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965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后盖侧”。
[0047]图1是完整体正面侧的平面图。
[0048]如图1所不,钟表I的完整体Ia具有:表盘2,其具有表不与时间相关的彳目息的刻度3等;以及针4,其包括表示小时的时针4a、表示分的分针4b和表示秒的秒针4c。
[0049]图2是机芯正面侧的平面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省略了构成机芯100的钟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
[0050]机械式钟表的机芯10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02。在底板102的柄轴引导孔102a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入有柄轴110。该柄轴110由包括拉挡190、离合杆192、离合杆弹簧194以及拉档压簧196的切换装置决定轴线方向的位置。
[0051]并且,当旋转柄轴110时,立轮112通过离合轮(未图示)的旋转而旋转。借助立轮112的旋转,小钢轮114和大钢轮116依次旋转,从而对收纳在条盒轮120内的发条(未图示)进行卷绕。
[0052]条盒轮1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条盒夹板160之间。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以及擒纵轮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轮系支承件162之间。
[0053]当条盒轮120借助发条的复原力旋转时,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以及擒纵轮130因条盒轮120的旋转而依次旋转。这些条盒轮120、二号轮124、三号轮126以及四号轮128构成正面轮系(表輪列)。
[0054]当二号轮124旋转时,分轮(未图示)基于二号轮124的旋转而同时旋转,从而使得安装于该分轮的分针4b (参照图1)显示“分”。并且,基于分轮的旋转,时轮(未图示)通过跨轮(未图示)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使得安装于该时轮上的时针4a(参照图1)显示“时”。
[0055]用于控制正面轮系的旋转的擒纵调速装置由擒纵轮130、擒纵叉142以及游丝摆轮10构成。
[0056]在擒纵轮130的外周形成有齿130a。擒纵叉1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擒纵叉支承件164之间,擒纵叉142具有一对叉瓦142a、142b。在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与擒纵轮130的齿130a卡合的状态下,擒纵轮130暂时停止。
[0057]通过使游丝摆轮10以固定周期往复旋转,使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和另一个叉瓦142b与擒纵轮130的齿130a交替地卡合和解除。由此,使擒纵轮130以固定速度擒纵。
[0058]以下,对游丝摆轮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9](游丝摆轮)
[0060]图3是从机芯100 (参照图2)的正面侧在轴向上观察游丝摆轮10时的平面图。另夕卜,在图3中,外粧106用双点划线图示。
[0061]图4是沿图3的A — A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纸面上侧隔着底板102成为机芯100(参照图2)的正面侧,纸面下侧隔着底板102成为机芯100的背面侧。并且,底板102、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以及外粧106用双点划线图示。
[0062]如图3所示,游丝摆轮10主要具有:摆轮20、摆轴30、游丝40、以及内粧50。
[0063](摆轮)
[0064]摆轮20由例如黄铜等金属形成,摆轮20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摆轮主体部21。摆轮主体部21的中心轴线与游丝摆轮10的旋转中心即中心轴线O—致。
[0065]从摆轮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a朝向中心轴线O沿着径向延伸设置有四根臂部23 (23a?23d)。四根臂部23a?23d以在摆轮主体部21的周向上成为90°间距的方式大致等间隔地形成。
[0066]四根臂部23a?23d形成为,宽度随着从摆轮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a朝向中心轴线O逐渐变宽,并在中心轴线O附近连结。
[0067]如图4所示,在四根臂部23a?23d的连结部25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嵌合孔25a。
[0068](摆轴)
[0069]游丝摆轮10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地具有摆轴30。摆轴30是由例如黄铜等金属形成的杆状部件。
[0070]摆轴30在轴向的两端具有尖细地形成的榫31 (31a、3Ib)。摆轴30的一个榫31a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件被轴支撑在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上,另一个榫31b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件被轴支撑在底板102上,由此,摆轴30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
[0071]摆轮20的嵌合孔25a外套压入于摆轴30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由此,摆轮20与摆轴30 —体化。
[0072]摆轴30在轴向上的比摆轮20靠底板102侧(图4中的下侧)具有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双圆盘35。在双圆盘35处形成有在径向上伸出的凸缘部36。在凸缘部36的径向外侧的规定的位置设置有未图示的圆盘钉。圆盘钉与游丝摆轮10的往复旋转周期同步地交替抬起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 (参照图2)和另一个叉瓦142b (参照图2)。由此,使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和另一个叉瓦142b相对于擒纵轮130的齿130a(参照图2)卡合和解除。
[0073](游丝)
[0074]如图4所示,游丝摆轮10在比摆轮20靠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图4中的上侧)
具有游丝40。
[0075]图5是游丝40的说明图。另外,在图5中,以中心轴线O为原点在极坐标上图示出游丝40。并且,阿基米德曲线X、摆轴30以及后述的内粧50用双点划线图示。
[0076]如图5所示,游丝40是由例如铁或镍等金属形成的薄板弹簧,游丝40由具有多个圈数的螺旋状的游丝主体41和游丝主体41的外周侧的圆弧部42形成。
[0077]游丝主体41以沿着所谓的阿基米德曲线X的方式形成。
[0078]阿基米德曲线X是在极坐标系中,根据
[0079]r = a0 (a 是常数)...(I)
[0080]得到的曲线。
[0081]由于游丝主体41以沿着阿基米德曲线X的方式形成,因而在从轴向观察时,游丝主体41以呈螺旋状并且在径向上大致等间隔地相邻的方式配置。
[0082]如图3所示,游丝主体41的外周侧成为曲率半径形成得比游丝主体41大的圆弧部42。圆弧部42的外周侧端部42a固定在外粧106上,该外粧106借助未图示的外粧支承件而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上立起设置。并且,游丝40的内周侧端部43固定在内粧50上。
[0083](第I实施方式的内粧)
[0084]图6是从轴向观察时的第I实施方式的内粧50的平面图。另外,在图6中,纸面正面侧成为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侧,纸面背面侧成为底板102(参照图4)侧。并且,在图6中,摆轴30和游丝40用双点划线图示。
[0085]图7是沿图6的B — B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纸面上侧成为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侧,纸面下侧成为底板102(参照图4)侧。并且,在图6和图7中,后述的主体部51与支撑部55的边界用单点划线图示。
[0086]如图6所示,内粧50是由例如镍或镍合金等金属形成的环状的部件,内粧50具有:以使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外套固定于摆轴30的主体部51、和向主体部51的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支撑部55。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摆轴30的轴线与内粧50的轴线(主体部51的轴线)一并称为中心轴线O。
[0087]如图6所示,主体部51的外形形成为大致楕圆环状,主体部51在沿径向的第一方向F(图6中的左右方向)具有长轴,在与第一方向F正交的第二方向S(图6中的上下方向)具有短轴。
[0088]主体部51整周在径向上具有固定的宽度,主体部51在中央具有开口 53。开口 53对应于主体部51的外形而形成为在第一方向F具有长轴并在第二方向S具有短轴的大致楕圆形状。主体部51形成为能够利用开口 53而外套于摆轴30。
[0089]内粧50具有向主体部51的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一对支撑部55、55。一对支撑部55,55隔着中心轴线O形成于在第二方向S上的径向的两侧,并且与主体部51 —体形成。支撑部55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F的方向的宽度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逐渐变窄的尖细形状。一对支撑部55、55在主体部51的周向上等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间距)地形成。
[0090]在一对支撑部55、55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焊接面57。游丝40的游丝主体41的内周侧端部43的内周面43a通过例如激光焊接被焊接于焊接面57。由此,在支承部55和游丝40的轴向端面,以跨焊接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