功能求出的当地时刻(内部时刻)的“时”。

表盘11的最外周具备表示有将时刻分显示24的刻度进一步分割成5份的1/5刻度的累计秒显示。指针21使用累计秒显示指示利用计时功能累计出的时间的“秒”。

接下来,对第1小钟表70a的显示功能进行说明。第1小钟表70a具备累计分显示72,该累计分显示72标示有将第1小钟表70a的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和从10至60的每隔10的数字。指针71使用累计分显示72指示利用计时功能累计出的时间的“分”。

接下来,对第2小钟表80a的显示功能进行说明。第2小钟表80a具备:表示能够接收卫星信号的卫星的数量的卫星捕捉数显示82、卫星信号的接收结果显示83、表示当地时刻(内部钟表)的秒的时刻秒显示84。

卫星捕捉数显示82设置于第2小钟表80a的外周。在卫星捕捉数显示82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12份的刻度和从“0”至“11”的数字。使用者对B按钮62进行操作,在使电子钟表10C手动接收卫星信号时,指针81借助于从“0”至“11”中的某一个数字来指示卫星捕捉数,该卫星捕捉数表示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的GPS卫星8的数量。由此,显示卫星捕捉数。

时刻秒显示84设置于第2小钟表80a的外周。在时刻秒显示84标示有将外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指针81使用时刻秒显示84指示当地时刻(内部时刻)的“秒”。

接收结果显示83设置于第2小钟表80a的内周。接收结果显示83在时刻秒显示84中的从45秒至60秒的范围标示有英文的“Y”标示83a,在从30秒至45秒的范围标示有英文的“N”标示83b。“Y”标示83a和“N”标示83b相对于连结15秒和45秒的直线线对称,并且设置在不与将第2小钟表80a的外周分割成12份的刻度(长的刻度)重叠的位置。由此,对于将第2小钟表80a的外周分割成12份的刻度、分割成60份的刻度、和接收结果显示83,能够在面积狭窄的第2小钟表80a中确保判别读取性并且平衡地布局。“Y”标示83a和“N”标示83b的英文表示卫星信号的接收结果(Y:接收成功,N:接收失败)和卫星信号的自动接收(Y:自动接收ON,N:自动接收OFF)的设定。

使用者操作B按钮62,由此,指针81指示“Y”标示83a和“N”标示83b中的某一方,显示卫星信号的接收结果。并且,使用者通过操作A按钮61和B按钮62,使指针81对准“Y”标示83a或“N”标示83b,从而能够设定卫星信号的自动接收的ON/OFF。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52秒的位置设置有“Y”标示83a,在38秒的位置设置有“N”标示83b,但不限定于此。“Y”标示83a和“N”标示83b的标示优选与设置包含接收结果显示83的小钟表的位置相应地,设置于容易辨认的位置。

接下来,对第3小钟表90a的显示功能进行说明。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组合显示有:与计时功能相关的累计显示(累计时显示92)、与世界时间功能相关的夏令时显示93、充电量显示94、卫星信号的接收禁止显示95、和卫星信号的接收模式显示96。

累计时显示92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设置于从12点钟方向至6点钟方向的范围。在累计时显示92标示有将该范围分割成6份的刻度、和从“0”至“5”的数字。指针91使用累计秒显示92指示利用计时功能累计出的时间的“时”。

夏令时显示93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设置于从6点钟方向至7点钟方向的范围。在夏令时显示93标示有“DST”的英文和“○”的记号。DST(daylight saving time)的意思是夏令时,并且这些英文和记号表示夏令时(DST:夏令时ON,○:夏令时OFF)的设定。使用者操作表冠50和B按钮62,使指针91对准“DST”或“○”,由此能够对电子钟表10C设定夏令时的ON/OFF。

充电量显示94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设置于从7点钟方向至9点钟方向的范围。在充电量显示94,沿着外周的圆周,利用9点钟方向的基端粗、7点钟方向的末端细的月牙镰刀状的记号来标示出二次电池130(参照图36)的电量指标符。指针91根据电池的余量,指示基端、中间、末端中的某一处。

并且,充电量显示94兼用作接收许可显示。使用者操作A按钮61,使指针91所示的目标从后述的接收禁止显示95移动至充电量显示94,由此能够使电子钟表10C接受卫星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接收许可显示兼用作充电量显示9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接收许可显示和充电量显示94也可以分别设置。

接收禁止显示95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设置于从9点钟方向至10点钟方向的范围。在接收禁止显示95标示有飞机形状的记号,表示卫星信号的接收禁止设定。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时,根据航空法禁止卫星信号的接收,由此也将该设定称为机内模式。使用者操作A按钮61,使指针91所示的目标移动来选择接收禁止显示95(机内模式),由此能够使电子钟表10停止卫星信号的接收。

接收模式显示96在第3小钟表90a的外周设置于从10点钟方向至12点钟方向的范围。在接收模式显示96标示有记号以及“1”和“4+”的数字,并且这些数字和记号表示卫星信号的接收模式。“1”的意思是接收GPS时刻信息并修正内部时刻,“4+”的意思是接收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并修正内部时刻和后述的时区。使用者操作B按钮62,使得指针91指示“1”和“4+”中的某一个,电子钟表10C表示之前接收的卫星信号的接收模式。

另外,使用了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D按钮64、表冠50的操作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与说明不同的输入装置进行操作。

接下来,对设置于表盘环40和表圈32的时区显示46进行说明。所谓时区显示46是标示在表盘环40的时差显示(时差信息)45和标示在表圈32的城市显示(城市信息)35的总称。

在从正面侧的俯视中,在表盘环40设置有时差显示45,该时差显示45标示有:表示作为时差的基准的协调世界时的“UTC”的英文、和表示在时区中使用的标准时与UTC的时差的数值或记号。

通过将表冠50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能够利用指针21所指示的时差显示45来确认由指针21、22、23指示的当地时刻与UTC的时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协调世界时用“UTC”的英文标示,标准时与UTC的时差用整数和“·”的记号标示,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英文数字、或记号来表示。

在表圈32设置有城市显示35,城市显示35标示有表示与标示于表盘环40的时差对应的时区的代表城市名的代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代表城市名使用以三个英文省略的3字母代码。“LON”代表伦敦,“PAR”代表巴黎,“CAI”代表开罗,“JED”代表是吉达,“DXB”代表迪拜,“KHI”代表卡拉奇,“DEL”代表德里,“DAC”代表达卡,“BKK”代表曼谷,“BJS”代表“北京”,“TYO”代表东京,“ADL”代表阿德莱德,“SYD”代表悉尼,“NOU”代表尼米亚,“WLG”代表惠灵顿,“TBU”代表努库阿洛法,“CXI”代表圣诞岛,“MDY”代表中途岛,“HNL”代表檀香山,“ANC”代表安克雷奇,“LAX”代表洛杉矶,“DEN”代表丹佛,“CHI”代表芝加哥,“NYC”代表纽约,“CCS”代表加拉加斯,“SCL”代表圣地亚哥,“RIO”代表里约热内卢,“FEN”代表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PDL”代表亚速尔群岛。例如,“TYO”的代码代表东京,根据用与该代码对应地一并记载于表盘环40的时差信息45的数字“9”,能够容易地判断东京使用UTC﹢9小时的标准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空间的制约和辨认性的提高,省略了与一部分的时差显示45的时差对应的代表城市名的标示。并且,代表城市名的标示方法是一个例子,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标示。

通过将表冠50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能够利用指针21指示的时区显示46来确认由指针21、22、23显示的当地时刻(内部时刻)的时区。例如,通过指针21指示时区显示46的“TYO”和“9”,可知现在,使用者处于以东京为代表城市的+9小时的时区。

接下来,对电子钟表10C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图37是电子钟表的电气控制模块图。如图37所示,电子钟表10C具备:以CPU(中央处理装置)18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8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83为基本结构的控制部180;接收部(GPS模块)124;输入装置184;以及驱动机构140的周围装置。这些装置中的各装置经由数据总线185接收和发送数据。输入装置184为图35所示的表冠50、A按钮61、B按钮62、C按钮63、D按钮64。另外,电子钟表10C内置有作为电源的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130(参照图35)。

接收部124具备天线体110,对经由天线体110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并取得GPS时刻信息和位置信息。天线体110接收从以规定的轨道在地球的上空环绕的多个GPS卫星8(参照图1)发送来的、通过图35所示的玻璃罩33和表盘环40的卫星信号的电波。

而且,接收部124虽然省略图示,但其与通常的GPS装置同样地具备: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部,其接收从GPS卫星8(参照图1)发送来的卫星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BB部(基带部),其执行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相关判定,对导航消息进行解调;以及信息取得部,其从由BB部解调出的导航消息中取得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并进行输出。即,接收部124作为接收从GPS卫星8发送来的卫星信号,并根据接收结果输出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的接收部发挥功能。

RF部具备:带通滤波器、PLL电路、IF滤波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ADC(A/D变换器)、混频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和IF放大器等。由带通滤波器抽取出的卫星信号在被LNA放大后,通过混频器与VCO的信号进行混频,被降频为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间频率)。由混频器混频后的IF经过IF放大器、IF滤波器,由ADC转换成数字信号。

BB部具有:本地码生成部,其生成由利用GPS卫星8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相同的C/A码构成的本地码;以及相关部,其算出本地码与从RF部输出的接收信号的相关值。并且,如果由相关部算出的相关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使用的C/A码与生成的本地码一致,从而能够捕捉(同步)卫星信号。因此,通过使用本地码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相关处理,能够对导航消息进行解调。

信息取得部从由BB部解调后的导航消息中取得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在导航消息中包含有前导码数据和HOW字的TOW(Time of Week,也称作“Z计数”)、子帧数据。子帧数据包含子帧1至子帧5,各个子帧中例如具有包含周编号数据和卫星健康状态数据的卫星校正数据等、星历(每个GPS卫星8的详细的轨道信息)、历书(全部GPS卫星8的概略轨道信息)等数据。因此,信息取得部通过从接收到的导航消息中提取出规定的数据部分,能够取得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

RAM182和ROM183是电子钟表10C的存储部。

在ROM183存储有在CPU181中执行的程序和时区信息等。所谓时区信息是对使用共同的标准时的地区(时区)的位置信息(纬度和经度)和相对于UTC的时差进行管理的数据。

CPU181使用RAM182作为作业区域,通过执行存储于ROM183的程序来进行各种运算、控制及计时。该计时例如通过对来自未图示的振荡电路的基准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进行。

在时区的自动设定中,CPU181根据利用GPS时刻信息和时刻修正参数算出的时刻信息、利用GPS时刻信息和轨道信息算出的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和存储于ROM183(存储部)的时区信息,将当前地点的时区设定(自动设定)到RAM182中来修正内部时刻。CPU181进行驱动机构140的驱动控制,以显示内部时刻。由此,在电子钟表10C,利用由指针21、22、23(参照图36)指示的时刻显示来显示内部时刻。

在时区的手动设定中,CPU181检测输入装置184(表冠50)的输入信号并选择时区。将被选择的时区设定(手动设定)到RAM182中来修正内部时刻。CPU181进行驱动机构140的驱动控制,以显示内部时刻。由此,在电子钟表10C,利用由指针21、22、23(参照图36)指示的时刻显示来显示内部时刻。

接下来,对电子钟表10C的手动设定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8是示出电子钟表10C的时区的手动设定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CPU181判断表冠50是否被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在被拉出到第一段的操作位置的情况(S1:“是”)下进入步骤S2。在未被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的情况(S1:“否”)下进入步骤S10。

在步骤S2中,显示在电子钟表10C中设定的时区。CPU181检测到表冠50被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由此指针21(参照图36)指示与在RAM182中设定的时区对应的时区显示46(参照图36)。

在步骤S3中,CPU181判断表冠50是否被转动操作。在被转动操作的情况(S3:“是”)下进入步骤S4。在未被转动操作的情况(S3:“否”)下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4中,CPU181进行指针21的移动。CPU181检测到表冠50的右旋的转动操作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由此以右旋的方式驱动指针21。并且,CPU181检测到表冠50的左旋的转动操作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由此以左旋的方式驱动指针21。具体地,使用者使表冠50转动,使指针21的指示目标朝向希望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移动。另外,表冠50的转动方向与指针21的转动方向的关系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在步骤S5中,CPU181判断表冠50的转动操作是否停止。在转动操作被停止的情况(S5:“是”)下进入步骤S6。在转动操作未被停止的情况(S5:“否”)下返回步骤S4。

在步骤S6中,CPU181进行时区的选择。CPU181在表冠50的转动操作的输入信号中断后,停止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的驱动,由此使指针21的移动停止。然后,CPU181将停止的指针21所指示的时区选择作为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具体地,使用者使表冠50转动来使指针21移动,在指针21指示希望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后,停止表冠的转动。

在步骤S7中,CPU181对时区进行手动设定。CPU181将在步骤S6中选择的任意的时区设定到RAM182中。另外,该动作由于是使用者操作表冠50来从时区显示46(参照图36)中选择任意的时区,所以称作时区的手动设定。

在步骤S8中,CPU181利用手动设定的时区进行内部时刻的变更。

在步骤S9中,CPU181判断表冠50是否返回第0段50a。在返回的情况(S9:“是”)下进入步骤S10。在未返回的情况(S9:“否”)下返回步骤S2。

在步骤S10中,CPU181检测到表冠50返回了第0段50a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来显示内部时刻。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C能够利用一个输入装置(表冠50)选择任意的时区。并且,表冠50的转动方向与用于选择时区的指针21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能够进行直观的操作。而且,表冠50的防水性高,能够防止时区的选择操作所导致的湿气的侵入,因此能够提高电子钟表10C的可靠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从GPS卫星8发送来的电波作为卫星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用伽利略(Galileo)、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格洛纳斯)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卫星信号(电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C,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电子钟表10C具备表示所显示的时刻的时区的时区显示46。电子钟表10C具备:接受卫星信号算出当前地点的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自动设定当前地点的时区并显示当地时刻的功能;以及手动设定从时区显示46中选择的任意的时区,并显示已设定的时区的当地时刻的功能。在电子钟表10C设置有表冠50,该表冠50具备:第一段50b和第二段50c的操作位置;以及用于使表冠50转动来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操作。与被拉出到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的表冠50的转动操作对应地,利用指针21指示在时区显示46中显示的时区。关于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通过表冠50的转动操作的停止来选择在时区显示46中显示的时区。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输入操作手动设定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

另外,对表冠50在第一段50b的操作位置进行任意的时区的选择和设定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表冠50在第二段50c的操作位置进行。表冠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多个段数的操作位置,在任意段的操作位置进行。

并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加入各种变更和改良等。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图39是示出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子钟表的外观的概略平面图。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表冠50的转动操作来选择任意的时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结构。

以下,对变形例的电子钟表20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电子钟表200将按下表冠250的按钮操作(参照图39)作为输入操作来进行检测。通过对表冠250进行按钮操作,输出与表冠250的按钮操作对应的输入信号。另外,表冠250a表示固定位置,表冠250b表示被进行了输入操作的状态。

接下来,对电子钟表200的手动设定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0是示出电子钟表200的时区的手动设定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1中,CPU181判断是否对表冠250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在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的情况(S11:“是”)下进入步骤S12。在未进行3秒钟按钮操作的情况(S11:“否”)下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12中,显示在电子钟表200中设定的时区。CPU181检测到对表冠250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由此指针21(参照图39)指示与在RAM182中设定的时区对应的时区显示46(参照图39)。

在步骤S13中,CPU181判断表冠250是否被按钮操作。在进行了按钮操作的情况(S13:“是”)下进入步骤S14。在未进行按钮操作的情况(S13:“否”)下进入步骤S19。

在步骤S14中,CPU181进行指针21的移动。CPU181检测到表冠250的按钮操作的输入信号,并通过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来驱动指针21,将指针21的指示目标移动到相邻显示的时区。

在步骤S15中,CPU181判断表冠250是否被按钮操作。在进行了按钮操作的情况(S15:“是”)下返回步骤S14。在未进行按钮操作的情况(S15:“否”)下进入步骤S16。具体地,使用者将表冠250按下所需次数,使指针21的指示目标移动到希望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

在步骤S16中,CPU181进行时区的选择。CPU181将指针21所指示的时区选择作为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

在步骤S17中,CPU181对时区进行手动设定。CPU181将在步骤S16中选择的任意的时区设定到RAM182中。另外,该动作由于是使用者操作表冠250来从时区显示46(参照图39)中选择任意的时区,所以称作时区的手动设定。

在步骤S18中,CPU181根据手动设定的时区进行内部时刻的变更。

在步骤S19中,CPU181判断是否对表冠250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在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的情况(S19:“是”)下进入步骤S20。在未进行3秒钟按钮操作的情况(S19:“否”)下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20中,CPU181检测到对表冠250进行了3秒钟按钮操作的输入信号,对驱动机构140(参照图35)进行驱动来显示内部时刻。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的电子钟表2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电子钟表200构成为能够检测用于按下表冠250来进行输入操作的按钮操作。从在时区显示46显示的时区中,与表冠250的按钮操作对应地用指针21指示并选择手动设定的任意的时区。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易理解的输入操作来手动设定时区的电子钟表2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