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3303发布日期:2019-12-13 19:4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



背景技术:

手表壳是指手表主体的外壳部件,其作用是包容并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如机芯、表盘、表针等,与手表壳紧密相连接的部件包括表镜、底盖、表冠等。

传统的手表壳的面盖与底壳之间大都固定连接,无法进行拆卸,使用者无法根据日常穿搭需求更换相应的面盖,无法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面盖与底壳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相应的面盖,增加了手表壳的美观度和实用性的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包括表壳、表带和按键,所述表带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的左右两端上,所述按键装设在表壳的一侧上,所述表壳包括底壳和面盖,所述面盖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上,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凸圈,所述凸圈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并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块,所述面盖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起相配合卡接的定位凹槽,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块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相配合卡接,限位凸块与限位凹槽相配合卡接,从而将面盖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的凸圈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表带前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表壳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块分别与相应的插槽相配合插接,从而将表带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表带包括长表带和短表带,所述长表带和短表带分别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的左右两端上,所述长表带包括长表带本体和第一带头,所述长表带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所述长表带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第一带头的一端设置有插槽,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长表带本体顶端的插接块与第一带头上的插槽相配合插接,所述第一带头的插接块与长表带本体的插槽相配合插接,从而将长表带本体装设在表壳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短表带包括短表带本体、第二带头、插接环和插接杆,所述短表带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第二带头的一端设置有插槽,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短表带本体顶端的插接块与第二带头上的插槽相配合插接,所述第二带头的插接块与短表带本体的插槽相配合插接,从而将短表带本体装设在表壳上,所述插接环可拆卸地装设在短表带本体的末端,并与长表带本体相配合插接,所述插接杆装设在短表带本体的末端,并与插接孔相配合插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插槽的一侧上设置有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表壳、表带和按键,表带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的左右两端上,按键装设在表壳的一侧上,表壳包括底壳和面盖,面盖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上,底壳上设置有凸圈,凸圈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并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块,面盖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起相配合卡接的定位凹槽,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块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相配合卡接,限位凸块与限位凹槽相配合卡接,从而将面盖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的凸圈上,实现面盖与底壳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相应的面盖,增加了手表壳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中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面盖的手表壳,包括表壳1、表带2和按键3,表带2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1的左右两端上,按键3装设在表壳1的一侧上,表壳1包括底壳4和面盖5,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上,底壳4上设置有凸圈6,凸圈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7,并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块8,面盖5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起7相配合卡接的定位凹槽9,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块8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10,定位凸起7与定位凹槽9相配合卡接,限位凸块8与限位凹槽10相配合卡接,从而将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的凸圈6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表带2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1的左右两端上,按键3装设在表壳1的一侧上,表壳1包括底壳4和面盖5,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上,底壳4上设置有凸圈6,凸圈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7,并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块8,面盖5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起7相配合卡接的定位凹槽9,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块8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10,定位凸起7与定位凹槽9相配合卡接,限位凸块8与限位凹槽10相配合卡接,从而将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的凸圈6上,实现面盖5与底壳4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相应的面盖5,增加了手表壳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其中,表带2前端设置有插接块11,表壳1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插槽12,插接块11分别与相应的插槽12相配合插接,从而将表带2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1上,实现表带2与表壳1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相应的表带2。

具体而言,表带包括长表带13和短表带14,长表带13和短表带14分别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1的左右两端上,长表带13包括长表带本体15和第一带头16,长表带本体15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17,长表带本体15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块11,第一带头16的一端设置有插槽12,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块11,长表带本体15顶端的插接块11与第一带头16上的插槽12相配合插接,第一带头16的插接块11与长表带本体15的插槽12相配合插接,从而将长表带本体15装设在表壳上。

其中,短表带14包括短表带本体18、第二带头19、插接环20和插接杆21,短表带本体18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块11,第二带头19的一端设置有插槽12,另一端设置有插接块11,短表带本体18顶端的插接块11与第二带头19上的插槽12相配合插接,第二带头19的插接块11与短表带本体18的插槽12相配合插接,从而将短表带本体18装设在表壳1上,插接环20可拆卸地装设在短表带本体18的末端,并与长表带本体15相配合插接,插接杆21装设在短表带本体18的末端,并与插接孔17相配合插接。

较佳的,插槽12的一侧上设置有挡块22,避免插接后插接块从插槽的一侧滑出,保证表带与表壳间的稳定组装。

佩戴时,将面盖5的限位凹槽10与底壳4上的限位凸块8相配合卡接,定位凹槽9与底壳4上定位凸起7相配合卡接,第一带头16上的插接块11与表壳1一端的插槽12相插接,长表带本体15上的插接块11与第一带头16上的插槽12相插接,第二带头19上的插接块11与表壳1另一端的插槽12相插接,短表带本体18上的插接块11与第二带头19上的插槽12相插接,长表带本体15穿过插接环20,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插接杆21插入相应的插接孔17内,至此完成完整动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表壳1、表带2和按键3,表带2可拆卸地装设在表壳1的左右两端上,按键3装设在表壳1的一侧上,表壳1包括底壳4和面盖5,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上,底壳4上设置有凸圈6,凸圈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7,并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块8,面盖5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起7相配合卡接的定位凹槽9,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块8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10,定位凸起7与定位凹槽9相配合卡接,限位凸块8与限位凹槽10相配合卡接,从而将面盖5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壳4的凸圈6上,实现面盖5与底壳4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相应的面盖5,增加了手表壳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